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03|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漫談六四(14):應當建立「八九六四學」

5月18日到20日,為紀念六四事件,華人民主書院和香港支聯會在台北召開了大規模的活動:「六四事件3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會上,我提出一個呼籲,那就是:
在六四事件過去30年後的今天,是到了建立一門「八九六四學」的時候了。
研討會簡介
戴雅門 ( Prof. Larry Diamond ) 史丹福大學政治及社會學教授以及胡佛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白夏 ( Prof. Jean-Philippe Béja ) 法國漢學家 , 巴黎第七大學博士。法國全國科研中心,國際問題研究所名譽研究員,專門研究中國知識分子與中共關係、公民與國家關係、中國民運史、中國政治制度。 潘鳴嘯教授 (Prof. Michel Bonnin) 法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教授,前香港法國現代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及清華大學中法研究中心主任。著有《失落的一代:中國的上山下鄉運動(1968-1980)》。 美國漢學家。曾擔任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系研究講師,現任加利福尼亞大學河濱分校校長特聘講座教授。 前六四戒嚴部隊軍官.中國海外民運聯盟(澳洲)秘書長 方政(Mr. Fang Zheng) 六四屠殺見證人.中國民主教育基金會主席 崔衛平(Ms. Cui Weiping) 獨立學者 邵江博士:独立学者、西敏大學民主研究中心訪問學人。出版品包括《互聯網之前中國的公民出版》(Palgrave,2015),〈聯合國人權機制與中國公民社會的成長〉,〈全球資本主義時代民主的危機〉。1989年,邵江是北京大學數學系四年級學生,因參與1980年中後期學生示威和1989年民主運動,在六四屠殺後被關押,1991年被釋放。出獄後,繼續從事公民抵抗,1994年至1997年3月被關押和監視居住,1997年6月逃往瑞典,2003年後在倫敦生活和工作 吳仁華先生 (Mr. Wu Renhua ) 歷史文獻學者,八九民運的參與者和見證人 , 長期參與中國民主運動,當中包括八九民運的研究工作 。 六四後流亡美國,任《新聞自由導報》總編。 黃默教授 (Prof. Mab Huang ) 現任東吳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台灣知名政治學者、人權教育推動者。 曾建元教授 ( Prof.
我的建議,得到了一些與會者的贊成。因為會議時間有限,我來不及展開說明我的呼籲的理由,在這裡補充說明一下建立「八九六四學」的必要性。

中國當代史的分水嶺

首先,1989年發生的八九民運,是整個80年代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的結果,要分析八九民運的爆發原因,就必須回顧整個80年代中國的發展歷程,以及所謂的「改革開放」產生的影響。這對於當代中國史研究來說,是非常有意義的,因為按照80年代的路徑,中國很可能會走一條跟今天完全不同的道路。
但是為什麼還是會發生八九民運?這其中有很多值得探討的東西。而六四鎮壓這件事,更具有研究價值,因為90年代以後中國的發展,乃至於所謂「中國模式」的形成,都有六四鎮壓產生的影響因素,包括經濟至上主義、國家對社會的壓制,以及菁英階層的集體放棄和犬儒化等等。沒有六四鎮壓這個事情,中國也不會是今天這個樣子。
八九六四,是中國當代史的一個分水嶺,對這樣重要的一個歷史事件,當然有進行全面研究分析的必要。
1989年6月3日午夜的天安門廣場,民主女神的背影。Source: 天安門對峙
1989年6月3日午夜的天安門廣場,民主女神的背影。Source: 天安門對峙

世界史的其中一章

其次,八九民運和六四鎮壓,不僅僅是中國的事情,也是世界史上的一件大事,是整個冷戰結束,世界歷史改寫的最初發端。
我們完全可以把它放在更大的全球的框架下來看,這中間有很多值得研究的課題,例如:八九民運和六四鎮壓,對於冷戰的結束到底產生了什麼影響?這些影響是通過什麼樣的方式產生的?六四鎮壓之後,國際社會的態度,以及後來的轉變,說明了什麼問題?
作為一場大規模的學生運動和民主運動,八九民運跟1968年席捲全球的學生運動,也可以進行對比研究,以增強我們對社會運動的認識和理解。此外,還可以延伸出八九六四這個事件,對於台灣和香港產生的衝擊和影響等等。這些問題,都可以歸納到「八九六四學」的範疇中。
最後,有必要建立「八九六四學」,也是因為關於當年那場學生運動以及中共進行的血腥鎮壓,還有大量的問題,至今仍舊沒有釐清。天安門大屠殺到底死了多少人?當局的決策是如何進行的?運動期間,全國各個階層的反應是什麼?學生運動本身存在哪些值得反思的地方?六四到底是不是一場軍事政變?

眾多仍待釐清的問題

六四之後,全國各地進行的大清洗的狀況如何?當時的學生的集體心態如何?之後的30年,中共內部是如何看到當年的決策的?而哪些八九民運的參與者,在這30年中間,發生了哪些分化?至今對當年的事情是否還保持初衷?等等。
這些與八九六四直接相關的問題的背後,其實有大量的歷史、文化、社會等因素的影響,進行相關的專門研究,其成果,可以豐富各個不同的學科領域。
當然,建立「八九六四學」需要做大量的努力,在目前中共檔案無法解密的情況下,有些問題的研究存在極大的難度。但是我認為,我們至少可以先從收集、整理第一手材料,對當事人進行口述歷史的工作,以及對比還原基本的歷史事實等方面入手,為未來的更深入的研究打下一個好的基礎。
在這方面,吳仁華的相關研究是一個很好的示範。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的學者投入到「八九六四學」的研究中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作為一個寫作者,「王丹隨筆」這個空間,能夠讓我書寫的內容不被媒體的意識形態或流量給綁架,不需為了追求點擊而譁眾取寵,真正深入書寫出更多有價值的內容給每位讀者。除此之外,我希望在這裡不是單純的「我寫你看」,能有更多機會與讀者們互動,接受讀者的要求,批評。(當然,表揚也可以XD)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