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軒醫師說:包裹不會傳播COVID19 🦠,但...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新英格蘭醫學期刊》在3月份刊登COVID19 🦠與SARS病毒置放在不同材質的物品上,包括塑膠、銅、紙板、不鏽鋼、空氣。研究顯示,新冠COVID19 🦠病毒可以在不鏽鋼、塑料表面存活3天,在硬紙板上存活24小時,在銅表面存活4小時。
一時之間,大家開始擔心了,自己手中的包裹,於是很多國家,就會傳出包裏恐懼😱會傳播疑似的故事:
美國發生:
住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夏洛特市的布魯默特,疫情期間都待在家裡,沒想到4月9日,她卻發現自己確診了,回想3個禮拜來,她只跟3個人接觸過,其中1人就是也確診的女送貨員(其中2人,就不是人類,不會疑似嗎?為什麼偏偏指向女送貨員?)
中國發生:
同樣故事情節也發生在中國,報導指出,42歲的鄒鵬是無症狀感染者,他曾在多次在社區取貨,疑似摸完包裹沒洗手就被傳染。(到社區路程中,接觸的人和物品,皆有可能,不會只是包裹...)
美國跟大陸接連出現,有人只是網購拿包裹,甚至沒跟送貨員接觸就被感染確診,懷疑感染源可能來自包裹上的病毒 ?
Question:黃醫師,《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不是明明告訴我們,紙箱COVID19 🦠可以存活24小時,塑膠可以存活3天嗎?
Answer:
1.這個研究,就是人工故意做出來的:
研究人員利用噴霧器,在密室空間內噴灑。模擬的實驗。確實警示大家,不同的表面,COVID19 可以滯留不同的時間。這個研究只告知如果我們摸到類似物體,我們得小心接觸傳播,你的手可能會沾到病毒。
2.根據美國疾病防治中心的說法,這種冠狀病毒在物體表面上的生存能力很差,在經過幾天或幾星期的運輸之後,散播的風險很低。而且根據其他冠狀病毒SARS跟MERS的研究,這些病毒不能夠在信件或包裹上長期存活。
3.根據醫學期刊《醫院感染雜誌》,德國格賴夫斯瓦爾德大學醫院醫師坎特.坎普夫(Günter Kampf)的研究顯示,這些各類冠狀病毒例如:SARS、MERS,在室溫下可存活2小時至9天,平均是4至5日。只要使用含酒精、雙氧水、漂白水等消毒用品,病毒🦠就可輕鬆被殺死了。
4.WHO世界衛生組織也曾說過,根據先前的分析冠狀病毒無法在信件或包裹之類物品長期存活,民眾可以安心簽收包裹,不需要過度恐慌。
Question:
包裹不會傳播COVID19 🦠,但...
我記得一個女記者告知我,雖然你們專家認為不會,但是我們一般民眾,還是會擔心,有什麼步驟可以,安全收下包裹?
Answer :
1.先戴上口罩
疫情大流行下,你簽收或領取包裹的時候,你最好先戴上口罩😷。和送包裏人員,也保持安全距離及減少聊天!。
2.間接的拿下包裹
你可以用自己的衞生紙或塑膠製品墊著手掌,或以衛生紙或塑膠包住提帶,間接的拿下包裹到你的住處。
3.設立「汚染區」
你可以設定「第一汚染區」,例如在門外,在陽台,在露臺...先把包裹放在這些地方,折開,再把把包裝紙或箱子,直接丢入你家門口的垃圾桶。這樣,你就會盡量不把剛剛拿到的包裹,直接帶入屋內而污染。別忘了,你的屋內是屬「第二污染區」喔。
「第一汚染區」在門外
4.固定在「第二汚染區」,例如窗戶邊,陽臺旁,客廳固定角落,把折完的物品噴上消毒水,然後把你心愛的物品亮在通風地方,約10分鐘,給消毒液蒸發完。其實,如果你買的是衣物,未穿著之前,一律拿去洗衣機,肥皂清洗乾淨就很安全了。
屋內是屬「第二污染區」
5.所有程序完備,記得【洗手,洗手,勤洗手】,才是真正的安全收下包裹,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動作!
【洗手,洗手,勤洗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86會員
    452內容數
    醫學博士 微創內視鏡重症醫師/專欄作家/古文愛好者/2023年全球傑出僑生2019年中華十大傑出校友2015年僑大60週年𠎀出僑生校友2012年師大𠎀出校友2023年中科大𠎀出校友👨🏻‍🎓。 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可以用科學來提醒大家... 「用生命看健康❤️,用生活過健康❤️」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黃軒醫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當世界各地目前有很多大軍船、大郵船紛紛傳播了COVID19 🦠,記者詢問我:為什麼?我常說:【其實,這些大船隻,本來就是傳染病易發生的培養🧫基(reservoir)而已】,加上千人團聚,長期時間在同一個空間,更加重了疫情傳播...
    新冠狀病毒通過飛沫和液體傳播,主要傳染途徑為打噴嚏、咳嗽以及物體表面殘留。 新冠狀病毒能夠在空氣中懸浮長達約三個小時 《新英格蘭醫學期刊》刊登研究將新冠病毒與SARS病毒置放在不同材質的物品上,包括塑膠、銅、紙板、不鏽鋼、空氣。研究顯示,新冠病毒可以在不鏽鋼、塑料表面存活三天,在硬紙板上存活24小
    我常常在節目表示:【這是人間最後一塊淨土】 隨著COVID 19在臺灣境內逐漸清零,我相信這𥚃,會是世界COVID19 🦠最安全的地方之一。但經過這次covid19 之後,大家能不能想像,我們的世界會因此病毒🦠重擊,而有什麼改變嗎? 經過這次covid19 之後,世界會因此病毒🦠重擊,而有什
    衣物,是人類的生活用品。衣物予我們保護效果,從來沒有人去思考是否會衣物,可以滯留許多病箘:病毒🦠,細菌🧫、霉菌等等,這些會滯留在我們的衣物上,我們都要小心啊⋯⋯ 你身上污染的衣物 COVID19 🦠在物品的研究 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和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
    由於疫情,全球都在推行「留在家𥚃,stay home 」,因為「家」,是疫情最安全的避風港。但人類,是很奇怪的動物。大家天天在家,「家」,卻不一定是抗疫的快樂天堂。 COVID19 🦠肆虐全球,各國專家陸續提出警告:「由於民眾因疫期無法外出或工作,將使家庭暴力發生的風險增加」。這些家暴數據...
    如果在COVID19 🦠正流行下,你仍然很喜歡和同好到戶外運動走路🚶🏻‍♂️,跑步🏃、騎單車🚴‍♀️,做健康運動, 你可能要了解,這些運動上,其實仍然是要有安全距離(Safety Distance)了: 運動安全距離(Safety Distance) 現在COVID19 🦠流行的疫情,
    當世界各地目前有很多大軍船、大郵船紛紛傳播了COVID19 🦠,記者詢問我:為什麼?我常說:【其實,這些大船隻,本來就是傳染病易發生的培養🧫基(reservoir)而已】,加上千人團聚,長期時間在同一個空間,更加重了疫情傳播...
    新冠狀病毒通過飛沫和液體傳播,主要傳染途徑為打噴嚏、咳嗽以及物體表面殘留。 新冠狀病毒能夠在空氣中懸浮長達約三個小時 《新英格蘭醫學期刊》刊登研究將新冠病毒與SARS病毒置放在不同材質的物品上,包括塑膠、銅、紙板、不鏽鋼、空氣。研究顯示,新冠病毒可以在不鏽鋼、塑料表面存活三天,在硬紙板上存活24小
    我常常在節目表示:【這是人間最後一塊淨土】 隨著COVID 19在臺灣境內逐漸清零,我相信這𥚃,會是世界COVID19 🦠最安全的地方之一。但經過這次covid19 之後,大家能不能想像,我們的世界會因此病毒🦠重擊,而有什麼改變嗎? 經過這次covid19 之後,世界會因此病毒🦠重擊,而有什
    衣物,是人類的生活用品。衣物予我們保護效果,從來沒有人去思考是否會衣物,可以滯留許多病箘:病毒🦠,細菌🧫、霉菌等等,這些會滯留在我們的衣物上,我們都要小心啊⋯⋯ 你身上污染的衣物 COVID19 🦠在物品的研究 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和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
    由於疫情,全球都在推行「留在家𥚃,stay home 」,因為「家」,是疫情最安全的避風港。但人類,是很奇怪的動物。大家天天在家,「家」,卻不一定是抗疫的快樂天堂。 COVID19 🦠肆虐全球,各國專家陸續提出警告:「由於民眾因疫期無法外出或工作,將使家庭暴力發生的風險增加」。這些家暴數據...
    如果在COVID19 🦠正流行下,你仍然很喜歡和同好到戶外運動走路🚶🏻‍♂️,跑步🏃、騎單車🚴‍♀️,做健康運動, 你可能要了解,這些運動上,其實仍然是要有安全距離(Safety Distance)了: 運動安全距離(Safety Distance) 現在COVID19 🦠流行的疫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Thumbnail
    COVID-19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為這個疾病的正式命名,而SARS-CoV-2則是其病毒株名字 寫這篇主因是台灣當時宣布「口罩禁出口令」,引發cMoney版友大論戰,很多人說台灣政府太政治,沒有「人道主義」精神,本蛙說你別搞錯,台灣醫療口罩還都是中國進口的,萬一疫情在台灣爆發,你瞬間不能「人道」
    Thumbnail
    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洗手,特別是在咳嗽、打噴嚏後或在公共場所。 避免接觸感染者:避免與A型鏈球菌感染的人密切接觸,特別是在感染活躍期。 正確處理傷口:及時清潔和包紮皮膚傷口,避免感染。 及時就醫:出現感染症狀時,及時就醫並依醫師指示進行治療。
    Thumbnail
    你還記得嗎? 還有多少人記得武漢肺炎COVID-19封控幾年下來的悲慘日子?這個問題不禁讓人陷入沉思。這些大大小小的酒精消毒家中擺著,依然偶爾用一下。自從2019年底武漢首次爆發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全球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困境。隨著疫情的擴散,各國相繼採取了封城、社交距離等嚴格的防控措施,這段時期充
    Thumbnail
    長新冠後遺症 重複確診 導致重複發炎 即老化的開始 走在街上戴口罩的已經是少數人,幾乎回歸疫情前正常生活,大眾對於確診不在恐慌不安,視為常態。然而,我們還是會聽到二度確診,甚至三度確診的案例,雖然大多症狀與病毒感染的感冒無異,但實則病毒對身體影響,已有數據顯示,若重複感染恐導致人體器官加速老化,尤
    Thumbnail
    我的體質是不容易感冒,可一旦感冒就一發不可收拾那種,且事前通常沒有任何感冒症狀,就直接從發燒開始,這次確診新冠不外乎也是相同的劇情。
    在意外面前, 人命總是那樣的渺小。 相距20年,我對SARS的印象只停留在那個畫面,爺爺在醫院裡動手術,我們戴著層層口罩,連病房都不被允許踏入,快速地看完走人,只因為所有的未知都是病毒帶給我們的恐懼,那時候的我懵懂無知,只以為是場流行感冒。 二十年後,武漢肺炎來襲,醫療、科技都進步的我們
    Thumbnail
    "新冠病毒的幽靈已經困擾全球四年了…”2024年2月13日美國《科學人》的文章一開頭用「幽靈」(The specter of COVID)來形容新冠的陰魂不散...
    Thumbnail
    肺炎鏈球菌已經在台灣銷聲匿跡二十幾年有了!如今好像死灰復燃了?
    Thumbnail
    “新冠病毒本身並沒有直接修剪突觸連接,而是啟動了小膠質細胞。”...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Thumbnail
    COVID-19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為這個疾病的正式命名,而SARS-CoV-2則是其病毒株名字 寫這篇主因是台灣當時宣布「口罩禁出口令」,引發cMoney版友大論戰,很多人說台灣政府太政治,沒有「人道主義」精神,本蛙說你別搞錯,台灣醫療口罩還都是中國進口的,萬一疫情在台灣爆發,你瞬間不能「人道」
    Thumbnail
    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洗手,特別是在咳嗽、打噴嚏後或在公共場所。 避免接觸感染者:避免與A型鏈球菌感染的人密切接觸,特別是在感染活躍期。 正確處理傷口:及時清潔和包紮皮膚傷口,避免感染。 及時就醫:出現感染症狀時,及時就醫並依醫師指示進行治療。
    Thumbnail
    你還記得嗎? 還有多少人記得武漢肺炎COVID-19封控幾年下來的悲慘日子?這個問題不禁讓人陷入沉思。這些大大小小的酒精消毒家中擺著,依然偶爾用一下。自從2019年底武漢首次爆發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全球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困境。隨著疫情的擴散,各國相繼採取了封城、社交距離等嚴格的防控措施,這段時期充
    Thumbnail
    長新冠後遺症 重複確診 導致重複發炎 即老化的開始 走在街上戴口罩的已經是少數人,幾乎回歸疫情前正常生活,大眾對於確診不在恐慌不安,視為常態。然而,我們還是會聽到二度確診,甚至三度確診的案例,雖然大多症狀與病毒感染的感冒無異,但實則病毒對身體影響,已有數據顯示,若重複感染恐導致人體器官加速老化,尤
    Thumbnail
    我的體質是不容易感冒,可一旦感冒就一發不可收拾那種,且事前通常沒有任何感冒症狀,就直接從發燒開始,這次確診新冠不外乎也是相同的劇情。
    在意外面前, 人命總是那樣的渺小。 相距20年,我對SARS的印象只停留在那個畫面,爺爺在醫院裡動手術,我們戴著層層口罩,連病房都不被允許踏入,快速地看完走人,只因為所有的未知都是病毒帶給我們的恐懼,那時候的我懵懂無知,只以為是場流行感冒。 二十年後,武漢肺炎來襲,醫療、科技都進步的我們
    Thumbnail
    "新冠病毒的幽靈已經困擾全球四年了…”2024年2月13日美國《科學人》的文章一開頭用「幽靈」(The specter of COVID)來形容新冠的陰魂不散...
    Thumbnail
    肺炎鏈球菌已經在台灣銷聲匿跡二十幾年有了!如今好像死灰復燃了?
    Thumbnail
    “新冠病毒本身並沒有直接修剪突觸連接,而是啟動了小膠質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