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6|閱讀時間 ‧ 約 9 分鐘

學習語言,自學 或 補習? (下)

那麼自學呢?
同樣地,我們來看看自學的缺點: 1. 無練習對象。這明擺著的,獨自學習語言,效率不會很好。語言是一種人與人溝通的媒介,少了互動對象,語言只是一個知識,一個你知道高空彈跳的高度有多高,但卻無法描述跳落下去的走馬燈是什麼樣子的「知識」。學語言最怕就是當作知識在學習(延伸閱讀:學語言應該是一種技能,而不是知識)。你或許從書本上知道高空彈跳的高度精確數字以及保護措施執行步驟,但是或許過個一兩天。你早就淡忘這「知識」了。反觀,你真的去玩高空彈跳,當時的天氣、味道、教練的加油聲、俯視的景象、損友的嘲笑聲、懼高的心情等等都會幫你記住當下教練跟你說的有關高空彈跳的一切。同理,在你和他人互動時,對方的談吐、面部表情、反應、舉手投足、姿勢等等都會幫你把說出來的語言你一同「刻」進你的大腦中(延伸影片: 大腦的語言連結)。而這些就不是你單從書本上可以獲得的,大部分從教材學到的依然是透過母語在學習新的語言而已。一但母語和目標語言綁在一起,那麼就擺脫不掉腦中翻譯的狀況發生了。(延伸影片:為什麼不要背單字)2. 執著文法。自學只有自己一人,容易過度依賴教材,特別是沒有人可以問的時候,又想知道某一句話時的那種心情,更加重對文法、背單字的依賴。但是常常是文法會了很多條,真的要用時,抹殺沒半條。
這刻骨銘心之痛,有股淡淡哀傷.... 離題了。以往我也背過很多文法,經常與他人對話時,腦中一片空白,明明不是背了很多文法嗎? 這裡還是要提一下「可理解輸入」,所謂的「可理解輸入」是藉由當下情境給的提示,來推敲,甚至於理解這個字或句子的意思是什麼。提示可以是很多元的,對方的情緒、當下的氛圍、現場的互動、周遭的聲音、眼前的畫面等等都是提示,文法也是如此,使用過後,這些多元的提示都會成為日後喚起這條文法的媒介,這不是書上單一提示(通常只有母語解釋)可以比擬的。總的來說,努力專研文法,卻不使用,有可能需要砍掉重練(延伸影片:How to Learn a Language: INPUT (Why most methods don't work))
3. 學習進度拖延。這個問題也不是說只有自學會有而已,補習有可能會發生。但是自學因為少了同儕壓力或是老師的砥礪,很容易半途而廢。再加上,沒有繳了學費那種不該甘心浪費的心理,所以易於拖延甚至放棄。另外也因為自己是進度的掌控者,更加容易在學習進度上讓步,明天再補回來的心態屢見不鮮。其實多半時候跟「時間」有關。沒時間則容易放棄,有時間則容易拖延。與其如此,調整學習時間至注意力可以維持的時間即可,我個人覺得設定10~30分鐘剛好。(延伸影片:真的沒時間學英文嗎)當然可以更久越好,超過的時間就等於是賺到的,在學習心態上會有給與語言學習更正面的情緒。一但專注力無法維持,就應該停止學習。因為硬要學習,只是事倍功半而已。傳統的上課時間,其實對大多學習者來說都是有點過長,大概除了老師,幾乎沒有一個學生可以從頭到尾全神貫注,因為學習這件事,本來就做你不拿手的事,本身就不有趣,但如果可以配合自己有有興趣的事物做學習,成效超乎想像。這部分之後再來做分享。
4. 新手門檻太高。一開始沒有人帶,不免有如無頭蒼蠅亂竄,浪費時間金錢。這應該是絕大多數不選擇自學的人會考慮的事情,但是經驗告訴我,這是一個假議題。人的大腦本來就會學習東西了。換句話說,如果僅是為了學習語言,就算只是拿出日文五十音表,每天看五分鐘,都有學習效果,只是因為個人狀況,成效將有所不同而已。以前我在國外請教韓國人兩句韓文怎麼說,結果記到現在,分別是:「你有男(女)朋友嗎?」,當時年少啊....(遠目)。 很多人一定也有這樣的經驗,當下跟自己有切身關係,大腦就會幫助你學習。所以不要小看大腦自我學習的能力。
那麼門檻又是什麼呢?其實只是「傳統教育」影響下,很多人將語言當作科目,又因老師教授的刻板印象殘留,以及犯過許多錯遭受糾正,間接導致對於學習語言產生一種「專業情節」 ,好像要有專業的人來帶,才能成事,不過語言學習正好恰恰相反,犯錯正是掌握外語的捷徑
語言學習很特別,唯有在你放棄學習的時候,才是真正學不好。
也就是說,門檻其實打從一開始就不存在,只要縱身躍入語言學習領域,無論何時開始學習,都會有所成效,甚至重覆聽著電視劇的角色對話,雖然聽不懂,長時間下來,卻可以讓大腦習慣這個語言獨有的“聲音”,可別小看這個過程,是日後進步神速的跳板,然後才是根據個人狀況,程度會有所不一而已。
自學的優點也不少,我認為自主學習的心態比什麼都重要,大部分自學者都是由此心態出發,這是學習效率提升的秘訣之一,如同求知若渴的心態,會令你的注意力提高,隨之而來的記憶力也會提升。不過語言學習,可不是這樣三言兩語就可講述得完。另外,自學彈性大,現在學習資源龐大,自己可以依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用喜歡的方式學習,正向影響心理,學習力也會提高。我自己最喜歡自學的地方就是,隨時都可以學習,時常可以利用瑣碎的時間,較無時間和空間的拘束,比如只要戴上耳機就可以練習聽力,手機拿出來就可以利用app學習單字,讓學習融入生活,甚至在路上遇見外國人都可以以交友的名義練習對話,每次使用這個語言都是賺到,就會讓語言學習變得有趣。
同時自學可以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我自學日文後,發現如果語言可以自學,是不是學習這件事其實可以不假他人之手。後來自己當youtuber的時候,我就自己上網看教學影片,拍片、修圖、剪輯、轉檔、濾鏡、上字幕等等,在一步步犯錯中學習。
說到這裡,很多人會說前期應該很辛苦吧,畢竟沒有老師領進門。如果是關於語言學習的層面,大部分的人自學,初期確實有所難度。但是語言學習比的從來不是,學得快,而是學得久。自學,某種意義上就必需證明自己有多少決心學好一個語言。我認識有多少人,在上完課後,就中斷學習了,是非常可惜的,當下累積的語言明明就是進入語言成長爆發期的基礎,很多人還未盡入下一階段就放棄了,其實不是努力不夠,是堅持不夠久看到自己成長。我學日語多年,斷斷續續,費時耗工(延伸影片:我是如何開始學日文)。比起不間斷學習且以等比級數進步的人來說,我的進步就是等差級數,兩者相差千倍至萬倍,我唯一做到的就是沒有放棄而已。這個過程可說是神農嘗百草,有著酸甜苦辣,到此才有幸彙整大量經驗分享給大家。拜這個時代科技所賜,很多資源唾手可得,雖然不一定完整,但藉由自學語言的彙整能力,我發現:
自學語言告訴我一件事,學習是是一種片斷的累積和疊加
意思是說自學雖然剛開始需要收集大量資訊,過程看似費時費工,但是全部的過程都是你的記憶養分,幫助你連結想叫記憶的單字、片語和句子。不斷學習新的「單片句」是累積,重複遇上學習過的「單片句」怎是疊加。在我學習語言重質不重量的影片,講述初學語言有很多人重「量」,僅是做到累積,沒有做到疊加。然而如果語言學習,總依賴老師教授的東西,最終會變成只有片斷的累積,少了疊加,記憶變的很鬆散,因為不是自己找查的資訊或直接去使用這個目標語言,而少了上下文情境脈絡的連結,記憶無法編織成網,就很不容易記住。因為主題的關係,學習這件事有機會另開專篇分享。
講了那麼多,讓我們回到原本的主題,到底選擇自學,還是補習? 在此我希望打破自學和補習的界線。如果有一路讀到此的讀者,大概可以了解為什麼重點不在兩者,而是需要掌握語言學習的核心。我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兩者互補。從補習去擷取自學沒有的,從自學去擷取補習欠缺的。對自學的人來說,補習正是與他人互動展現成果的場所,且可以問老師問題,別忘了問問題的當下也是情境脈絡連結的一種。而對補習的人來說,自學則能補足上課不能給予的練習量,還可以學習教材以外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當然有人會說學習時間不免太長,我只能說要融入生活。
但往往我看到的都是二分法下的學習狀況,選擇了自學的人當然就不會去補習(預算不足則是例外),補習的人則認為,有上課就好了,何必花額外的時間自學。讓我們拋去兩者的外殼來思考,學習語言需要時間累積和與他人互動,如果只要掌握這兩點,其實自學或補習都不重要了。比如說你可以自學,但找國外友人作對話練習。或是你可以補習,結束後花額外的時間在補習班問老師問題或做一些學習上的整理和複習,避免回家環境一變,心境也變了。方式很多,可以多去思考適合自己的方式是什麼,時間上也需要順應個人狀況去做調整。最後我目前的學習狀況又是什麼呢? 我依然是自學,但比起以往那種「傳統的純自學」,偶而會用與他人語言交換的方式練習口語,並且大部分時間我都瘋狂的「聽」並「跟讀」,又是另一主題(汗)有機會分享。(延伸影片&文章: 為什麼有的人學習語言比較快: 影片/文章)
Youtube:青茶語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