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聽了Podcast的說書分享節目,突然懷念起小時候好喜歡閱讀的哈利波特,覺得女兒應該也會喜歡,想要跟她共享童年時光,但基於她年紀尚小還未認識太多字,只能找出電影版一起欣賞了。
哈利波特的確是經典中的經典。
女兒看完一系列之後,即便很多劇情似懂非懂,竟然捨棄了最愛的冰雪奇緣,改投入哈利波特的懷抱,一直追問沒有第八集、第九集了嗎?
猶記得當年我翻完第七集的小說時,也是萬般不捨啊!
這麼迷人的魔法世界怎能輕易說再見,我當然理解女兒的心情啦!
雖說如此,但其實我根本忘光光劇情,除了重點大事件的記憶,其餘跟女兒一樣猶如白紙,觀看時依舊嘖嘖稱奇。
十幾年後再度重溫,觀看的角度也與年少時大相逕庭了,更深刻明白這部作品能屹立不搖的原因。
當女兒歡呼壞人被擊敗,懇切盼望主角們找到破解難關的方法時,我反而看見過去不曾思考過的脈絡,劇(書)中的許多情節與人物一再的消除是非對錯的劃分,沒有絕對好壞之分,貫穿整個系列的最強大魔法是──愛。
我不禁暗自驚嘆,原來作者就是明瞭宇宙運作的秘密,才能令哈利波特風靡全世界的吧!
說來有趣,我們所有讀者都接受了作者的鋪陳,哈利波特是因為母親的愛而得以保住一命並令佛地魔奄奄一息幾乎消失於世上十年。
所以說明了,愛勝過了任何強大的黑魔法。
而這也正是此書如此受歡迎的原因之一,它牽引著每個人內心深處的那份盼望,不論現實如何艱難,愛都能跨越障礙。
這也正是宇宙運作的秘密之一,所有的組成都是愛,不論是你我、金錢、任何事物,愛是一切的本質,回到愛的頻率中,就會宛如擁有魔法一般能創造想要的一切。
我想大多數人心中都是相信愛是強大的力量,但回到生活之中,卻常常無意識的被洪流帶走,而忘記愛的魔法能穿越一切困難。
劇(書)中好幾次,哈利波特都在可以選擇恨的時候選擇了愛。
例如天狼星及路平想要殺死出賣哈利波特父母的蟲尾時,他出聲阻止;又例如在馬份即將被火燒到時,出手相救。
這些帶給哈利波特傷害,即便放任他們死亡,在大眾眼裡可能都覺得罪有應得的反派角色,哈利波特的確可以置之不理,但他沒有這樣做,他反而站在愛裡做出不同的選擇,這也就是他的獨特之處。
我們為此動容,也都明白能消除惡的始終只有愛。
但往往我們在感到被傷害時,很容易遺忘這最基本的道理,只想為自己受傷的心討回公道,把愛隔離在門外。
在此同時,也就等於讓自己遠離愛的頻率,因此也就更難施展魔法去達成心之所望了呢!
佛地魔也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存在,他追求純種巫師的血統,厭惡麻瓜,於是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腥風血雨。
事實上,他最厭惡的正是他自己吧!
他不能接受自己並非純種巫師,他不接受自己的父親是個麻瓜,於是殺死了父親,以為如此便能消除不願接納的那一面自我。
他這一生中最大的對抗是自己跟自己的,從來不是與別人的。
事實上,我們的心中都住著一個佛地魔,他就彷彿是我們每個人的陰暗面。
那個我們不願接納的自己。
也許不喜歡自己是挑剔難搞的,也許不接受自己是三心二意無法堅持的,也許討厭自己自私愛計較,又也許抗拒自己不負責任。
於是我們展開了一生與自己的抗戰,一次又一次逼迫自己應該這樣,再說服自己不應該那樣,逐漸遠離了真實的自我,削弱了自己的力量。
事實上,佛地魔只要接納自己的出生,明白麻瓜也好、巫師也好,沒有好壞之分,認清好壞的標籤是自己貼上的,並非別人賦予的。
若是佛地魔明白困住他的始終是自己的框架,願意做出不一樣的選擇,他留名青史的方式就會完全不同了。
同理可證,只要我們都願意接納有光亮才會產生的陰影,重新擁抱自己,我們所擁有的力量也絕對無比強大,可以創作屬於自己的魔法故事。
整體而言,即便成長路上充滿荊棘又孤單,但父母的愛成為了魔法一直根植在哈利波特的心裡,讓他的勇敢背後都帶著愛。
也許就是即便他與佛地魔各種特質都如此相似,卻又走上截然不同道路的原因了吧!
最後一集,當佛地魔殺死哈利波特後,哈利波特在車站遇見了鄧不利多。
哈利充滿不解地問鄧不利多,「這是真的嗎?還是說,這只是在我腦中發生的事?」
鄧不利多回道,「當然是在腦中發生的,但是為什麼不能同時也是真實的呢?」
看到這裡時,我忍不住再度讚嘆作者鋪陳了如此有智慧的言論。
以前我幼小的心智未曾留意過這句話的,但這一次似乎就像是宇宙藉此像我傳遞的訊息。
是啊,我們腦中的思緒與外在現實是相連的,是肉體讓我們誤以為有區別。
其實,內在的想法也都是能量,不斷為我們吸引相同頻率的能量來到身邊,創造我們所看見的實像。
凡事只要有足夠的信念,就能達到內外一致了,正如同鄧不利多所言,腦中發生的同時也能是真實的啊!
有越來越多的科學證明此一論述,作者JK羅琳真的深知宇宙秘密,難怪可以如此成功。
我之前也寫過《未來預演》一書的介紹,是神經博士闡述如何藉由腦中預演達成自己想要的未來,有興趣的人可以看一下喔!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擊下方拍手LikeButton,幫我拍手五下,會員加入及拍手都是免費的喔!我可以藉由你的拍手有機會獲得贊助一杯飲料的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