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0|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不老水手與夢想海洋的黑潮忘年會(1)

故事大綱
一群尋求活躍老化的不老水手,在花蓮鹽寮蘇帆海洋學堂學習划獨木舟,在夢想海洋的年輕水手協助下,認識黑潮,並克服對海洋的恐懼,重現三萬年前台灣人划竹筏橫渡黑潮到日本的考古理論。在青銀世代之間,一段彼此扶持感恩的故事。

開場

例行性的獨木舟下海訓練片段,點出老少忘年互動與橫渡黑潮的主題。
1. 腳步路面近景,抬著獨木舟,從艇庫走到海邊,經過崎嶇岩石。(不老水手抒情版背景音樂)
2. 年輕教練協助不老水手獨木舟下水,數次越浪區。(浪濤聲、教練呼喊聲)
3. 鏡頭朝向一望無際的海洋,獨木舟在海上平靜滑行(疊影翻頁照片:台灣黑潮與嶼那國島的航跡地圖、竹筏、帆船)(划槳聲)
4. 從側邊划槳撥水,隨著水紋,鏡頭迴轉向岸邊的黃色防波石,再順轉至側面的捲浪。(戰鼓聲漸快)
5. 不老水手靠岸翻船,滅頂(畫面在水中翻滾),露出頭看到教練衝向前,又沉入水中,然後被下一個浪頭衝上來,抓到教練的手站起來走上岸。

第一段

蘇帆海洋學堂(上課的片段):海浪永遠會奔向陸地。
1. 東露臺:(蘇老師講課,張著雙臂向前走轉彎)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海浪永遠會奔向陸地。你不要對抗海洋,放輕鬆,擁抱海洋,海浪最後總是會把你推向陸地。(旁白字幕:拖鞋教授 海洋大學退休 推動親海教育)
2. 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學員笑聲)
3. 獨木舟落水三原則:學員一起答:保護自己(雙手抱頭)、留在原地(水平持槳漂浮)、等待救援(立槳搖槳)。
4. 穿插東露臺教學的影片。救生衣、防寒衣、獨木舟、槳。
5. 在海上的幾種死法:3分鐘溺死、30分鐘累死、3小時冷死、3天渴死、3周餓死。都比躺在醫院病床上全身插滿管子,想死也死不了的好。
6. 問槐生哥:你想怎麼死?我不想怎麼死,我只想要活著,到死的前一刻都要很精采。

第二段

不老水手挑戰清水斷崖活動
1. (海邊帳篷槐生哥在新學員面前自我介紹)我在大陸經商多年,70歲退休回台灣,我覺得我還有能力服務社會,想當志工,卻到處碰壁,沒有一個單位願意用像我一樣的老頭子。我很高興在蘇帆找到可以發揮的舞台,做一個不老水手,鼓吹不老水手的精神,歡迎有更多的老頑童加入我們的行列!(台下學員喊:槐生哥是不老水手模範生)
2. (清水斷崖海上划獨木舟的歡樂畫面片段)
3. 活動結束,(東露臺)蘇老師發不老水手證書。
4. 學員A感言:在台灣白活了六十多年,這是我第一次從海面上看清水斷崖,真是美。
5. 學員B感言:我本來很怕水,還好蘇帆有許多年輕的獨木舟教練很熱心,幫助我在海上漂浮,是我的救命恩人。(在海上圍圈漂浮畫面)。
6. 學員C:我一定會鼓勵朋友,帶他們來蘇帆划獨木舟,當不老水手。
7. 夢想教練A:我明天要上班先趕火車回高雄,下次活動什麼時候?先告訴我。
8. 活動結束,曲終人散,揮手道別。(向葵媽在門口擁抱送別:請把蘇帆當作自己的家一樣,歡迎你們隨時回來,要做甚麼都可以,不做甚麼也可以。)
9. 艇庫 (一哥一個人在保養清洗整理設備),槐生哥問道:怎麼你一個人默默在清洗裝備?一哥回答:年輕人有自己的事業要忙,活動期間能夠抽空來蘇帆當教練志工就很不容易了。活動結束,大家都有事趕著回去上班上課。我退休了,回台北也沒什麼事做,不如多留在蘇帆住幾天,這些裝備防寒衣、珊瑚鞋都很重要,我來慢慢清洗整理當作運動,按照尺寸順序排好,這樣下次活動就更方便取用。退休了能住在蘇帆這樣的海邊,蘇教授也真的是很會享受人生。槐生哥:我也來幫忙整理。一哥:不用啦!我慢慢整理就好,你幫忙我太快做完,我就沒有藉口多住幾天了。你有商場的經驗,去幫幫蘇老師研究後面幾梯次學員招生的事情。槐生哥:是呀!像蘇老師這樣不惜血本的推動海洋教育,多虧了他有許多學生認同蘇帆的理念,願意來當教練志工,協助不老水手,否則這麼高的人事設備成本,會是很重的負擔,要怎麼長久經營下去呢?

第三段

未完成的海洋夢想 (J3男生宿舍)
1. 活動前一天晚上,蘇老師及眾老少志工閒聊中,林安:(擔任總教練。)蘇老師說呀!夢想海洋團隊中,我是最沒出息的,所以常常回來當總教練。因為有出息的,都去忙自己的事業了!
2. 某教練接著說明夢想海洋的環島計畫,和夢想海洋電影。
3. 2009年盛夏,為了青春不留白的一群大學師生展開獨木舟環台灣島的壯遊,途中因遇上八八水災,這群師生放下船槳,拿起圓鍬,深入台東太麻里嘉南村去救災,環島的壯遊因而功虧一簣, 但此趟勇敢追夢的旅途卻換得感恩與惜福的成長。
4. 2014年,電影公司看上這故事,重組這群師生組成夢想海洋團隊,再次展開獨木舟的壯遊。這次他們以「漂洋過海的背包客」姿態,計畫從台灣划向日本,最後卻因錯過南風而鎩羽,夢想團隊的成員誓言此生不留遺憾,相約南風再起之日,必將重整旗鼓,再次出發!
5. 當初充滿熱情投入環島計畫的年輕人,隨著年紀的成熟,也面臨社會家庭責任的壓力,不得不分頭打拼,但總還是懷抱著海洋夢想,約定每年的中秋時分回蘇帆團聚。

未完,待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關於花蓮鹽寮海濱的「蘇帆」親海基地,有一千零一夜那麼長的,青銀世代相互輝映活躍的故事。 專題包含各方志工創作: 【拖鞋教授】青銀共生\親海生活 【大俠專欄】從醫師到運動教練的精彩人生 【蘇帆人】蘇帆志工側寫 【字裡・浪間】詩・文 【與自然共舞】親子共學札記 【花・時間】山海圖文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