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一碗山城東勢个綜合湯!客家男人的921人生滋味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立刻訂閱「NCTU PRESS 說書中」🛎小鈴鐺開起來!
拜讀宏釗老師的大作,我們看到了因崩裂而卑微的生命,竟因徹底的歸零而重生、而壯麗,無疑印證了「活著就有希望」的生命韌性與強度。
──李永得(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
本書不僅是當代臺灣客家研究與書寫裡,極為突出的一部作品,也是以人類學民族誌,書寫人類社會面臨災難、無常之人性與處境的重要著述。
──簡美玲(國立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教授)
感謝宏釗,讓我了解女人,了解自己,了解田野。推薦《歸零與重生》給關心女人、糾結傷痛、自省清明、漂蕩田野或戀戀客庄的讀者。
──羅烈師(國立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副教授)
102秒的百年大震,17年的重建之路,
一位身歷其苦的受災人,
用懷抱人文胸懷的觀察者之心,深入觀察與訪談,
紀錄一群平凡婦女在921後歸零、重生的生命歷程,
也見證了客家婦女突破伙房限制、重新詮釋女性價值的可能。
民國88年9月21日凌晨,短短幾分鐘天地的劇烈翻騰,以南投縣集集鎮為中心,順著臺中盆地東邊與中央山脈西側的丘陵沿線區域,撕裂整個空間內自然與人為建構的物質環境,造成人員嚴重的傷亡,讓人們體驗到芮氏規模七點一數據的意義。人透過劇變的921地震,穿越地域、族群與性別,一方面模糊化與拆解了鮮明的族群特性,另一方面卻擴大了族群性格的想像。
一群居住在臺中石岡地區的婦女,她們和你我一樣,都經歷了這場百年大震,地震摧毀了她們的家園,她們流淚、傷心後,卻選擇更堅強的面對這場老天給的考驗。在地方特有的伙房與父系繼嗣群體的限制下,突破了伙房社會的規限,從家屋內傳統客家食物的廚房手藝出發,通過傳統美食工作的展演,轉換生命的舞台,重新詮釋女性角色與主體生命實踐的意義。
本書作者以人類學民族誌為理論與方法的基礎,針對石岡傳統美食小舖婦女於921災後的生活進行深度訪談、觀察、參與體驗。透過婦女口述與實踐的方式,理解婦女災後的生命歷程,進而發現客家婦女體驗災後生命的變化,選擇生存的策略,承轉生命的可能性。

◎作者

劉宏釗
我想若不是自小仰望伙房公廳裡德馨堂下井然有序的巍峨昭穆與龕外鑲嵌玻璃內的博古花卉,乃至於書寫在大大門板上的「文章華國」、「孝友傳家」等箴言,就像基因符碼般的在幼小的眼睛裡流竄,啟蒙了我的感官世界,內化了我的精神靈魂,就不會在這山城東勢農村裡,一路走來自臺中師專美勞組、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初教系美勞組,進而進入交通大學客家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在職專班,這種種與環境、教育、藝術、生態及人文相關的主題為伍。
而隨著歲月洗滌,更具體地浮現所謂客家人的脈絡,註定要與這基因譜序交織而成的客家有所牽連,尤其是生活在這片以客家人為底的土地、河流、山脈下敬天謝神,卑微認命的人們,進行不斷的思考、反芻與實踐,算是給自己內在聲音的交代。
臺中市石岡區土牛國民小學輔導主任,客家委員會客語薪傳師培訓講師,交通大學客家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哈囉大家好!歡迎來到【NYCU PRESS說書中】! ✍身為出版社編輯,愛書、惜書之餘,更希望能把出版社工作實務、與作者相處的點點滴滴以及最最最重要的推薦每本書的可讀之處帶給大家! 希望你/妳能在此抽出15分鐘,細細品味這形色匆匆年代下,閱讀與知識的珍貴!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被人稱為漫畫博士的他,是怎麼成為Otaku的?漫畫又是怎麼影響他的人生軌跡? 蛤?除了教書之外還會做菜?漫畫博士如何重現神奇的發光料理?快點開影片一探究竟!
被人稱為漫畫博士的他,是怎麼成為Otaku的?漫畫又是怎麼影響他的人生軌跡? 蛤?除了教書之外還會做菜?漫畫博士如何重現神奇的發光料理?快點開影片一探究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臺灣養豬產業遭遇大規模口蹄疫疫情後,「東園食品」蔡家三姐遭受重創。這篇文章講述她如何在逆境中秉持樂觀進取的態度,與家人團隊努力打拼,在產品上皆採用非油炸方式,並融入新意與傳統,創造出多款口味獨特的產品。文章內容適合使用「食品工廠」、「臺灣伴手禮」、「臺中市獎項」等關鍵字。
Thumbnail
身為台灣第二大族群所擁有的客家文化,多在火旁龍節、桐花季等節日才比較有機會讓他人一窺究竟,否則就是必須前往客家鄉鎮去體驗客家文化。其實,客委會分別在苗栗銅鑼和屏東內埔一北一南的地方,分別設立了臺灣客家文化館與六堆客家文化園區等國家級客家文化建設,園區不但免費,內容也相當有料。
Thumbnail
作者何培鈞是一位專注於地方創生工作的個人,他在臺灣竹山投入多項社區活化計畫,並將經驗擴及亞洲各地。本書紀錄了他十五年來的經驗和心得,以及他所推崇的九個觀點。透過本書的閱讀,讀者可以獲得作者對於地方創生工作的深刻體悟和熱情,並得到一些實用的啟示。
Thumbnail
0403花蓮地震發生,憶起之前九二一地震。文章主要描述作者在地震發生時的個人經驗,以及地震後臺灣人的無私幫助與愛心。此外,提醒臺灣建築法規修正後,仍有許多老舊建築故仍需警惕。同時也感謝救難人員的努力。
Thumbnail
幾天前的地震,喚醒了好多人對921大地震的記憶,雖因為電力、交通、通訊中斷,但心繫著在同塊土地上的另一群人,那樣同島共濟的感覺卻也好像昨日。日常基礎建設維護工作也好像是企業裡的後勤單位,無論是IT、法務、財務、公關等,在承平時期,看起來像是自然不過的存在,在意外時期,才真正能意識到這些工作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了最近在臺灣發生的地震對作者的影響,並強調了善的循環的重要性。作者分享了自己的經歷和對生活的樂觀態度。文章表達了對受災者的關懷和對臺灣社會的感激之情。
Thumbnail
「妳沒事就好,我不佔線了,今晚大家應該都很難睡,拜。」 「好,你也小心些,再見。」掛上電話,驚魂未定的她心裡有著被人惦記的觸動,不枉照顧他一場。 「……」子騏掛上了電話,沉思……好像有些東西被地震搖出來了。重大變故會讓人改變,面對大型天災也會。
Thumbnail
驚慌失魂夢中醒,地牛翻身慘悽悽; 緊用三寶喚恩師,減少災禍人安平。   那一夜,我在陽明山上,只因學弟妹的發心,使得迎新活動成功舉行,雖然風雨交加,卻阻擋不住新生熱情的參與,人數很多,讓佛堂人滿滿的而難有空隙,只見點傳師燦爛的笑容掛在臉上,一切是如此的法喜快樂。其中雖有種種的狀況發生,但是在每
Thumbnail
人,存乎這個世界不過也是一名過客;當人身這個臭皮囊一旦在軀體抽離之時,還有什麼事物能一併帶走?財富?名譽?靈魂?掌聲…?前些日我到竹東拜訪了一位「阿廖」先生,他以一位客家人的身分畢生鑽研於原住民文化,最近他正著手撰寫泰雅族的族史。因為他的執著,幾十年來投入山區奉獻,曾經連續十天埋沒於山林,背包裡只準
Thumbnail
我是客家人,應知客家事!在2023年歲末,隨著社區大學的老師和同學們赴廈門參觀客家土樓,瞭解客家先民如何以智慧來解決生存的問題,對我來說,尤其意義重大!客家土樓是一種依山就勢,就地取材,適應聚族而居生活和防禦外敵要求而建的大型樓房,產生於宋、元,成熟於明末、清代和民國時期。之所以稱為土樓是因為以土、
Thumbnail
臺灣養豬產業遭遇大規模口蹄疫疫情後,「東園食品」蔡家三姐遭受重創。這篇文章講述她如何在逆境中秉持樂觀進取的態度,與家人團隊努力打拼,在產品上皆採用非油炸方式,並融入新意與傳統,創造出多款口味獨特的產品。文章內容適合使用「食品工廠」、「臺灣伴手禮」、「臺中市獎項」等關鍵字。
Thumbnail
身為台灣第二大族群所擁有的客家文化,多在火旁龍節、桐花季等節日才比較有機會讓他人一窺究竟,否則就是必須前往客家鄉鎮去體驗客家文化。其實,客委會分別在苗栗銅鑼和屏東內埔一北一南的地方,分別設立了臺灣客家文化館與六堆客家文化園區等國家級客家文化建設,園區不但免費,內容也相當有料。
Thumbnail
作者何培鈞是一位專注於地方創生工作的個人,他在臺灣竹山投入多項社區活化計畫,並將經驗擴及亞洲各地。本書紀錄了他十五年來的經驗和心得,以及他所推崇的九個觀點。透過本書的閱讀,讀者可以獲得作者對於地方創生工作的深刻體悟和熱情,並得到一些實用的啟示。
Thumbnail
0403花蓮地震發生,憶起之前九二一地震。文章主要描述作者在地震發生時的個人經驗,以及地震後臺灣人的無私幫助與愛心。此外,提醒臺灣建築法規修正後,仍有許多老舊建築故仍需警惕。同時也感謝救難人員的努力。
Thumbnail
幾天前的地震,喚醒了好多人對921大地震的記憶,雖因為電力、交通、通訊中斷,但心繫著在同塊土地上的另一群人,那樣同島共濟的感覺卻也好像昨日。日常基礎建設維護工作也好像是企業裡的後勤單位,無論是IT、法務、財務、公關等,在承平時期,看起來像是自然不過的存在,在意外時期,才真正能意識到這些工作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了最近在臺灣發生的地震對作者的影響,並強調了善的循環的重要性。作者分享了自己的經歷和對生活的樂觀態度。文章表達了對受災者的關懷和對臺灣社會的感激之情。
Thumbnail
「妳沒事就好,我不佔線了,今晚大家應該都很難睡,拜。」 「好,你也小心些,再見。」掛上電話,驚魂未定的她心裡有著被人惦記的觸動,不枉照顧他一場。 「……」子騏掛上了電話,沉思……好像有些東西被地震搖出來了。重大變故會讓人改變,面對大型天災也會。
Thumbnail
驚慌失魂夢中醒,地牛翻身慘悽悽; 緊用三寶喚恩師,減少災禍人安平。   那一夜,我在陽明山上,只因學弟妹的發心,使得迎新活動成功舉行,雖然風雨交加,卻阻擋不住新生熱情的參與,人數很多,讓佛堂人滿滿的而難有空隙,只見點傳師燦爛的笑容掛在臉上,一切是如此的法喜快樂。其中雖有種種的狀況發生,但是在每
Thumbnail
人,存乎這個世界不過也是一名過客;當人身這個臭皮囊一旦在軀體抽離之時,還有什麼事物能一併帶走?財富?名譽?靈魂?掌聲…?前些日我到竹東拜訪了一位「阿廖」先生,他以一位客家人的身分畢生鑽研於原住民文化,最近他正著手撰寫泰雅族的族史。因為他的執著,幾十年來投入山區奉獻,曾經連續十天埋沒於山林,背包裡只準
Thumbnail
我是客家人,應知客家事!在2023年歲末,隨著社區大學的老師和同學們赴廈門參觀客家土樓,瞭解客家先民如何以智慧來解決生存的問題,對我來說,尤其意義重大!客家土樓是一種依山就勢,就地取材,適應聚族而居生活和防禦外敵要求而建的大型樓房,產生於宋、元,成熟於明末、清代和民國時期。之所以稱為土樓是因為以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