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自由來自於全然的「負責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責任」兩個字聽起來有點沉重,那是因為我們往往都把責任歸類於被迫去承擔非自己所願的事物。
或者說,好像因為生命中的各種身分,就得要遵循各種框架的要求,以至於會有失去自由的感受。
於是講到責任,似乎就脫離不了各式各樣的「應該」。
身為父母,應該......
身為子女,應該......
身為朋友,應該......
身為丈夫(妻子),應該......
身為員工(主管),應該......
身為老師(學生),應該......
就連最單純的身而為人,我們腦袋裡都可以跳出很多種「應該」的條件。
當如此多種「應該」交織在我們的生活中時,責任好像就成為了永遠都應對不完的一種壓力,以至於使我們常常活在內疚之中。
事實上,當我們不斷覺得該為他人負責的同時,也會在內心期待著別人也要為我們負責。
也就是說,「應該」不只作用在自己身上,另一方面也會套用在他人身上。
有鑑於此,當各種應該無法被滿足時,很容易就會出現受害情節,導致我們把力量都建築在外界而非自己身上。

raw-image

我記得二十歲那年在上三階段的自我覺察成長課程時,在第一階段有個很重要的主題就是關於「負責任」。
在課程前,我認知到的「負責任」,似乎就是要把那些應該通通吞下肚,如同重訓般要把一切加諸於身上的重量全都扛起,不讓別人擔心。
但在那年,我才明白,負責任是為自己拿回生命主控權,不再因為各種身分而對他人負責,只對自己的生命負責,也不祈求別人為自己負責。
負責任代表願意用「在生命中發生的一切都與我有關」這個觀點看待世界。
這也意味著,會找到每件事情背後自己所能影響的部分,於是深深明白所有的結果都是自己可以去改變的。
負責任的對向就是受害者心態,認為自己無能為力,無法掌控及改變結果,所有的發生都是他人或環境造成的結果。
就拿我自己而言,若是站在別人應該要負責任的受害者角度時,我會說:「都是因為我前夫外遇,對婚姻、對小孩都不負責,才會導致我們離婚,讓我變成單親媽媽。」
當我願意轉換成負責任的觀點時,我就會說:「是我一直以來忽略自己的需求,總是配合著對方的腳步,想要扮演好妻子,失去了自己真實的樣子,於是婚姻才會走到不如我預期的那一步。」

我知道轉換觀點講起來容易,可是當內心仍有深沉的情緒在體內流轉時,很難不去責怪他人、責怪體制、責怪環境。
要相信一切的發生都與自己有關,對有些人來說也許就如同別國語言一樣難懂,仍陷在舊有的思維中時,是看不見自己有改變事情的任何可能。
因此,我想要分享在當年初階課程中對我而言最震撼的觀點──原來我生命中的一切都是「我選擇」而來的。
會有受害者心態往往內在都有個關鍵對話,就是「我不得不」,認為生命中的發生是沒有選擇的,只有單一選項。
當然,「我們在生命中都是有選擇的」這個觀點在課程當下不是人人都能接受,於是衍伸出了一段直到現在我仍然言猶在耳的對話。

對話是這樣發生的.....
有個男同學用著要踢館的語氣舉手問講師:「在台灣男生要去當兵這件事就是沒得選擇,所以我就只能去當兵啊!」
講師反問:「如果不去當兵會怎樣?」
男同學:「那就會觸犯法律,可能被抓去關啊!」
講師:「所以你因為不想被關,而選擇了去當兵不是嗎?所以事實上,你是在做選擇啊!」
聽到這裡,猶如當頭棒喝,一舉敲開了我過去僵化的腦袋,我猛然理解到自己過去生命當中的所有發生,都是基於我要什麼或是我不要什麼,以至於我做了某種選擇,並非因為這個社會怎樣、別人怎樣,所以我只能是這樣。
當我了解到自己一直以來都手握選擇權時,我終於願意正視力量始終都在自己身上,我有能力為自己的生命負責任。
「選擇」是一個充滿力量的詞彙,也會讓自己一瞬間跳出受害者的框架。
因此,生命中的那些「應該」都逐漸轉變成:因為我想要.......,所以我選擇......。
當我可以負責任的看待生命中的一切時,內心的自由就自然展現,不再因為無力感而覺得自己受困,明白我是可以去到自己想要的任何位置。
如果事情沒發生,不會是因為外在的人事物,仍然是與我有關,也許就只是因為內在某個信念卡關而使得我尚未到達而已。
因為令我們感到不自由的,並不是責任,而是界線。
界線讓我們區分了這是我的責任,那是別人的責任,於是每天扛著千萬斤重擔,努力的想移出界線又或搬回界線之內,壓得自己喘不過氣。
可當我們願意全然負責任時,便不再有界線,也就不再需要扛起任何重量移動了,因為全部本來就都在自己之內了。

邀請你在看完這篇文章之後,花點時間,把你現在生命中所扮演的各種角色一一列出來。
例如:媽媽、老婆、女兒、姊姊、某人的好友、公司的老闆等等。
接著,在每個角色後面寫下你認為應該要呈現何種狀態或條件。
例如:身為媽媽,應該要準備營養的食物給孩子吃;身為人,應該要能自己養活自己。
最後,請你改變這個句子,把「應該」改成「選擇」。
例如:因為我想要孩子健康,所以我選擇每天準備食物給孩子。
試著去感受看看,把「我應該」替換成「我選擇」時,內在的力量是不是有很大的不同。
非常歡迎大家留言與我分享你的發現。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Winnie的沙龍
45會員
35內容數
一個單親媽媽用生命寫下的故事 曾經不斷想要追尋完美,來證明自己值得被愛 直到經歷婚姻危機,才發現不完美是最好的禮物,帶我看見愛一直都在 ❤️FB粉絲專頁❤️ Winnie。與不完美的私密對話 https://www.facebook.com/WinnieWithImPerfect/
Winnie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5/14
別企圖透過另一個人來填補我們內在的傷口,最終只會兩敗俱傷。 最適合的相遇是帶著完整的自我靠近,而愛情中不能缺少的是,願意全然支持對方追尋生命道路的心。
Thumbnail
2021/05/14
別企圖透過另一個人來填補我們內在的傷口,最終只會兩敗俱傷。 最適合的相遇是帶著完整的自我靠近,而愛情中不能缺少的是,願意全然支持對方追尋生命道路的心。
Thumbnail
2021/04/10
延續之前文章提到「負責任」能帶來自由,我覺得還有值得更深入區分的議題,那就是關於「負責任不等於成為自己的受害者」。 在牌卡諮詢的過程中,我發現有些人的確不擅常成為其他人的受害者,會認為事情的發生都是跟自己有關,但卻並非真正為自己生命負責任,而是跳入另一個陷阱中──成為了自己的受害者。 因此,當事人會
Thumbnail
2021/04/10
延續之前文章提到「負責任」能帶來自由,我覺得還有值得更深入區分的議題,那就是關於「負責任不等於成為自己的受害者」。 在牌卡諮詢的過程中,我發現有些人的確不擅常成為其他人的受害者,會認為事情的發生都是跟自己有關,但卻並非真正為自己生命負責任,而是跳入另一個陷阱中──成為了自己的受害者。 因此,當事人會
Thumbnail
2021/01/19
活在當下是現代人亟需的心靈解藥之一,講起來很容易,做起來卻有點困難,因為要停留在當下,基本上違反了大腦的慣性模式。 我們的大腦為了確保自己活下去,本來就被設計為擅長於提取過去的經驗去預先安排未來。
Thumbnail
2021/01/19
活在當下是現代人亟需的心靈解藥之一,講起來很容易,做起來卻有點困難,因為要停留在當下,基本上違反了大腦的慣性模式。 我們的大腦為了確保自己活下去,本來就被設計為擅長於提取過去的經驗去預先安排未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當案主可以主動做出決定時,那麼就如《成為一個人》所說的可以更加成為自己,這中間要克服的是:該如何為自己做出決定?該如何信任自己的體驗?該如何面對挫折的可能?承擔失敗的風險?這個過程也就是「成為自己」了。
Thumbnail
當案主可以主動做出決定時,那麼就如《成為一個人》所說的可以更加成為自己,這中間要克服的是:該如何為自己做出決定?該如何信任自己的體驗?該如何面對挫折的可能?承擔失敗的風險?這個過程也就是「成為自己」了。
Thumbnail
最近,因為一些自我的原因,尋求了專業的對談,當我一層又一層的去說出關於我原生家庭帶給我的一些影響時,我才發現我好像把自己看得太過偉大! 從小我就是一個很會看臉色和覺察別人情緒的小孩,當我感知到身旁氛圍是憤怒或是緊張時,我總會想透過幽默去化解當下的感受,好像維持家庭氣氛不知何時成了我的責任和義務,但是
Thumbnail
最近,因為一些自我的原因,尋求了專業的對談,當我一層又一層的去說出關於我原生家庭帶給我的一些影響時,我才發現我好像把自己看得太過偉大! 從小我就是一個很會看臉色和覺察別人情緒的小孩,當我感知到身旁氛圍是憤怒或是緊張時,我總會想透過幽默去化解當下的感受,好像維持家庭氣氛不知何時成了我的責任和義務,但是
Thumbnail
當我們從一個人自由自在的身份,進一步走入家庭,甚至有了小孩、成為父母親,我們體悟到身上的角色與任務增加,應該是會變得更負責任的,但有些人卻好像不是如此,為什麼呢? 我想關鍵有兩個,一個是,這個人是否是主動決定,並做好心理準備迎接新的身份與責任? 另一個是,這個人在單身的時候,是否就能對自己的行為與人
Thumbnail
當我們從一個人自由自在的身份,進一步走入家庭,甚至有了小孩、成為父母親,我們體悟到身上的角色與任務增加,應該是會變得更負責任的,但有些人卻好像不是如此,為什麼呢? 我想關鍵有兩個,一個是,這個人是否是主動決定,並做好心理準備迎接新的身份與責任? 另一個是,這個人在單身的時候,是否就能對自己的行為與人
Thumbnail
在年輕的時候,是因為諗書與工作,霸佔了自己大部分的時間,總覺得自己不自由。然而,在成為母親後,我才明白以前的生活是多麼的自由。 首先要知道最重要的一點是:人沒法擁有完全的自由,我們擁有的都是相對的自由。
Thumbnail
在年輕的時候,是因為諗書與工作,霸佔了自己大部分的時間,總覺得自己不自由。然而,在成為母親後,我才明白以前的生活是多麼的自由。 首先要知道最重要的一點是:人沒法擁有完全的自由,我們擁有的都是相對的自由。
Thumbnail
我最近分別從不同的人口中聽到類似的話:「只要你能夠為自己的言論負責就好」「反正我可以為我自己的言論負責」作為一段不歡而散的交談的結尾。 聽到「為自己的言論負責」這類句子時,我常常會有無數個疑惑飄起,什麼叫做「為言論負責」?我想了很多很多,於是有了這篇文。 你是說…負什麼樣的責?
Thumbnail
我最近分別從不同的人口中聽到類似的話:「只要你能夠為自己的言論負責就好」「反正我可以為我自己的言論負責」作為一段不歡而散的交談的結尾。 聽到「為自己的言論負責」這類句子時,我常常會有無數個疑惑飄起,什麼叫做「為言論負責」?我想了很多很多,於是有了這篇文。 你是說…負什麼樣的責?
Thumbnail
大三上學期,我選了一門有趣卻人少的課程,是關於幼兒教育的。這門課是我大學以來上過最“大學”的課程了,能在課堂與教授瘋狂對論、能上台分享自己的想法,有別於灌輸知識的只吃不化,能讓同學們真正練習思考。 你能想得到的答案同學們都回答過。 我的回答是:我會採取二階段進行溝通。 你的人生是誰負責?
Thumbnail
大三上學期,我選了一門有趣卻人少的課程,是關於幼兒教育的。這門課是我大學以來上過最“大學”的課程了,能在課堂與教授瘋狂對論、能上台分享自己的想法,有別於灌輸知識的只吃不化,能讓同學們真正練習思考。 你能想得到的答案同學們都回答過。 我的回答是:我會採取二階段進行溝通。 你的人生是誰負責?
Thumbnail
負責是一種態度,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須對自己說的話有所重視,這是一種信念與人生態度。   不要把彈性放在嘴邊,認為無止盡的彈性就是件好事情,這往往代表原則性需要一直打破,對於人生和職場都有隱藏的情緒勞動以及時間成本需要去承擔,對長期的人生規劃絕對這不是件好事情。  就如
Thumbnail
負責是一種態度,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須對自己說的話有所重視,這是一種信念與人生態度。   不要把彈性放在嘴邊,認為無止盡的彈性就是件好事情,這往往代表原則性需要一直打破,對於人生和職場都有隱藏的情緒勞動以及時間成本需要去承擔,對長期的人生規劃絕對這不是件好事情。  就如
Thumbnail
如果,情況很明白明顯了,立下界限、守護界線是對你最好的選擇和行動,你卻遲遲無法進行,仍然處於混亂和左右為難的局面裡,那麼你該面對和思考的是自己,而不是「對方為什麼要這樣那樣」了。 這一篇主題就是要和你討論這個情況裡的自我覺察⋯
Thumbnail
如果,情況很明白明顯了,立下界限、守護界線是對你最好的選擇和行動,你卻遲遲無法進行,仍然處於混亂和左右為難的局面裡,那麼你該面對和思考的是自己,而不是「對方為什麼要這樣那樣」了。 這一篇主題就是要和你討論這個情況裡的自我覺察⋯
Thumbnail
「責任」兩個字聽起來有點沉重,那是因為我們往往都把責任歸類於被迫去承擔非自己所願的事物。 或者說,好像因為生命中的各種身分,就得要遵循各種框架的要求,以至於會有失去自由的感受。 於是講到責任,似乎就脫離不了各式各樣的「應該」。 身為父母,應該...... 身為子女,應該...... 身為朋友,應該
Thumbnail
「責任」兩個字聽起來有點沉重,那是因為我們往往都把責任歸類於被迫去承擔非自己所願的事物。 或者說,好像因為生命中的各種身分,就得要遵循各種框架的要求,以至於會有失去自由的感受。 於是講到責任,似乎就脫離不了各式各樣的「應該」。 身為父母,應該...... 身為子女,應該...... 身為朋友,應該
Thumbnail
請先停止”個人化”你被背叛這件事,這是什麼意思?遇到外遇的時候,你一定會強烈的痛苦於,為何是我?我到底做錯了什麼?但其實這是人類共通的機制造成的,只是你以被外遇的這個形式遇到了這個狀況。 做任何事,一個人最重要的第一道門,就是”意願”,這意願是指單純的意願,不是任何威脅利誘,例如學習,就是單純的真的
Thumbnail
請先停止”個人化”你被背叛這件事,這是什麼意思?遇到外遇的時候,你一定會強烈的痛苦於,為何是我?我到底做錯了什麼?但其實這是人類共通的機制造成的,只是你以被外遇的這個形式遇到了這個狀況。 做任何事,一個人最重要的第一道門,就是”意願”,這意願是指單純的意願,不是任何威脅利誘,例如學習,就是單純的真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