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07|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台北:雜記 19

1 早上是悶熱的陰天,下午是悶熱的霧雨,整個西門町像是一座荒廢的游泳池,吸進去有一半都是黏黏的灰塵。而我來回地走,身上的襯衫卻越來越綠了。
2 九點起床去洗衣服,彷彿無家者離開長椅後的遊蕩。按下「洗潔」的時候忽然意識到這可能是我最後一次到這個地方來了,無論活得多長多久反正就是最後一次,就像尋常電影你通常只看一次。我們根本就不需要對一個人或一個地方憎恨就可以失去憎恨他的機會,沒有證據可以證明我曾經在這個 24 小時營業的巷底洗衣店坐著寫日記,眼前六台洗衣機轉姿相似色盤相異,其中一台泡泡滿到看不見衣物。
3 因此決定去同一家早餐店吃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早餐。儘管電視放的是東森新聞,但店員姐姐親切甜美所以一切可以原諒。鮮奶茶用超大的啤酒杯裝,冰塊加得太多所以味道很淡,不禁懷疑老闆之前是開熱炒店的。蛋餅的焦度恰好。身後一桌韓系打扮的妹子,撥弄著染色的髮尾和皮包的金屬背鍊,拔掉耳機一聽才發現她們真的是韓國人。
4 選了一個陽光刺眼的正午沒入黑暗冰涼的影廳看《月光光心慌慌》,1978 年的經典恐怖片,前排一個大嬸手捧紙餐盒在吃燴飯之類的東西,我想她等等會不會嚇得灑了整個胸口亮晶晶的醬汁。劇情看著看著不太對勁,總感覺太單純,才知道之前看錯預告,找成《月光光新慌慌》是 2018 年的續作。接近片尾不但毫無懼意,還覺得麥可也太煩 ── 人類的心底衝撞橫飛的恐懼、激情、興奮、瘋狂在過度疲勞後總能退化成衰竭感的煩躁 ── 這絕對是超能力。
仔細一想,刀子才是主角。
5 下一部《我的太空不是夢》再度有種瞎眼感,就是:鵝鵝鵝我好像知道你要進行某些深刻的批判但我只看到事態逐漸三小表情逐漸母湯,腦內烏鴉失去平衡感地往四面八方突擊,勞燕分飛。但光看著男主角深深凹陷的憂愁雙眼仍是滿足,我也想寫一個看起來隨時都在放空(魂遊太空)、對同類有種先天性的不理不睬反射的角色。因為普遍來說,人類難以處理自己人生的時候,經常選擇干涉他人。
6 五點整領了影展海報,握著一根放大的香煙或大學文憑似的,街上亂走。買了杯熱呼呼的珍珠抹茶就開始飄雨,躲在騎樓裡看路口施工,想著抹茶還是別加珍珠好了,簡直跟金馬奇幻手冊封面做打凸效果一樣。
7 住在電影院隔壁真是痛快,隨時可以上樓躺平,下樓看片。本日最後一部《找死來唬秀》也是本日最好看,簡直拍膝爆笑直到片尾字幕升起。電影以自娛娛人為主,沒有深意但動機明朗,拿美國熱門的抓鬼通靈節目作題材開刀,但在我看來比較像舞刀弄劍。故事梗概是一群因為收視率太低而即將被炒魷魚的抓鬼大隊,另闢蹊徑來到墨西哥鬧鬼豪宅,原想大幹一場、扳回一城,沒想到真的幹到了鬼也順便找死,中途還因為節目音效特效太真實導致大家花了好一段時間才確認他們是真的見鬼 ── 大致可以結論為「不要玩鬼屋」或「不要隨便跟鬼聊天」等良善規勸,非常夏令營風格的「快快樂樂出門,平平安安回家」。
儘管脈絡單純、材料平凡,但那些巧妙安插的節外生枝太過惹人愉快,就連陽春小隊的人設也各有各的荒謬:從來不信鬼但最後變成鬼(還肚破腸流)的賈維、超怕鬼但研發出探測異世界的厲害器材小老弟、人比特效驚悚的嗑藥特效師鮑伯、感情瀕危理念分道揚鑣的男女主角、瘋狂想得艾美獎揚名立萬的導播。當人都死了、鬼鬧起來,每個角色無不刷新三觀、刷新下限。是一部浮誇的作品,卻也奇幻得真情流露。
8 散場後發現自己忘了把海報帶出來參加插畫家安哲的簽名活動,立刻衝回對街房間一手抓,五分鐘之內來回,隊伍還不算長到令人絕望。後來排到沿著樓梯往下至三樓,暗自慶幸,簽完就跑掉,其實很想跟他說自己完全是因為主視覺太美才大老遠跑來台北看影展。
晚上和睡了十四個小時不見日月的朋友去吃居酒屋的串燒和野蓮牛肉,加一盤烤麻糬,清酒和冰梅酒。激昂日韓歌曲交替不休,周遭各國外語互擲,講了講她錯過的白天,最後提到安哲。我說畫插畫的人好像都長得比較漂亮,至於作家則常是其貌不揚或天生醜質 ── 這是我自生活裡驗證的事實。普遍來說,相貌堂堂的人通常沒有文采,或者那只是虛情假意、以偏概全的文采(天知道為什麼)。但我又確實認識一個才貌雙全的作家。就一個。依照職業排序下來,人美心美程度大約從作家、攝影師、視覺設計師、插畫家一路爬升吧。
唉為什麼不放一點 Homecomings 的歌呢。我是被寵壞的獨立音樂迷,沒有比較高尚的意思,我只是比較喜歡亂長而靈巧的東西。
9 昨天在 The Wall 蓋的入場印章已經完全洗掉了,想到前夜淋浴時還一直盯著它網狀的肌理看。剛才在服務台買了張《爛情詩》週日加映,準備二刷。實在難以放下它,在台灣沒有上映計畫之前。它和《七月與安生》並列我目前看過最喜歡的青春電影(愛情成分比重大的),只不過前者仍然略勝,約是剝花生殼子與撕宣紙的觸感差異。《爛情詩》的藝術感和剪輯上的節奏美感深得我心,挖苦式的心酸特別迷離,傷感的幽默特別像一小杯利口酒。闡述了一個輕巧卻不易的觀點:我們不會蛻變,不會如此顯而易見地、從此變成另一個嶄新的人;就算你要說某些歷程是蛻變,那也並非從此自由偉大,而是對生命裡每一樣無常跡象所致的感傷不再耽溺,而是長遠品嚐。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