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21|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東坡詞(25) - 天涯流落思無窮

前情提要 東坡在徐州寫下《永遇樂 明月如霜》的詞篇,再度拓展了詞體的內容,將生命哲理的思辨,透過詞來詮釋。

別徐州

元豐二年(西元1079年)三月,朝廷告下:「蘇軾以祠部員外郎、直史館、知湖州軍州事」。 東坡將行,徐州吏民依照俗例,舉行一套「攀轅」挽留的表演,發動一批老百姓來擋住馬前,表示不肯讓這位賢太守離去。 也許有人會因此而沾沾自喜,東坡則認為是「兒戲」,自知無恩於民,老百姓涕從何來?官道兩旁石頭做的人像,看過多少太守的來來去去。但是,父老們說:「前年沒有太守,我們都做了水裡的魚鼈了。」東坡舉鞭道謝說:「正因我命窮,到處都遭兇災,水來非吾過,去亦非吾功。」
東坡會有如此感慨乃因王安石的新法在全國推行之後,民間反彈甚大,光是一個青苗法就讓百姓苦不堪言,青苗法是朝廷體恤農民在青黃不接的時候,可以跟朝廷借一筆錢渡過難關,利息二分。或許大家會覺得朝廷也太黑心,要幫助農民,怎麼還收那麼高的利息?主因乃是一般民間借貸的利息是官府的好幾倍,甚至利息十分的都有。地方官員為了確保借款人有還款能力,漸漸變成只願意借給有錢人,因此這個政策導致沒錢的人借不到錢,有錢人其實不需要借錢的情況。
《江城子》是東坡擅長的詞牌,這首是東坡離開徐州,送別百姓之作。

江城子 別徐州
天涯流落思(ㄙˋ)無窮。既相逢,卻匆匆。攜手佳人,和淚折殘紅。為問東風餘幾許,春縱在,與誰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歸鴻,去吳中。回首彭城,清泗與淮通。欲寄相思千點淚,流不到,楚江東
上片寫別時情景。
「天涯流落思無窮。既相逢,卻匆匆。攜手佳人,和淚折殘紅」 「佳人」:離別宴席上的歌女。 「殘紅」:將要落的花;古人相別時折柳折花相贈 「人生有別,歲月飄忽」是東坡填詞的主軸,杭州時有著「此生飄蕩何時歇」的感嘆,未料一語成讖。經過許多年,仍然「天涯流落」,輾轉到各地任官,在徐州僅兩年,又調往湖州,南北輾轉,更增添天涯流落之感。 每到一個地方認識了新朋友,不久後又匆匆告別,這種相思離愁是無窮無盡的。
在離別的宴席上,藉「攜手佳人」表現出依依不捨的情懷;而面對落花,睹物傷懷,情思綿綿,不忍離去。頗有柳永《雨霖鈴》:「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的感傷。
「為問東風餘幾許,春縱在,與誰同」 「東風」:春風。 「與誰同」:謂與誰一同賞春色。 由殘紅而想到殘春,因而問春天還剩多少呢?感嘆縱使春光仍在,而身離徐州,與誰同春! 此三句透過寫離徐後的孤單,表達對徐州的依戀。
下片想像別後情況。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歸鴻,去吳中。回首彭城,清泗與淮通」 「隋堤」:隋煬帝時開鑿通濟渠,以引汴水入黃河,連通淮水,並沿渠築堤,後世稱之為隋堤。 「溶溶」:水滿而流動的樣子。杜牧《阿房宮賦》:二川溶溶,流入宮牆。 「背歸鴻」:春天鴻雁北歸,而東坡與雁行相反,由徐州向南往湖州。顯然是把徐州當成了他的故鄉,而自嘆不如歸鴻。
「吳中」:指湖州。「彭城」:徐州。 「清泗與淮通」:泗水與淮河相通。
東坡不忍離徐,而現實偏偏無情,不得不背歸鴻而去,故於途中頻頻回首,直至去程已遠,唯見清澈的泗水由西北而東南,向著淮水流去。 看到泗水,觸景生情,自然會想到徐州。
「欲寄相思千點淚,流不到,楚江東」 「楚江東」:指湖州。長江中下游一帶屬楚國,流經這一段的長江叫楚江。長江下游以南地區稱江東。湖州位處長江下游以南,故稱。
東坡此去為湖州,長江經揚州又東南流至吳淞口入海,湖州更在其南,所以佳人的「千點淚」 就「流不到」東坡去處了。
頗有李後主《相見歡》:「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之意!

緬懷先師歐陽修

蘇軾別去徐州,走馬南都,往訪弟轍。
過揚州,老友鮮于子駿(侁)是知州,設盛宴於平山堂。平山堂是歐陽修知揚州時所修造的名建築,東坡身臨其地,不免懷念先師,作《西江月》。此時東坡已經接下歐陽修文學宗師的棒子,努力挖掘人才,如黃庭堅與秦觀,天下士子趨之若鶩
西江月 平山堂 三過平山堂下,半生彈指聲中。十年不見老仙翁。壁上龍蛇飛動。 欲弔文章太守,仍歌楊柳春風。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
「三過平山堂下,半生彈指聲中。十年不見老仙翁。壁上龍蛇飛動」
「平山堂」:在今江蘇揚州大明寺側,慶曆八年(西元1048年)歐陽修知揚州時所建。地勢甚高,江南諸山拱列堂簷之下,似可攀取,故曰「平山堂」。 「彈指」:佛教義,喻極短時間。佛經《僧祇律》說二十念為一瞬,二十瞬為一彈指。 「十年」:東坡於熙寧四年赴杭州通判,拜謁歐陽修於潁州,第二年歐陽修病逝。從熙寧四年至此時元豐二年凡九年,此言十年乃舉成數。
「龍蛇飛動」:指歐陽修在平山堂壁上留題的墨跡,如龍蛇飛舞。傅幹《注坡詞》「文忠公墨妙,多著平山堂。『龍蛇飛動』,言其筆勢之騰揚如此。」
東坡於熙寧四年(西元1071年)由汴京赴杭州通判任,及熙寧七年由杭州赴密州知州任,都經過揚州。元豐二年四月,東坡由徐州赴湖州知州任,第三次到揚州,再登平山堂,緬懷恩師歐陽修,即席於知州鮮于侁宴上賦此詞。
釋德洪《跋 東坡平山堂詞》:「東坡登平山堂,懷醉翁,作此詞。張嘉甫謂予曰:時紅妝成輪,名士堵立,看其落筆置筆,目送萬裡,殆欲仙去爾。 」可見在眾人圍睹下,東坡揮毫寫作時,凝神入妙的風采。
東坡於歐陽修有說不盡的感念。此時四十三歲的東坡,在起伏變化的生涯中,更感時間的飄忽;而近半百的人生,三過平山堂,可見與恩師歐陽修的緣分。東坡最後一次看見歐陽修,是九年前的往事了。 如今再到歐陽修在揚州興建的平山堂,見到當年歐公在壁上所題的字,依然龍蛇飛舞,如晤故人一般,既意識到恩師精神之不朽,也流露出傷逝之情。
「欲弔文章太守,仍歌楊柳春風。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 「萬事轉頭空」:白居易《自詠》「百年隨手過,萬事轉頭空。」轉頭,謂死去。
想要憑弔這位一代文豪,最好就是傳唱他昔日送劉敞出守揚州所賦的《朝中措 送劉仲原甫出守維陽》:「平山闡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手種堂前垂柳,別來幾度春風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一飲千鍾 。行樂直須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歐陽修曾任滁州、揚州、潁州等地太守,又以文章顯名當世,故稱「文章太守」。
歐陽修很喜歡平山堂,常來此地遊賞,還曾親自在堂前栽種一棵柳樹,人稱「歐公柳」。
從《朝中措》詞中可以看出當年歐公對平山堂有著無限依戀,今日楊柳春風依舊,更增後人 對歐公的懷念。憑弔歐公,唱他的詞,而他當年作詞時的情景轉眼間已如夢幻般逝去。東坡之前在徐州作《永遇樂》詞已有「古今如夢 ,何曾夢覺」的感嘆。這時也延續著這番體認。
他針對白居易「百年隨手過,萬事轉頭空」的說法,認為不是臨終時才能體悟萬事皆空的,其實活在人世的當下都如一夢,虛幻不真。
元豐二年四月二十日,蘇軾抵湖州任。
下篇預告:東坡仕宦生涯最大的挫折-烏臺詩案。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