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蘇帆親手採食的第一道野菜,就是炒川七。看葵媽在廚房裡準備晚餐,廚房裡已經擠滿熱心的二廚三廚,我不知所措的問說有甚麼我可以幫忙的?葵媽拿一口鍋子給我:去摘一盆川七來加菜吧!
荷花池邊的籬笆上,爬滿了川七的藤蔓,心形葉片光滑無毛,摘取深綠色肉質肥厚的老葉,炒麻油薑絲,口感滑嫩。富含維生素A、C,每100克葉片中含鐵2毫克左右,比菠菜更具營養價值。
曾經跟著葵媽在南露臺外面採川七,長得和萬年青差不多,都是爬藤植物。萬年青耐陰,很容易栽種,是常見的辦公室綠色盆景。但萬年青的汁液有毒,只能用來觀賞。
川七的葉片嬌嫩的很,莖雖細但韌性很夠,輕輕一掐就莖葉分離。採下來的葉片還帶有短短的葉柄。
川七可以大蒜清炒,但性寒,用麻油薑絲中和較佳。川七的葉片肥厚、口感滑嫩,可以入湯吃。在做各種湯菜時加入洗凈撕碎的葉片即可。
川七的葉片心型,光滑無毛、深綠色肉質肥厚,口感滑嫩
連續兩周參加蘇帆活動,我最喜歡的早餐是九層塔烘蛋,九層塔又名羅勒,青醬義大利麵的青醬主要原料。聞到九層塔香,就會聯想起鹽酥雞和三杯小卷。香草園裡有兩株九層塔,由於嫩葉摘取頻繁,只剩下較粗的枝條,讓我有點下不了手。
一整片籬笆上原本爬滿了川七,因為吃好道相報,後來再帶人去採集體驗時,已經很難找到大片厚實口感滑順的老葉,枝頭上剩下的是努力新長出來的小嫩葉。
環境的負荷能力有一定的限度,無法過度採擷,因為採完就沒有了,要有耐心等待自然恢復的時間。
秀霞是野菜達人,聽說每次他出現,就有新的野菜可吃。揹著用洗衣籃改裝的簍子,帶著長夾子,繞一圈回來就滿滿的野菜。這天摘回來的是
龍葵。(地圖中誤植為龍膽,特次更正。)剛好一塊上週新闢的農地旁,去除了遮蔽陽光的長茅草,抓到機會就像變魔術般長出茂盛的龍葵。用滾水川燙過後,撈起瀝乾擠出水分,與高麗菜絞肉混合,做成水餃餡。
食用野菜的知識是逐漸累積出來的,就讀陽明醫學院大一時,有一門課叫做植物辨識。社團的學長姐會帶我們徒步校園,要辨識上百種植物的名稱和特徵。田字草、紫花霍香薊、軟枝黃蟬、羊蹄甲。但我從來不知道它們嘗起來是甚麼味道,好不好吃。一株株植物都是考試的題目,不可以隨便摘取破壞,考完就還給老師了!
開始跟著秀霞採吃葉菜,動手動腦動嘴巴。要正確辨認野菜的特徵,避免誤食中毒。認識植物生長的環境,下次要去哪裡找。動手挑揀食用的部位、野菜採集回來之後,還要細心的加工處理。同一種野菜食用的數量不要太多,有苦澀味的可能含有些微毒性,用滾水川燙,減輕毒性方可入菜。葉面有細毛的要先泡水搓洗。莖或梗太硬的要手工挑揀出來。挑選嫩葉芽端的一心二葉,口感才會脆嫩爽口。
新闢的農地旁,去除了遮蔽陽光的長茅草,抓到機會就像變魔術般長出茂盛的龍葵
海茼蒿長在通往太平洋的小路旁,雨後的清晨就冒出新的嫩葉,匍匐在地上長長的莖蔓從林下延伸到路邊,迎向陽光。番杏、蔓菜、紐西蘭菠菜、毛菠菜。滋味類似菠菜。
我曾經帶部落環島團到馬太鞍部落劍柔山莊,國小退休的林婉柔老師接待我們晚餐,她談笑風生一派輕鬆地聊天:我們阿美族人擅長採集和捕魚,這一桌豐盛的野菜大餐,只要在山莊的周圍走一圈隨便找一找,很容易就有了!
當時我覺得很羨慕野生食材隨手可得的鄉間生活,在蘇帆也能體會。
回到台北城市生活,雖然沒有野菜可摘,和老婆談起摘野菜的趣事也是津津樂道。一天,到傳統市場逛早市,走到菜攤前面,赫然發現一籃川七擺在番薯葉和九層塔之間,葉片又大又厚,賣相很好。旁邊還有龍鬚菜、山蘇、山芹菜,山苦瓜,還有一些我叫不出名字的各式野菜。原來野菜也有人大規模種植,可以賣到果菜市場。但那就不叫野菜了。
走到郊外、看得到莖葉從土裡長出來的環境、蹲下身親自動手,感受晨露的濕涼,現摘的才叫野菜。吃野菜為的不只是自然無農藥的安心,而是一種與土地連結的生活方式。
2016年5月8日蘇帆海邊大退潮,露出海底,讓我們得以親眼看見茂盛的海草。
硬毛藻
附註2:蘇帆的輕津紅藻飲料
蘇帆青年黃瑋倫親自下海採集紅藻原料,創業生產輕津紅藻飲料,歷經多次改良配方,無蔗糖、無人工色素,富含多醣體、藻紅素、鎂鈣鐵鋅碘。紅藻對身體有很多好處。
用紅藻飲料調製雞尾酒或綜合飲料,為活動增添情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