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26|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小兒子》──愛的修補與創造力

身為駱大長期的臉書粉絲,經歷臉書時期的《小兒子》、紙本書,到如今改編為台灣自製動畫與舞台劇,《小兒子》以無數方式在浮浮沉沉的日子中,讓我在捷運上滑開手機或家中翻啟書頁時,噗哧一笑。那些會心微笑的瞬間替我暫時吹散了烏雲,也似乎撒下些許陽光。
《小兒子》是作家駱以軍以親身經驗描繪出的家庭故事,就讀小學的小兒子阿甯咕與身為父親的駱以軍常常奇想天外,有一堆怪點子,又愛互相鬥嘴,害羞正經的大兒子以及媽媽則像是另外一組對照,卻又像是互補,缺一不可。《小兒子》記錄了駱爸爸與孩子們相處的片段,時而搞笑,時而嚴肅,但最多的是包容與愛。他曾說:「陪伴有時,但每個人終要孤自去面對自己的旅程。總是會有不順利,被傷害,疲憊,超過自己想像的痛苦或憤怒的時刻。願我們的歡樂長留。很多年後,我或已不在世上,他們若能在某些惶然、哀傷的黑夜,突然心底莫名地向有一音樂盒的簧片輕轉,好像被偷偷存放了一張小紙條,提醒他們讓自己快樂,給別人溫暖,擁有關於愛的修補和創造力。
《小兒子》當中這些短小的故事們,或許並沒有高深的意義,也沒有太偉大的動機,但每個皆凝縮了一段長長生命的結晶,並珍惜地送給孩子們,也給了幸運的讀者與觀眾。這些生活片段在動畫化後,讓我們更輕易的接觸到熟悉的台灣街道,孩子們奔跑、搶奪著樂樂棒球名額、在五樓公寓的頂樓玩耍,還有造成洪水的颱風天、永遠抽到89折的冰品特價,或者特製的珍珠奶茶頭盔。我們在裡面獲得遺忘的創造力、寬容、與咧嘴大笑的能力,在世界末日時還記得說出我愛你;還有,並非一定要成為成功的人,而或許是一隻自由自在的海豹,這樣的人生洞見。
別忘了愛的修補與創造力,《小兒子》想告訴我們的就是這樣重要的事。
這次的改編讓《小兒子》從文字中走出來,變身為短篇動畫,不僅適合大人,選擇的題材也適合和小孩一起觀看,而且駱家的狗兒端端在其中更是畫龍點睛,為動畫增添俏皮感,也讓人認識狗與人之間的好感情。台灣的小朋友們其實很少接觸本土的動畫,在電視的兒童頻道中,播放的大多是日本與歐美的卡通。 如果妳/你家有國小的孩子,《小兒子》這部台灣自製動畫一定能逗樂全家人,它每集時間僅有短短四分鐘,不用擔心增加眼睛負擔。很適合吃完晚餐後一同坐在沙發上共度親子時光。動畫的畫風簡潔,節奏明快,亮色調很吸引小朋友,音樂也很輕快,唯一需要注意的是,一旦打開可能會欲罷不能,一集接著一集,若從第一到十五集一次看完,那麼,就只能敲碗等新的第三季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仰望夜空,有許多的星,每一顆星都是一個故事。 身為普通而認真的讀者/觀眾,請讓我寫封情書給這些繁星,收藏著仰慕,送上天際。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