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聽風的歌》:疏離、孤獨、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疏離、孤獨、愛—村上春樹《聽風的歌》

《聽風的歌》跟《挪威的森林》一樣,我看了三次,但因為前者篇幅較短,第一次只讀了¾,是差不多一個月前在早稻田大學的村上春樹博物館,第二次是某天喝完酒躺在床上,第三次是剛剛。
在40週年新版的書中,有一封村上春樹給台灣讀者的信,大意是他很訝異過了這麼久,台灣還有這麼多年輕人讀他的書(當然,彼時的年輕人並不是現在的年輕人了),他想寫的—我還是看了三次—是超越時代的共同議題,是一個人如何自由的,但是被打擊的,卻仍然堅強的活著的一個過程。

楊照在《以愛與責任重建世界:楊照談村上春樹》裡面提到,村上的書大抵有三個主要議題:自由、疏離跟拼貼。而拼貼,可以理解成一種平行、多重宇宙,在他的小說世界裡,這意味著不同角度、不同時空,甚至是同個時間光譜上的不同位置。《聽風的歌》就是這樣的一本小說。

書中的「我」回憶起8年前的往事,以村上獨特的筆法:簡潔的對白、長篇的喃喃自語,還有一堆不明所以的插曲,去展開一個年輕人流水帳式的夏日旅程。書中的人物,「我」、老鼠、傑、九指女、沒有面孔的女朋友們,在時間的推移過程裡上台然後謝幕,縱使「我」跟老鼠跟傑仍有後續的交代,但他們還是當時的他們嗎?

已經不是了。在經歷過一些沒有交代的事之後,一個短暫夏日裡的邂逅沒有聲息,年輕人們奮力經驗過的生命變成了過往雲煙,就像風輕輕的觸碰之後就散開到不知名的遠方,曾經交會過的悸動就像漸漸轉弱的旋律,慢慢的消失。

這邊寫的是疏離,即使開著車撞了公園,跟某個女生睡了一覺,書中的人只說一半的話,只做一半的事,狠狠的碰撞的1970年。但是每個人都有說不清楚的話,做不清楚的事,人與人之間有一個明顯的尺度,就像「我」一開始到處丈量的那樣。
所以這邊產生了孤獨,既然人與人是疏離的,那跨越不了的高牆隔絕了真正的彼此,自己的聲音無法被外人所窺見,但面對渴望進一步的對象,也敲不開他的大門。
在書中,乍看之下,因為疏離而產生的孤獨,讓愛情無疾而終。但也許對「我」來說,這種疏離反而是他之所以能跟「九指女」短暫停留的原因,畢竟沒有什麼比空白更能容許不明不白,而模糊才能包容當下所發生的過去的總和的結果,因為看不清,也就不需要看清。

我大概是太晚讀懂了。

疏離會產生孤獨,但孤獨會指引我們渴望愛,而愛又是疏離的對立面—這一系列迴圈在邏輯上是不通順的,但是我們很難否認這套化學作用的驚人結果。我在想,有一種可能,疏離本身就是一種愛,保持距離,盡情享受,以策安全。
我並不完全同意這個看法,但是必須得承認,疏離導致的愛某個程度上確實消解了孤獨,讓個人在保持自己的尺度的前提下,感受到世界的溫熱。

但這是愛嗎,是你心中的愛的模樣嗎?我沒有答案,只是我有一個想像,雖然我需要更多辯證,然而我有一個想要否定這個結論的衝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強納森的沙龍
6會員
11內容數
「我愛你」是最耳熟能詳,在路上容易聽到,在電視劇中容易看到的三個字。可是愛究竟是什麼?有哪些形式?元素?表現?情緒?我也不知道,所以想多讀點書,來看看到底什麼是愛。
強納森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11/22
人類就是這種可悲的生物吧,最荒謬的是在悲觀跟宿命的輪迴當中,還有人不肯接受這些原罪而意圖戰勝命運。
Thumbnail
2023/11/22
人類就是這種可悲的生物吧,最荒謬的是在悲觀跟宿命的輪迴當中,還有人不肯接受這些原罪而意圖戰勝命運。
Thumbnail
2023/10/02
中秋過了,也該是夏天結束的時候,雖然實際上台灣並沒有國文課本上面那種明確的四季,但合理預期冬天慢慢來臨的樣子了。 夏天跟冬天的生活,是極為不同的光景,但共通之處在於惱人的潮濕天氣。
2023/10/02
中秋過了,也該是夏天結束的時候,雖然實際上台灣並沒有國文課本上面那種明確的四季,但合理預期冬天慢慢來臨的樣子了。 夏天跟冬天的生活,是極為不同的光景,但共通之處在於惱人的潮濕天氣。
2023/09/07
難聽未必不能打動人心,然後,就算我們很難聽,但我覺得當我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其實我根本不在意我們難不難聽,因為我相信,在可能某個夜晚,在這世界上的某個角落,我們那麼難聽的歌,可以刺進某一個跟我們一樣多愁善感,並且沒有自信的人,然後給他一個勇氣。 我可以保證這世界上不會再出現第二個傷心欲絕。
Thumbnail
2023/09/07
難聽未必不能打動人心,然後,就算我們很難聽,但我覺得當我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其實我根本不在意我們難不難聽,因為我相信,在可能某個夜晚,在這世界上的某個角落,我們那麼難聽的歌,可以刺進某一個跟我們一樣多愁善感,並且沒有自信的人,然後給他一個勇氣。 我可以保證這世界上不會再出現第二個傷心欲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閱讀時間:12/14-12/15(兩天) 譯者:賴明珠   「一切的東西都過去了,誰也沒辦法捉住這些。我們就是這樣活著。」   十二分意外地,我僅花了兩天時間便將村上春樹第一本小說《聽風的歌》給讀完。閱讀當下,說實話,心中並無產生特別大的波瀾,倒是在闔上書本後細細思品,才漸嘗出箇中滋味。
Thumbnail
閱讀時間:12/14-12/15(兩天) 譯者:賴明珠   「一切的東西都過去了,誰也沒辦法捉住這些。我們就是這樣活著。」   十二分意外地,我僅花了兩天時間便將村上春樹第一本小說《聽風的歌》給讀完。閱讀當下,說實話,心中並無產生特別大的波瀾,倒是在闔上書本後細細思品,才漸嘗出箇中滋味。
Thumbnail
疏離會產生孤獨,但孤獨會指引我們渴望愛,而愛又是疏離的對立面—這一系列迴圈在邏輯上是不通順的,但是我們很難否認這套化學作用的驚人結果。我在想,有一種可能,疏離本身就是一種愛,保持距離,盡情享受,以策安全。
Thumbnail
疏離會產生孤獨,但孤獨會指引我們渴望愛,而愛又是疏離的對立面—這一系列迴圈在邏輯上是不通順的,但是我們很難否認這套化學作用的驚人結果。我在想,有一種可能,疏離本身就是一種愛,保持距離,盡情享受,以策安全。
Thumbnail
★1979年,村上春樹以《聽風的歌》踏入日本文壇,其獨特又新穎的寫作風格,迅速引發注目,爾後更以《挪威的森林》聲名大噪,成為舉世聞名的當代作家。數十年來筆耕不輟的他,不只擅長寫小說,隨筆、遊記、評論、翻譯等領域,亦創作甚豐。作品被譯為50多種語言,更掀起一股名為「村上春樹」現象。
Thumbnail
★1979年,村上春樹以《聽風的歌》踏入日本文壇,其獨特又新穎的寫作風格,迅速引發注目,爾後更以《挪威的森林》聲名大噪,成為舉世聞名的當代作家。數十年來筆耕不輟的他,不只擅長寫小說,隨筆、遊記、評論、翻譯等領域,亦創作甚豐。作品被譯為50多種語言,更掀起一股名為「村上春樹」現象。
Thumbnail
是村上春樹的寫作起點,更是29歲的他對21歲的自己說的話。
Thumbnail
是村上春樹的寫作起點,更是29歲的他對21歲的自己說的話。
Thumbnail
還沒看過村上春樹之前我挺討厭這個名字的,因為他幾乎被所有有在看日本文學的年輕人掛在嘴邊,像是流行用語一樣,很多剛認識不久的人都在侃侃而談《挪威的森林》或《遇見100%的女孩》。而那時太過年輕的我挺反骨的,討厭所有大眾討厭的事物,所以抗拒村上春樹的大部分小說。
Thumbnail
還沒看過村上春樹之前我挺討厭這個名字的,因為他幾乎被所有有在看日本文學的年輕人掛在嘴邊,像是流行用語一樣,很多剛認識不久的人都在侃侃而談《挪威的森林》或《遇見100%的女孩》。而那時太過年輕的我挺反骨的,討厭所有大眾討厭的事物,所以抗拒村上春樹的大部分小說。
Thumbnail
在日本的時候,我非常想要成為獨立的個人,也就是說,我非常非常想要從各種社會、集體、團體或是規定當中逃脫出來,大學畢業之後也沒到公司上過班,一個人寫東西過活,對於文壇之類地方也是疲於應付,結果,還是獨自寫著小說。──摘自《村上春樹去見河合隼雄》
Thumbnail
在日本的時候,我非常想要成為獨立的個人,也就是說,我非常非常想要從各種社會、集體、團體或是規定當中逃脫出來,大學畢業之後也沒到公司上過班,一個人寫東西過活,對於文壇之類地方也是疲於應付,結果,還是獨自寫著小說。──摘自《村上春樹去見河合隼雄》
Thumbnail
村上春樹的第九篇長篇小説《人造衛星情人》,知名度不僅不若《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挪威的森林》《舞舞舞》《國境之南太陽之西》,更確切的說,負評還不少,多數反應看不懂、莫名其妙等,但不是村上迷的我,卻在《人造衛星情人》找到比《聽風的歌》《國境之南太陽之西》更能觸動人的情感,姑且稱之為深深的孤寂無力感吧
Thumbnail
村上春樹的第九篇長篇小説《人造衛星情人》,知名度不僅不若《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挪威的森林》《舞舞舞》《國境之南太陽之西》,更確切的說,負評還不少,多數反應看不懂、莫名其妙等,但不是村上迷的我,卻在《人造衛星情人》找到比《聽風的歌》《國境之南太陽之西》更能觸動人的情感,姑且稱之為深深的孤寂無力感吧
Thumbnail
「聽風的歌」值得放入經典書單中,讓一代又一代的人用不同的觀點來反覆咀嚼嗎?值得,不過是為了別的理由。
Thumbnail
「聽風的歌」值得放入經典書單中,讓一代又一代的人用不同的觀點來反覆咀嚼嗎?值得,不過是為了別的理由。
Thumbnail
(一)處女作嶄露頭角 《聽風的歌》是村上春樹(1949-,むらかみ はるき,Murakami Haruki)的處女作,於1979年得到「群像新人賞」,亦獲眾所矚目的「芥川賞」提名,可謂一鳴驚人。村上春樹於《身為職業小說家》自言,在《聽風的歌》之前從來沒寫過小說。
Thumbnail
(一)處女作嶄露頭角 《聽風的歌》是村上春樹(1949-,むらかみ はるき,Murakami Haruki)的處女作,於1979年得到「群像新人賞」,亦獲眾所矚目的「芥川賞」提名,可謂一鳴驚人。村上春樹於《身為職業小說家》自言,在《聽風的歌》之前從來沒寫過小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