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源自於生活,許多產品及設計跟我們生活息息相關,但有沒有想過有一些物品出現了一段長時間已經變成我們生活的「必需品」,但其實是「想要」還是「需要」呢?
產品買了回家會後悔,原來對自己來說沒太大幫助,只是一時三刻想得到某樣物品及純粹舒緩壓力。甚至,購買大量物品,一年後在家才醒起曾經買了的產品已過期要掉棄,產生廢物導致生態環境受到影響,而日常用到的品物大部份難以分解及對大自然傷害的成份。
購買物品時需要考慮的因素
- 請冷靜消費,購買前先考慮物品對自己生活帶來甚麼改變;
- 是否在產品期限前可以完全地使用完畢;
- 食物類產品建議一次購物最多購買一至兩星期份量;
- 衣物類最多可以購買7套,足夠一星期的更換次數;
- 護膚品、沐浴露及洗髮水,一般使用期限為十二至二十四個月,建議一次最多購買半年份量及因應家庭人數而定。
- 紙巾及衛生綿,可以存入半年至一年的份量。
- 盡量購買一些天然成份/公平貿易的日用品,減低污染及幫助第三世界的國家經濟。
如果有一些物品還沒到使用期限,但知道自己不想用可以怎麼辦?
- 轉贈社會上有需要人仕,例如:帶到社區中心轉讓基層家庭及弱勢社群。
- 放到二手市場轉售產品。
- 和朋友交換物品,自己不需要可能是別人需要的。
- 改變產品用途,例如:潔面乳快到期限,可以當作潔手液使用。
其實簡化生活,學習斷捨離,將一些真正需要的物品留下,除了使身心平衡也可以保護地球,珍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