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02/29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連儂牆的由來與其代表的意義

連儂牆,是近期多數新聞聚焦的頭條。多數台灣的大學甚至各個角落都有連儂牆,為的就是支持香港反送中運動。文章將為您解構連儂牆的脈絡與台灣的連儂牆在反送中下具有的社會意義。
▲ 政大連儂牆圖片來源
▲ 政大連儂牆 圖片來源

連儂牆的由來

連儂牆的名稱由來最初是指位於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的牆,填滿了約翰·藍儂風格的塗鴉和披頭四的歌曲歌詞作品。1988年,這面牆成為了刺激古斯塔夫·胡薩克共產主義政權的表達方式。1988年,連儂牆成為捷克群眾發泄對於胡薩克共產主義政體憤怒的源頭。大批捷克青年在牆上書寫不滿的標語,最終在查理大橋附近導致了一場學生、警察之間的大規模衝突,共有幾百人被捲入。參與這次行動的學生被諷刺地稱為連儂主義者,捷克當局把這些人士稱為酗酒者、精神病患者、反社會分子和西方資本主義間諜。
連儂牆首次被公開關注是在2014年香港雨傘運動時,出現於金鐘夏慤道香港政府總部,並被視作當時金鐘「佔領區」的主要地標,是一個要求特首選舉民主化的集體重大雨傘運動藝術作品。
▲ 香港雨傘運動時的連儂牆 圖片來源

台灣的連儂牆

台灣多所大學都有聲援香港「反送中」的連儂牆也在校園,但過去兩個月來,有許多的大學因連儂牆引發的大陸學生與香港學生的衝突事件。
文化大學發生連儂牆遭到陸生撕毀,而港生一開始並無阻止,僅用手機錄下來記錄。爾後有一名香港女生遭從平台高處推落,加上一旁香港女生也隨即跌倒,雙方才爆發衝突。
中山大學的「中山大小事」臉書在9月27日張貼一段影片,一對中國遊客男女帶著一名小孩,將中山大學理工長廊布告欄「連儂牆」上的反送中便利貼及海報全數撕下,學生上前制止並邀請對方留言反對意見,展現開放包容態度,但對方當場回說「沒有公告不可撕啊」,繼續帶著小孩撕海報及便利貼。於9月27日遭經過的中國遊客撕毀後,在9月30日時,中山大學學生會向學校申請,並正式啟用「連儂隧道」,中山大學學務長楊靜利也表示,校方保障言論自由,「連儂隧道」內創作都屬校內公物,會請校警隊巡邏,不得破壞。
義守大學一名港生則因在自己的宿舍門口張貼連儂牆聲援香港反送中,卻引發中國留學生的不滿,不僅天天口出惡言騷擾他,甚至變本加厲動手破壞連儂牆,港生出面阻止卻遭中生掐脖毆打。
東吳大學有6名學生撕毀港生合法申請的「連儂牆」,只留下數張以簡體字辱罵香港「反送中」支持者的便利貼。

民主的台灣

台灣的民主,是多數陸生感受不到的,而校園中的連儂牆激發港生與陸生的矛盾,台灣學生看在眼中,認為台灣是民主多元的社會,已習慣包容不同聲音,若表達意見被壓制,「是不應該發生的事」。
「台灣學生聯合會秘書長、東吳大學政治學系學生黃彥誠表示,貼連儂牆的學生不僅是香港、台灣人,也有韓國、日本人表示對香港的支持。衝突顯示中國學生能在別人的土地上,干預他人的言論自由,只要不喜歡就把它撕毀、不讓它發生。」(取自BBC中文網新聞:「台灣校園「連儂牆」 中港學生的新戰場」)

連儂牆所代表的社會現象

這是筆者對於台灣出現連儂牆的看法,「連儂牆上留下來的並不只是各式各樣顏色的便利貼,而是象徵著人民聲音的歷史,不論他人抹去連儂牆上各種痕跡,也變不了這面牆的意義,台灣能有今天的光景,可以自由的為民主發聲,是多數台灣前輩共同努力而來的,希望身在台灣的各位可以珍惜,也不要以不理智的舉動去破壞他人發聲的管道。」

參考資料:

  1. 連儂牆 (香港)
  2. 台灣校園「連儂牆」 中港學生的新戰
  3. 義守大學中生圍毆反送中港生 怒撕連儂牆再狠嗆「港獨蟑螂」
  4. 當連儂牆在黑暗中再度盛開 致敬那牆上永不倒下的香港精神
責任編輯:陳誠鋅 核稿編輯:陳柏健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