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漫談六四(13):關於六四,幾個具有挑戰性的問題(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六四運動在我個人生命中的影響是關鍵性的,它主要表現在,因為有過這樣的歷史,今天的我就有了一些不能完全自我選擇的東西,比如推動社會進步的理想,比如承擔一些期望之類。

問題七:六四留下給中國人民的歷史性的意義是什麼?現在中國人民應該學習的六四精神是什麼?為何這麼認為?
答:第一個意義,1989的年民主運動,是一場行動上的啟蒙。1980年代的中國,是一個理想主義的年代,很多知識分子為了推動中國向民主化的發展,發起了啟蒙運動。這樣的啟蒙,主要還是書面上的,而1989年的民主運動,就可以看作是整個啟蒙運動的最高潮。
第二個意義,就是為未來中國的公民社會發展,以及下一波民主化浪潮準備了人才。1989年之前,持不同政見者在中國,還是很難得見到的稱號;很多人雖然對一黨專政的體制不滿,當時還是無法明確地給自己一個定位。1989年民主運動使得很多致力於推動民主化的人開始明確了自己政治反對派的立場,並且把繼承八九精神作為自己的個人理念。
第三個意義,就是在政治文化、政治心理的層面上,為中國的民主化奠定了基礎。1989年的學生走上街頭,某種意義上說,也是傳統政治文化的延續,希望通過類似「公車上書」的方式,要求國家進行改革。然而,當局對1989年民主運動的血腥鎮壓徹底改變了個人與國家之間的關系,大家極為震驚地發現,即使是1980年代看上去比較開明的政府,當它感覺受到威脅的時候,為了維持自己的統治,還是會不管一切,重新回到暴力治國的老路上去。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575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王丹隨筆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389會員
247內容數
作為一個寫作者,「王丹隨筆」這個空間,能夠讓我書寫的內容不被媒體的意識形態或流量給綁架,不需為了追求點擊而譁眾取寵,真正深入書寫出更多有價值的內容給每位讀者。除此之外,我希望在這裡不是單純的「我寫你看」,能有更多機會與讀者們互動,接受讀者的要求,批評。(當然,表揚也可以XD)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丹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六四運動在我個人生命中的影響是關鍵性的,它主要表現在,因為有過這樣的歷史,今天的我就有了一些不能完全自我選擇的東西,比如推動社會進步的理想,比如承擔一些期望之類。如果我當時是一個普通學生,我可以選擇個人性生活或者公眾性生活,但是現在,我別無選擇,只能生活在公眾的眼光下。
在30年後,重新講述當年發生的事情,並提出回顧與反思的過程中,我也遇到很多與六四有關的問題。對於外界所有的質疑和挑戰,我其實都非常歡迎。在我看來,回答這些問題不僅是很好的澄清事實的機會,對我本人也是很好的督促,讓我可以對自己當年參與的那場運動有更深入的思考。
對很多不了解「六四」鎮壓全過程的人來說,他們可能認為「六四」鎮壓是從6月3日深夜開始,6月4日上午,以戒嚴部隊武力攻佔天安門廣場為結束。這並非歷史事實。事實上,鎮壓,早就在6月3日深夜開槍前就開始了。
1989年中共出動正規軍,在北京對抗議民眾進行血腥大屠殺。這場屠殺到底死了多少人,至今仍然是很多人關心,但是還沒有確切答案的問題。我個人傾向於相信六四屠殺的死亡人數應在兩千人左右,但前幾年英國外交部解密一批檔案,表示六四屠殺中死亡人數達到上萬人。
在八九民運中,青年學生一直是先鋒和主力之一,他們以空前的熱情,理智和勇氣感動了全國人民。學生的絕食震撼了全世界,最能代表他們當時心情的莫過於〈北京大學絕食團絕食書〉。
在4月22日胡耀邦追悼會結束以後,學生運動繼續開展。這個階段,運動的主題,已經從悼念胡耀邦轉移到對於社會現實的不滿和批判上了。這個時期的大字報,有很多針砭時事的精彩內容。
六四運動在我個人生命中的影響是關鍵性的,它主要表現在,因為有過這樣的歷史,今天的我就有了一些不能完全自我選擇的東西,比如推動社會進步的理想,比如承擔一些期望之類。如果我當時是一個普通學生,我可以選擇個人性生活或者公眾性生活,但是現在,我別無選擇,只能生活在公眾的眼光下。
在30年後,重新講述當年發生的事情,並提出回顧與反思的過程中,我也遇到很多與六四有關的問題。對於外界所有的質疑和挑戰,我其實都非常歡迎。在我看來,回答這些問題不僅是很好的澄清事實的機會,對我本人也是很好的督促,讓我可以對自己當年參與的那場運動有更深入的思考。
對很多不了解「六四」鎮壓全過程的人來說,他們可能認為「六四」鎮壓是從6月3日深夜開始,6月4日上午,以戒嚴部隊武力攻佔天安門廣場為結束。這並非歷史事實。事實上,鎮壓,早就在6月3日深夜開槍前就開始了。
1989年中共出動正規軍,在北京對抗議民眾進行血腥大屠殺。這場屠殺到底死了多少人,至今仍然是很多人關心,但是還沒有確切答案的問題。我個人傾向於相信六四屠殺的死亡人數應在兩千人左右,但前幾年英國外交部解密一批檔案,表示六四屠殺中死亡人數達到上萬人。
在八九民運中,青年學生一直是先鋒和主力之一,他們以空前的熱情,理智和勇氣感動了全國人民。學生的絕食震撼了全世界,最能代表他們當時心情的莫過於〈北京大學絕食團絕食書〉。
在4月22日胡耀邦追悼會結束以後,學生運動繼續開展。這個階段,運動的主題,已經從悼念胡耀邦轉移到對於社會現實的不滿和批判上了。這個時期的大字報,有很多針砭時事的精彩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文革后大陸人渴求自由經濟(民生)、渴求民主政治(民權)、渴求驅逐馬列、恢復中華(民族)。三大渴求漸次醒覺,而共匪則繼續打壓此三大渴求。鄧、江、胡、習的四十多年就是三大渴求與共匪之間的繼續較量。共黨以其所謂的“國營”(實則“黨營”)企業來限制百姓對自由經濟的渴求,以其所謂的四項基本原則來踐踏百姓的民權
Thumbnail
2014年春天上週五(17日)立法院院會審議國民黨和民眾黨團擬具的國會改革法案,期間朝野爆發數次激烈肢體衝突,數位立法委員亦在期間負傷,並有積極民眾即刻發出集結號召,聚集於立法院外高呼「停止表決、實質審查」的訴求⋯⋯
Thumbnail
為什麼歷史上很多事件都是從「學運」開始? 為什麼總是學生先站出來?是因為年輕人特別容易被煽動嗎?
我曾在《中國大陸淪陷74年(2023)年告國際書》一文中說,國際社會必須知道,共黨的“改革開放”是假的。在共黨的曆史上,類似的“改革開放”至少有六次。共黨在1927年——1937年間,因血腥殺戮地主、掠奪私營業主、破壞中華文化而喪盡民心,在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的第五次圍剿之下步入死境。它為了自救,在抗戰
Thumbnail
1895年,❙甲午戰爭❙ 一役證明了只求表面形似的 ❙洋務運動❙ —— 類同 ❙中華人民共和國❙ 80年代的改革開放 —— 的澈底失敗,於是出現了從根本上改革 ❙清國❙ 體制的意見,立憲思想借 ❙戊戌變法❙ 開始凝聚力量,然而百日即壽終正寢。  ...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中國民主化的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與前景。從宗教對民主的影響到中共害怕民主的原因,以及民主適不適閤中國等議題進行了深入的剖析。透過對中國歷史及社會現狀的分析,評估了中國民主化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白色恐怖是台灣歷史非常悲傷的一頁,而且實際上白色恐怖的遺緒至今依然存在,陰魂不散。 1947年發生二二八大屠殺,之後三月清鄉,台灣人死傷無數, 但落後民族統治文明民族的原則不會改變,就是殺。 於是文明水準完全跟不上台灣人的國民黨政權,只能用更殘暴的方式對待。 當年國民黨人拿手槍搭霸王車、拿手
Thumbnail
第二十七章  天安門事件 一九八九年六月三日星期六晚間,中共武裝部隊開進天安門廣場,對廣場上悼念前中央總書記胡耀邦的示威抗議學生群眾們展開了武力鎮壓。消息見報後,台灣各界紛紛譴責中共暴行。由四家唱片公司、一百多位歌手共同錄製的歌曲「歷史的傷口」廣泛傳唱。週一校園裡大家交頭接耳都在談論著這起事件
台灣民主世代的變化,如果以20年區別: ★1930~1940年代出生,戰亂生存世代,無所謂民主。經歷日本戰敗,中華民國佔領,228跟國共內戰全面撤退台灣的族群。 ★1950~1960年代出生,爭取民主世代,雖然是少數人,卻成為台灣第一波民主化的主力,但也是支持黨國體系最多的世代。陳水扁、馬英九、
Thumbnail
百姓總是對時局不滿,而公民做出積極的行動。 昨晚的自訓團,來了英法兩國的媒體採訪,團長說明了我們的運作以及面對中共威脅的自我防衛意志,讓外媒知道台灣有這樣的聲音與行動很重要。結束後夥伴們在寒夜中站了一會兒,相互取暖心頭卻仍難掩不安,再三天,台灣的命運又將再次被自己或被別的我們所決定。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文革后大陸人渴求自由經濟(民生)、渴求民主政治(民權)、渴求驅逐馬列、恢復中華(民族)。三大渴求漸次醒覺,而共匪則繼續打壓此三大渴求。鄧、江、胡、習的四十多年就是三大渴求與共匪之間的繼續較量。共黨以其所謂的“國營”(實則“黨營”)企業來限制百姓對自由經濟的渴求,以其所謂的四項基本原則來踐踏百姓的民權
Thumbnail
2014年春天上週五(17日)立法院院會審議國民黨和民眾黨團擬具的國會改革法案,期間朝野爆發數次激烈肢體衝突,數位立法委員亦在期間負傷,並有積極民眾即刻發出集結號召,聚集於立法院外高呼「停止表決、實質審查」的訴求⋯⋯
Thumbnail
為什麼歷史上很多事件都是從「學運」開始? 為什麼總是學生先站出來?是因為年輕人特別容易被煽動嗎?
我曾在《中國大陸淪陷74年(2023)年告國際書》一文中說,國際社會必須知道,共黨的“改革開放”是假的。在共黨的曆史上,類似的“改革開放”至少有六次。共黨在1927年——1937年間,因血腥殺戮地主、掠奪私營業主、破壞中華文化而喪盡民心,在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的第五次圍剿之下步入死境。它為了自救,在抗戰
Thumbnail
1895年,❙甲午戰爭❙ 一役證明了只求表面形似的 ❙洋務運動❙ —— 類同 ❙中華人民共和國❙ 80年代的改革開放 —— 的澈底失敗,於是出現了從根本上改革 ❙清國❙ 體制的意見,立憲思想借 ❙戊戌變法❙ 開始凝聚力量,然而百日即壽終正寢。  ...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中國民主化的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與前景。從宗教對民主的影響到中共害怕民主的原因,以及民主適不適閤中國等議題進行了深入的剖析。透過對中國歷史及社會現狀的分析,評估了中國民主化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白色恐怖是台灣歷史非常悲傷的一頁,而且實際上白色恐怖的遺緒至今依然存在,陰魂不散。 1947年發生二二八大屠殺,之後三月清鄉,台灣人死傷無數, 但落後民族統治文明民族的原則不會改變,就是殺。 於是文明水準完全跟不上台灣人的國民黨政權,只能用更殘暴的方式對待。 當年國民黨人拿手槍搭霸王車、拿手
Thumbnail
第二十七章  天安門事件 一九八九年六月三日星期六晚間,中共武裝部隊開進天安門廣場,對廣場上悼念前中央總書記胡耀邦的示威抗議學生群眾們展開了武力鎮壓。消息見報後,台灣各界紛紛譴責中共暴行。由四家唱片公司、一百多位歌手共同錄製的歌曲「歷史的傷口」廣泛傳唱。週一校園裡大家交頭接耳都在談論著這起事件
台灣民主世代的變化,如果以20年區別: ★1930~1940年代出生,戰亂生存世代,無所謂民主。經歷日本戰敗,中華民國佔領,228跟國共內戰全面撤退台灣的族群。 ★1950~1960年代出生,爭取民主世代,雖然是少數人,卻成為台灣第一波民主化的主力,但也是支持黨國體系最多的世代。陳水扁、馬英九、
Thumbnail
百姓總是對時局不滿,而公民做出積極的行動。 昨晚的自訓團,來了英法兩國的媒體採訪,團長說明了我們的運作以及面對中共威脅的自我防衛意志,讓外媒知道台灣有這樣的聲音與行動很重要。結束後夥伴們在寒夜中站了一會兒,相互取暖心頭卻仍難掩不安,再三天,台灣的命運又將再次被自己或被別的我們所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