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聽風的歌》:只把心思說出一半的文學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語言是什麼?每當遇到這個問題時,我們總是第一個認為,語言是一種表達。然而,透過語言我們究竟表達了什麼?

寫文章並不是自我療養的手段,而只不過是對自我療養所做的微小嘗試而已。但是,要說得坦白真誠,卻非常困難,我越想說實話,正確的語言就越沉到黑暗深處去……我們努力想要認識的東西,和實際上認識的東西之間,橫跨著一道深淵。

村上春樹1978年發表的《聽風的歌》,除了是他的第一部作品,也是一本關於語言與寫作的小說。書中的「我」沒有名字,彷彿是個沒有語言的人。是一個就讀生物系的大學生。不知為何,他從小就很少說話。十四歲突然發了瘋似地說了三個月的話後,他發了一場高燒。之後,在高中畢業時,他決定成為一個只把心思說出一半的人。

有趣的是,在這本小說裡,儘管做出這表達的只有主角,但似乎所有的角色都是如此。或者,我們不如說,其實村上春樹大半小說中的人物,都是如此。

可以注意到,《聽風的歌》就像村上其他的作品一樣,人物間的對話十分簡短,且很少直接透露自己的心事。他們往往只是藉由比喻,或是景物短短的描寫來反映潛藏的心思。或者更簡單的手法是,讓角色開一個玩笑,或提出一個疑問使另一個角色陷入沈默的方式來表現無法被說或不願說出的感受。

只把話說出一半的手法,讓我們在看這本書中的對話時,常覺得在作品裡,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彷彿是沒有重心的,就像漂泊者們偶然的相會一般。可是,在另一方面,透過平淡但時而深邃的言語,我們又可以感覺,這些漂泊者們儘管不清楚彼此的過去,在一些時刻裡,卻彷彿是彼此的知己一樣,甚至還散發一種強烈的羈絆。

漂泊,意味著偶遇。在村上的作品裡,與主角最親近的人常常都是透過一場意外而認識的。《聽風的歌》也不意外。在某一天,書中的「我」在常去的酒吧結識了一個酒醉昏迷的女人。在送完她回家後,原本沒打算深交的兩人又因為不同的巧合而不停相遇。漸漸地對彼此產生了興趣。開始了類似交往的日常。

在一步一步無意間接近的過程裡,他們慢慢發現彼此有一些共同的個性,有一些共同的興趣和經驗,例如聽唱片。同時,主角「我」也開始回憶以前自己交女朋友的經驗、往事。特別是關於上一個不明原因突然死去的女友。在另一方面,他也開始重新思索自己只把心思說出一半的想法,以及寫作的意義。儘管在他們一次又一次的邀約與對話中,我們可以聽出他們對彼此所懷抱的戀慕,但在他倆之間,始終沒有發生什麼。他們只是在一些時刻裡互相陪伴、傾聽的對象,說出在那個當下,能夠捕捉彼此的話語。彷彿那只是簡單的碰觸,平淡的會心一笑。

這種羈絆就像風一樣。他迎面而來,可是並不穿透人,只是輕輕地撫過後,便這麼離開了。在《聽風的歌》裡,人們的對話就像風與風之間的吹撫,文字與文字之間也只存在簡單的碰觸,沒有任何深入的解釋。

這種「簡單的碰觸」,只能把心思說出一半的感受,常常被我們理解成人們進入現代生活中的一種「疏離」。他背後反映的,是無人能夠理解的孤獨和找不到生活意義的空虛。但弔詭而令人糾結的是,「疏離」雖然讓人痛苦,可是也只有透過「疏離」,人彷彿才能獲得救贖。因為只有在這之中,我們才能重新發現自己的「個體」。

「疏離」的另外一項特色是,儘管孤獨,甚至空虛、感到無意義。但「疏離」不表示人的內在完全是寂靜的。相反地,或許是過於嘈雜、喧囂,就像《聽風的歌》裡,對話之外,主角漫漫長長的大段獨白一樣。只是這些事物在無所適從的生活裡得不到表達,甚至被迫沈默,只能說一半……用比較通俗的話來說,「疏離」除了帶來空虛、寂寞,它本身同時也是一種焦慮吧。

一個人安靜不動的時候,就會聽見很多人跟我說話……認識的人、不認識的人、爸爸、媽媽、學校老師、各式各樣的人……大都是討厭的事……

所謂的自己,其實從來不會只是自己。如果心靈的內涵,有一大部分是由語言構成的。那麼人的思想一開始便不是透過自己來進行,而是透過早被群體制訂、擁有一定意思、用法的語言所規範。也因此,自己在和自己進行對話時,自己從來不會只是在和自己的想法在交談,而是在和自己之中的「異己」不停交涉。換句話說,進行思考時,就是在不停處理、分析自己的語句中——那些潛藏的異己。特別處在一個多元、資訊爆炸的時代,這些異己——突然湧現的回憶、說話聲——就像噪音一樣,會不停干擾自己思維的運作。然而,一個人的思想、人格的深度正是在於能夠轉變這些噪音的干擾成為理念的養分,並使我們產生真正的個體化。

如果說「只把心思說出一半」的想法構成了人與人的「疏離」,那麼這種「疏離」所帶來的個體化,就是讓書中的主角「我」發現了,自己需要寫作的這一渴望。這一個或許能被稱為療癒、救贖的活動。就如村上在文中引自哈德費爾的句子:「寫文章這種作業,是對無法改變的自己,與包圍著自己的事物之間的距離,做一個確認。」確認什麼?就是確認自己究竟能以什麼樣的方式來作為一個個體去生存於這個複雜、充滿距離的世界。且我們永遠能確認的只能是彼此的距離,而無法透過書寫的方式去跨越那道溝通的深淵。因為我們注定是兩個不同的個體。

愛,和寫作一樣。至少在《聽風的歌》裡。「我」與女人所發展的愛情之所以是簡單碰觸的關係,是因為對村上來說,愛,或喜歡一個人,並不是為了讓兩人能在心底融合在一起,而是為了理解、欣賞、包容、愛惜自己與那個人的距離。

寫作,為了從語言——這個充滿異己的喧囂中掙脫,作家們寫下了一本又一本的作品。每一本書籍,雖然無法把每個作家心中所有的感受、想法完全傳遞給讀者,但透過文字的脈動,每個讀者都在書裡確認了他們與作家之間的距離。當村上在《聽風的歌》裡寫下:「我.喜歡.你們」時,這並不只意味著書中主角對所有角色、過去回憶的釋懷、包容,同時也意味作者對所有的讀者——不論他們讀了這本書能有什麼樣的體會——所做出的告白和接納。因為小說為每一個人提供了一個距離去好好地觀察所有可能存在於自己卻不被自己所理解的他者。包容了許多藏在心裡,無法獲得表達的聲音和話語。

(附註:未經詢問,本文不得轉載。)

FB粉專:https://pse.is/TCBRA

IG帳號:https://www.instagram.com/bungousteins/

《聽風的歌》,截自博客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avatar-img
1.1K會員
122內容數
「我只知道掌握不住自己靈魂的人,才是真正的落伍者。」 — — 坂口安吾〈何去何從〉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藍玉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秘密》,截自博客來。 谷崎潤一郎的《秘密》,是2020年新雨出版社新譯出版的短篇小說集。不知是不是因為推理文學的熱潮,所以近年來很多作家的書只要和犯罪有關,在宣傳上就容易和「推理」這一詞產生連結。讓筆者在觀覽封面時意外了一下,想不到谷崎竟然也有寫「推理小說」,而興奮地拿來翻閱。
《我是貓》,截自博客來。 《我是貓》或許是夏目漱石在現今最廣為人知的作品吧?同時,也是當初使他一舉成名的大作。然而,或許最諷刺的是,我認為《我是貓》同時也會是夏目漱石的作品中被誤解最深的。或者至少,他是最容易被誤會的作品。 想寫這篇文章的契機有兩個,第一個源自前一年,某天在書店裡看到某一家的出版社把
我們總把過往當成一面鏡子,並試圖在其中投射未來的目光,找尋屬於自己的真實。但人們往往會遇到寺山修司提到的困境:「從前存在的自己;現在存在的自己;未來存在的自己;真正的自己,在哪裡?」
不管自己和朋友的感情有多好(或有多少)、不管和親人有多深的血緣關係,這世界上似乎永遠沒有人能夠體會自己內心的痛苦。但是,或許唯有愛人的感情,能讓人真正互相體會彼此心中的寂寞。
「他人的眼光就是自己的地獄」——沙特 幸福,或許可以讓人自在地生活,去追求自己嚮往的人生。但是,「幸福」的形象,某種角度來說,使人無法成為自己。
夏目漱石舊居跡貓,截圖自:https://tokyo.letsgojp.com/archives/296440/ 儘管在民主教育的洗禮下,我們都知道語言、文化是平等的。可是同一時間,我們其實也暗暗知道,特定的語言、文化事實上在生活裡有不同的勢力(甚至是「利」),存在著不同的重視度。 在一個已經不使用
《秘密》,截自博客來。 谷崎潤一郎的《秘密》,是2020年新雨出版社新譯出版的短篇小說集。不知是不是因為推理文學的熱潮,所以近年來很多作家的書只要和犯罪有關,在宣傳上就容易和「推理」這一詞產生連結。讓筆者在觀覽封面時意外了一下,想不到谷崎竟然也有寫「推理小說」,而興奮地拿來翻閱。
《我是貓》,截自博客來。 《我是貓》或許是夏目漱石在現今最廣為人知的作品吧?同時,也是當初使他一舉成名的大作。然而,或許最諷刺的是,我認為《我是貓》同時也會是夏目漱石的作品中被誤解最深的。或者至少,他是最容易被誤會的作品。 想寫這篇文章的契機有兩個,第一個源自前一年,某天在書店裡看到某一家的出版社把
我們總把過往當成一面鏡子,並試圖在其中投射未來的目光,找尋屬於自己的真實。但人們往往會遇到寺山修司提到的困境:「從前存在的自己;現在存在的自己;未來存在的自己;真正的自己,在哪裡?」
不管自己和朋友的感情有多好(或有多少)、不管和親人有多深的血緣關係,這世界上似乎永遠沒有人能夠體會自己內心的痛苦。但是,或許唯有愛人的感情,能讓人真正互相體會彼此心中的寂寞。
「他人的眼光就是自己的地獄」——沙特 幸福,或許可以讓人自在地生活,去追求自己嚮往的人生。但是,「幸福」的形象,某種角度來說,使人無法成為自己。
夏目漱石舊居跡貓,截圖自:https://tokyo.letsgojp.com/archives/296440/ 儘管在民主教育的洗禮下,我們都知道語言、文化是平等的。可是同一時間,我們其實也暗暗知道,特定的語言、文化事實上在生活裡有不同的勢力(甚至是「利」),存在著不同的重視度。 在一個已經不使用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從開始經營方格子到現在已經十個月了。說實話,這是從我淡出巴哈姆特四年後,再次有意識的經營作品。   雖然從事小說創作,我卻是一個只要講述自己的情感就會有些嘴笨的人,心中有太多太多感受,很難一次表達出來,只能再次說,非常謝謝大家的支持,沒有你們,我走不到現在。   今年是很特別的一年,我的沙龍
虛構故事,我們得以暫時忘記活著的殘酷。賣火柴的小女孩燃盡自己的生命,讓我們在死亡陰影中感受到溫暖。未來無非是死亡的延伸,現實並不比童話更仁慈,但在故事中,我們看見了比真實更真實的光芒。故事不是真相,卻教我們如何面對真相。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是寫著自己故事的小女孩,藉由夢境短暫取暖,直到生命的火光熄滅。
本篇文章介紹了麗薩·克龍的著作《你能寫出好故事》,她是一位知名的故事教練,透過腦科學與心理學的研究,揭示了成功故事的要素與寫作方法。文章詳述了吸引讀者的故事要素,包括情節、人物、挑戰和變化等,並強調了突出焦點及製造衝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高效構建引人入勝的故事。它是每位寫作者不可或缺的創作指南。
回想起來,五年前剛剛使用方格子寫教學心得時,往往想到什麼點子寫什麼、遇到什麼教學狀況寫什麼……毫無組織架構可言。然而,隨著越寫越多,這些文章竟然漸漸在我眼前相連成幾條清晰的脈胳,每一條脈胳都是一個主題,每一、兩個主題似乎都有寫成一本書的價值。
同樣是表達「某件事的原因」,Because、As、Since 和 For 這四個詞看似相似,實際上各有不同的常用情境和細微差異! 許多學生常在練習英文寫作中問我:「這四個詞到底該怎麼選?」、「哪種情況適合用哪一個『因為』?」為了一次解開這個疑惑,我整理了一篇關於這些「因爲」的特性與常見用法!
  從開始經營方格子到現在已經十個月了。說實話,這是從我淡出巴哈姆特四年後,再次有意識的經營作品。   雖然從事小說創作,我卻是一個只要講述自己的情感就會有些嘴笨的人,心中有太多太多感受,很難一次表達出來,只能再次說,非常謝謝大家的支持,沒有你們,我走不到現在。   今年是很特別的一年,我的沙龍
虛構故事,我們得以暫時忘記活著的殘酷。賣火柴的小女孩燃盡自己的生命,讓我們在死亡陰影中感受到溫暖。未來無非是死亡的延伸,現實並不比童話更仁慈,但在故事中,我們看見了比真實更真實的光芒。故事不是真相,卻教我們如何面對真相。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是寫著自己故事的小女孩,藉由夢境短暫取暖,直到生命的火光熄滅。
本篇文章介紹了麗薩·克龍的著作《你能寫出好故事》,她是一位知名的故事教練,透過腦科學與心理學的研究,揭示了成功故事的要素與寫作方法。文章詳述了吸引讀者的故事要素,包括情節、人物、挑戰和變化等,並強調了突出焦點及製造衝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高效構建引人入勝的故事。它是每位寫作者不可或缺的創作指南。
回想起來,五年前剛剛使用方格子寫教學心得時,往往想到什麼點子寫什麼、遇到什麼教學狀況寫什麼……毫無組織架構可言。然而,隨著越寫越多,這些文章竟然漸漸在我眼前相連成幾條清晰的脈胳,每一條脈胳都是一個主題,每一、兩個主題似乎都有寫成一本書的價值。
同樣是表達「某件事的原因」,Because、As、Since 和 For 這四個詞看似相似,實際上各有不同的常用情境和細微差異! 許多學生常在練習英文寫作中問我:「這四個詞到底該怎麼選?」、「哪種情況適合用哪一個『因為』?」為了一次解開這個疑惑,我整理了一篇關於這些「因爲」的特性與常見用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村上春樹的首部小說《且聽風吟》深刻探討了自由與孤獨之間的矛盾,故事圍繞一名21歲的大學生在1970年暑假的回鄉生活。透過主角與九指女孩的曖昧關係,展現了小說獨特的敘述風格及其對孤獨、存在與青春的反思。村上的寫作風格兼具簡潔與詩意,並探索人際關係中的距離感與真摯情感。這部作品奠定了他後續創作的基調。
Thumbnail
【城與不確定的牆】 ◎ 村上春樹 #書摘 如果你是真的,需要真正的我的話⋯⋯ 這本書,是為我一個人寫的。 這個世界,是為了我一個人存在的。 在讀《城與不確定的牆》的第一頁第一段時,我就這麼確信著。 ▍憂鬱症與陪伴者 如果你不理解這本書裡面寫的內容,我羨慕你的幸運
Thumbnail
我真的不是理性腦,我懷疑我還待在子宮的那10個月應該就在讀詩。但我其實很想認真的閱讀,可是我被太多的雜務給分食了,我根本拿不回主導權吧。(啊懶就直接說沒人會笑的) 多年前你會在金石堂的網路書店購書,村上村樹,二月,扎西拉姆.多多,鄭愁予,...然後我跟著閱讀,就連看個書都需要伴讀的我真的好
Thumbnail
因為已經向圖書館續借了三次,最後通牒近在眼前,於是最近正在狂讀(讀的時候狂,沒讀的時候不狂)村上春樹的遊記小說,之所以解釋成「小說」,是因為在旅行中遇到如此多的問題與意外,實在讓我好奇主人翁接下來的故事發展。 僅僅是為了逃避日常瑣事的出走,有誰不曾這樣呢? 就算遠行不比生活雜事輕鬆,需要面對的甚
Thumbnail
|好想放下一切瑣事讓自己去流浪。| 村上春樹在四十歲之前,決定把一些工作了結,跟太太浪跡歐洲,三年!當看到這位大作家旅歐那麼久,實在很好奇他在歐洲過的是什麼樣的生活?放下俗務的他,在異地真的得到他想要的放鬆或解脫了嗎? 《挪威的森林》和《舞舞舞》是在那段歐洲生活中完成,對創作者來說能夠全然浸泡在
Thumbnail
做個不動聲色的大人: 意味要以成熟和冷靜的態度應對生活中的挑戰和困難,不被情緒左右. 在不動聲色間,已經從爭執蛻變成為一個不動聲色的大人了. 不準情緒化,不準偷偷想念,不準回頭看: 這段話強調了面對過去最重要的事情是要學會放下, 不要被過去的情感困擾,獻給失婚與感情受傷的人, 學會放
Thumbnail
【被村上春樹拯救過的世界】 一開始,我以為這是在開玩笑嗎,一個全台灣文藝青年都很熟悉的村上春樹明珠體,就這麼明目張揚的寫著用著,我無所謂喔,無論怎樣都可以喔,我也不太明白,但只要故事有趣就可以了。 直到整本讀完之後,有一種很奇妙的違和感,一種漸漸被說服的理解是:被理解的建構是從何而來的,而那些建
在《身為職業小說家》的〈和時間為友〉這一章的最後,村上春樹提到了真實感。
Thumbnail
記憶像捉不住的落日,一跳一跳地作弄著生者,湮滅,又再現,湮滅,又再現。
Thumbnail
對這本書的第一印象是:好清爽明朗的書名啊,而時報出版重新製作的封面設計,讓《聽風的歌》有很吸引人的視覺呈現。於是《聽風的歌》成為了我的第一本村上春樹長篇小說,閱讀時的我時年二十四歲。 「 村上春樹以第一本小說《聽風的歌》躍登日本文壇。寫作時的他時年二十九歲,」點開網路書店平台的內容簡介是這樣寫道的
Thumbnail
村上春樹的首部小說《且聽風吟》深刻探討了自由與孤獨之間的矛盾,故事圍繞一名21歲的大學生在1970年暑假的回鄉生活。透過主角與九指女孩的曖昧關係,展現了小說獨特的敘述風格及其對孤獨、存在與青春的反思。村上的寫作風格兼具簡潔與詩意,並探索人際關係中的距離感與真摯情感。這部作品奠定了他後續創作的基調。
Thumbnail
【城與不確定的牆】 ◎ 村上春樹 #書摘 如果你是真的,需要真正的我的話⋯⋯ 這本書,是為我一個人寫的。 這個世界,是為了我一個人存在的。 在讀《城與不確定的牆》的第一頁第一段時,我就這麼確信著。 ▍憂鬱症與陪伴者 如果你不理解這本書裡面寫的內容,我羨慕你的幸運
Thumbnail
我真的不是理性腦,我懷疑我還待在子宮的那10個月應該就在讀詩。但我其實很想認真的閱讀,可是我被太多的雜務給分食了,我根本拿不回主導權吧。(啊懶就直接說沒人會笑的) 多年前你會在金石堂的網路書店購書,村上村樹,二月,扎西拉姆.多多,鄭愁予,...然後我跟著閱讀,就連看個書都需要伴讀的我真的好
Thumbnail
因為已經向圖書館續借了三次,最後通牒近在眼前,於是最近正在狂讀(讀的時候狂,沒讀的時候不狂)村上春樹的遊記小說,之所以解釋成「小說」,是因為在旅行中遇到如此多的問題與意外,實在讓我好奇主人翁接下來的故事發展。 僅僅是為了逃避日常瑣事的出走,有誰不曾這樣呢? 就算遠行不比生活雜事輕鬆,需要面對的甚
Thumbnail
|好想放下一切瑣事讓自己去流浪。| 村上春樹在四十歲之前,決定把一些工作了結,跟太太浪跡歐洲,三年!當看到這位大作家旅歐那麼久,實在很好奇他在歐洲過的是什麼樣的生活?放下俗務的他,在異地真的得到他想要的放鬆或解脫了嗎? 《挪威的森林》和《舞舞舞》是在那段歐洲生活中完成,對創作者來說能夠全然浸泡在
Thumbnail
做個不動聲色的大人: 意味要以成熟和冷靜的態度應對生活中的挑戰和困難,不被情緒左右. 在不動聲色間,已經從爭執蛻變成為一個不動聲色的大人了. 不準情緒化,不準偷偷想念,不準回頭看: 這段話強調了面對過去最重要的事情是要學會放下, 不要被過去的情感困擾,獻給失婚與感情受傷的人, 學會放
Thumbnail
【被村上春樹拯救過的世界】 一開始,我以為這是在開玩笑嗎,一個全台灣文藝青年都很熟悉的村上春樹明珠體,就這麼明目張揚的寫著用著,我無所謂喔,無論怎樣都可以喔,我也不太明白,但只要故事有趣就可以了。 直到整本讀完之後,有一種很奇妙的違和感,一種漸漸被說服的理解是:被理解的建構是從何而來的,而那些建
在《身為職業小說家》的〈和時間為友〉這一章的最後,村上春樹提到了真實感。
Thumbnail
記憶像捉不住的落日,一跳一跳地作弄著生者,湮滅,又再現,湮滅,又再現。
Thumbnail
對這本書的第一印象是:好清爽明朗的書名啊,而時報出版重新製作的封面設計,讓《聽風的歌》有很吸引人的視覺呈現。於是《聽風的歌》成為了我的第一本村上春樹長篇小說,閱讀時的我時年二十四歲。 「 村上春樹以第一本小說《聽風的歌》躍登日本文壇。寫作時的他時年二十九歲,」點開網路書店平台的內容簡介是這樣寫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