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05/04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從第三學期制看起1

前幾天教育部突然冒個第三學期制,然後被罵個半死就下架回收,接著陰謀論四起。有的人覺得,是放風向球,也有人覺得是教育部不想做,刻意放風聲來引起民怨使之破局。但筆者認為,藉此來討論一下,假設我們要第三學期,應該怎麼做?
首先,第一個要討論的是,學生沒辦法在短時間內學太多東西,除了少數天資聰慧者,學期需要一段時間慢慢摸索與思考,若是要內化成自身的學問,則更需要大量的練習與教師帶領討論。故我們若要開啟第三學期,而且著眼於提升學生競爭力,也不能硬塞太多東西,強迫學生從小學開始,每天八小時以上,一年超過三百天都在學,若真的學越多越有競爭力,美國歐洲等先進國家已經弱小到完蛋了。
所以我們要思考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學習的總時數要多少,學習的目標進程要怎樣安排。依照當代教育理念,讓越小的學童學習太多知識是沒用的,小學學童應該把核心放在同儕互動、興趣培養。就算要數理練習,也要有人指導,循序漸進,要背誦知識也該要有合格教師一旁指導,避免學童只曉得背不知其理。
假設我們訂下合理的學習天數是一年四十周,那麼三學期就是打散成三個時段,寒暑假自然得縮短,分配到每個學期之間,跟現在兩學期的差異只是假期分配而已。所以就上課時數來說,這沒有什麼實質上的重大改變,對家長來說改變的是生活習慣,其實家長上班也沒寒暑假,有差的只是補習班跟學校課輔怎麼排。
但我們認為學習時間,分配到這兩百天後,每天應該要多少?是一天八小時,塞滿了英數理等主科,把同樣的概念反覆練習,就跟現在一樣沒有改變?若完全沒有改變,對第三學期的抗議就只是因為生活習慣被改變,單純的不爽而已。這種單純的不爽當然可以當理由,只是還蠻薄弱的。
若我們認為學習時間應該減少,讓學生可以多元化學習,把主科項目時數減少,一天只需要六小時。那麼不管是兩學期跟三學期,都必須處理多出的兩小時該怎麼做。這國外也有很多例子,學生兩、三點放學,但是必須參加學校辦理的課外活動,各種社團等等,不管是文化性質還是體育性質,是可以強迫參加沒得選。簡單說,公立學校若作課程時數調整,把多的兩小時改成強迫性的社團運動,這家長是沒有理由說影響生活作息的。
但反過來說,家長若認為學生實在過太爽,應該一天十小時的課程呢?而且公立學校強迫辦理,學生硬性規定參加,課程的規劃又跟上述類似。我們要跟現在一樣,狂考試把主科練到滾瓜爛熟,還是乾脆開很多生活課程,例如木工、水彩、運動各種項目,讓學生就算留校十小時,也不會覺得枯燥乏味。
假設我們更進一步地把課程提高到十二小時,變成夜間課輔到晚上九點鐘?還是得面對一樣的問題,多的時間該怎麼填滿,這一點家長不能說雙手一攤不管,全部給學校去處理,這問題可大了。
筆者講了這一大串,只是要闡述一個客觀的狀況,學生可以學習的項目就是那麼多,你抓一個小學二年級學生,逼他一年內學會分數的四則運算,就算他會算大概也不懂為何這樣。學習是有階梯一步步往上爬的,揠苗助長會適得其反。
也就是說,不管我們要兩學期還三學期,關鍵在於總學習時數多少,以及上課內容是什麼,會不會影響到寒暑假等長假時間,是在於我們怎樣分配這些學習時間。拿上述例子延伸,假設我們認為學生一天要十二小時,而且一年至少三百天都得上課,這就一定是把周休扣掉、寒暑假扣掉,不然一定沒辦法做到。
結論就是,我們認為學生待在學校該多久才是問題,幾個學期影響的是生活習慣。若我們大人認為學生分成三個學期上課,中間三個假期休息,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習效率。那大人也就別抱怨了,為了下一代犧牲點,改變習慣吧。
第二個要討論的是,學期制度跟學習時間的改變,我們該做的準備有哪些?這問題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因為很重要所以要反覆再說一次,事前準備很重要。先讓我們釐清一點,教師的薪資與工作時數,公立私立其實不大一樣,這邊先談公立學校的狀況,私立的最後再說。
若我們提高了學生上課時數,壓縮了假期時間,教師員額必須要提高,馬上面臨到教師缺額補足問題,不過近年的流浪教師很多,這只要改變政策就可以解決,例如開放同等學歷補修教育學程,有相關代課資歷者優先錄取,完全不需要擔心欠缺無經驗教師的問題。
接著,開的課程是哪一些,若我們純粹只是想延長現在學習的狀況,反覆操作與練習相同的科目,這也沒太多問題,筆者那年代星期六要上課,暑假一樣暑輔到翻過來,晚上都「被自願參加晚自習到九點」。學校也沒特地去聘請一堆老師,就把現有人力調整支援即可,反正就鐘點費給的乾脆,一般教師也不會抱怨太多。
但如果我們打算教育多元化,體育、藝能、生活科技等各種非現今主科的項目大為增加。好比說下午三點後強迫社團運動,每種社團都必須要有合格專業教師,現在台灣是否有足額的候補人選可以接上?這有很大的疑問。好比全新北市決定要開武術課程,項目學校自選,各位讀者真的認為幾百間學校,瞬間多了上萬個學生上課,武術師範夠多嗎?這可不是升學補習班,可以一個名師在講台上教一百個學生。
這種課程要延伸是很複雜的,家長若強力要求開設升學班,在現在教育現場的實際狀況,校長若沒肩膀,很容易在民代跟上級施壓下屈服的。結果就是回到我們當年的升學班獨大,放牛班去死的老狀況,一切回到原點。就先當真的會多元化教學好了,也一定有少數學生就是不願意學習,什麼都不肯碰,屬於我們現在學校內的問題學生。
這種問題學生有家庭跟社會多重因素的影響,一般教師處理不來,需要專業的輔導老師與課後追蹤,甚至社工也要介入。是否我們可以乾脆開個自由搏擊課,讓一些逞強好鬥,真以為自己超屌的那些學生,可以藉由正式的武術課程,心態上也有些調整?開個刺青教學班,讓一些真的喜愛這些技能的學生可以去學習?這不是在開玩笑,這類問題學生若沒現在處理好,日後會成為社會的隱憂,現在不花錢輔導,以後花更多錢善後。
結論就是,我們是否有這個決心,讓真正的多元化教育可以落實,讓想念書的學生可以參加學校開辦的升學性社團,例如奧林匹亞數學訓練營、文學詩詞探究班。讓精力旺盛的學生可以參加體育性社團,充分發洩精力的同時,又可以真正學習到專業的技術。開一些生活技能實用班,使想要及早投入職場的學生,可以早點接觸實際工作情況。
若我們沒有,只是想讓國家幫忙管理小孩,嫌補習班安親很貴,最好都是學校來上免錢輔導課。那這種做法最後就是全國學生「家畜化」,想要省錢又要可以填飽肚子,然後每天反覆同樣的事情,家長這種選擇就跟現在頂新滅不了頂一樣,人家給你買大送小就欣然接受喝"噴",旁人還能說啥?
第三個要討論的問題,也就是最關鍵的,錢從哪裡來?別以為錢從火星來,可以隨便亂編亂弄都沒差。教育經費就那麼多,我們要怎樣分配使用可是學問。
延長上課時數,增聘新進教師,都需要一筆支出,若要開課輔課程跟假期輔導,支出更是龐大。學校教師的薪水可不低,將退休金等等算進去,可是比一般安親班老師多的多,以為把學生送進學校就不用花錢,這只是把稅金丟到水裡裝沒看見的想法。
課程的增設,若是多元化處理,需要很多的輔助教具,教育空間也可能要擴大或改建,這也都是錢。理論上依照學校特色自由發展,是可以比較省錢,但這無疑地會有城鄉差距問題,也會有地域發展等狀況。要讓公立學校可以這樣依照特色發揮,那我們的入學制度就要調整了,這影響恐怕不小。
強迫學生參加課後社團,或是晚上強制課輔,表面上是替家長省錢,其實只是把問題丟給學校。因為學校教師的一般訓練不是安親,也不是課後活動帶領,讓一般教師處理變數太大,日後產生的負面效應更高,以為省了這一筆開銷,以後全民都要買單。
再說,總是有人不想上晚自習的,或是自己家就開店可以學技術的,強迫參加反而增加很多額外支出。若真要這樣做,那不如乾脆開放私立學校自由化,他們想幹嘛就幹嘛,要全校都開體育班,專門培養體育生,反正家長願意就自己出錢。要全校開升學班,住校軍事化管理,反正家長有錢願意就自己去,不需要我們買單。
所以這邊私立學校的問題要怎麼處理?我們可不能繼續裝死,說私立學校學費太貴,要政府去補貼喔。私立學校之所以搞到今天這種沒特色死要錢,是教育部抓權不放,強迫大家沒特色的結果。我們敢不敢法規解禁,讓私人興學真的私人化?把公立學校的資源,放給一般性質的教育就好呢?
不過說到這,筆者大概又要被罵替有錢人說話,學費自由化對窮人不利了。這種月經問題筆者也不想再說,台灣公立學校資源豐厚,考試制度僵化有利中產階級,對勞工階級不僅不利,創造出的文憑主義逼著勞工要送小孩升學,只好送去資源更不足又更過的私校。
惡性循環下,又只有比較有錢有資源的中產階級之上的家長,才有辦法出來發聲。請問我們國人要正視這個因果關係嗎?還是繼續裝死,反正我家小孩考上就好呢?
以上三個問題,都可以讓我們好好思考,筆者還沒提到公私立學校的權力問題,教育部統制下造成的全國無特色化,一切升學文憑導向化。在這些文化面的問題沒有被正視處理前,講再多都是空的。
喔,對了。補習班跟安親班的問題怎麼處理?想太多了,想安親的就送去安親,想升學的就送去升學班,小孩回到家會玩到瘋沒人管,是父母的問題,沒理由國家要出錢幫你安親。
父母因為工作到沒空管小孩,是國家產業政策出問題,是誰投財團一票讓我們今天窮忙到翻的?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