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31|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台灣戰略的困境

這個題目好像有一點大,但筆者並不打算說太多,因為有些東西牽涉的神經很敏感,一般學者又多半有門戶之見以及自尊,說太多也不大好。
台灣戰略的困境在哪?這問題要先回到一個基本面上,何謂戰略?
戰略是一種思考的方法,嚴格說起來就是對未來的謀劃,換言之你要怎麼看待未來?然後用這個想像的未來作計畫大綱,去逐步的落實?這些說來都是很複雜,不可能簡單的一語道盡,但對於一般民眾來說,給一個口號是很簡單的,要去理解一個口號背後的意義是很難的,這就是台灣戰略的第一個困境。你無法規劃長遠戰略,因為民眾不了解也不想瞭解。
但在瞭解一下「不想瞭解」之前,還是要做點基本的解釋,戰略上雖然說法各家都有,而且都很堅持己見,但這其實都可以分成兩派,一派是「改變」,另一派是「不變」。改變派一定是對現狀有所不滿,想要改變現狀的發展,不然不可能要求改變。而不變派也不是真的不變,只是著眼於現狀看來不錯,改變的風險無法預期,那乾脆不變比較好。前者國內很少人研究,研究的多半是戰略學者,後者研究的人多,多半都是國際關係學派。(完了,這邊一定會被鞭)
這道理其實不難懂,台灣的國關學派多半都是從國際關係角度切入,探討美中台三邊關係,然後這又會套入所謂的國力大小以及各種標準,來做一個評估系統,藉此得到一些概念或佐證。但這就有一個大前提的問題,台灣的國力絕對無法跟美中相比,連跟日本比都差很多,這種研究方法下去,幾乎可以肯定只會有兩種結果,第一是不能隨意破壞美中台的平衡關係,並在平衡架構下做好制衡的工作,第二就是台灣只能以拖待變,主動出擊的傷害很大。
這種想法都無可厚非,但就是一種先預設了「不變」的立場在研究(他們應該不會同意這種說法),這樣說當然是有點過份,但筆者如此說的理由很簡單,當年諸葛亮預知蜀國國力低,拖下去一定會有問題,所以選擇主動出擊,獲取主動的空間。那麼國關學派對於這種主動出擊的作法有多少研究?至少從筆者個人看到的狀況是,幾乎沒有,對主動出擊的限制都小的可以,幾乎不構成任何改變的可能。這就是台灣戰略困境之二,學界的改變派太少,無法對未來進行有效的預測。
預測?這種說法聽來怪怪的?其實台灣的國力相對弱小,所以客觀與理性的選擇,以拖待變或是挑時機壓寶某一方,的確是比較有利益的選擇。但這種可預期的利益往往代表著大家都可預期,那麼利益到底會有多少?更重要的是,一旦預知某邊的勝算大再壓寶,這其實分不到多少利益,除非台灣只打算苟延殘喘,不然這種以拖待變的作法其實失去最大的主動權,損失的時間利益往往比損失的物質利益要大的多。
那麼改變是什麼?筆者以之前陳水扁「刺激」中國當作例子,這其實就是一種改變的戰略性作法,因為台灣對美國有一個固定不變的最小利益在,除非今天台灣要決定倒向中國,不然這個最小利基必然存在,那麼這有沒有可以操作的空間?這當然是有,因為這利益存在的一天,美國就不可能徹底放棄台灣,台灣若把底線劃作是「美國放棄台灣逼到去統一」,那這一來一往間就絕對划算的,這還不包括了若中國要對台動武,必定會連美軍角色算進去這個因素,所以台灣的運作空間其實很大,充分利用美中的矛盾取利絕對可行,但能不能運作到獨立?這顯然是做不到,因為這會讓美國的最小利益出現問題,因為失去與中國的戰略模糊,等於是要美國攤牌,兩大強國之間攤牌,這狀況都很可怕的,亦如當年古巴危機一樣,赫魯雪夫在知道美國的轟炸機都裝核彈升空後,才必須做一個決定,這種攤牌很可能毀滅人類文明,但沒刺探到那底線前,誰知道會怎樣?
台灣今天除了直接宣佈獨立外,有哪一些舉動會引起最大的損失?意即中國的立即對台動武,而美國會袖手旁觀?其實只要沒有把話說到死,甚至在法律上憲法更動等等,不然公投就算全台九成九都說要入聯,這也不會造成危機出現,因為美中台至今都還在保持著戰略性模糊,台灣的三流學者這幾年一直說陳水扁破壞這種模糊,但其實陳水扁只是破壞中國的模糊空間,減少美國的模糊地帶,但台灣的模糊卻不見得有所減少,因為不管陳水扁說什麼做什麼,多半都是國內層級的東西,影響性其實出不了國門,這到頭來也可以解釋成國內選舉或是對內口號,對外也可說另一套。但這些國內措施卻已經逼中國開始把底線露出來,同時也讓美國開始把模糊地帶縮小。這是不是改變?筆者不知道,但筆者只知道這種作法是在鋼索上玩火,但底下還是有安全網在,最多是摔下去難看,不至於會粉身碎骨。這就是台灣戰略困境之三,沒有一個未來定位。
這未來定位說來很複雜,其實到頭來很簡單,還是要回歸老問題,就是你到底想不想跟中國走在一塊?你到底想不想跟美國起衝突?無論話說的多好聽,一個很顯然的事實是,台灣只要統一,中國跟美國就處在直接接觸的狀況下,兩大強國之間沒有緩衝地帶,這向來不會有什麼白雪公主的快樂結局,歷史告訴我們這狀況常常是很悲慘的。筆者也不認為美國會選擇直接跟中國開戰,在那種台灣成為中國管轄的狀況下,筆者傾向美國會用圍堵以及策動台灣內部政變的方式,來製造原本的緩衝空間,這等於是要逼中國選擇退讓或是直接衝突,中國到時候怎麼做,這可是會攸關中國至少百年的未來,不可能會不慎加處理。所以,台灣民眾選擇把身家未來交給中國去處理?
這三項戰略困境,到後來就是回歸到,民眾根本就不了解所謂的國際現實,很過度單純的認為非黑即白,不是正義就是邪惡,好像除了獨立外就只能統一或是維持現狀,但事實上呢?這種困境反應的是價值觀的問題,更深層的考量就是台灣民眾對自己未來打算的程度,那種只過一天算一天,有錢賺可以享受就好的文化,歷史上沒有一個好下場,國破家亡算小事,被滅族絕種的例子史不絕書。
戰略是什麼?說到底就是台灣民眾到底要什麼未來,只會說賺錢過日子,這種民眾的等級跟家畜差別其實不大,任人宰割的狀況都是一樣,很可惜的是,一般民眾也完全沒意識到這種行為的後果,最後就是會如此。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