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

含有「過度」共 8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友誼是一種雙向互動的關係,理想的狀態是雙方都能付出,也能從對方得到支持與滿足。然而,在現實中,友誼往往容易陷入「一方付出過多,另一方過度索取」的失衡狀態,甚至可能讓一方感到疲憊,最終導致關係破裂。 那麼,「友情中的付出與索取該如何保持平衡?」心理學有哪些觀點可以幫助我們維持健康的友誼呢? 1.
在這個世界上,善良的人往往承受了太多傷害。他們總是願意幫助別人,卻容易被利用;他們真誠待人,卻常常受到欺騙。為何這樣的現象屢見不鮮?如果你也是個心地善良、樂於助人的人,那麼你可能會發現自己經常感到疲憊、受傷,甚至對人性感到失望。 事實上,善良本身並不是錯,但缺乏自我保護的善良,容易讓人受到傷害。今
Thumbnail
社交媒體上的「自律女孩」讓我們看到一個個極致自律的生活:早起、健身、學習、健康飲食,彷彿只要跟著做就能成功。但這樣的自律真的是健康的嗎?過度追求效率和規劃,反而讓我們失去心靈的彈性,連休息都變成焦慮的來源。對比古代「不自律代表」李白又如何?真正的自律,是懂得在工作與生活中找到平衡,享受自由和快樂。
Thumbnail
旅人小萌-avatar-img
2024/11/02
1
謝謝您的分享❤️
1
過度,超越適當的限度。虛度,無所事事讓時間空過。度是程度,是進度,是標準和規範,是狀況和經歷,是計量的度量衡。什麼樣的度算適當,什麼樣的事非做不可,在過度和虛度之間,有很多細節可以琢磨並考慮是要拿起或放下。
Thumbnail
「了解自己的程度,做符合自己程度的事。」了解自己的程度是件簡單的事,只要長時間觀察就能知道自己對於這件事的程度,也可以說是能力到哪,至於為什麼要做符合自己程度的事,因為當你的程度跟你所需要做的這件事的能力相符時,你也可以更得心應手的完成事情。
Thumbnail
你當然情願多愛你自己一點,勝於努力去愛別人,關心別人較多,除非是你本性,否則愛你自己的快樂,大概沒有整天關心別人的生活來得居多,畢竟我們有大愛裡的小愛——而大愛,就是以眾生皆為平等為原則,處處擺在一個中間界線,畫出一個「人」,而非身份地位的象徵,例如位階。
Thumbnail
Saketh Garuda on Unsplash 政治選完了,人民還在受苦,政治人物視而不見,以為有了「接地氣」,就表示可以與民共苦,了解選民的心情;以為下鄉,聽農民、漁民、工人、各種老百姓抱怨,就認為與人民站在同一線;以為吃著傳統小吃,親民的價格,就認為那就叫做庶民經濟;以為打房可以奏效,認為
Thumbnail
有沒有想過有一些物品出現了一段長時間已經變成我們生活的「必需品」,但其實是「想要」還是「需要」呢?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