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1|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石油跌到-40元,我們該怎麼思維?

    油價崩跌至-40元,大家都開了三觀,各種講法四起,還有人準備買地儲油、不再買Gogoro...等。
    身為有氣質文人的我,第一個想起的是201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迪頓,他所寫的一本書財富大逃亡:健康、財富與不平等的起源
    這本有點無聊的書,卻有著耐人尋味的省思,其中有一個橋段是有關於復活節島的最後一棵樹...
    砍掉復活節島最後一棵樹的那位大哥, 當時的腦袋在想什麼?
    復活節島本來也是長滿了高大的智利酒椰子,而且還有豐富的海產。這座島嶼經過了五、六百年的發展,隨著生活穩定、環境資源優渥,居住人數不斷成長,來到了一萬人之譜,開始有了階級制度,並且開始迷上了雕刻石像來榮耀自己的家族。
    因為雕刻石像與運送需要大量木材協助,於是開始砍伐木材,一開始滿島的樹林不虞匱乏,隨著需求量愈來愈高,即便他們知道要採取一定的行動保育森林,但需求的成長過快,超過了正常林木生長的速度,呈現了死亡交叉。
    終於有一天,正常林木逐漸消逝,甚至於從島嶼的最高處往下望,環顧四周,應該可以看到整個島嶼已經光禿禿了,怎麼大家都沒有任何的警覺心呢?最後,如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安格斯‧丹頓所提到:那位砍到復活節島最後一棵樹的人,當時腦袋到底在想什麼?

    人類集體起來就變成傻蛋

    一個人會學習經驗,一堆人群就是傻蛋
    集體的人類並不會因為歷史的教訓而改變,反而是重蹈覆轍,類似於復活節島的故事不斷發生,警語不斷出現,但為了利益大家卻殺紅了眼。
    油商為了賺更多的錢拼命挖石油,因為猛然的武漢疫情,許多經濟活動靜止不動,油價跌得這麼低,消費者紛紛猛踩油門,反正這麼便宜的油價
    正如同復活節島一定也發展到賺砍樹的錢多,砍樹變得很便宜,導致樹木更快速地減少的階段;最後的結果是沒了樹,島民無以維生。
    有人說石油不是太少而是太多。
    我覺得不是這樣子看,石油絕對是有限的,只是需求只是短暫減少,供給量大增、競爭者變多,使得石油變得便宜了,樹木總有砍完的一天,石油總有開採完的一天
    人類的未來,是否如同復活節島的島民一樣呢?

    如果人口要強制減少...

    地球邁向百億人口的未來,資源不足,地球一會決定強制縮減人口,你該有什麼思維呢?
    如果人類必然會為了資源而戰爭,強弱就是決定存亡的關鍵;當然也可以學電影的橋段,設定條件來決定誰活下來,但希特勒式的種族屠殺恐怕再現。
    還有一種做法是抽籤......
    石油是一種資源,資源就該愛惜,但各國為了自身的利益,正在慢性自殺,何時才能覺醒呢?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