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聽風的歌》:疏離、孤獨、愛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疏離、孤獨、愛—村上春樹《聽風的歌》

《聽風的歌》跟《挪威的森林》一樣,我看了三次,但因為前者篇幅較短,第一次只讀了¾,是差不多一個月前在早稻田大學的村上春樹博物館,第二次是某天喝完酒躺在床上,第三次是剛剛。
在40週年新版的書中,有一封村上春樹給台灣讀者的信,大意是他很訝異過了這麼久,台灣還有這麼多年輕人讀他的書(當然,彼時的年輕人並不是現在的年輕人了),他想寫的—我還是看了三次—是超越時代的共同議題,是一個人如何自由的,但是被打擊的,卻仍然堅強的活著的一個過程。

楊照在《以愛與責任重建世界:楊照談村上春樹》裡面提到,村上的書大抵有三個主要議題:自由、疏離跟拼貼。而拼貼,可以理解成一種平行、多重宇宙,在他的小說世界裡,這意味著不同角度、不同時空,甚至是同個時間光譜上的不同位置。《聽風的歌》就是這樣的一本小說。

書中的「我」回憶起8年前的往事,以村上獨特的筆法:簡潔的對白、長篇的喃喃自語,還有一堆不明所以的插曲,去展開一個年輕人流水帳式的夏日旅程。書中的人物,「我」、老鼠、傑、九指女、沒有面孔的女朋友們,在時間的推移過程裡上台然後謝幕,縱使「我」跟老鼠跟傑仍有後續的交代,但他們還是當時的他們嗎?

已經不是了。在經歷過一些沒有交代的事之後,一個短暫夏日裡的邂逅沒有聲息,年輕人們奮力經驗過的生命變成了過往雲煙,就像風輕輕的觸碰之後就散開到不知名的遠方,曾經交會過的悸動就像漸漸轉弱的旋律,慢慢的消失。

這邊寫的是疏離,即使開著車撞了公園,跟某個女生睡了一覺,書中的人只說一半的話,只做一半的事,狠狠的碰撞的1970年。但是每個人都有說不清楚的話,做不清楚的事,人與人之間有一個明顯的尺度,就像「我」一開始到處丈量的那樣。
所以這邊產生了孤獨,既然人與人是疏離的,那跨越不了的高牆隔絕了真正的彼此,自己的聲音無法被外人所窺見,但面對渴望進一步的對象,也敲不開他的大門。
在書中,乍看之下,因為疏離而產生的孤獨,讓愛情無疾而終。但也許對「我」來說,這種疏離反而是他之所以能跟「九指女」短暫停留的原因,畢竟沒有什麼比空白更能容許不明不白,而模糊才能包容當下所發生的過去的總和的結果,因為看不清,也就不需要看清。

我大概是太晚讀懂了。

疏離會產生孤獨,但孤獨會指引我們渴望愛,而愛又是疏離的對立面—這一系列迴圈在邏輯上是不通順的,但是我們很難否認這套化學作用的驚人結果。我在想,有一種可能,疏離本身就是一種愛,保持距離,盡情享受,以策安全。
我並不完全同意這個看法,但是必須得承認,疏離導致的愛某個程度上確實消解了孤獨,讓個人在保持自己的尺度的前提下,感受到世界的溫熱。

但這是愛嗎,是你心中的愛的模樣嗎?我沒有答案,只是我有一個想像,雖然我需要更多辯證,然而我有一個想要否定這個結論的衝動。

avatar-img
6會員
10內容數
「我愛你」是最耳熟能詳,在路上容易聽到,在電視劇中容易看到的三個字。可是愛究竟是什麼?有哪些形式?元素?表現?情緒?我也不知道,所以想多讀點書,來看看到底什麼是愛。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強納森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向死而生,死亡不可避免,而人一生都在面對死亡,面對死亡的過程早於死亡而存在—或存有?不太確定—因此死亡本來就是生命的一部分,人一生都在準備死亡,這是一段極其漫長又迅速的過程。既然死是必然,問題就會變成怎麼死,為何而死(也就是為何而生)。
「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莊子:內篇:大宗師) 不如,意味著後者更好;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既然已經乾涸,乾脆一點就在河海之中相互遺忘吧。遺忘之後,各自安於天性,在屬於自己的天地之間遨遊;遺忘之後,就沒有那些用力耗盡自己去換得一個喘息假象的必要了。
……人首先存在,碰到各種遭遇,世界起伏不定,然後限定自己。因為,人在開始時一無所有,只是後來才成為甚麼。
向死而生,死亡不可避免,而人一生都在面對死亡,面對死亡的過程早於死亡而存在—或存有?不太確定—因此死亡本來就是生命的一部分,人一生都在準備死亡,這是一段極其漫長又迅速的過程。既然死是必然,問題就會變成怎麼死,為何而死(也就是為何而生)。
「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莊子:內篇:大宗師) 不如,意味著後者更好;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既然已經乾涸,乾脆一點就在河海之中相互遺忘吧。遺忘之後,各自安於天性,在屬於自己的天地之間遨遊;遺忘之後,就沒有那些用力耗盡自己去換得一個喘息假象的必要了。
……人首先存在,碰到各種遭遇,世界起伏不定,然後限定自己。因為,人在開始時一無所有,只是後來才成為甚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Hi 我是 VK~ 在 8 月底寫完〈探索 AI 時代的知識革命:NotebookLM 如何顛覆學習和創作流程?〉後,有機會在 INSIDE POSSIBE 分享兩次「和 NotebookLM 協作如何改變我學習和創作」的主題,剛好最近也有在許多地方聊到關於 NotebookLM 等 AI 工具
Thumbnail
這是張老師的第三本書,我想前二本應該也有很多朋友們都有讀過,我想絕對是受益良多,而這次在書名上就直接點出,著重在從投資的角度來切入
這是在圖書館偶然拿起的書,村上春樹寫的。 我沒看過他的書,這是第一本,引起我注目的是幽靈,總會讓我想起 ghost story歷經地球表面貌 timelapse 的執念,就無論內容為何,知道了就能終於消失的感覺。 還有另個原因是東尼瀧谷,看過電影很喜歡,想知道畫面氛圍跟文字給出來的差異感,這個晚
各位看官,你們會不會夢到偶像呢?我們太崇拜偶像,無法在現實生活見面,但往往經由夢境得以相見歡。有趣的是,每當我們開始發現偶像閃來閃去,甚至認為他是偽君子,難免就開始質問他。以下這位偶像當然沒有提到「我們中國」,但多年來不敢來台灣訪問,到底他葫蘆裡賣什麼藥呢? 世上妙事,無獨有偶,三天前睡了
Thumbnail
對這本書的第一印象是:好清爽明朗的書名啊,而時報出版重新製作的封面設計,讓《聽風的歌》有很吸引人的視覺呈現。於是《聽風的歌》成為了我的第一本村上春樹長篇小說,閱讀時的我時年二十四歲。 「 村上春樹以第一本小說《聽風的歌》躍登日本文壇。寫作時的他時年二十九歲,」點開網路書店平台的內容簡介是這樣寫道的
Thumbnail
村上春樹數篇短遊記中的一篇,記錄了他對寮國龍坡邦的深入感受和觀察,揭露了一個真實、難以言喻的寮國。書本涵蓋食物、旅遊感想、飯店住宿等多個面向,無一不展示了村上春樹獨特的視角和寫作風格。
Thumbnail
致不完整的我們: 如果沒有缺點、如果有相合的另一半,如果…… 各式各樣完美的願望 看村上春樹《國境之男、太陽之西》,了解我們總要拖著不完整的軀體,走完一生……
Thumbnail
是該有什麼嚮往,是有哪種想寫什麼的時候吧。對於寫作,該走的不是尋常的路徑,該說的,不是那些正確卻平庸的話,翻開《 聽風的歌 》,村上春樹的第一本書,或許你可以知道村上的魅力所在。 ▀「所謂失敗作寫了倒沒關係,只是没意思的東西寫了也没用。我經常這樣想。所以如果沒意思的東西,就算寫得再好我也會全部捨棄
Thumbnail
Hi 我是 VK~ 在 8 月底寫完〈探索 AI 時代的知識革命:NotebookLM 如何顛覆學習和創作流程?〉後,有機會在 INSIDE POSSIBE 分享兩次「和 NotebookLM 協作如何改變我學習和創作」的主題,剛好最近也有在許多地方聊到關於 NotebookLM 等 AI 工具
Thumbnail
這是張老師的第三本書,我想前二本應該也有很多朋友們都有讀過,我想絕對是受益良多,而這次在書名上就直接點出,著重在從投資的角度來切入
這是在圖書館偶然拿起的書,村上春樹寫的。 我沒看過他的書,這是第一本,引起我注目的是幽靈,總會讓我想起 ghost story歷經地球表面貌 timelapse 的執念,就無論內容為何,知道了就能終於消失的感覺。 還有另個原因是東尼瀧谷,看過電影很喜歡,想知道畫面氛圍跟文字給出來的差異感,這個晚
各位看官,你們會不會夢到偶像呢?我們太崇拜偶像,無法在現實生活見面,但往往經由夢境得以相見歡。有趣的是,每當我們開始發現偶像閃來閃去,甚至認為他是偽君子,難免就開始質問他。以下這位偶像當然沒有提到「我們中國」,但多年來不敢來台灣訪問,到底他葫蘆裡賣什麼藥呢? 世上妙事,無獨有偶,三天前睡了
Thumbnail
對這本書的第一印象是:好清爽明朗的書名啊,而時報出版重新製作的封面設計,讓《聽風的歌》有很吸引人的視覺呈現。於是《聽風的歌》成為了我的第一本村上春樹長篇小說,閱讀時的我時年二十四歲。 「 村上春樹以第一本小說《聽風的歌》躍登日本文壇。寫作時的他時年二十九歲,」點開網路書店平台的內容簡介是這樣寫道的
Thumbnail
村上春樹數篇短遊記中的一篇,記錄了他對寮國龍坡邦的深入感受和觀察,揭露了一個真實、難以言喻的寮國。書本涵蓋食物、旅遊感想、飯店住宿等多個面向,無一不展示了村上春樹獨特的視角和寫作風格。
Thumbnail
致不完整的我們: 如果沒有缺點、如果有相合的另一半,如果…… 各式各樣完美的願望 看村上春樹《國境之男、太陽之西》,了解我們總要拖著不完整的軀體,走完一生……
Thumbnail
是該有什麼嚮往,是有哪種想寫什麼的時候吧。對於寫作,該走的不是尋常的路徑,該說的,不是那些正確卻平庸的話,翻開《 聽風的歌 》,村上春樹的第一本書,或許你可以知道村上的魅力所在。 ▀「所謂失敗作寫了倒沒關係,只是没意思的東西寫了也没用。我經常這樣想。所以如果沒意思的東西,就算寫得再好我也會全部捨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