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他們在島嶼寫作|白先勇:奼紫嫣紅開遍-所謂鄉愁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白先勇老師等人及其所創辦的《現代文學》,創造了臺灣文壇迄今難以跨越的高牆。而《臺北人》是認識白先勇老師一定要閱讀的重要作品之一。
  1960年代是臺灣文學的黃金時期,這時代的臺灣作家是戰後第二世代的作家。他們跟隨父母輩隨著蔣中正流亡到臺灣,不但直接感受到戰爭的殘酷,更有了類似國破家亡的經驗,甚至開始懷疑今生是否能再回到故鄉的感概。更直接地說,這時期的作家以白先勇老師等人為首,一方面深刻體會到來臺的中國大陸人民,面對鄉愁,內心水土不服的強烈感受。另一方面則因為白先勇老師創辦的《現代文學》,直接譯介了西方文學,甚至引入了西方文學的分析方式,遂創造了臺灣文學史上前所未有的創作及呈現方式。
  沒有了白先勇老師與《現代文學》,也許便沒有70年代鄉土文學的札實經營,或許將影響80年代女性主義文學的崛起。而鄧勇星導演的挑戰,便是要從怎樣的角度切入拍攝《奼紫嫣紅開遍》,要能喚醒熟悉白老師的書迷的情感,同時又能夠爬梳白老師的生命軌跡,將其介紹給年輕的書迷,是作為書迷之一的筆者所看重的事。
透過《奼紫嫣紅開遍》的敘事布局、音樂選用及攝影、構圖,可知鄧永星導演有意的想以紀錄片承襲白先勇老師作品裡憂傷寂寞的生命圖景。
  所幸,鄧勇星導演並未讓筆者過於失望。一名創作者的每字每句,都是創作者靈魂的一部分,都參雜了創作者的思想精髓。而這些精髓,源自於創作者的成長與生命軌跡。也因此鄧導選擇以《父親與民國》一書裡的幾段往事作為起手式。從白老師的童年往事,父母與廚子老央展開,更能深入一名作家的老靈魂。而老作家的一抹孤獨身影及深白色略帶傷感情懷的鋼琴音符,則為《奼紫嫣紅開遍》的鄉愁底蘊作出定位。
  鄧導《奼紫嫣紅開遍》的整體結構經緯十分清楚,先以白老師的現身說法,帶出全片往事鄉愁的情感色彩,再以白老師的著作篇章,作為白老師映照生命軌跡的鏡子,強化了情感能量。又以教授柯慶明、葉朗、作家隱地、奚淞等人、導演曹瑞原等白老師的朋友與合作夥伴作為側寫,厚實了全片。且鄧導不加入自己的評論及觀點,盡量讓自己隱形,讓鏡頭成為導演的視角,也成為觀眾了解白老師的窗口。因此白老師在臺灣文壇的歷史地位、作品的文學高度這種主觀的評論,並不是《奼紫嫣紅開遍》所關心的。也因為這層客觀的敘事角度,反而更能讓觀眾走入白老師的生命軌跡裡,體會白老師所感受的每一次歡笑與淚水,並真正在老作家的靈魂裡,感受白老師每次回望生命的鄉愁與痛楚。
相較於白先勇老師在作品裡鑿開小人物內心痛楚、絕望的一面,鄧導反而賦予《奼紫嫣紅開遍》更多面對傷口的溫柔撫觸,美麗且動人。
  若您深入研究過白老師的文字與生平,便會明白《奼紫嫣紅開遍》的敘事風骨,和白老師小說人物在生命裡掙扎的孤獨、痛楚感暗合,鄧導可說是全然將這層文字上的情感內化,並影像化到《奼紫嫣紅開遍》中。
  較不同的是在白老師作品裡的小人物,終生都在悲涼的生命裡泅泳。但在《奼紫嫣紅開遍》裡,無論白老師望向自己親手打造的《孽子》舞台劇、曹導的電視劇版或是青春版《牡丹亭》,我們在白老師的淚痕裡,看到白老師藉由影像、舞台劇、崑曲等等創作形式進行自我心靈傷口的淨化與舔舐。
鄧導以溫柔且傷感的筆觸,描繪白先勇老師回望生命的鄉愁,也拍出了白先勇老師對待過往傷口的溫柔與坦然。
  藉由《奼紫嫣紅開遍》,鄧導邀請觀眾伴隨白老師再走一回青春來時路,重新爬梳成長經歷對白老師創作的影響,甚至不忘和白老師作品流著一樣血脈的《牡丹亭》和《紅樓夢》納入其中,並與白老師的生命交互輝映。使得《奼紫嫣紅開遍》不只是一部記錄白先勇老師生命歷程的作品,也是一封獻給新舊書迷的動人情書。在電影的最後,我彷彿看到老作家靈魂深處,那一抹浪漫又美麗的回眸一笑。
以上劇照由開眼電影網授權使用:
http://www.atmovies.com.tw/home/movie_homepage.html
文翼電影光譜粉絲團:
avatar-img
13會員
5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劉文翼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痛苦與榮耀》是一部和阿莫多瓦以往電影有者不同風骨的作品。筆者認為阿莫多瓦那幽微的轉變,來自於老導演遲暮之年對生命洞見的溫柔。這部電影全然是阿莫多瓦對自我生命的溫柔回望。當觀眾看著故事裡薩瓦多的故事時,看的也是阿莫多瓦的人生倒影。
大衛桑伯格欲挑戰現有超級英雄的敘事套路,一方面想將英雄類型套用《飛進未來》的結構裡,一方面又想套用家庭通俗劇的結構。可惜最後除了改寫、突破《飛進未來》的結局,並未有太多驚人的成果。
長久允在《爸媽死了,我卻不想哭》中,一面嘲諷社會的殘酷與醜態,一面描述四名孩子藉由組成樂團,尋回情感的成長歷程。強烈的影像風格,激發出章回體敘事的更多可能性。而且長久允在音樂的運用上也有其意義,尤其音樂作為指涉及電玩元素的運用,皆呈現出長久允在細節設計上的用心。
奉俊昊在《寄生上流》中,將社會底層的金家生活景況,與居住在豪宅的朴家作出了物質及思想上的對比,另一方面則在又以側面筆法呈現韓國社會結構的失衡。如果你觀影時留意階梯在電影中的出現,會發現全然是社會階級的影像呈現。
《金錢性騙局》表面上是一部犯罪電影,實際上卻是丹尼斯阿坎德以尖銳的方式,抨擊加拿大政府政策的作品。如果說《水滸傳》是一部攻擊朝政的「怒書」,那麼《金錢性騙局》就是一部「怒片」!   
《莒哈絲的漫長等待》前半段幾近平舖直敘,但後半段的敘事,則偏向文學裡的意識流敘事手法,以莒哈絲內心的獨白與視角繼續推動故事的進行。並以「痛苦」的情緒漸近式的堆疊、加強與集中在莒哈絲身上,呈現出敘事變化的高妙手法。
  《痛苦與榮耀》是一部和阿莫多瓦以往電影有者不同風骨的作品。筆者認為阿莫多瓦那幽微的轉變,來自於老導演遲暮之年對生命洞見的溫柔。這部電影全然是阿莫多瓦對自我生命的溫柔回望。當觀眾看著故事裡薩瓦多的故事時,看的也是阿莫多瓦的人生倒影。
大衛桑伯格欲挑戰現有超級英雄的敘事套路,一方面想將英雄類型套用《飛進未來》的結構裡,一方面又想套用家庭通俗劇的結構。可惜最後除了改寫、突破《飛進未來》的結局,並未有太多驚人的成果。
長久允在《爸媽死了,我卻不想哭》中,一面嘲諷社會的殘酷與醜態,一面描述四名孩子藉由組成樂團,尋回情感的成長歷程。強烈的影像風格,激發出章回體敘事的更多可能性。而且長久允在音樂的運用上也有其意義,尤其音樂作為指涉及電玩元素的運用,皆呈現出長久允在細節設計上的用心。
奉俊昊在《寄生上流》中,將社會底層的金家生活景況,與居住在豪宅的朴家作出了物質及思想上的對比,另一方面則在又以側面筆法呈現韓國社會結構的失衡。如果你觀影時留意階梯在電影中的出現,會發現全然是社會階級的影像呈現。
《金錢性騙局》表面上是一部犯罪電影,實際上卻是丹尼斯阿坎德以尖銳的方式,抨擊加拿大政府政策的作品。如果說《水滸傳》是一部攻擊朝政的「怒書」,那麼《金錢性騙局》就是一部「怒片」!   
《莒哈絲的漫長等待》前半段幾近平舖直敘,但後半段的敘事,則偏向文學裡的意識流敘事手法,以莒哈絲內心的獨白與視角繼續推動故事的進行。並以「痛苦」的情緒漸近式的堆疊、加強與集中在莒哈絲身上,呈現出敘事變化的高妙手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白菊花的故事主要圍繞著華夫人對萬夫人的嫉妒、厭惡和輕視。透過人物之間的較勁反映出社會中的階級和地位問題。文章從不同角度深刻刻畫了上流社會中人物間的心態和情感。故事以秋天為背景,寓意著寂寥與思念。
Thumbnail
說來有趣,知道張旖容這位作者並非因白色恐怖或社會運動相關議題,而是她開設的臉書粉專「我的玫瑰花」,一個紀錄跨文化伴侶生活事跡的粉專。或許受到已故音樂人作家鄭華娟影響,我從小開始就對跨文化伴侶或夫妻如何相處的文章很有興趣。不過她跟此類型的女作者不太一樣,她把男性伴侶稱為「玫瑰花」,這不太像一般台灣女性
在之前的幾集中我曾跟大家分享過有關國共內戰和大陸人遷移到台灣的故事,時間大約在1945年之後。今天我想分享的這部短篇小說,則發生在1945年到1981年之間。故事主要講述了一群國軍空軍及其家眷之間特別的回憶。這篇小說來自於白先勇的作品《臺北人》中的《一把青》。或許己經有很多人看過改編成電視劇的版
Thumbnail
廣場的這棵大樹, 從青翠走向枯黃, 再由凋零回歸茂盛, 就這麼輪迴著, 我總會想起白先勇的 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白先勇的一部短篇小說:《一把青》。《一把青》這篇短篇文章收錄在白先勇的《臺北人》。我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這部改編成電視劇的作品,但我今天想介紹的是原著小說。這是我從白先勇的書上讀到的這篇短篇小說。 Source: 《臺北人》|《一把青》作者:白先勇 📢新的Podca
Thumbnail
故事對往日的回想和對「彼處」的期盼,不僅是對過去的追憶,更是對未來可能的展望和探索。在路的盡頭,周未難對「此處」、「那處」與「彼處」的反思和體悟,成為了他尋找自我、理解生命意義的關鍵。
一、正確的觀點 當代文藝創作名家白先勇有本散文集「明星咖啡館」,書中有一論見﹕ 任何一位好的小說家觀點之間的轉移與順暢是不可或缺的環節;轉移得好就是不可多得的藝術家與作家! 白先勇先生的論見應是真知灼見,文學、藝術的創作中「觀點流轉的順暢」與「正確對焦」絕對是關鍵!宋代詞人蔣捷的名作「虞美人」
Thumbnail
二二八事件,重創原本期盼回歸祖國的臺灣人民對國民政府的期待,成為臺灣歷史無法抹去的悲慘一頁。
〈永遠的尹雪艷〉出自白先勇經典著作《台北人》,故事主要發生於位處臺北的尹公館,講述傳奇人物尹雪艷行雲流水的社交手腕,及其神秘卻又令人著迷的個人魅力。在白先勇筆下的細緻刻畫,尹雪艷的形象躍然紙上,為字句間鑲上大時代色彩,閃爍著繁華落盡卻依舊在表面維繫的光鮮亮麗,如同尹雪艷永遠的不老、永遠的始終如一。
Thumbnail
歐陽子曾說:「白先勇才氣縱橫、不受拘束;他嘗試過各種不同樣式的小說,處理過各種不同類似的題材。難得的是,他不僅嘗試寫,而且寫出來的作品,差不多都非常成功。」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白菊花的故事主要圍繞著華夫人對萬夫人的嫉妒、厭惡和輕視。透過人物之間的較勁反映出社會中的階級和地位問題。文章從不同角度深刻刻畫了上流社會中人物間的心態和情感。故事以秋天為背景,寓意著寂寥與思念。
Thumbnail
說來有趣,知道張旖容這位作者並非因白色恐怖或社會運動相關議題,而是她開設的臉書粉專「我的玫瑰花」,一個紀錄跨文化伴侶生活事跡的粉專。或許受到已故音樂人作家鄭華娟影響,我從小開始就對跨文化伴侶或夫妻如何相處的文章很有興趣。不過她跟此類型的女作者不太一樣,她把男性伴侶稱為「玫瑰花」,這不太像一般台灣女性
在之前的幾集中我曾跟大家分享過有關國共內戰和大陸人遷移到台灣的故事,時間大約在1945年之後。今天我想分享的這部短篇小說,則發生在1945年到1981年之間。故事主要講述了一群國軍空軍及其家眷之間特別的回憶。這篇小說來自於白先勇的作品《臺北人》中的《一把青》。或許己經有很多人看過改編成電視劇的版
Thumbnail
廣場的這棵大樹, 從青翠走向枯黃, 再由凋零回歸茂盛, 就這麼輪迴著, 我總會想起白先勇的 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白先勇的一部短篇小說:《一把青》。《一把青》這篇短篇文章收錄在白先勇的《臺北人》。我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這部改編成電視劇的作品,但我今天想介紹的是原著小說。這是我從白先勇的書上讀到的這篇短篇小說。 Source: 《臺北人》|《一把青》作者:白先勇 📢新的Podca
Thumbnail
故事對往日的回想和對「彼處」的期盼,不僅是對過去的追憶,更是對未來可能的展望和探索。在路的盡頭,周未難對「此處」、「那處」與「彼處」的反思和體悟,成為了他尋找自我、理解生命意義的關鍵。
一、正確的觀點 當代文藝創作名家白先勇有本散文集「明星咖啡館」,書中有一論見﹕ 任何一位好的小說家觀點之間的轉移與順暢是不可或缺的環節;轉移得好就是不可多得的藝術家與作家! 白先勇先生的論見應是真知灼見,文學、藝術的創作中「觀點流轉的順暢」與「正確對焦」絕對是關鍵!宋代詞人蔣捷的名作「虞美人」
Thumbnail
二二八事件,重創原本期盼回歸祖國的臺灣人民對國民政府的期待,成為臺灣歷史無法抹去的悲慘一頁。
〈永遠的尹雪艷〉出自白先勇經典著作《台北人》,故事主要發生於位處臺北的尹公館,講述傳奇人物尹雪艷行雲流水的社交手腕,及其神秘卻又令人著迷的個人魅力。在白先勇筆下的細緻刻畫,尹雪艷的形象躍然紙上,為字句間鑲上大時代色彩,閃爍著繁華落盡卻依舊在表面維繫的光鮮亮麗,如同尹雪艷永遠的不老、永遠的始終如一。
Thumbnail
歐陽子曾說:「白先勇才氣縱橫、不受拘束;他嘗試過各種不同樣式的小說,處理過各種不同類似的題材。難得的是,他不僅嘗試寫,而且寫出來的作品,差不多都非常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