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6/26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長期投資台股的合理報酬率預期

因為要開投資公司要對投資人做些簡報說明,其中一項就是長期投資台灣股市的合理報酬率預期,有些人認為的年化報酬率太不合理,我也會在默默把他從潛在投資人名單中刪除。但是不管怎樣,我都還是會跟他們說我認為的合理報酬率在哪,也就是我認為至少要能給他們的報酬,要不然我們一起買ETF就好了XD。
首先這個預期還是受限於台股歷史還不是很長,以及比較適合的資料期間又更短,還沒有價值。要不然我是傾向使用台灣證券交易所自編的寶島股價指數,因為它包含了上市與上櫃的資料,對於兩個交易所掛牌股票都交易的投資人而言,選用他來當基準指數會更好。但由於他在2014年5月5日才開始編制,所以期間還太短,甚至還沒經過一個真正的多空循環,因此我認為用它來預測合理的報酬率會失真。
所以我採用的合理報酬預期是用台灣發行量加權股價報酬指數,而不是媒體常使用的台灣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它們唯一的差別就是就是前者有考慮現金股利,而後者沒有。當台灣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內的採樣公司發放現金股利時不會調整基期數值,故該指數會因為現金股利的發放而下跌。也就是說,它只是包含資本報酬率,沒有計入現金股利報酬率,但是投資人取得的真正投資報酬率應該要包含資本報酬率及現金股利報酬率,所以為了有一個能正確計算整體報酬率的基準指數。
台灣證券交易所自民國92年起,就每日收盤之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再考慮現金股利加以調整,開始編制發行量加權股價報酬指數,以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在民國91年12月31日之收盤指數4,452.45為基期數值。當發行量加權股價報酬指數的採樣公司進行除息時,發行量加權股價報酬指數會透過調整基期數值的方式,維持指數不變,而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並不會調整基期數值,所以指數會減少。因此隨著時間經過,兩者的差距將隨之擴大。請見圖一,很明顯地呈現兩者之差異。
圖一、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與發行量加權股價報酬指數,2003~2019之比較表
圖一、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與發行量加權股價報酬指數,2003~2019之比較表
從圖一可以很清楚看出,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的報酬率每年都低於發行量加權股價報酬指數至少2.94%以上,在2003~2019年這17年間兩者的累計報酬率差異達233.05%,年化報酬率差異為3.96%,這就是有沒有考慮到現金股利報酬率的差別,雖然每年3%~5%的差異看起來不大,但長期累計下來就非常可觀。
不過9.96%可以當作長期投資台股的預期合理報酬率嗎?我個人認為這數字過於樂觀,因為2003年一開始的基期過低,以及2019年大漲,使得指數過高。因此,我覺得比較合理的年化報酬率應該是採用93年1月1日至107年12月31日,這15年的年化報酬率7.31%。會是我認為長期投資台灣股市比較合理的報酬率,同時也是檢驗自己投資績效成果一個很好的基準。
至於為什麼選取的期間這麼重要,有興趣的可以算一下2009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這11年間的年化報酬率是多少。答案是13.19%,累計報酬率是290.56%。跟我認為的合理年化報酬率相差接近一倍。我想這也是進幾年一堆股神竄起的主因吧?只要是能在2008年附近有機會進入市場,光買0050都能取得年化報酬率13.19%的成績,只要有選股能力跟長期投資,我想年化報酬率在20%左右應該不成問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