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9|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廣告洞察:WHO CAN HELP?

募資專案發起到紐約時報紙媒傳播效益
WHO can help?
WHO can help?
WHO can help? Social media.

專案的目的是要反擊4/8 WHO日內瓦總部的例行記者會上,譚德塞公開飆罵台灣 3 分鐘,針對臺灣人種族歧視的一系列不實指控。

當時 #ThisAttackComesFromTaiwan 爆紅,清一色是台灣知名小吃、美食,不太用推特的台灣人,在推特快速累積將近八千則推文。
募資專案發起、募資目標達成、刊登內容修改、成功登報之後,各個環節被熱絡討論。
大部分人討論的議題是眼睛直觀所見的感受,比如針對設計排版、字體大小、一看是怎樣的感覺?或者翻開報紙一看有沒有被理解? 卻鮮少人討論刊登後帶來的效益…

定義募資目標與內容

我去把募資網站上的專案內容讀了幾次,起初募資專案是以「刊登一則廣告」的目標發起,我認為一則廣告可以具備多種形式與彈性來呈現。

這是一則廣告!

主視覺與標題後頭又寫著:台灣人寫給世界的一封信
想想大家對於寫一封信的認知,是什麼?
有大標題、引言、內文,總之是密密麻麻文字論述的那種樣子,也許是因為當初專案內容提及「寫一封公開信給全世界」而目標失焦,因為「寫信」在人們的認知就是有很多字,有明確的標題、引言與內文。
台灣各大報紙,不是很常出現信件類型的刊登形式嗎? 比如說登報道歉文、XX啟示文等等書信文體。
也因為「台灣人寫給世界的一封信」的字樣讓大家以為,會在紐約時報上有一篇閱讀體驗極佳的「信」,聚焦在寫一封信的重點,加上我們平時所看紙媒就是那老樣式而導致。
該專案原本使用 #ThisAttackComesFromTaiwan
後來沒用的原因是屬於尖銳字眼,然而刊登內文也做了許多優化,經過調整之後,肯定會跟原本專案目的與#ThisAttackComesFromTaiwan有了落差對吧?
講給國際組織聽,受到國際關注、在國際媒體曝光,是廣告首當要件,至於美國老百姓需不需要懂,自然不是重點目的,而是訴求與行動,實質上的行動是「傳播」。
因為歧視議題在國外的敏感度極高,在國外千萬要注意言行舉止呀!當然,攸關教育文化背景因素,讓台灣掛上種族歧視標籤就是一個局,也就是故意貼上台灣有種族歧視的標籤,因為他說台灣人罵他然後接著說台灣人種族歧視,高明。
未來與台灣在國際上有交涉的國家,是否有可能被解讀為「跟種族歧視台灣交涉」的誤解呢?
新聞與廣告的本質,兩者有極大差異,找了一些在國外許多創意廣告的案例 大多用極簡的設計加上一點點文字的形式呈現,甚至沒有文字呢! 這麼多創意平面廣告,也被流傳至今
以「空白報紙」抗議毫無作為的政府,黎巴嫩報社
暫停一下,休息片刻,來片奇巧巧克力。
廣告本該藉由媒介傳播,報章雜誌、facebook、medium、網站都是媒介,透過媒介讓資訊交流,形成雙向溝通。
事實上,傳播(Communication)的本質是溝通。

符號與視覺廣告

文字、圖樣都是符號,設計不需要解釋,我其實沒去看聶永真的設計說明,比起美感設計,我更在意有無深刻記憶?即便覺得像手機或磚頭也好。
比起斗大標題的字眼,我更在意閱聽人有無透過「思考」進而瞭解這則廣告傳遞的訊息。 26980團隊花錢的目的是將商品、觀念由媒介,傳播給特定或非特定對象。
是不是被「台灣報紙」既有樣式給框住? 會不會是我們將新聞與廣告的本質看反了?

讓子彈飛

廣告學家提出A.I.D.M.A理論,因應世界潮流與網路社群興起由一家電通公司提起A.I.S.A.S.概念。
Attention、Interest、Search、Action、Share
確實此次募資廣告成功達成A.I.S.A.S 注意力、引起興趣、資料檢索、行動、分享/推薦
後來二創炸裂,有創意的網友們分享自己的創意,設計成為平台,#鄉民CanHelp讓廣告宣傳再擴散,走到這個階段,是我認為這則廣告專案成功的原因。
這時稍微了解行銷的人,會使用關鍵字、搜尋熱度的網路效應來做為評鑑依據,我不否認外部搜尋固然重要,但請記得把網站本身考慮進去,記得紙媒上有QR code 經由紙媒轉至網站的行為記錄,應該有做數據統計、網站本身GA更是值得參考的一環。
至於這個數據,期待之後企劃發起人能把它們公開囉!
可以思考看看,看到一則廣告產生搜尋對行為連結會是什麼? 也許是賣產品/服務/關注的議題嗎?
是怎麼樣的狀況下會去做google搜尋的行為,其實大多自己有關的事情才會近一步探索對嗎?(工作/愛好/群體 等等…)

人只關注跟自己有關的事

閱聽人接收廣告與新聞的衝擊程度是有落差的,像是:防疫洗手舞廣告與生活圈附近有無確診,前者是廣告後者是新聞。 我自己很少看到一個廣告,會特地GOOGLE所有詳細資料。依行為來看不曉得這與google trends上看不到熱度有無關聯呢?

#TaiwanCanHelp

乘載不同語言內容、來自不同觀點的聲音、不同形式的媒介,從來沒有想把誰排除在外。 一直以來我們都期待,期待能在國際媒體上出現TAIWAN字樣,期待能坐上國際會議的一席,哪怕只是邀請函上的一席。
據說現在TAIWAN字樣在某網站被消失了是吧?

有人說:台灣價值很貴!
是啊!不到二十四小時的時間,募資超過一千萬台幣的產值,用商業的角度來看絕對昂貴,這次募資專案,也在募資歷史上添上TAIWAN一筆,價值沒辦法用價錢19133288元衡量。
回頭想想,在36,193平方公里的小島上,有人願意挺身而出,一致為正確的方向努力,雖然台灣在國際組織鮮少被提及,因為大家的努力,台灣有理由在紐約時報佔上一個全版面,這個大家,不是募資發起人、不是捐款人,是為這次疫情各自付出的我們。
最後,謝謝你讀這篇文章。
覺得這篇文章寫得不錯、有幫助到你,甚至給你了一些新想法
希望能給我「拍拍手鼓勵」讓我知道,或是留下你的想法一起成長交流。
歡迎追蹤我,在這裡我會分享生活、社會、職場、科技、新創趨勢,釐清盲點,把問題直搗核心,只說人話讓大家聽得懂。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貼近生活的洞察報告,不定時分享生活、社會、職場、科技、新創趨勢,釐清盲點,把問題直搗核心,只說人話讓大家都聽得懂。│ CHEESE.INSIGHT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