更新於 2019/07/26閱讀時間約 16 分鐘

都更不成,反而變文化遺產︰首爾最後一棟市民公寓

上禮拜看韓綜《大逃脫》,赫然發現,這場景,豈不就是南山市民公寓(남산시민아파트)!這個公寓挺有意思,在我心裡算是文化遺產。文化在哪?因為它是韓國上一個世代的公寓,是韓國國宅計劃的一部分。在韓國現代化的過程裡,有其代表性。加上它的構造特別,也可體現出韓國多坡的地理樣貌。歷史意義和地理特色都具備,提名它為文化遺產,不為過吧。
3月31日播出的《大逃脫》第二季第三集,即是以南山市民公寓為場景。左邊紅白相間的建物,就是此公寓。(截圖自《大逃脫》片段)
3月31日播出的《大逃脫》第二季第三集,即是以南山市民公寓為場景。左邊紅白相間的建物,就是此公寓。(截圖自《大逃脫》片段)
不過台北到處都是四十、五十年的老公寓,首爾一座五十年的老公寓,會有什麼歷史意義?有趣的地方就在這裡,我得先從首爾的「公寓史」說起。
來過首爾的朋友,如果對街景稍微留意,可能都會嚇一跳「公寓怎麼這麼多?」然後下一句是「怎麼長得都好像?」
是的,首爾十層以上的公寓非常多,而且九成外型是米色外牆、落地窗,所以建設公司要在外牆漆上大大的數字,不然大家會找不到回家的路。
韓國公寓外型皆很類似。照片來源︰뉴스톱
在這裡要先打個岔,做個名詞解釋。台灣有三個名詞,公寓、大樓、華廈。總結網路上的眾多說法︰
  • 公寓︰4~5層樓、沒有電梯及停車位的集合住宅,多半偏老舊。
  • 大樓︰10層樓以上、有電梯、停車位、多種公共設施的社區住宅,屋年齡較新。
  • 華廈︰有電梯、停車位,但不像大樓的公設比那麼高。算是介於公寓跟大樓之間。
但韓國人在討論房子時,用的詞彙跟台灣是不一樣的。韓國人的公寓(apartment;아파트),類似台灣的大樓跟華廈。韓國人的Villa(빌라),才是台灣人所習慣的公寓。細講還有更多種房子類型定義,但我們不要花時間在這。只要記得,韓國人所講的公寓,你往台灣的大樓or華廈去想像就對了。
韓國公寓牆面上皆有編號,以免大家找不到家。

韓國人買房,最愛公寓

在韓國的不動產市場上,公寓是最受歡迎的物件。去年年底數碼媒體城附近的恩平區DMC SK View(SK뷰)開放抽籤,就搶破了頭,中籤率低到只有1%。
這是個老舊社區做都更,因為位置好(搭鐵路到弘大只要兩站)、生活機能也完善(附近就有好幾個中小學,也有大型超市E-mart,天空公園及漢江更是在3公里內),而且價格低於首爾均價(首爾房價平均為一坪2,431萬韓幣≒台幣65萬,DMC SK View則是一坪1,965萬韓幣≒台幣53萬),才會這麼吸引人。
DMC SK View的位置很好。照片來源︰부도산로그인
DMC SK View共有753戶,有150戶是保留給預購加分制(청약 가점제)的申請人。房屋預購制度是韓國政府為了紓緩買房需求的特殊作法,簡單講,就是有各個項目評分,包括你名下有沒有不動產、撫養幾個家人、加入預購存摺幾年……等,分數高的人可以優先抽籤,抽中了就可以用稍低的價格買房子。而12月19日的第一回合預購抽籤,有13,743組人馬,去搶那150戶。中籤率大約是1%。
但在早期,公寓並不普及,甚至得由政府來蓋「示範公寓」,告訴大家「公寓其實是個好東西,住看看沒關係」。
《大逃脫》裡出現的南山市民公寓,就是示範之一。所以它的別名為「會賢第二示範公寓」(회현 제2시범아파트)。
但政府為何要帶頭示範,讓大家愛上公寓呢?這其實是經濟發展過程中,不得不的決策。

人口成長五倍,被擠爆的首爾

韓戰於1953年休戰,而兩年之後的1955年,則是越戰的開始。透過越戰的軍需訂單、美國的扶持,加上韓國人齊心齊力拚經濟,韓國的經濟發展才能在戰後有大幅度的成長。
首爾身為韓國的首都,人口數也隨經濟發展而成長。從圖表可以看到,1959年的首爾,人口是200萬,1992年則達到了最高值1092萬人(2017年為977萬)。
人口成長近五倍,這些人都住哪?答案很簡單,違建(무허가 건물)。
在60~80年代間,至少首爾市十分之一的人曾經住過違建。早期政府對於違建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像北京以前對於住在地下室、甚至下水道的「低端人口」,也都視而不見(推薦閱讀《低端人口:中國,是地下這幫鼠族撐起來的》一書,非常好看)。
現在台灣城市中的違建多半是建築物完成後,二次施工增加的部分,包括頂樓加蓋、陽台外推、樓中樓…等。既然是違建,那該不該拆?台灣有所謂的「合法違建」(其實還是違法…),得以緩拆,或在符合安全規範等情況下,補足程序就地合法。「合法違建」一詞夾了合法和違法的兩層意義,聽來有點矛盾,倒是體現了法律與民情間的掙扎。
  • 我在韓國住過考試院、下宿,結婚之後則是在這個位於半山腰的平房,住了三年多(老公則是從小住在這裡)。寫這篇文章時靈光一閃,「這個房子該不會也是違建吧?」結果,還真的是!於是趁著搬家前拍個House Tour做紀念。
而韓國違建,意義上跟台灣一樣,都是沒有經過主管機關審查、發照,擅自建造的建物。在首爾起飛的過程中,最多的違建則是未經許可、在別人(或國有)的土地上,用木板蓋了簡單的房子。這樣的房子叫做木板屋(판잣집),概念類似台灣的鐵皮屋。
有沒有跟台灣一樣,能就地合法呢?有的。但韓國人關心的不是這個違建是否要拆,而是這個違建住戶的權益。因為違建在遇到都更時,也擁有新建案的優先認購權。這也造成了不動產市場裡,有些人專門買違建來「投資」。這部分我們改天再談,先回到早期的木板屋。給大家看看四、五十年前的首爾,許多從鄉下來首爾打拚的廉價勞動力,住在怎樣的房子裡。
此為清溪川下游,首爾城東區,現在漢陽大一帶附近,70年代的木板屋聚落。照片來源:geozoonee
此為永登浦附近的木板屋村,攝於1973年。照片來源︰picpen
不過韓國政府也不是一路裝睡。60年代中期,總統朴正熙指示當時的首爾市長金玄玉,要對這些違章建築想辦法,有些改良、有些拆掉。因此開始了「市民公寓」的計劃,讓拆遷戶可以有地方住。

三年蓋兩千棟的「市民公寓」計劃

市民公寓這個計劃當初的打算是,在1969~1971年間,投入240億韓元,建設2000棟市民公寓、一共9萬個單位。是的,韓國政府打算在三年之內,蓋兩千棟公寓(樓高為4~6層)。第一年蓋400棟,第二年、第三年各蓋800棟。以後要講韓國人急性子,你可以用這個當例子。三年蓋兩千棟公寓,等於一天要蓋好兩棟欸。
圖說︰看看當年市民公寓的計劃書簡版,上面明寫著1969年蓋400棟,第二、三年則各蓋800棟。資料來源︰https://opengov.seoul.go.kr/seoul/535738
第一棟公寓,位於西大門區,叫做金華市民公寓(금화시민아파트)。金華的第一期工程,一共有19棟共850戶。花了多久蓋好?半年。
朴正熙在第一期完工時有來參觀,還有一大群官員一起來。此等聲勢,才是真正的剪綵王啊。照片來源︰나무위키
之後又陸續完工了第二期、第三期,全部總共130棟。蓋得快也可能是因為結構比較簡單,這個公寓沒有電梯,供暖則大多是個別燒煤(現在的公寓是用瓦斯或電),甚至衛浴是共用的(就不用一間間拉糞管排水管)。但為了求快、求便宜,加上不是由一間大企業負責工程,而是由33間中小企業承包,多層承包所造成的物廉價低的問題,馬上就在各處顯現。入住第一年,就因為通風設計不良,有住戶因燒煤取暖而中毒死亡(即使到現在,韓國還有許多老房子是用燒煤取暖的)。當時為了通風,許多人甚至得把自家大門打開過日子,為了求生顧不得隱私。
加上後來發生了「某個嚴重的事件」,所以1970年,也就是第一期完工、朴正熙剪綵後的隔年,就陸續開始了拆除工程。後面才完工的第二期第三期,也跟著慢慢拆。每年拆個幾棟,到了2002年,終於拆到只剩下兩棟(三號棟及四號棟)。
照片來源︰머니투데이
原本的130棟,拆了128棟,重新開發、蓋成新的公寓。但最後剩下的這兩棟,卻因為各種原因一直拖,甚至2007年都被判定為危樓了(達到最危險的等級E級),還是喬不攏。最後終於在2015年,才達成協議、總算拆除了。
講了這麼久,都還沒講到南山公寓。真是不好意思。但是…我必須再多繞一下,講一下前面提到的「某個嚴重的事件」,也就是臥牛公寓的倒塌

完工三個月即倒塌的臥牛公寓

臥牛公寓也是市民公寓計畫裡的一部分。如果你來過韓國旅遊,或許曾經造訪弘大一帶。弘大這一帶是年輕人聚集、充滿美食、逛街、街頭表演…等非常熱鬧的商圈,你可以把它想像成是公館+西門町+東區,是個觀光客愛來、韓國人自己也愛造訪的地方。而臥牛公寓的位置,就在弘益大學的校園後方,離地鐵上水站走路只要10分鐘(當然那時候地鐵還沒蓋好)。
臥牛公寓在1969年的12月26日完工、開始入住,但過了才四個月,其中幾棟,就在1970年4月8日倒塌。事件帶走了33條人命,造成40人受傷(其中有一名亡者、兩名傷者並不住在公寓裡,而是住在公寓斜坡下方的平房裡。真的是天外飛來橫禍)。
當時的新聞報導。照片來源︰경향신문
照片來源︰Naver Blog
為何會倒塌?在上一段我有稍微解釋。其實主因很簡單,就是求快、求便宜,自然很難對品質有所把關。臥牛公寓建造過程中,需要70根鋼筋的柱子,被減少到僅有5根鋼筋;水泥也沒有好好攪拌(混凝土的材料比例、攪拌時間長短都會影響到它的強度)。
而且公寓原本是規劃讓違建區的低收入戶入住,設計的載重較低,每平方米只能承重280公斤。但最後買得起公寓的人,卻是有較多家具的中產階級,造成每平方米平均承載了900公斤的重量。從開頭的工程品質不良,到後來房價定價失準,環環相扣,造成最後倒塌的悲劇。
臥牛公寓可以說是韓國豆腐渣工程的第一個警鐘。雖然造成市長下台、建設公司負責人被收押,但是這警鐘卻沒有真正敲醒韓國人。一直到後來還陸續有大型事故發生,包括1994年的聖水大橋倒塌,造成32人死亡;1995年的三豐百貨倒塌,造成502人死亡。
三豐百貨在短短20秒內,五層樓全部陷進地下,是極嚴重的大型事故。照片來源︰clien

做為「示範」的南山市民公寓

在臥牛公寓倒塌之後完工的南山市民公寓(也就是韓綜《大逃脫》所使用的場景)(是的,從開頭過了3500字之後,我們終於回到了本文主角),自然變成市民注目的焦點。只是這些注目充滿懷疑:「這公寓真的沒事嗎?」「跟臥牛公寓一樣蓋在山坡上,應該也是危樓吧!」(註1)
(那時還沒下台的)金玄玉市長拍胸口保證「這一棟公寓絕對安全!在任何狀況下都不會倒塌!這是我們在公寓工程上的模範生!」
本名叫做南山市民公寓的這裡,有了另一個別名「會賢第二示範公寓」。
雖然金市長後來下台了,不過他的保證還算可信,這裡的確到現在都還沒倒塌(等等,我們對建物安全的標準怎麼變這麼低!)。但是在2006年,還是被判定為D級危險建築。給大家回顧一下,最危險的等級是E級,第一個蓋好的金華公寓,就是E級喔。果然這些公寓們,一路走來,始終如一呢。

用空中走廊代替電梯

雖然一直吐嘈這些早期公寓的工程不紮實,但我本人蠻喜歡南山市民公寓的。覺得它氣質獨特,很有魅力。
先說它的地點。你就算沒來過韓國,可能也聽過「明洞」這個地名。明洞是類似台北市西門町的存在,市中心的鬧區。而南山市民公寓,距離明洞只有800公尺,走到首爾車站只要20分鐘。我想了想,用台北市來比喻的話,它的位置大概就是台灣總統府吧。
要拚綠意,它也拚得過。台灣總統府旁邊有228公園,而南山市民公寓則是倚著南山,一整片山頭就是它的後花園,站在馬路上還能看到首爾塔呢。
站在公寓前的馬路上,可以看到首爾塔。
而這個公寓的結構複雜又特別。地上一共有十層樓,但是…沒有電梯!
沒有電梯?那住十樓的人豈不是…很健康?不用擔心,它用空中走廊來代替電梯。
空中走廊為何可以代替電梯?原來這公寓是建在坡上,旁邊被一條緩升的道路所環繞,所以在六樓的高度,旁邊就有一條馬路。公寓六樓共有三個與道路相連的出入口,一個是直接與道路相通,兩個則是透過空中走廊。
南山公寓本身是個ㄈ字型的建築,六樓共有三個與道路相連的出入口。圖中紅色圈圈即為空中走廊的位置。(地圖底圖為截圖自kakaomap
照片左邊可以看到第一個空中走廊。照片右下角的停車處旁邊,則是直接跟道路相接連的出入口。
第二個空中走廊。照片來源︰잃어버린 조약돌
所以不想爬樓梯,你就先爬坡,再從坡頂跟六樓連結的入口進到公寓。首爾多坡,韓國人其實早就習慣了爬坡,這不是什麼問題。

終於有自己的廁所了!

這個公寓一共有352戶,大部分為兩房一廳的構造,單戶坪數為11坪左右。以現在的眼光來看雖然很小,但在當時卻是很不錯的公寓。重點是…有自己的衛浴!
是的,回想一下,當初第一棟市民公寓,金華,衛浴是共用的啊!
而從這公寓,你也可以看到跟現在完全不同的設計風格。韓國現在公寓流行用大片落地窗,採光明亮。但早期的公寓,則是高度在一公尺左右的窗戶,還會做突出的窗台。從外面看進去,可以看到窗台上堆疊滿滿的雜物。
每次看到這,我都會想起台北的舊公寓。照片來源︰잃어버린 조약돌
好吧,可能會有人覺得「哇咧我在台灣每天都看這些老公寓,這有啥特別?」,但現在首爾已經少有這樣大型的老公寓了,物以稀為貴。而且舊東西加上了「時間」這個元素,就會變得有味道。

老公寓成了戲劇、綜藝的拍攝點

這個被判定為危樓的老公寓,現在大約只剩下50戶住在裡面。站在中庭,你可以感覺到這個老房子正在慢慢成為廢墟。我很喜歡這個氛圍,站在中庭發呆,竟入迷到不想走。
公寓的中庭。
樓梯。
剛蓋好的時候,雖然因為設備新穎、價格不便宜,有不少高層公務員、演藝人員入住。不過隨著時間過去,變成老舊公寓,竟意外地有了「底層生活」的色彩。甚至許多節目如果想要有「三不管地帶」的背景效果時,也會選擇在此拍攝。
韓劇《W-兩個世界》的壞人就住這。照片來源︰Korean Dramaland
韓綜無限挑戰2009年的《越獄吧青春痘》,逃獄的犯人們第一站就是來這裡。(截圖自MBCentertainment YouTube
Big Bang《謊言》MV的2分40秒後,也有在這裡拍攝的畫面。(截圖自YG ENTERTAINMENT YouTube
包括韓劇《打架吧鬼神》、《漢摩拉比小姐》,電影《追擊者》、《親切的金子》,甚至到電玩《CLOSERS》也有用這公寓當背景。

蓋房容易拆房難

求快求便宜的市民公寓,因為品質太差,蓋好不久就陸續的拆除。幾乎有四分之一的公寓,在十年之內就被拆掉。而且拆除時怕發生塌陷事故,工程難度頗高,據說拆除的費用幾乎等於當初建設的費用。
到了90年代,殘存的市民公寓破舊不堪,即使想要修繕補強,也無計可施。於是韓國政府從1997開始又陸續的拆,到2005年為止,當初蓋好的447棟市民公寓,已經拆掉了443棟。
到現在,當初打算要蓋滿2000棟市民公寓的偉大計劃裡,只剩下一棟還存在。這一棟,就是本文主角,南山市民公寓(會賢第二示範公寓)。
公寓的入口之一,即前文提到的第一個空中走廊。
都更時會有的補償計劃、新房子的換購權,不管在台灣或韓國,都是許多房地產投資客的目標。這棟公寓也一樣,許多投資客湧向這棟老公寓,買來不是為了自住,而是為了賺錢。
原來每單位售價不超過一億韓元(約台幣270萬)的公寓,價格飆漲到2.5億~3億。加上這裡共有352戶,要取得百分百的同意就更難了。
但也因為這些紛紛擾擾,反而讓這棟老公寓得以保存下來,成了現代化過程中的發展痕跡。也有人提議就不要拆除了,保留下來,根本是都市開發的活教材。所以我說啦,提名它為文化遺產,不為過吧。

註1︰南山市民公寓分兩期完工,第一期為1969年12月15日完工,第二期為1970年5月28日完工。第一期的建物樓層低、規模小,加上已經在2003年被拆除,並沒有留下太多資料。此文皆以第二期為討論主角。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