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風的歌》|29歲的村上春樹對21的自己說的話

2022/10/11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上週和大家介紹了村上春樹的《棄貓》,這次接著和大家分享村上春樹的經典長篇小說《聽風的歌》。當初在寫《棄貓》的書評時,我花了一些時間研究這位過去不曾接觸過的作者,發現大多讀者對他的評價都是「他有自己獨特的寫作風格」、「顛覆過往日本小說的寫法」等等,而這次在閱讀《聽風的歌》時,我完全體會到何謂「村上風」。過程中被劇情深深吸引的同時,也愈發對作者的寫作手法感到佩服。
書本封面 來源:蝦皮購物

這本書在説...

本書的大意是在說21歲的生物系大學生「我」,某天在酒吧認識了出生於有錢人家的「鼠」,倆人一起度過許多充斥「飲酒」、「把妹」的慵懶時光。某天,「我」在酒吧遇到一個只有九根手指的女生,女生當時已喝到爛醉,出於好意,「我」將其送回她的住處,陪她過了一夜,而「我」也因此開始了這場無疾而終的戀情。
村上春樹並未像許多坊間的小說一樣,透過製造衝突來讓讀者投入其中,反倒不停地用簡短的對話來增加讀者的畫面感,對話內容平淡卻意味深長,留給讀者很大的想像空間。而這也是我認為這部小說有趣的地方,因為讀者可以用自己的想法解讀這部看似完整但好像又沒那麼完整的作品。

以多個角色來解讀不同面向的村上春樹

《聽風的歌》雖說是村上春樹的處女作,但當時撰寫這部小說的他已將近30歲,因此這部作品裡許多橋段都可被視為是村上村樹在與過去的自己談話,並以過來人的身份告訴過去的自己一些人生的經驗和道理。
內斂且愛好讀書與寫作的「我」、率性果敢的「鼠」、渴望愛情但傲嬌的「斷指女」以及在旁端看一切的酒保「傑」都是作者的縮影,角色裡都參雜了村上春樹的影子。其實在閱讀過程中不難看出作者有意用自身的個性來編寫角色設定,尤其時對酒保「傑」的刻畫。雖說很多讀者都認為「我」才是那個看著過往逐漸逝去的「現在的村上春樹」,但我反而認為「傑」更有「旁觀者」的身份。雖然「傑」在書中的戲份不多,甚至有點少,但他就象徵著撰寫這部小說時的村上春樹,從旁觀看過去的自己發生的一切,不冒然干涉劇情的發展與走向,只會適時地從旁給出一些關心和慰問,就像好朋友一樣。

無需多言的心思

故事裡存在著許多「想講但又不想講太多」的對話,不管是「鼠」不敢和「我」商量女孩的事,還是斷指女刻意隱藏對「我」的心意,抑或是「我」對前女友說的謊,還有很多對話與橋段是用類似的方式呈現。這些「刻意營造距離感」的對話除了能賦予讀者更多的思考空間,更重要的能體現「個體間的孤獨」。
有一首流行歌曲名叫「孤獨的總和」,我認為用這首歌來形容《聽風的歌》十分恰當。故事中的角色都是孤獨的,彼此間都有無法跨越的鴻溝。兩個人是不同的個體,若真要花大把時間去讓任何人理解自己的無奈或苦衷,那還不如點到為止,剩下的就留給對方自行理解,或許是個更好的辦法。
我認為書中這些孤獨的人,也藉由增加彼此的交集而找到了「不那麼孤獨」的辦法,而這也可以解釋成「存在的意義」。即便還是有些無法向對方闡述的話語或無法被消除的鴻溝,但正因為彼此的重疊,才能讓自己內心的空虛被逐漸填補起來。

多處透露著作者的寫作觀點和風格走向

村上春樹在書中不斷提到虛構的作家「哈德費爾」,可以間接感受到他被許多西方作者影響,無論是段落編排、用字遣詞、對白呈現方式,都有別於以往的日本文學。連日本文化很看重的「敬語」、「謙詞」等,在他的書中都很難找到,幾乎可以說他的書中不存在這種東西。
此外,村上春樹也很擅長在文章中加入富有哲理的比喻,十分耐人尋味,在不同人生階段讀同一本作品,都有可能產生不同的想法。本書的對白都十分簡短且不會特別標註說話者是誰,讀者需自行根據對角色個性的了解和前後文來判斷說話者,更能加深在閱讀時的投入程度,也很有效提提升文字的畫面感。用第一人稱來描寫電台DJ的手法,也讓我覺得十分吸引人,透過大量留白和刪節號的方式來模擬電台的斷訊,停頓和大量文字的不斷轉換,也讓本篇文章多了些許活潑的節奏感。

後記

其實當時在讀這本書時我跟許多第一次接觸村上春樹的讀者一樣,不太能適應這種跳來跳去的文風,明明前面是在講與朋友的相識過程,下一段卻在寫其他毫無關聯的事。但當逐漸習慣後,我才發現這種寫法能讓讀者更有帶入感。作者用如風一般輕盈的筆觸,使讀者逐漸將自身投射於角色之中,進而理解故事主角的心境變化。
這本書很薄,大概一個下午就可以讀完,用字十分淺白好懂,屬於平易近人的小品文章,卻也隱含作者的中心思想。如果你也對村上春樹的作品感興趣,非常推薦入手這本《聽風的歌》,一起感受「村上風」的寫作奧妙。

購書連結

怪物星人
怪物星人
有點怪又有點中二的菜鳥廣告文案。在這裡聊廣告、聊創意、聊寫作、聊閱讀、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