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發表於風傳媒 2016.07.21)
一輛遊覽車撞上護欄起火燃燒,車上26人全部活活燒死。面對這種事件,即使是完全以自我為中心的人,頂多也只是因為事不關己而覺得無所謂,但台灣卻有一群人鼓掌歡呼,正如同看到敵軍全滅那樣歡欣鼓舞,而一起喪生的台灣司機和導遊則甚至連戰爭傷害都不算,儼然被當作該死的「台奸」。
是的,他們在鼓掌歡呼。事件發生不久,差不多是在Yahoo奇摩貼出第一條新聞的時候,PTT上已經出現「火烤26條支那豬,爽!」的宣言,其後一連串的「426哈哈,裝慈悲的也太好笑」、「爽!報應」等等。幾個小時後,Yahoo奇摩貼出一條歷年陸客死傷統計的新聞,雖然有三分之二的的鄉民正常的表達了「難過」的心情,但冷酷無情的表示「開心」的人仍高達百分之十一。
陸客按理是台灣的「客人」,正常的人不會對客人的不幸做出這種反應,只有對敵人才會如此。但即使是兩國交兵,除非軍人嗜殺成性,否則也會盡可能不波及平民。那麼,陸客並不是中共的官員或軍人,不但不是敵人,還是讓台灣民眾創造收入的顧客,這些人為什麼會「恨之欲其死」呢?
說穿了就是「理盲濫情」在作祟。台灣民眾不論是出自於「恐共」或「仇共」,普遍對中共政權反感是不爭的事實,而為了對抗中共,台灣需要美國和日本的支持。這是不論美、日對台灣如何強橫霸道(例如強迫進口瘦肉精牛肉、驅離釣魚台和沖之島海域漁民等),台灣民眾都認為美、日兩國對台灣最友善,相反的中共則對台灣最不友善的主因。
對中共政權反感妨礙了許多人的理性思考,專注於兩岸交流中可能的負面後果,甚至將之扭曲放大,金門有民代宣稱「解放軍可能藉小三通入境,然後用金門的菜刀攻佔」,就是因此鬧出的神級笑話。不幸的是,許多因為情感亢奮而喪失理性的思維並沒有被當成笑話,而是被許多人當成無可爭議的事實。
陸客團火燒車事件中,鼓掌歡呼的那群人主要論點、也就是他們認定的事實包括:(1)陸客沒水準,污染台灣的生活環境;(2)陸客排擠台灣民眾旅遊,且導致成本提高;(3)陸客消費力低,排擠了歐、日等地的高消費客群;(4)陸客觀光一條龍,實際上對台灣經濟的貢獻微不足道。
近期出現的反陸客聲浪,包括「沒有陸客的台灣」廣告文宣,大致不出這幾個論點,頂多只是根據五月份陸客大減但來台旅客微增而宣稱「不需要依賴陸客」。這其中,陸客沒水準和排擠台灣民眾旅遊兩者,牽涉較多的主觀判斷,本文不予討論。至於陸客消費力低的主張,究竟有什麼依據呢?
第一個依據其實是我們對中國大陸貧窮落後的刻板印象,畢竟以每人GDP而言,目前中國大陸約相當於台灣的三分之一,認為陸客又窮又摳堪稱理所當然。進一步搜尋媒體報導後可以發現第二和第三個依據:第二個依據是眾多綠營政要公開宣稱陸客消費力低,例如「1個德國客或澳洲客,可以抵10至12個陸客」等等;第三個依據是部分媒體的片面偏差報導,例如「五個人合叫一客蚵仔煎」、「一整團只買一包水果」等等。
不論是刻板印象、綠營宣傳、或媒體報導,稍具理性的人都會詢問「你怎麼能夠確定」或「完整的證據何在」,而稍做查詢就可以知道陸客既不窮也不摳,例如觀光局發佈的「104年來臺旅客消費及動向調查」顯示,陸客每人平均消費力排名第二,與第一的日客幾乎完全相同,但遠高於美歐紐澳和東南亞客群。如果對國際觀光業略有所知,還可以根據聯合國世界觀光組織的統計資料,進一步查證各主要國家觀光客的平均消費力!
換言之,至少「陸客消費力低」是完全出自於政治立場,缺乏客觀依據的論述,花一點心力查證就可以澄清。然而,台灣卻有許多人深信這點,而且不斷在媒體或網路上宣揚這個錯誤的主張,甚至被觀光局的資料打臉之後還以「親中政權所做的調查」來回應。對中國大陸反感的濫情居然能夠衍生這種神級的理盲,凡夫俗子實在很難想像。
另一方面,「陸客觀光一條龍」論述則頗有難度,而且已經明顯出現「曾參殺人」或「三人成虎」效應。這個論述其實沿襲自香港,宣稱陸客來台住宿的旅館、吃飯的餐廳、搭乘的遊覽車、閒逛的商店、乃至於玩耍的遊樂區,背後的金主都是陸資業者,因此除了夜市攤販等為數有限的金額之外,絕大部分的陸客在台消費收益都是被中國大陸賺回去!
同樣的,稍具理性的人也會詢問「你怎麼知道」或「證據何在」,但包括許多名人在內,台灣民眾似乎沒有查證的習慣,例如前行政院長張善政就在未曾舉證之下公開表示「現有大陸業者在台灣一條龍經營方式,都得要改變」,完全根據傳聞照本宣科,看不出他具有任何科學素養。
財金文化董事長謝金河稍微做了點功課,他根據陸客來台後上市櫃旅館業者營收盈餘並未大幅提升,就公開斷言「陸客...全進入了一條龍服務」,而且「台灣的旅遊業分到的餅很小,有直接影響的,可能只有一些小吃夜市」。謝董事長號稱財經專家,但他的功課顯然做錯了,不但沒搞清楚陸客團主要的投宿旅館為何,也沒考慮到這些年台灣旅館業的供給大幅增加!
陸客團火燒車事件中也充斥一條龍之說,不但PTT上出現「再搞一條龍嘛,搞出人命了還在一條龍」、「紅珊瑚(遊覽車業者)是一條龍,被自己人害死」等言論,而多家媒體也根據接待旅行社和遊覽車業者登記在同一棟大樓,而且網頁上有彼此的超連結,就宣稱「疑似一條龍」。
就接待旅行社和遊覽車業者而言,彼此是近鄰而長期合作並互掛超連結,不是商業經營上的理所當然嗎?為什麼登記地址接近且網頁超連結就代表「疑似同一個老闆」?況且,上到經濟部商業司網頁進行公司資料查詢,就會看到遊覽車業者核准設立日期是民國87年(註:紅珊瑚車隊所屬玫瑰石通運有限公司,核准設立日期為民國92年,代表人為薄定宸,兼鉅龍旅行社董事。),接待旅行社則是民國90年,而且兩公司的登記資本額都分別在一個人名下。如果說這兩位老闆是中國大陸業者的人頭,那麼佈局也未免太早,而且承擔的「所有權風險」也未免太高了。
這個事件中可以看到政治鬥爭中常見的奧步:不需要證據,你就是有罪,除非你能夠證明自己無罪。接待旅行社和遊覽車業者立刻被扣上「陸資」的大帽子,兩位老闆立刻變成「人頭」,業者想辯駁的話就必須具體證明公司不是陸資而且自己不是人頭。捨身處地幫他們想想,有辦法證明嗎?無罪推定的法理變成有罪推定的政治鬥爭,根本就是不給人活路!
實際上除了點出不符合企業經營常理之外,沒有人能夠具體駁斥陸客一條龍之說。一般人根本拿不到陸客團在台接待旅行社、遊覽車業者、住宿旅館、招待餐館等資料,而沒有這些資料就不可能證明陸客團並不是陸資的禁臠。雖然觀光局可以整理出這類資料,但還有人頭這關,而即使有能力調閱金流資料,也很難完全證明業者不是人頭,何況觀光局根本就不會淌這池混水!
從一段網路對話可以瞭解無法討論企業經營常理:有鄉民指出,「現在去韓國、日本的大陸人也爆量,它們也一條龍囉」,結果馬上被批鬥成「爆量跟一條龍有甚麼關係?人一藍腦就...」搞不懂企業為何要採取一條龍式經營,也沒有具體資料佐證,卻一口咬定陸資在台灣徹底進行一條龍式經營,這不是來自於思考推敲,而是來自於一廂情願的相信,相信自己感情上想要相信的!
陸客確實可以不要,台灣也確實可以選擇正式宣告獨立,但這些抉擇應該是來自於理性評估,而不是任憑情感氾濫。學術研究老早證明情感對決策的影響經常大於理性、這是無可厚非的人性,但每件事都訴諸情感,甚至淹沒了對事實真相的掌握,台灣怎麼會有更美好的明天?陸客議題如此,其他國家社會議題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