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對於台灣以至香港的籌眾登報的發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有點驚訝阿滴發起募款在紐約時報登廣告會引起這麼多紛擾。這讓我想起去年(2019年)香港人首次募款在世界各地的不同報章媒體登刊廣告的事情。
當時因為要趕在G20前登報,時間說有多緊湊就有多緊湊。大家只知道「要課金!」,連將會登在哪些國家的哪些媒體也沒有資訊,版面設計、文案內容,甚至連使用的語言都不清楚。
當時得到就只有發起者向大家許下成品一定高品質的保證。卻連發起者的真實身份,以及連結起來的成員所組成的組織規模有多少人、是甚麼背景、專業程度也無從得知。
現在以下這個官方網頁也是那群香港人在籌眾登報後才架設的。
比起台灣是有名有姓有樣貌,你無論如何都找得到,就算你找不到媒體記者也會找得到的阿滴。
香港這個由不知背景的組織所發起的募款更有爭議性吧?
然而,當時登報籌眾出現的紛爭只有因募款超額停止募款而未能課金的港人,在抱怨金額上限太低、投訴怎麼自己會不能課金。
作為當時有成功課金的一員,也許聽起來有點衝昏頭腦,但我是抱著「如果是騙局就沒辦法,但無論如何我我想成就這件事」的心態課金。比起登報後的實際效果,我覺得只要可以讓世界上的人知道「香港」,就足已;將「香港」這個曾經響噹噹的名字重新映入世界的眼簾,不致丟失在時間的恆河就夠了;能夠讓世界的人知道「香港人」有話想講就好了。
因為無可否認地,這些許年來香港這顆東方之珠暗淡了不少,而且暗淡到快要消失在外國人的記憶裡。
在登報廣告確實面世前,我不會知道內文會是怎樣,亦不認為內文會跟我的想法完全吻合(事實上也如此),因為這個要求是嚴苛而不現實的。於我來說,這次籌眾登報只要能夠讓世界知道「香港」有「官方」和「民間」兩種聲音,已足夠值得。
阿滴的登報爭議粗略來說主要有兩點:
  1. 覺得少數人不能代替大多數人發聲
  2. 不能承擔未知結果的國際輿論方向
這兩點都讓我不禁想: 「當時的台灣人是怎樣看香港人的登報呢?」
很無聊?馬上翻頁完全沒在讀?「還好不是我」?「關我甚麼事」?「字太多不想看」?「那八隻字要從何讀起」?「這廣告真怪」?現在才知道香港人有在示威?提高對政治的敏感度?要增加對中共的警覺性?對香港人增加除了「旅客」以外的印象?為香港人的遭遇感到痛心?覺得態度一向雞掰的香港人應該要受些教訓?
什麼都有可能吧?
所謂的「輿論」看似是「一個看法」,然而實際上是由眾多不同的思想集結而成。當中有相同的、相似的、相異的、甚至相反的,都會被簡略成同一個看法。同樣道理,登報的內容都是一樣,沒可能照顧到所有人的想法、讓所有人都感到滿意,這些要求太異想天開。
事實上一個登報只要正確的傳達出想傳達的訊息而且沒有造成冒犯就已經合格有餘。所以我對自己在課金香港的籌眾登報計劃後看到的登報內容,是超越滿意的喜出望外;亦覺得台灣由阿滴開始發起的登報計劃的成品,是值得獲得讚賞的完滿。
在我眼中#TaiwanCanHelp的登報
我眼中這次 #TaiwanCanHelp 的登報,意味著「台灣人決定不再依賴及等待台灣官方向世界表態」的行動。
這就是為什麼我在香港的籌眾登報計劃中,認為只要讓世界知道「香港」裡,除了香港政府外,還有「香港人」分別的兩種聲音,已經是值得課金登報的原因。
那麼,套用在 #TaiwanCanHelp 上,明明台灣政府的行為,比如向各國捐贈口罩和醫療物資,積極合作及投入研發疫苗,跟這次台灣民間的集資登報都是同樣傳達出「台灣支援世界」。這麼一來為什麼還要集資登報,像是重覆發放同一訊息般呢?
事實上這是一個存在重要意義的行動。
觀乎國際,云云國家中,為了外交利益莫視民意去援助別國的事例比比皆是。而這次台灣民間籌眾的登報是,跟香港的籌眾登報一樣具有脫離「官方」的框框,由民眾直接向國際發聲、進行的外交行為的意義。
感覺上就是台灣人在對世界喊話:
「欸!台灣政府支援其他國家不是為了撈外交曝光率這種功利原因啦!我們台灣人是真的打從心底希望可以支援到被疫情重創的你們。」
這表現出台灣人對身為「世界公民」的意識。我認為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這種行為是值得鼓舞而且重要。不再是被誤認成中國人時說: 「不是中國,是台灣。我是台灣人。」 這種由澄清為基礎而讓人認識的「台灣」。
而是抬起頭勇敢自信地說:「我是台灣人,我想說⋯⋯」
「成效」
有很多人質疑登報後得到的成效結果,但在我眼中這是不需要放大的考量。我相信任何事都會有其影響力、有其意義,而且需要累積。無論或大或小、是益或害、於我或他人、即時又或百年以後。
香港有因為登報而脫共嗎?
沒有。
香港人有因為登報而死少幾個人嗎?
沒有。
看似毫無效果、徒勞無功吧?
看似香港人浪費了一筆大錢吧?
但我相信事情發生就必然存在影響力,只是那個影響力沒有發生在你的可見範圍內,你才覺得「亳無用處」。
最少香港人及台灣人都開創了以民眾集資,在國際媒體上登報的先河,讓「外交」這回事不再是「官方限定」。
一個放著自己想法的地方。 自問比較邊緣,所以是「世界邊緣」。 比起「給人看的文章」更像是「給自己看的文章」的收納所。 比起「分享想法的文章」更像是「紀錄想法的文章」的收納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是一篇我在被一班人指責自己「不關心香港」,並不斷質問我「是不是香港人」後,受刺激下而寫的文字。 是一篇有關我對於政治的感受,寫的時候盛戴著很濃重的情緒的文字。
這是一篇我在被一班人指責自己「不關心香港」,並不斷質問我「是不是香港人」後,受刺激下而寫的文字。 是一篇有關我對於政治的感受,寫的時候盛戴著很濃重的情緒的文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2024年7月1日,香港淪陷五週年,臺灣舉辦追思會,分享了一群香港人的故事。香港政府的偏袒大陸人政策,以及國安法23條讓臺灣人不敢支持香港人,限制了香港人的政治自由與前途。活動詳情請留意赴湯 2.0專頁。
Thumbnail
#大誌雜誌 #116期 #封面人物綺拉奈特莉 #主題香港湯1862 #想到香港就難過 #請你們一定要撐過去 #thebigssuetaiwan [十一月號 The Big Issue Taiwan 大誌雜誌] \ 我們的,香港與香港湯 / 今天下公車時摔了一跤,才驚覺已經19號,怎麼還沒發文宣
Thumbnail
我們本來沒有想要去立法院,但天一很想去看看,看看這個難得一遇的台灣大事。既然天一想去,天爸當然奉命陪伴,在台北車站會合之後,我們就前往這個一直風急浪高、眾人議事之地前進。雖然不能說人數少,但也沒有想像中的人山人海。細心一想我們在台灣這九年以來,除了反送中等等集會以外,這是我們第一次參與台灣抗爭。
香港在1997回歸了,享有自治權的地方行政區域,但實際情況如大家所見,加拿大就只有對香港有著不一樣的待遇。 是因為台灣還不夠慘嗎? 我不覺得。
  好日子不是自然而然存在的,那些看起來最最基本的權利,有時會需要我們一次又一次地重新爭取。為了讓這些仗勢作惡的人明白人民不是只有在投票的時候才有力量,我們需要再一次做好準備,準備在必要的時候回到街上。
Thumbnail
Hi all, 每到選舉年,就會有政客跳出來說台灣應該要學新加坡,更甚者,開始出現明的暗的吹捧特定候選人會成為台灣的李光耀救贖大家之類的。 有趣的是,那些真正在新加坡工作生活的人,對於上述的說法倒沒特別說什麼,甚至更多的是對那裡有更多的反省,以及去思考台灣可以學什麼,不學什麼。
Thumbnail
百姓總是對時局不滿,而公民做出積極的行動。 昨晚的自訓團,來了英法兩國的媒體採訪,團長說明了我們的運作以及面對中共威脅的自我防衛意志,讓外媒知道台灣有這樣的聲音與行動很重要。結束後夥伴們在寒夜中站了一會兒,相互取暖心頭卻仍難掩不安,再三天,台灣的命運又將再次被自己或被別的我們所決定。
Thumbnail
蒐集情報是要成本的 贊助一下 你是否能認同? 蒐集情報是有用處的 可以拿來賺錢 因此贊助一下 你是否能認同? 蒐集情報可以擴張人脈 因此贊助一下 你是否能認同? 蒐集情報 看針對什麼事情 只要運用得當 都能賺錢 因此贊助一下 你是否認同? 蒐集情報 可以看出錢在哪裡 股市投資文章都是賭博 再
Thumbnail
2023全年,香港 ipo 新股集資大約 $5.9B,金額 20年以來最低 (還未計算通脹) 。就算在 2020 ,19肺炎開始,香港也能籌得超過 $50B ! 中國政府政策是一大原因,除了 “不可抗力”,中美關係,外國勢力撤資外 等等原因外。主要是因為中國證監 (全名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2024年7月1日,香港淪陷五週年,臺灣舉辦追思會,分享了一群香港人的故事。香港政府的偏袒大陸人政策,以及國安法23條讓臺灣人不敢支持香港人,限制了香港人的政治自由與前途。活動詳情請留意赴湯 2.0專頁。
Thumbnail
#大誌雜誌 #116期 #封面人物綺拉奈特莉 #主題香港湯1862 #想到香港就難過 #請你們一定要撐過去 #thebigssuetaiwan [十一月號 The Big Issue Taiwan 大誌雜誌] \ 我們的,香港與香港湯 / 今天下公車時摔了一跤,才驚覺已經19號,怎麼還沒發文宣
Thumbnail
我們本來沒有想要去立法院,但天一很想去看看,看看這個難得一遇的台灣大事。既然天一想去,天爸當然奉命陪伴,在台北車站會合之後,我們就前往這個一直風急浪高、眾人議事之地前進。雖然不能說人數少,但也沒有想像中的人山人海。細心一想我們在台灣這九年以來,除了反送中等等集會以外,這是我們第一次參與台灣抗爭。
香港在1997回歸了,享有自治權的地方行政區域,但實際情況如大家所見,加拿大就只有對香港有著不一樣的待遇。 是因為台灣還不夠慘嗎? 我不覺得。
  好日子不是自然而然存在的,那些看起來最最基本的權利,有時會需要我們一次又一次地重新爭取。為了讓這些仗勢作惡的人明白人民不是只有在投票的時候才有力量,我們需要再一次做好準備,準備在必要的時候回到街上。
Thumbnail
Hi all, 每到選舉年,就會有政客跳出來說台灣應該要學新加坡,更甚者,開始出現明的暗的吹捧特定候選人會成為台灣的李光耀救贖大家之類的。 有趣的是,那些真正在新加坡工作生活的人,對於上述的說法倒沒特別說什麼,甚至更多的是對那裡有更多的反省,以及去思考台灣可以學什麼,不學什麼。
Thumbnail
百姓總是對時局不滿,而公民做出積極的行動。 昨晚的自訓團,來了英法兩國的媒體採訪,團長說明了我們的運作以及面對中共威脅的自我防衛意志,讓外媒知道台灣有這樣的聲音與行動很重要。結束後夥伴們在寒夜中站了一會兒,相互取暖心頭卻仍難掩不安,再三天,台灣的命運又將再次被自己或被別的我們所決定。
Thumbnail
蒐集情報是要成本的 贊助一下 你是否能認同? 蒐集情報是有用處的 可以拿來賺錢 因此贊助一下 你是否能認同? 蒐集情報可以擴張人脈 因此贊助一下 你是否能認同? 蒐集情報 看針對什麼事情 只要運用得當 都能賺錢 因此贊助一下 你是否認同? 蒐集情報 可以看出錢在哪裡 股市投資文章都是賭博 再
Thumbnail
2023全年,香港 ipo 新股集資大約 $5.9B,金額 20年以來最低 (還未計算通脹) 。就算在 2020 ,19肺炎開始,香港也能籌得超過 $50B ! 中國政府政策是一大原因,除了 “不可抗力”,中美關係,外國勢力撤資外 等等原因外。主要是因為中國證監 (全名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