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著騰騰熱氣的湯裡滾煮著滿滿的青菜和肉片,聽到「海底撈」,這會是你腦海中浮現的第一個畫面嗎?在新竹,有一群人可是真的會下海到海底撈東西,撈的不是寶藏,而是海洋廢棄物。
新竹市海底撈巡守隊於二零一八年成立,成員多是由潛水教練、助教和資深潛水員所組成。隊長陳爵的家中經營潛水中心,從父親那一輩開始,在新竹已營業近三十年。原本是做土木相關工作的他,六年前決定回鄉打拚、接手家業,目前是由陳爵主理潛水中心的事務,爸爸則是忙著與客人「交陪」,扮演輔助的角色。自小受環境的影響,陳爵在國小三年級的年紀早早學會潛水,而父親早期也會支援河川或海洋的打撈工作,據說他還曾打撈過墜海的汽車和小飛機呢!潛移默化之下,陳爵現在也跟著「海底撈」。
打撈任務,互助合作才能降低風險
海底撈巡守隊每次出任務的時間並不固定,當市政單位或民間團體需要支援的時候,團隊會配合清除水面漂流的或沉在水底的廢棄物。執行任務之前,需要事先勘查場域以及進行基本簡報,通常由發起的單位預先勘查打撈地點,雙方再確認任務的執行時間、位置以及目標。由於海底打撈作業有一定的風險,必須確保每一個環節都準備完善,執行任務時才能無後顧之憂。而根據任務的困難程度,團隊出動的人數也會不同。比較簡單的水面打撈大約需要四、五個隊員;若遇上大型的打撈任務,評估後可能無法依靠潛水員獨立作業,這時團隊會出動十幾個隊員,同時也會請海巡署、民間單位合作,一同完成任務。
平時海底撈巡守隊進行打撈任務的海域深度約在十五米以內,還算是潛水的安全範圍。團隊出動任務時會預先分組,在水面下,有些人負責導航,用指北針確認方位;有些人則是負責打撈清除的工作。每個潛水員都會攜帶手電筒照明,身上也必備潛水刀,如果被漁網、漁線纏繞時就能自行脫困。岸上也會有後勤隊員負責戒備,確保水下潛水員的位置,假如潛水員位置偏移或是發生被海流往外帶等狀況,會馬上通報海巡隊進行搜救;若潛水員不幸受傷,後勤隊員也會立即準備急救設備或尋求救護車支援。任務結束時,隊員會將打撈上岸的廢棄物大致分類整理,並且集中在事前與環保局溝通的放置地點,最後通報相關人員處理。
每次出海的任務大約會花費半天的時間,若海域深度不深,執行簡單的任務時,一支氣瓶大約可以使用五十分鐘,隊員之間也會輪流下水、休息。「一定要達到把自己照顧好,有餘力再去幫助別人的程度,才能參與海底撈任務。」陳爵說,水下打撈作業會交給經驗豐富的資深潛水員,岸上淨灘則不受限,歡迎對環保有共識的人共襄盛舉。若有志想成為海底撈的一員,可以先從潛水訓練課程開始,慢慢累積海洋知識和潛水經驗,日後經隊員評估後,或許就能得到參與的機會!
我們先下海,其他人再跟上
海面下的風景是什麼模樣呢?海底下其實有許多垃圾,雖然從海上看過去是一片美麗的深藍色,但只要配備相關設備潛入海底,就會看到許多玻璃瓶罐、寶特瓶和破碎的塑膠袋,這些垃圾都對海中生物造成直接的影響。例如海龜喜歡吃水母,但塑膠袋和水母長得很像,一不小心海龜就將塑膠袋吞下肚,造成胃阻塞而死亡;其他像是以浮游生物為食物來源的小魚、小蝦,可能會吃進塑膠微粒,當小魚被大魚吃掉,大魚又被人類捕獲,最終塑膠微粒還是回到了人類的體內。
「淨海的意義主要在於宣導,我們當然沒有能力把整片海清乾淨,但是讓大家知道有一小群人在做這件事,希望能藉此影響到其他人。」即使知道在浩瀚的大海面前,自己所作的影響微乎其微,陳爵仍然誠懇地呼籲大家。日常生活中,熱愛海洋的他們也身體力行,使用環保杯、環保餐具;而指導潛水訓練課程時,他也會將這樣的觀念分享給學員,以身作則,一起思考如何減輕海洋和土地的負擔。幸運的是,台灣有這些人當前鋒,人類與海洋之間的關係,或許可以因此更親近一些吧!
新竹市海底撈巡守隊
二零一八年,由新竹市市政單位籌組的淨海團隊,協助海中垃圾的打撈作業,成員由潛水教練、助教及資深潛水員組成。
文 / 見域工作室
攝影 / 嘟嘟嘟
本篇文章出自新竹市環境保護局發行之《海海海》竹塹三態子守護祭紀念專刊。 發行單位|新竹市環境保護局
視覺設計|品墨設計工作室
編輯企劃|見域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