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訂閱經濟|訂閱制,絕對不是傳統新聞媒體的萬靈丹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圖片來源:google

圖片來源:google

這篇文章,主要是針對今天看到的一篇新聞做出回應,內容是談蘋果推會員制,其他新聞媒體人怎麼看,而ETtoday新聞部執行副總編輯譚志東認為:

如果蘋果新聞網成功推動會員訂閱制及收費,這也代表台灣媒體可以擺脫廣告和Google的控制,不被市場操控。

如果這句話,真的是他所表達的全文(意即沒有被獨立擷取撰文的話)且沒有進一步的解釋的話,那真的把當作神一般訂閱制捧著,更是低估了兩大數位龍頭Google和Facebook的影響。

迷思一、有了訂閱制,就可以脫離市場及廣告的控制?

我會認為這件事情,有點太過簡化,合理化所有的一切,我認為這更像是證言式的宣言,一個終極的目標。

首先,商業媒體的第一要務確實多半是以獲利為主,這也是為什麼有人關心的題材才有人報;沒人看、沒新聞點的題材就置若罔聞。過往,以訂閱制維生的雜誌、報紙,多半也仍依賴著內頁的廣告運作並營利,難道他們就有脫離市場跟廣告的控制嗎?

如果要能夠完全脫離市場跟廣告的控制,多半必須走向全訂閱制,若以部分訂閱制運行,就會如同衛報(The Guardian)一樣,需要從理念、新聞品質及內容出發,提供更不一樣的內容,吸引讀者付費。

然而,即便是衛報這樣歷史悠久又努力轉型的大報,也仍然在數位轉型的過程中苦苦掙扎,我的意思是,這就如同御姊愛撰文的觀點一樣,落入了常見的五大誤區,訂閱制絕對不是你的萬靈丹,綜觀全球各媒體,試問<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洛杉磯時報>這些比較認得出來的媒體,有哪些是完全靠著全訂閱制存活的?即便是訂閱相對成功的紐約時報,難道就有因此就有脫離市場跟廣告的控制嗎?我想答案是很清楚的。

迷思二、有了訂閱制,就可以脫離Google的控制


圖片來源:Google

圖片來源:Google

我想這個迷思忽略了Google深入的程度,更忽略未來社群媒體的力量。

首先,以在亞洲全訂閱制的端傳媒為例,有個困難便是民眾多半都從外部連結閱讀新聞,這對倚靠流量的媒體絕對是一大罩門,即便是打著訂閱戶全部免廣告(ad-free)的端而言,也是一大待解決的困擾。

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最新調查顯示:

民眾運用社交網路作為接收新聞資訊管道的比例從 2010 年的 29% 增加為 47%。

這是Facebook,那Google呢?如果單純以為Google的業務只有搜尋,那就錯了。Google近年來延展的業務不斷增加,不管是以關鍵字廣告、搜尋引擎優化的Google Ads、受眾行為分析導向的Google Analytics。新聞媒體當然可以自己完成這些事情,例如:自己跑數據優化、用自己的平台投遞廣告,但其他的使用者呢?

單純以搜尋引擎的使用舉例,根據StatCounter的資料,

2018年6月Google在台灣的搜尋引擎使用市佔率是86.01%,到了2019年,搜尋引擎的使用比例已經接近90%(89.97%)

高達9成的用戶都在使用Google,難道築起付費牆後,就可以脫離google了嗎?傳統新聞媒體捨得這9成的用戶,捨棄關鍵字引擎優化、捨棄流量分析,進而去拓展自己的新客戶嗎?

當架起付費牆(無論部分或是付費)的那刻,比起過往,不管哪個都是限制了自己的曝光程度。當限制自己曝光程度同時又需要穩定成長,勢必就需要額外尋找流量進入或找尋新的加值方式,這兩件事情的難度都不亞於傳統經營模式。

另外,,但一般大眾對社群媒體及搜尋引擎的仰賴,真的能這麼容易被撼動嗎?更別提,以獲利導向的媒體,真的會甘願只收訂閱費,不以營利為目的嗎?

迷思三、蘋果日報成功,難道其他臺媒就能夠成功嗎?

先談市場,從過往成功實施全訂閱制成功的案例,除了之前不斷強調地「信任」、「高度會員互動」,多半是在媒體環境較為穩定的國家,就算是像法國這樣特別的市場環境,發展的時間也仍舊早於台灣許多,人民對於媒體的價值也是大不相同。

再者,全訂閱制目前多半養活的是中小型的獨立媒體,要養活一個大型媒體的金額,以蘋果為例,那可不是265萬的10%能做到的事情,以目前台灣民眾仍習慣免費內容的收看習慣,若初步能有10%的轉換率,那已經是驚為天人的數字,詳情可以看這兩篇:

(1)【端裁員】口碑與市場兩難全?端傳媒裁員震動兩岸知識界/2017-04-08

(2)蘋果日報,請收下這份轉型訂閱制的密奏/2019-04-22

第一篇寫得是端傳媒當初開跑之際也是風風火火,最終因不敵財政困難改以付費制繼續營運,然而卻也因為這樣裁了一票員工。這個例子確實存在著訂閱制+財政困難兩大困難,因此無法斷然裁員是因為訂閱制無法養活大批員工,但顯然地若是訂閱制這麼神奇,端傳媒就不必大費手腳、引人注目的裁掉一半的員工。


圖片來源:蘋果日報

圖片來源:蘋果日報

關於訂閱價值精算的部分請參考第二篇貼文,算得非常清楚,在台灣訂閱市場,挑戰很大,原因是:

用單一訂閱價格是無法獲利的,必須依靠分層訂價抓下不同類型的客群,但這會很仰賴數據分析的能力,進而抓到精準的客群。

再者,每個媒體類型不盡相同,有以娛樂為主的蘋果日報,有以財經主打的經濟日報,每一種媒體要討論起來,同樣費工,案例不同、市場不同、客群也不同。若放到同一個標準線上比較或套用,那是不是有些太草率了。

小結

雖然蘋果的轉型之路一定會很不好走,但同於許多人對此都是樂見其成,與此同時,傳統媒體也不該不抱持著一個跟風的心態,不然只會造成更多四不像,經營不善的案例。

訂閱制固然是個可行的方案,但就現階段的狀態來說,絕對不是一個想做就能做甚至是賴以維生的商業模式,與其先做訂閱制,不如先多花心力把新聞的素質提升,做出內容的亮點特色,才是當務之急或是成立媒體實驗室,結合各種新媒體技術,如資料新聞學、深度報導等實質的內容,當內容到位,配合適當的宣傳,群眾看到,自然就會吸引一票核心粉絲。

可能有許多人會好奇新聞媒體都已經虧錢了,還要做這些,會不會是自殺式的改革?我會認為,一開始邁入訂閱制,不也是虧錢嗎?況且,好內容,才是穩固訂閱戶的扎實基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Yo Chen的沙龍
101會員
79內容數
媒體觀察筆記Media Note 是一系列以觀察現今媒體行銷、網路生態的系列專題。 第一個主題就是被譽為未來十年商業模式的訂閱經濟。訂閱經濟其實不是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而是重新以不同的方式被呈現出來,從刮鬍刀、地板到最常見的影音、娛樂,這個專欄個案探討、現況分析等方式進行討論。
Yo Che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4/23
有在關注投資訊息的朋友,應該知道 4/21 晚上發生了一件讓人記憶深刻的事情— 知名影音串流平台 Neflix 網飛的股價在一個晚上暴跌了 36% 。雖然美股近期相對疲弱,但一天能殺成這樣,應該能用血流成河來形容。Netflix 發生什麼事情、是誰把 Netflix 訂閱的人口弄不見了?
Thumbnail
2022/04/23
有在關注投資訊息的朋友,應該知道 4/21 晚上發生了一件讓人記憶深刻的事情— 知名影音串流平台 Neflix 網飛的股價在一個晚上暴跌了 36% 。雖然美股近期相對疲弱,但一天能殺成這樣,應該能用血流成河來形容。Netflix 發生什麼事情、是誰把 Netflix 訂閱的人口弄不見了?
Thumbnail
2021/06/26
雖然台灣的Twitter用戶比國外少了許多,但Twitter規劃已經的付費版圖總算再開新頁,六月初時Twitter在加澳兩國推出封測版的訂閱制服務,讓用戶付取少量的金額,換取額外的功能,究竟twitter的訂閱制在做什麼?
Thumbnail
2021/06/26
雖然台灣的Twitter用戶比國外少了許多,但Twitter規劃已經的付費版圖總算再開新頁,六月初時Twitter在加澳兩國推出封測版的訂閱制服務,讓用戶付取少量的金額,換取額外的功能,究竟twitter的訂閱制在做什麼?
Thumbnail
2021/06/14
全球知名寫作訂閱平台Medium,從12年至今,也已經過了9個年頭,發展絕對不算順遂,中間也經歷過許多變革,在未來更為競爭的環境之下,Medium有什麼樣的發展考量,都會在這篇寫入。
Thumbnail
2021/06/14
全球知名寫作訂閱平台Medium,從12年至今,也已經過了9個年頭,發展絕對不算順遂,中間也經歷過許多變革,在未來更為競爭的環境之下,Medium有什麼樣的發展考量,都會在這篇寫入。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香港《蘋果日報》創辦人黎智英於四月22日自拍影片,發出「蘋果告急」訊息給讀者,表示因長期廣告遭受打壓,再加上近期疫情的衝擊,僅管自己已經墊付了5.5億元港幣(約新台幣21億),但依舊面臨著巨大危機,訂閱人數已從80萬人大幅下降到不足60萬人,希望讀者幫幫手,讓報紙能夠繼續撐下去 ...
Thumbnail
香港《蘋果日報》創辦人黎智英於四月22日自拍影片,發出「蘋果告急」訊息給讀者,表示因長期廣告遭受打壓,再加上近期疫情的衝擊,僅管自己已經墊付了5.5億元港幣(約新台幣21億),但依舊面臨著巨大危機,訂閱人數已從80萬人大幅下降到不足60萬人,希望讀者幫幫手,讓報紙能夠繼續撐下去 ...
Thumbnail
電商百問第64集,告訴你品牌建立會員制度的好處,讓你日進斗金、賺錢如有神助。我們在前一集【電商百問63】為何現在每個品牌都在做會員經營?分享了大品牌做會員經營的主要概念跟方針,那接下來的問題當然還是回到做這件事情有什麼好處,跟品牌發展會員制度有哪些策略可以使用。 會員制度為何被重視 會員制度其實已
Thumbnail
電商百問第64集,告訴你品牌建立會員制度的好處,讓你日進斗金、賺錢如有神助。我們在前一集【電商百問63】為何現在每個品牌都在做會員經營?分享了大品牌做會員經營的主要概念跟方針,那接下來的問題當然還是回到做這件事情有什麼好處,跟品牌發展會員制度有哪些策略可以使用。 會員制度為何被重視 會員制度其實已
Thumbnail
Verizon 將整合旗下媒體業務,推訂閱制服務 Yahoo+,在Google和Facebook雙強鼎立的狀況下,Yahoo雖還是擁有一定的用戶,但聲量是一年不如一年。
Thumbnail
Verizon 將整合旗下媒體業務,推訂閱制服務 Yahoo+,在Google和Facebook雙強鼎立的狀況下,Yahoo雖還是擁有一定的用戶,但聲量是一年不如一年。
Thumbnail
蘋果日報訂閱制失敗後沒多久,換成聯合報推出數位版的訂閱制,從3個面向看起來,我認為聯合報的訂閱制之路其實早就鋪好,而且比起蘋果日報的訂閱制更有可能成功。
Thumbnail
蘋果日報訂閱制失敗後沒多久,換成聯合報推出數位版的訂閱制,從3個面向看起來,我認為聯合報的訂閱制之路其實早就鋪好,而且比起蘋果日報的訂閱制更有可能成功。
Thumbnail
過去十年,Facebook、Twitter 等社群軟體,已大幅改變了我們人類的生活。資訊流通得更加快速,世界彷彿就在我們的手中。 但在這個資訊爆炸的年代,越來越多的假新聞、假消息充斥,似乎讓我們不知道誰該相信,誰又不該相信。每天的報導,也集中於那些人們樂於點擊、樂於爭論的話題。當大眾媒體都在追求眼球
Thumbnail
過去十年,Facebook、Twitter 等社群軟體,已大幅改變了我們人類的生活。資訊流通得更加快速,世界彷彿就在我們的手中。 但在這個資訊爆炸的年代,越來越多的假新聞、假消息充斥,似乎讓我們不知道誰該相信,誰又不該相信。每天的報導,也集中於那些人們樂於點擊、樂於爭論的話題。當大眾媒體都在追求眼球
Thumbnail
2019年推動訂閱制的台灣蘋果日報,在七月初時開放新聞網全數內容,這個結果對許多人來說可說是意料之內的結果,這篇我嘗試找到一個框架去解釋蘋果日報失敗的原因
Thumbnail
2019年推動訂閱制的台灣蘋果日報,在七月初時開放新聞網全數內容,這個結果對許多人來說可說是意料之內的結果,這篇我嘗試找到一個框架去解釋蘋果日報失敗的原因
Thumbnail
【傳統企業專注於製造出色的產品,卻忘了傾聽顧客心裡的聲音】 《訂閱經濟》 這本書在說什麼?作者左軒霆是全球最大訂閱管理平台Zuora的執行長暨共同創辦人,也是最早提出 《訂閱經濟》 一詞的人。
Thumbnail
【傳統企業專注於製造出色的產品,卻忘了傾聽顧客心裡的聲音】 《訂閱經濟》 這本書在說什麼?作者左軒霆是全球最大訂閱管理平台Zuora的執行長暨共同創辦人,也是最早提出 《訂閱經濟》 一詞的人。
Thumbnail
本文透過一則新聞實例,討論三大常見的訂閱制迷思。近一兩年風風火火的訂閱制,似乎讓連年虧損的傳統新聞媒體又看到一線希望,然而過多人樂觀看待訂閱制,忽略了背後眾多眾要的影響因素。
Thumbnail
本文透過一則新聞實例,討論三大常見的訂閱制迷思。近一兩年風風火火的訂閱制,似乎讓連年虧損的傳統新聞媒體又看到一線希望,然而過多人樂觀看待訂閱制,忽略了背後眾多眾要的影響因素。
Thumbnail
作為臺灣最具影響力的傳統商業媒體之一的蘋果日報(以下簡稱蘋果),在10 日下午3 時起正式將旗下的「蘋果新聞網」轉型成為會員訂閱制,目前已累積了265萬的會員,在網路上針對其訂閱制的前景有許多議論,這篇文章利用幾個實際案例來探討蘋果的訂閱制。
Thumbnail
作為臺灣最具影響力的傳統商業媒體之一的蘋果日報(以下簡稱蘋果),在10 日下午3 時起正式將旗下的「蘋果新聞網」轉型成為會員訂閱制,目前已累積了265萬的會員,在網路上針對其訂閱制的前景有許多議論,這篇文章利用幾個實際案例來探討蘋果的訂閱制。
Thumbnail
許多媒體之所以不敢跟讀者收費,寧可走流量路線,是因為他們不敢冒著網站瀏覽量降低、廣告客戶遠離的風險;什麼樣的新聞流量最大,大家都很清楚,這也是陷入新聞品質不佳惡性循環的原因之一。
Thumbnail
許多媒體之所以不敢跟讀者收費,寧可走流量路線,是因為他們不敢冒著網站瀏覽量降低、廣告客戶遠離的風險;什麼樣的新聞流量最大,大家都很清楚,這也是陷入新聞品質不佳惡性循環的原因之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