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軒醫師說:COVID19 🦠會不會空氣傳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黃軒醫師說:COVID19 🦠會不會空氣傳播?
新冠狀病毒通過飛沫和液體傳播,主要傳染途徑為打噴嚏、咳嗽以及物體表面殘留。
《新英格蘭醫學期刊》刊登研究將新冠病毒與SARS病毒置放在不同材質的物品上,包括塑膠、銅、紙板、不鏽鋼、空氣。研究顯示,新冠病毒可以在不鏽鋼、塑料表面存活三天,在硬紙板上存活24小時,在銅表面存活4小時。研究也顯示新冠狀病毒能夠在空氣中懸浮長達約三個小時,主要取決於環境中的濕度、溫度等等因素,並且可能藉此透過空氣傳播。
一時之間,大家都在說COVID19 🦠,可以空氣傳播?
1.這個研究是人工故意做出來的。
研究人員利用噴霧器,在密室空間內噴灑。模擬的實驗。確實警示大家,不同的表面,COVID19 可以滯留不同的時間。這個研究只告知如果我們摸到類似物體,我們得小心接觸傳播,你的手可能會沾到病毒。
2.人工實驗和臨床實際的落差
最近發表在《內科學年鑑期刊,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臨床真實的環境:
病人住院有急性呼吸衰竭,併發困難插管,共有41個人在10分鐘內,近兩公尺之內,暴露於COVID-19患者。研究對當時所有41名醫護人員進行了篩檢。沒有人因為在那急救病患時染上COVID-19,而在急救這個期間,有85%的醫療人員只戴著一般外科口罩,少部分人員(15%)戴著N95口罩。在此事件中,證實一般外科口罩,也如同N95口罩,皆有足夠能力阻絕了,因困難插管,COVID 19病患,口中噴出許多霧化粒子,吸入大量病毒。如果是可以完全空氣傳播,醫療人員一定要完全戴著N95 ,那些戴著一般外科囗罩的醫療人員,皆會因氣霧溶膠而感染才對,但是最終沒有任何一個醫療人員,因在那次困難插管急救得到感染。
然而這樣,我們就認為沒有任何可能性會空氣傳播了嗎?這又是錯誤的。因為在我們一些特定醫療的情況下,我們的環境會產生了許多氣霧,造成病毒通過空氣傳播。
醫療會產生霧化的醫療技術(Aerosol Generating Procedures):例如氣霧或噴霧治療、誘發痰液的 採檢、呼吸道抽吸技術、支氣管鏡檢查、氣管內插管、氣管造口 護理、胸腔物理治療等會引發咳嗽或呼吸道飛沫微粒的醫療處置 。
臨床實際執行醫療業務
當醫護人員使用會產生氣霧的醫療設施時,可能將帶有病毒的飛沫進行霧化,當帶有病原的被霧化時,就有可能延長COVID 19 病毒存在空氣中的時間。針對需要長時間近距離接觸患者、使用醫療設備的醫療人員,在執行醫療程序時應該有更強力的保護措施。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研究的結論 : COVID 19 在空氣中存活3小時(那是人工實驗特地製作出來的狀況)。這些和我們臨床上有些落差。但在醫院照顧COVID 19患者在完成某些動作的時候必須保護好自身安全。
團隊利用儀器噴出5微米或以下的液體顆粒,以模擬在霧化程序下新冠病毒的存活情況,結果發現新冠病毒在空氣可存活長達3小時。《紐約時報》引述參與研究的弗吉尼亞理工霧化病毒傳播專家馬爾(Linsey Marr)指出,根據物理理論,在6呎高位置的氣霧,34分鐘後才會落到地上。隔一段距離後,氣霧中曝露的病毒數量十分低,大眾毋須因研究結果太過驚慌。

一般民眾不需為此緊張,因為大家幾乎不太會有空氣傳染】,但仍然別忘了[勤洗手、戴口罩、社交安全距離]才是最上上策。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86會員
452內容數
醫學博士 微創內視鏡重症醫師/專欄作家/古文愛好者/2023年全球傑出僑生2019年中華十大傑出校友2015年僑大60週年𠎀出僑生校友2012年師大𠎀出校友2023年中科大𠎀出校友👨🏻‍🎓。 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可以用科學來提醒大家... 「用生命看健康❤️,用生活過健康❤️」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黃軒醫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常常在節目表示:【這是人間最後一塊淨土】 隨著COVID 19在臺灣境內逐漸清零,我相信這𥚃,會是世界COVID19 🦠最安全的地方之一。但經過這次covid19 之後,大家能不能想像,我們的世界會因此病毒🦠重擊,而有什麼改變嗎? 經過這次covid19 之後,世界會因此病毒🦠重擊,而有什
衣物,是人類的生活用品。衣物予我們保護效果,從來沒有人去思考是否會衣物,可以滯留許多病箘:病毒🦠,細菌🧫、霉菌等等,這些會滯留在我們的衣物上,我們都要小心啊⋯⋯ 你身上污染的衣物 COVID19 🦠在物品的研究 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和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
由於疫情,全球都在推行「留在家𥚃,stay home 」,因為「家」,是疫情最安全的避風港。但人類,是很奇怪的動物。大家天天在家,「家」,卻不一定是抗疫的快樂天堂。 COVID19 🦠肆虐全球,各國專家陸續提出警告:「由於民眾因疫期無法外出或工作,將使家庭暴力發生的風險增加」。這些家暴數據...
如果在COVID19 🦠正流行下,你仍然很喜歡和同好到戶外運動走路🚶🏻‍♂️,跑步🏃、騎單車🚴‍♀️,做健康運動, 你可能要了解,這些運動上,其實仍然是要有安全距離(Safety Distance)了: 運動安全距離(Safety Distance) 現在COVID19 🦠流行的疫情,
COVID 19 [前5、後7、拉10 ], 三個關鍵點 1.COVID 19 無症狀在發病前5天 《Nature》研究指出,患者在症狀不明顯、無症狀的發病前5天,病毒量和傳染力可以達到最高峰。而且相較SARS病毒,該峰值可以高出1000倍! 相較SARS病毒,該峰值可以高出1000倍 I
COVID19 的病程,10見生死 我們知道一個COVID19感染後,一般都是7天見真象,你有明顯症狀了,決定了你到底要不要住院治療?如果你硬撐到,9天天左右時間,你會開始喘的感覺、因為敗血症可能在進行中,隔天忽然病情急轉直下,變成了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這篇國際醫療期刊論文lancet
我常常在節目表示:【這是人間最後一塊淨土】 隨著COVID 19在臺灣境內逐漸清零,我相信這𥚃,會是世界COVID19 🦠最安全的地方之一。但經過這次covid19 之後,大家能不能想像,我們的世界會因此病毒🦠重擊,而有什麼改變嗎? 經過這次covid19 之後,世界會因此病毒🦠重擊,而有什
衣物,是人類的生活用品。衣物予我們保護效果,從來沒有人去思考是否會衣物,可以滯留許多病箘:病毒🦠,細菌🧫、霉菌等等,這些會滯留在我們的衣物上,我們都要小心啊⋯⋯ 你身上污染的衣物 COVID19 🦠在物品的研究 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和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
由於疫情,全球都在推行「留在家𥚃,stay home 」,因為「家」,是疫情最安全的避風港。但人類,是很奇怪的動物。大家天天在家,「家」,卻不一定是抗疫的快樂天堂。 COVID19 🦠肆虐全球,各國專家陸續提出警告:「由於民眾因疫期無法外出或工作,將使家庭暴力發生的風險增加」。這些家暴數據...
如果在COVID19 🦠正流行下,你仍然很喜歡和同好到戶外運動走路🚶🏻‍♂️,跑步🏃、騎單車🚴‍♀️,做健康運動, 你可能要了解,這些運動上,其實仍然是要有安全距離(Safety Distance)了: 運動安全距離(Safety Distance) 現在COVID19 🦠流行的疫情,
COVID 19 [前5、後7、拉10 ], 三個關鍵點 1.COVID 19 無症狀在發病前5天 《Nature》研究指出,患者在症狀不明顯、無症狀的發病前5天,病毒量和傳染力可以達到最高峰。而且相較SARS病毒,該峰值可以高出1000倍! 相較SARS病毒,該峰值可以高出1000倍 I
COVID19 的病程,10見生死 我們知道一個COVID19感染後,一般都是7天見真象,你有明顯症狀了,決定了你到底要不要住院治療?如果你硬撐到,9天天左右時間,你會開始喘的感覺、因為敗血症可能在進行中,隔天忽然病情急轉直下,變成了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這篇國際醫療期刊論文lancet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Thumbnail
國內新冠第六波,預計7月達高峰、暑假過後9月才可能降溫,另一方面科學也「恰巧」發表了許多新冠的新研究。鑒於目前新冠病患激增醫療人員應對新冠緊繃、急診室人滿為患的場景: 有些人看起來很好,沒有喘氣或捂胸口,然而他們的血氧飽和度可能低得驚人,新冠病毒彷彿和人類玩一場秘密遊戲,將危險隱藏在平靜的外表。。。
Thumbnail
過去科學說: 身體自製的流氓抗體是新冠重症原因之一; 現在,《自然》在2024年的6月13日說: 流氓抗體可能導致長新冠。台灣此刻又進入新冠夏季波,感染新冠後產生的自身抗體,還會耍流氓,不僅可能造成重症,也可能長期的胡攪蠻纏的糾纏3年以上,要嘛糊里糊涂的長新冠腦霧,要嘛。。。
新冠後大家開始關注的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逐漸有一些臨床試驗的結果出來了。慚愧的是,因為這些病毒以往既沒有藥也沒有疫苗,驗出來也是白搭,不會改變治療,所以以前成人的呼吸道感染我們很少關注這一群病毒。 不驗不代表沒有,其實很多非流感的感冒,如果也不是新冠,有可能就是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傳染力大
Thumbnail
長新冠後遺症 重複確診 導致重複發炎 即老化的開始 走在街上戴口罩的已經是少數人,幾乎回歸疫情前正常生活,大眾對於確診不在恐慌不安,視為常態。然而,我們還是會聽到二度確診,甚至三度確診的案例,雖然大多症狀與病毒感染的感冒無異,但實則病毒對身體影響,已有數據顯示,若重複感染恐導致人體器官加速老化,尤
Thumbnail
近期《自然通訊》研究表明,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加導致了新冠病毒穩定性的顯著增加(例如 800 ppm),這種影響比過去研究指出的相對濕度變化所觀察到的影響更為明顯。結果顯示,二氧化碳成為延長空氣中存在的新冠病毒壽命的主要因素。 通過測量新冠在不同環境條件下以飛沫霧化時保持傳染性的能力,英國。。。
在意外面前, 人命總是那樣的渺小。 相距20年,我對SARS的印象只停留在那個畫面,爺爺在醫院裡動手術,我們戴著層層口罩,連病房都不被允許踏入,快速地看完走人,只因為所有的未知都是病毒帶給我們的恐懼,那時候的我懵懂無知,只以為是場流行感冒。 二十年後,武漢肺炎來襲,醫療、科技都進步的我們
Thumbnail
"新冠病毒的幽靈已經困擾全球四年了…”2024年2月13日美國《科學人》的文章一開頭用「幽靈」(The specter of COVID)來形容新冠的陰魂不散...
Thumbnail
“新冠病毒本身並沒有直接修剪突觸連接,而是啟動了小膠質細胞。”...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Thumbnail
國內新冠第六波,預計7月達高峰、暑假過後9月才可能降溫,另一方面科學也「恰巧」發表了許多新冠的新研究。鑒於目前新冠病患激增醫療人員應對新冠緊繃、急診室人滿為患的場景: 有些人看起來很好,沒有喘氣或捂胸口,然而他們的血氧飽和度可能低得驚人,新冠病毒彷彿和人類玩一場秘密遊戲,將危險隱藏在平靜的外表。。。
Thumbnail
過去科學說: 身體自製的流氓抗體是新冠重症原因之一; 現在,《自然》在2024年的6月13日說: 流氓抗體可能導致長新冠。台灣此刻又進入新冠夏季波,感染新冠後產生的自身抗體,還會耍流氓,不僅可能造成重症,也可能長期的胡攪蠻纏的糾纏3年以上,要嘛糊里糊涂的長新冠腦霧,要嘛。。。
新冠後大家開始關注的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逐漸有一些臨床試驗的結果出來了。慚愧的是,因為這些病毒以往既沒有藥也沒有疫苗,驗出來也是白搭,不會改變治療,所以以前成人的呼吸道感染我們很少關注這一群病毒。 不驗不代表沒有,其實很多非流感的感冒,如果也不是新冠,有可能就是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傳染力大
Thumbnail
長新冠後遺症 重複確診 導致重複發炎 即老化的開始 走在街上戴口罩的已經是少數人,幾乎回歸疫情前正常生活,大眾對於確診不在恐慌不安,視為常態。然而,我們還是會聽到二度確診,甚至三度確診的案例,雖然大多症狀與病毒感染的感冒無異,但實則病毒對身體影響,已有數據顯示,若重複感染恐導致人體器官加速老化,尤
Thumbnail
近期《自然通訊》研究表明,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加導致了新冠病毒穩定性的顯著增加(例如 800 ppm),這種影響比過去研究指出的相對濕度變化所觀察到的影響更為明顯。結果顯示,二氧化碳成為延長空氣中存在的新冠病毒壽命的主要因素。 通過測量新冠在不同環境條件下以飛沫霧化時保持傳染性的能力,英國。。。
在意外面前, 人命總是那樣的渺小。 相距20年,我對SARS的印象只停留在那個畫面,爺爺在醫院裡動手術,我們戴著層層口罩,連病房都不被允許踏入,快速地看完走人,只因為所有的未知都是病毒帶給我們的恐懼,那時候的我懵懂無知,只以為是場流行感冒。 二十年後,武漢肺炎來襲,醫療、科技都進步的我們
Thumbnail
"新冠病毒的幽靈已經困擾全球四年了…”2024年2月13日美國《科學人》的文章一開頭用「幽靈」(The specter of COVID)來形容新冠的陰魂不散...
Thumbnail
“新冠病毒本身並沒有直接修剪突觸連接,而是啟動了小膠質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