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的時候,很幸運的遇到一些機會,接觸到一些議題,也發現一些學生獨立媒體。那時後總是對於那些寫評論的人感到欽佩,在網路上公開發表自己的看法,把一切思緒與邏輯,用一篇文章呈現,放上姓名,對文字負責。
大概暑假的時候,高中生看世界在校刊社團裡投放貼文,說要招募新的編輯,身在校刊社的我,看著高中生看世界的徵選表單,心裡有些猶豫跟期待。課業上,我不確定自己是否真的能同時兼顧兩邊的事務;寫作上,我只喜歡寫我想寫的內容,不想被學校限制, 比如學生對於八點到校的看法、第八節不得上正課感受、根深蒂固的學長姐制等。
糾結了好幾天,最後,渴望用文字做點什麼的我,帶著一些初生之犢不怕虎的勇氣,踏上了半年編輯之路。
加入高中生看世界,是嘗試也是挑戰
從來沒自獨自寫過專題和報導的我,掛著校刊社員的名號進到高看,心裡多少有些不安。猶記第一次被分配到專題,光是訂標題就花了好幾天,內容還寫得亂七八糟,上千字的內容大概砍掉重練三次,還有數次的小修正,人生第一篇專題就嚐透了失敗,作文沒寫好都沒有這種挫折感,退出高看的念頭油然而生,但想想因為一篇文章就放棄,實在太沒志氣了,於是一撐就撐了半年多。
寫專題除了訂題目讓我覺得時很困難外,蒐集資料也曾讓我遇到難題。有次決定寫紅黃藍幼兒園事件,多數的評論、報導資料都在微博上,而這是個被壓下來的話題,前一個星期還能看到的評論,下個星期就被刪除了,寫稿的時候滿是無力。
而新聞報導的書寫上,顧及到讀者先前已經略知一二,於是新聞的編寫,除了整合各家媒體,更主要的是找回事件脈絡,讓讀者可以看一篇文章,就能明白事件始末,避免斷章取義、資訊不全,因此在編寫前,總要搜尋十幾次關鍵字,平時讀書都不見得如此勤奮。
意料之外的磨練:學校課業 & 編輯日常
起初捉緊高一的尾巴來嘗試編輯一職,是認為課餘時間較多,應該還有能力負擔一個月兩篇文章的產出,但計畫常趕不上變化,突如其來的和來得不是時候的分組報告、園遊會、講座……總是讓我成為拖稿的人。
一週內又是地理報告又是體育報告,同時還得交稿的時候,總覺得生活要爆炸了,這勢必要用去更多週末的時間來完成這些事情,但幸好這不是常態,幸好這些事務不到爆肝程度,也幸好有這段滿滿的日子,讓我覺得我的高中不算虛度,幸運的是來到這裡,跟著一群有著相似理想的人前進。
擔任責任編輯,需要很扎實的交稿,的確會花不少時間和精力,對我來說,我只是把投入社團的時間用在高看上,除了期中考,大致上跟學校生活不會有太大的衝突,而我一直把這些忙碌視為上大學前的練習題,來平衡內心的憂慮和緊張。
當初加入時寫過的東西不多也不專業,一路上都是在學習的,以前在寫文章時總是寫自己的,進到高看後才明白,文章是需要透過數次的交流、觀摩與修正,才能夠更好。也許這些經驗或教訓並不會馬上在我的學習上用到,但我想,我會一直記得上網搜尋的資料要再三確認、做報告時要放上參考資料的來源、引用圖片時要注意適用權限……
學生媒體之於我,是一個積累的過程
自從多了責任編輯的身分,在看網路上的專題報導時,總懷著更深的敬佩,我看到了不一樣的媒體生態,不像主流媒體那樣有聳動的標題、搶獨家的報導,也見識到就算身為學生,也能為想改變的事情發揮影響力,用文字傳遞,試圖在小小的一方,堅信文字的力量。
我喜歡我的一無所有,帶著新的自己,嘗試接觸各種事物,也許我以後不會成為一名記者,但學到的技能、遇到的失敗,都填補了我的一無所有,
我們都正在用自己的步伐前進,別小看自己的一無所有。
編輯:陳千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