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04/16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近來網路上的「偽」功利主義

這篇主要是因為目前媒體跟網路上,常有人搞不清楚自己在說什麼寫的,這些人口口聲聲說自己是為了大家想,實際上?
功利主義又被稱為「幸福最大化原則」,意即某一種行為在一個系統中可以增進幸福,則應該去做,若不行則就不應該做。某種程度上,可以把功利主義當成一種簡單的數學式,即為「幸福 不幸福 = 行動吧」。這當然過度簡略,不過卻可以很簡單的指出功利主義在本質上,是一種計算效益的概念。功利主義不僅僅是指稱個人,還包含某一種行為會影響到的所有人,在政治上的延伸來說,就是某一項政策如果可以增進國民福祉,那就應該去做,如果造成國民的痛苦超過產生的幸福,那就不該去做。聽來簡單,對吧?
其實很難,因為其中的道理就在於,當功利主義用在政治上的時候,由於政治是一種體現各方利益的活動,故很容易產生一種「多數暴力」行為,例如某一項政策對7成的民眾有利,但卻非常不利於其他3成的人,就往往以「多數人的福祉」為理由被強行通過,而且常常連補償這3成民眾損失的方案,都不過是口惠實不惠。
上段只是在講某種利益的分配不均,還不是個人的不均。假如某一項政策通過後,台灣會增加每年1000億的收入,其他的林林總總損失加起來不超過200億,這種方案提出大概沒人會反對吧?但如果1000億的利益是由10個人獨佔,200億損失由其他2千萬人承擔呢?而且很巧的是,這10個人正好都跟政府高層跟執政黨有關,讀者怎麼看待這一個對「台灣整體有益」的政策?正常人都看得出來這問題可大了。
事實上,功利主義最常使用在軍事上。說穿了道理很簡單,假設有一場戰爭,在雙方實力相當下,一個將軍越是可以冷血的把所有部隊,去人性化的依照功能劃分配發任務,死傷多少都無動於衷,那戰爭越可能會打贏。假如將軍喜歡某部隊,所以不讓他們上前線,死傷都其他部隊去承擔,這場仗打到一半,整支軍隊大概就要譁變了。但為何軍事上可以這麼冷血的看待每一個人,但在政治上與經濟上很難?
因為戰爭是最極端的一種社會活動,戰爭的敗者不僅只是打輸,幾乎都要把自己所有的身家性命與未來的人生都賠進去,在這種狀況下,生命才會被很極端的拉到純粹的功能性質,並且把每一個死傷數字都當成統計數字,因為勝敗是真正的零和遊戲。也因此,很多研究軍事與戰史很厲害的人,一談到政治跟經濟也常常幼稚的可怕。歸根究柢,就是「誰」要去承擔「整體的風險」,又是「誰」要去享受「整體的幸福」?
功利主義講的是幸福的最大化,並且是系統內的人員都應該要算進去,某些人獲得幸福的同時,代價由其他人承擔,這不是什麼功利主義的計算,這是混球的盤算。筆者為何把話說這麼難聽?近來很多部落格大談一些經濟利益得失的時候,幾乎都沒有去算平均每人的幸福,只會算賺多少錢,更沒替這些被算計的人想往後的人生。工業革命時代的工業化雖然帶來富裕的物質生活,但那些因為大量機器而失業的人,往後的人生連同他們兒女的人生也同時被打入社會最底層。沒有人會希望自己辛苦努力一輩子,結果連自己的子女都必須一同承擔,幾代人都不能翻身。
這些網路上嘴巴說很好聽的人,都是那種「別人去奉獻犧牲,我來吃喝享樂」的功利主義者。
為何亞歷山大東征波斯,士兵願意一同效死?因為他不僅是馬其頓國王,也是馬其頓軍隊統帥,更是軍隊中的一個成員。隊士兵來說,他是國王更是戰友,每一場都身先士卒。也因為規劃戰爭的人,自己就把自己當作棋盤上的一員棋子看待,其他士兵才願意把自己也當成一顆棋子。看看敵對的波斯,皇帝一跑路,旗下軍隊全部鳥獸散。
要講所謂的「對台灣整體最有利」的時候,某種程度上就已經是效益的計算了,筆者並不是說政府都應該要功利主義化,只是政府的職能如果就是要創造國民幸福最大化,那功利主義的概念就不可免。如果政府本身的信念,就是要徹底的自由化下去,那照道理說國稅局自己應該先自我了斷才對,但顯然沒有嘛。
這些網路上的盲目支持者,在政策對自己有利的時候,用功利主義原則要人犧牲,在風險要承擔的時候變成自由主義者,個人造業個人擔,好處拿光光,壞處沒半項。如果這些人自己就是獲利者,那這些人也許很機車但至少可以理解。
問題是,這些人連利益都看不到,更別提拿到跟吃到,在那邊支持個頭,爽什麼鬼啊。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