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上下游副刊】苔蘚。閱讀的野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旅行中對於喧鬧越來越不耐煩,我急急穿越觀光客高舉的自拍棒叢林,繞進人潮稀微的另外一條巷子。望見一間小小的門面,門口掛著一張木牌子:「古本」。
蟲文庫,倉敷。 by Yiling Liu
雖然不懂日文,但是呼吸一口書店的味道是不需要語言翻譯的,我小心翼翼地擠進書櫃之間,用眼睛愛撫著那些陳舊的書背,從漢字辨認出我認識的作品,頓時平靜下來,心滿意足。在結帳櫃台前面的平台上放著幾疊新書,有一本鑲著微微閃光的褐色書封吸引我的目光,書名「胞子文學名作選」。原來是將與「胞子」有關的文章選輯成冊,有太宰治的「魚服記」、川上弘美的「惜夜記」、井伏鱒二的「山椒魚」、尾崎翠的「第七官界徬徨」等共十六篇,特別的是在同一本書裡,每一篇的字體大小、排版設計、甚至紙質顏色全都不一樣,頁碼也標註在不同的地方,像是觀賞一個乘載書與文字的展演。即使看不懂內容,光是用手指頭翻撥摩娑著每一頁,就生出一種閱讀的豐盛感。大部分的文章我沒有聽過,但是其中一篇摘自小川洋子的「文稿零頁日記」倒是讀過的,因此我意會到這裡的「胞子」指的是「孢子」。
中學時的生物課裡上過,孢子是一種植物的生殖細胞,脱離母體後,在濕度適宜的環境條件下長成植物,例如菌類、藻類、地衣類、苔蘚和蕨類,這些就稱做孢子植物。書中收錄的篇章或以苔蘚海藻為題,或是文中有著與孢子植物相關的描寫。
「文稿零頁日記」是小川洋子藉由「我」來記錄生活裡的諸多體驗,因為這些經歷過於奇特,我甚至懷疑它名為日記的真實性,文中處處充滿野放的靈光,在異次元空間裡閃爍,似幻如真,讀著讀著會忘記自己在哪裡。收錄在「胞子文學名作選」的這一篇尤其精采,作家自述在收集小說材料的途中,住進一家溫泉旅館,在旅館的庭院散步時,誤闖入一間「苔料理專門店」,享用了以苔蘚為材料製成的餐點。年紀很大的女將除了上菜時簡潔說明苔蘚入菜的作法,還提供放在培養皿裡的各種苔蘚以及放大鏡,讓客人觀察苔蘚的生態。這些餐點匪夷所思,有水苔搾出來的汁做成的開胃酒、煙燻夾蘚、醋味增拌銀葉針蘚、朱蘚湯…讀到這裡,我不禁有點疑惑,真的假的?苔蘚可以吃喔?

最後一道菜是在燒熱的石盤上滋滋作響的料理,石燒並齒蘚。走路像苔蘚般無聲無息的老婦人表示,這種苔蘚長在比較特殊的地方。

什麼地方?作家問。我也好奇。

山豬的屍體上。

嗯。作家從容地拿起放大鏡觀察並齒蘚長在屍體上面的樣子。

閱讀的當下我好像感覺哪裡斷掉了。
魔幻與現實的界線變得模糊,我放下書,決定作一些研究。
其實苔蘚一直是雲南傣族傳統的料理食材,傍水而居的傣族人,在春季撈取江水裡岩石上的苔蘚,撕成薄片,調味,曬乾。用油煎或火烤的方式,燒得酥脆後即可食用,或是掰碎,倒上滾油拌上鹽巴,用來當肉或米糰的蘸醬。寮國也是用差不多的方式食用河苔,雖然沒有吃過,感覺上似乎可以跟海苔相比擬。

分布在台灣中部埔里盆地的平埔族葛哈巫族,至今仍會採集溪谷中蔓生在岩石上的青苔為食,研究民族誌的朋友說,阿美族也會食用涼拌青苔。不過採集食用的青苔最好要在無汙染的環境,近年來確實越來越少人食用自然採集的青苔了。

這樣看來,苔蘚是屬於少數民族在野地採摘充飢的傳統食物嗎?位於哥本哈根具有米其林二星光環的Noma 餐廳,招牌菜之一便是油炸苔蘚佐牛肝菌。極圈平原上常見的苔蘚類是石蕊,長久以來為北歐餐桌上的食材,味苦,Noma餐廳的作法是將石蕊油炸,放在鋪滿清脆生菜的盤上,撒上牛肝菌碎屑,端上桌的視覺效果宛如盆栽。
遍布苔原的冰島,還有愛爾蘭,都可以找到用苔蘚做成布丁的食譜。

英國北部也利用苔蘚烹調。野炊的時候,用苔蘚裹住魚,可以保濕,放在火堆的餘燼裡烘烤,約三十分鐘,除去苔蘚,剝下魚皮,鮮美的魚肉剛剛好烤熟,帶著濕潤的地氣。這也算是另類的煨土窯吧。

基隆和平島盛產海藻,開發許多以海藻入菜的美食,其中有一種是包了青苔和干貝的水餃,據說也很受歡迎。
看來苔蘚入菜,說穿了就是一種野味,我真是少見多怪。
觀察完屍體上的並齒蘚,女將輕聲催促著作家快趁熱吃了吧。

作家品味最後一道菜,同時理解著:
「在沒有人的密林深處,一頭離群索居的山豬死去。沒有人送終的死亡,只有苔蘚的陪伴。苔蘚為山豬的身體蓋上一條柔軟的深綠色毛毯。」

我拾起書讀著這一段文字,那條斷掉的線,從這裡連起來了。印象中在陰濕的樹林裡,攀爬在岩石上,常常濕滑的讓人跌上一跤的苔蘚,原來有這樣讓人覺得安慰的意義,腐敗的屍體不過是在生命盡頭提供孢子的著床,死亡於是變得如此柔軟。
小川洋子在文字中展現魔幻的野味,誘我深深探究,我幾乎要相信那間在苔蘚遍布的樹林裡的「苔料理專門店」確實存在。
在這間旅途中偶然遇到的小書店,我買下了這本書,結帳時那位女子輕柔地幫我把書包起來,夾進一組書籤和明信片。我要到後來才知道,她是這家位於倉敷的古本書店「蟲文庫」的店主田中美穗,熱愛苔蘚,也是這本「胞子文學名作選」的編者。意外地,「蟲文庫」牽成了我與苔蘚的巧遇,採擷書裡的野味,以字為食,細細品嘗。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0會員
57內容數
當我們閱讀,我們就是自己的房間 。任何時候,任何地方。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Yiling 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煲底是香港立法會暱稱,因建築外型像一只煲著老火的鍋子,也是過往許多集會的地點。煲一鍋湯,對我來說是一種心靈上的慰藉,對港人的意義或許更似一種歸屬,每一家都有自己的「住家味」,端給「屋企人」共享,而在這非常的時刻,面對這一鍋湯汁四濺的辣燙嗆喉,手足們念想的住家味無非是昔時濃淡皆宜的煲湯味道。
有一道雜炊的作法是,豐盛的火鍋吃完了剩下一點鍋底,倒進一碗白飯,在陶鍋裡煮到滾,蓋上蓋子燜煮幾分鐘,打個蛋花,關火,撒幾片海苔絲,盛到碗裡虔誠地享用。說起來,不過就是豪華版的泡飯罷了。 卻是濃縮一場大餐後的精華所在,對待剩食的所有溫柔。
跟往常一樣,先用湯匙舀一點湯,嚐嚐湯頭。 那一碗熱騰騰的牛肉麵剛端上來時明明那麼香,此時卻沒有什麼味道,我覺得疑惑,接下來伸筷捲起麵條,沾裹著湯汁,光亮水滑,還沒有送進口中便掉回碗裡。這才終於明白,我全身的細胞都在抗拒,那一碗麵。
Photo by Yiling Liu 這雨下了好幾天,綿綿密密,鋪天蓋地,連呼吸都潮濕,家裡那一籃子衣服到底是洗還是不洗呢? 捷運車窗玻璃上佈滿斜斜的雨絲,穿過住宅區之後望出去是一片黑暗的平原,然後是河,以及河對岸的樓房裡幾盞燈火。疲累的下班路線如此單調,如此冗長,如此的餓。 晚餐吃什麼,我悶悶的
這一鍋完全沒有加鹽或香料的湯,竟然如此好喝,味噌鹹得剛剛好,紅豆粒粒飽滿,內裡軟熟,南瓜入口即化,紅蘿蔔片香甜入味,微辣的薑味滑進喉頭生出暖意,而荇菜略為濃烈的氣味在湯裡變成清香撲鼻,這意外的搭配倒成一絕。
偶然間看到王德威對馬家輝寫的《龍頭鳳尾》導讀,讀到一半,心裡猛地炸開一句:哎,這不是 BL 嘛?然後趕緊掏錢買了書,颱風無雨的夜裡縮在椅子裡就著一丁點閱讀燈光,翻開這本文案上說是「生猛」的小說。
煲底是香港立法會暱稱,因建築外型像一只煲著老火的鍋子,也是過往許多集會的地點。煲一鍋湯,對我來說是一種心靈上的慰藉,對港人的意義或許更似一種歸屬,每一家都有自己的「住家味」,端給「屋企人」共享,而在這非常的時刻,面對這一鍋湯汁四濺的辣燙嗆喉,手足們念想的住家味無非是昔時濃淡皆宜的煲湯味道。
有一道雜炊的作法是,豐盛的火鍋吃完了剩下一點鍋底,倒進一碗白飯,在陶鍋裡煮到滾,蓋上蓋子燜煮幾分鐘,打個蛋花,關火,撒幾片海苔絲,盛到碗裡虔誠地享用。說起來,不過就是豪華版的泡飯罷了。 卻是濃縮一場大餐後的精華所在,對待剩食的所有溫柔。
跟往常一樣,先用湯匙舀一點湯,嚐嚐湯頭。 那一碗熱騰騰的牛肉麵剛端上來時明明那麼香,此時卻沒有什麼味道,我覺得疑惑,接下來伸筷捲起麵條,沾裹著湯汁,光亮水滑,還沒有送進口中便掉回碗裡。這才終於明白,我全身的細胞都在抗拒,那一碗麵。
Photo by Yiling Liu 這雨下了好幾天,綿綿密密,鋪天蓋地,連呼吸都潮濕,家裡那一籃子衣服到底是洗還是不洗呢? 捷運車窗玻璃上佈滿斜斜的雨絲,穿過住宅區之後望出去是一片黑暗的平原,然後是河,以及河對岸的樓房裡幾盞燈火。疲累的下班路線如此單調,如此冗長,如此的餓。 晚餐吃什麼,我悶悶的
這一鍋完全沒有加鹽或香料的湯,竟然如此好喝,味噌鹹得剛剛好,紅豆粒粒飽滿,內裡軟熟,南瓜入口即化,紅蘿蔔片香甜入味,微辣的薑味滑進喉頭生出暖意,而荇菜略為濃烈的氣味在湯裡變成清香撲鼻,這意外的搭配倒成一絕。
偶然間看到王德威對馬家輝寫的《龍頭鳳尾》導讀,讀到一半,心裡猛地炸開一句:哎,這不是 BL 嘛?然後趕緊掏錢買了書,颱風無雨的夜裡縮在椅子裡就著一丁點閱讀燈光,翻開這本文案上說是「生猛」的小說。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可以說,種田山頭火是個怪人,他熱衷自我放逐把四處流浪和乞食當生命中的修行,用抒情之手埋入俳句的小徑中。此外,他對於醃漬醬菜的味道,有強烈的偏執,毫不掩飾自己追求醬菜的高境界。他在《山頭火随筆集》(講談社文芸文庫、講談社)中,這樣寫道: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都不知道醃菜的味道。直到最近,我才
Thumbnail
本文深入分析栢青創作的四篇小說,探討了作品中的主題、情感表達和寫作風格。通過對不同角度的討論,本文揭示了小說中豐富的情感內涵和復雜的人性描寫。
Thumbnail
大家知道台灣早年的仙草凍是加麵粉做的嗎?原住民曾經不吃雞肉嗎?以前人吃牛肉都要偷偷吃?甚至還吃海龜肉,真的假的? 人文歷史總是會勾起我的興趣,深陷在各種有趣的冷知識魅力中無法自拔。如果你有同樣的喜好,這本來自翁佳音和曹銘宗共同著作的《吃的台灣史》,尋找台灣的飲食文化史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Thumbnail
牙敗、牙敗-- 明明是群滑溜溜、蛇一般的傢伙嘛。 「糟糕,好吃極了。完了,真的很好吃耶。」 鰻魚和初鰹,分別於梅雨時節前後出現,被角田光代封為「能夠喚起日本人血液中江戶DNA的兩項食物」。
Thumbnail
閱讀文學和文學飲食揉進生活日常,既消暑也飽滿,尤其在靜瑟午後。對身為美食作家又罹患重病後重獲健康的作者來說,想要體驗原汁原味的人生,逛市場和墳場更勝博物館。
Thumbnail
冬葵,被譽為「百菜之主」,從詩經到唐宋,不管在文學、農書或醫書都有很多記載。在漫長的歷史長河,曾是如蔥韭一般家常的蔬菜。卻因氣候變遷而退出人們的餐桌,到了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則將其列為草類。甚至被外來的向日葵給奪名了。為深入了解冬葵,我們買種子回來播種、採收進而做羹湯,嘗試復原這道古老菜羹的滋味。
Thumbnail
環境中不起眼的苔蘚,竟然是自然環境中的人氣王! 《苔蘚兄妹》用兩段故事,說出了苔蘚在自然環境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在人類生活中發揮的妙用。
Thumbnail
獅子的點心這本長篇小說是從海苔醬同事那邊借來的,也是第一次接觸這位日本小川糸作者的書。簡單引用書本簡介內容,獅子的點心的故事背景是女主角雫離開了一手拉拔自己長大的父親,獨自一人生活並努力對抗病魔。某天,醫生向她宣告了餘命,瀨戶內海的檸檬島上的獅子家園,是雫選擇度過餘生的地方。在平靜的島嶼風光中,思考
森林裡有很多的青苔,有時在泥土地上,有時在大樹突起的根部。他們有時圍著石頭的形狀,把它包覆起來,就成了一個球型的青苔球;有時沿著大樹的根部無限的拓散,看起來像一片綠色的地毯。青苔使我聯想起盆栽。
Thumbnail
三段崎古道為清代新埔石頭坑與芎林鄉下山村兩鄉鎮的捷徑,昔日芎林地區大量種植的柑桔,都經由這條古道挑到新埔販賣,是條百年古道石階古樸,沿路竹林,茶花,柚子花跟橄欖樹各有時序發出香味,附近都是田地也是竹北僅有的農地未被徵收. 附近農地種滿蘿蔔、油菜...白菜跟花椰菜都是白紋蝶愛吃的食物,此此季節可以看
可以說,種田山頭火是個怪人,他熱衷自我放逐把四處流浪和乞食當生命中的修行,用抒情之手埋入俳句的小徑中。此外,他對於醃漬醬菜的味道,有強烈的偏執,毫不掩飾自己追求醬菜的高境界。他在《山頭火随筆集》(講談社文芸文庫、講談社)中,這樣寫道: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都不知道醃菜的味道。直到最近,我才
Thumbnail
本文深入分析栢青創作的四篇小說,探討了作品中的主題、情感表達和寫作風格。通過對不同角度的討論,本文揭示了小說中豐富的情感內涵和復雜的人性描寫。
Thumbnail
大家知道台灣早年的仙草凍是加麵粉做的嗎?原住民曾經不吃雞肉嗎?以前人吃牛肉都要偷偷吃?甚至還吃海龜肉,真的假的? 人文歷史總是會勾起我的興趣,深陷在各種有趣的冷知識魅力中無法自拔。如果你有同樣的喜好,這本來自翁佳音和曹銘宗共同著作的《吃的台灣史》,尋找台灣的飲食文化史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Thumbnail
牙敗、牙敗-- 明明是群滑溜溜、蛇一般的傢伙嘛。 「糟糕,好吃極了。完了,真的很好吃耶。」 鰻魚和初鰹,分別於梅雨時節前後出現,被角田光代封為「能夠喚起日本人血液中江戶DNA的兩項食物」。
Thumbnail
閱讀文學和文學飲食揉進生活日常,既消暑也飽滿,尤其在靜瑟午後。對身為美食作家又罹患重病後重獲健康的作者來說,想要體驗原汁原味的人生,逛市場和墳場更勝博物館。
Thumbnail
冬葵,被譽為「百菜之主」,從詩經到唐宋,不管在文學、農書或醫書都有很多記載。在漫長的歷史長河,曾是如蔥韭一般家常的蔬菜。卻因氣候變遷而退出人們的餐桌,到了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則將其列為草類。甚至被外來的向日葵給奪名了。為深入了解冬葵,我們買種子回來播種、採收進而做羹湯,嘗試復原這道古老菜羹的滋味。
Thumbnail
環境中不起眼的苔蘚,竟然是自然環境中的人氣王! 《苔蘚兄妹》用兩段故事,說出了苔蘚在自然環境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在人類生活中發揮的妙用。
Thumbnail
獅子的點心這本長篇小說是從海苔醬同事那邊借來的,也是第一次接觸這位日本小川糸作者的書。簡單引用書本簡介內容,獅子的點心的故事背景是女主角雫離開了一手拉拔自己長大的父親,獨自一人生活並努力對抗病魔。某天,醫生向她宣告了餘命,瀨戶內海的檸檬島上的獅子家園,是雫選擇度過餘生的地方。在平靜的島嶼風光中,思考
森林裡有很多的青苔,有時在泥土地上,有時在大樹突起的根部。他們有時圍著石頭的形狀,把它包覆起來,就成了一個球型的青苔球;有時沿著大樹的根部無限的拓散,看起來像一片綠色的地毯。青苔使我聯想起盆栽。
Thumbnail
三段崎古道為清代新埔石頭坑與芎林鄉下山村兩鄉鎮的捷徑,昔日芎林地區大量種植的柑桔,都經由這條古道挑到新埔販賣,是條百年古道石階古樸,沿路竹林,茶花,柚子花跟橄欖樹各有時序發出香味,附近都是田地也是竹北僅有的農地未被徵收. 附近農地種滿蘿蔔、油菜...白菜跟花椰菜都是白紋蝶愛吃的食物,此此季節可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