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生活觀察】敦南誠品熄燈之你認為的低水準暢銷書存在的必要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敦南誠品即將在今天(5月31日)熄燈,在之前消息一出就引起廣大的熱議,尤其許多愛書人都紛紛回去好好懷舊一番,有些還順手拍了幾張照片以表自己的感傷。
身為非台北人的我,前陣子也有被在台北的友人詢問是否要去逛一下敦南誠品?思索自己對那邊並沒有什麼深厚的感情,再加上我也不會在那邊買書,就乾脆地回絕對方。
出版寒冬其實每年都在喊也喊了很多年,我自己身為一個純粹熱愛閱讀的讀者,也注意這個出版市場很多年,儘管自己非從業人員,但也能清楚的感覺到身邊閱讀的人越來越少。
現在要你從身邊的人中,找到願意每個月都抽空看1本書(非工作、考試用書)的人,恐怕兩隻手都數的出來。也可能是我自己身處的環境,親友極少閱讀。
儘管我每次看到好書都推薦給周遭的親友,他們看書的比例仍是低的可憐,願意閱讀的一個月看1本書還算多了。
這邊搭配去年的新聞:
文化部統計,2015年平均每人一年看8.5本書,但到了2018年,台灣人平均一年只看4本書。
圖片來自:誠品官網
也因為最近敦南誠品要熄燈的消息,使出版市場及書店的存亡又有了新的一番討論,其中有一個討論很有趣,就是很常有讀者認為:
出版社出版一堆不怎麼樣的書拉低水準,甚至認為一堆暢銷書都是不怎麼樣的書(像是網紅、藝人的書),才會導致真正閱讀的人越來越少,喜愛閱讀、平時會購書的讀者根本不會去買那種書。
甚至就連我自己身邊有在閱讀的親友,也會對於某些暢銷書感到不可思議,覺得那種書怎麼也能暢銷、或是連那種書都能出版,這個出版市場真是沒救了。
但是我不希望讀者們會有歧視暢銷書,認為出版社都出這種大眾書來拉低水準的觀念存在,所以在這邊分享身為小讀者我自身的想法與觀念。
其實出版社若沒有這些暢銷書的存在,又怎麼有資源及餘力再去出版一些小眾的書籍。
如果有在注意榜單(去年年底我的整理文:【雜談】2019各大年度報告 Feat.博客來、誠品、金石堂)以及每個月的博客來榜單(這邊舉我每月追蹤的部落格:書市春秋),會發現通常大眾普遍喜歡心靈勵志書籍商業理財書,若再加上有時當月有網紅、藝人出版的書籍,都會得到不錯的銷量成績,這3類應該是最多為人詬病的3種暢銷書。
若探討這3類都能較其他書籍暢銷的原因,經我觀察有以下原因:
1.網紅與藝人們會自帶流量:本身就有一定粉絲數的他們,只要出版書籍就會有鐵粉願意支持,1萬粉絲就算只有10%的轉換率,也會有1,000本的銷量,相當於1本書的首刷量,更別提有九成的書連首刷都賣不完了,因此這些網紅、藝人們的流量與鐵粉對出版社來說可說是非常重要。
2.心靈勵志書能有激勵作用:看這種心靈勵志類的書籍,通常會覺得裡面的內容完全說進了自己內心裡,極具激勵作用,不僅讓你暫時逃避殘酷的現實,還能給你一種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期待感,因此普羅大眾多很喜歡這種書籍,尤其你身邊有人買了以後大力推薦,你也會去買來看。(我平時身邊不太閱讀的朋友,去年唯一買的2本書就是蔡康永的情商課1與2。)
3.想賺更多錢而去閱讀的商業理財書:應該大多數的人都不是富二代,而每個人都覺得會有發財夢,因此想要賺到更多錢就會朝商業理財書去尋找,既然想賺錢的人多,自然受眾也多、市場也較其他類型的書大,再加上會看這種書的讀者會覺得這種書屬於工具書,且網路上難免費找到整理好的相關資料,比起收藏用的其他書,更有購買的價值。
總之,這幾類的書會成為暢銷書並不意外,也不應該因為自己不喜歡這些書就否定它們存在的價值,就是有這些暢銷書才能讓出版社堅持下去,並獲得更多出版其他書籍的機會。
因此我很正面看待出版社出版這幾種類型的書,當然也會私心希望自己喜歡的書能大賣,但就算大賣的是我不喜歡的書也沒關係,只要能讓出版社賺錢,願意繼續營運下去出版更多的書,就是身為讀者的我最渺小的願望了。
這邊順道閒聊一下,前陣子我看到寶瓶出版社的主編朱亞君小姐的貼文提到2001年書籍首刷量高達15,500本,最少也有4,200本,再與近年書籍首刷量僅有1,000本上下的數量一比,真的是讓人感受到強烈的差距。
現今閱讀的人口基數少外,還包括紙本書收藏不易(儲藏空間小等問題)、電子書少、電子書閱讀器無法將其他家的書灌入(有些可轉檔轉入)等因素,導致出版市場很難擴大,也難怪首刷數量會衰退的如此嚴重。
再加上實體書店一間一間的收,網路書店要說蓬勃發展(除了傳統的博客來、金石堂、讀冊,近期像是Momo這種大電商也加入廝殺)似乎也沒有,紙本雜誌也開始一本一本的收刊,仍是熱愛紙本書的我,對於出版業會如何發展既令我憂心卻也讓我期待未來能有更多好書、更多人加入閱讀的行列。
無法成為出版從業人員的我,只能在買書這件事上更出點力了,此時也慶幸自己擁有一個同樣熱愛閱讀的友人,能和我一起在閱讀這件事上享受無比的樂趣,並每月一起互相貼書訊燒對方買書,讀後一同分享心得相互討論。
最後,最近我一直想到自己曾經發表過好幾篇與出版業相關的文章,在這邊提出作為本篇最後的延伸:
✨喜歡我的文歡迎來我的粉絲專頁點個讚以及我的Instagram追蹤我的最新動態❤
✨順手幫我拍手五下,支持我持續分享好書,謝謝你↓↓↓↓↓
avatar-img
163會員
177內容數
熱愛閱讀,現創作內容為:讀後心得、投資理財、課程心得及原創長篇小說。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悅陽財經閱讀筆記 的其他內容
明明已經存在多年的Podcast在今年爆紅,究竟原因為何,以及我個人只要出新的一集就必追的9個推薦Podcast節目有哪幾個?讓我們一起來探索Podcast的聲音世界。
從武漢肺炎看擬訂計畫的重要性,延伸個人生活上的計畫擬訂。
明明已經存在多年的Podcast在今年爆紅,究竟原因為何,以及我個人只要出新的一集就必追的9個推薦Podcast節目有哪幾個?讓我們一起來探索Podcast的聲音世界。
從武漢肺炎看擬訂計畫的重要性,延伸個人生活上的計畫擬訂。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娛樂至死》的洞見:「電視不查禁書籍,它乾脆取而代之。」1 四十年來依舊適用,只是主角從電視轉變為更為氾濫的數位媒體。然而,閱讀的衰退並非始於網路時代。波茲曼早就指出,無遠弗屆的電報和攝影術這對先祖製造了破碎的資訊系統,打破了印刷術連貫完整的論述模式。電視作為他們的子女,不過是壯大了父母的影響力。而
Thumbnail
書店老闆說現在書很難賣啊!不然你最近有買過書嗎? 「嗯....三月以前我買了大概20本吧。」 老闆瞬間愣住....接著轉移話題....
Thumbnail
這個E化年代;閱讀對於現代人變得越來越不實際。書店經營變的很困難,如果和每天都樣來一杯餐飲結合那麼書店就變成複合店。在日本發源引進台灣成功打造連鎖書店TSUTAYA BOOKSTORE就是個最佳例子。其實台灣本土也有類似經營模式書店那就是益品書屋(英文名稱:   EP BOOK)。 益品書屋相
Thumbnail
  在這樣的設計下,書店成了「推書者們」的畫廊,顧客的核心體驗也轉化成了欣賞,購買則是可能的附加價值。由於已經從另一個方向取得收益,店家不必費過多的心力來處理「如何讓顧客買書」這道當代難題,進門的讀者也可以以更恬淡、無壓力的方式去與對方想要陳列出來的想法相碰撞。
對於書籍愛好者來說, 每個書店都是通往新世界的門戶。 書店不僅是購書的地點, 它們是知識和文化探索的樞紐。 在台北的書店裡,我不僅購買了書籍, 更從中學習到了文化的深度和多樣性。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書店的關閉,也讓人感到文化的流逝。 讓我們一起看看我在這份體
Thumbnail
台灣書籍較貴的問題,一般討論下大多是由市場過小、人力成本過高,和經銷渠道成本所導致。 我們將由經濟面,並參考其他國家的做法,進一步思考書店存在的意義。
Thumbnail
不知道妳喜不喜歡逛書店?三不五時我會到書店去噴一噴一種特別的香水叫做「書香」的香水,讓自己增添一點文學的氣味,感受一下「文青」的氛圍。但是常常發覺逛書店的人可能很多,但是真正買書的人實在不是很多,因為科技的發達網路的資訊太豐富,會買紙本書籍的人真的越來越少
Thumbnail
不再是書店街的書店街:重慶南路 曾經是台北市書店、出版社最密集的重慶南路,隨著近年來出版業的不景氣,讓這些書店、出版社紛紛撤守,就連最會賺錢的金石堂書店,也於2018年吹熄燈號。從此之後,重慶南路正式卸下「書店街」的招牌,在餐廳、商旅、金融業的蠶食鯨吞下,成了台北市又一條沒有什麼特色的普通街道。
Thumbnail
敦南誠品 這幅速寫是在那個時候畫的,敦南誠品閉店讓人傷心,這句話不僅是對台北人,也是對台灣人來說的共同心聲。敦南誠品是台灣第一家24小時書店,也是台灣文化的重要象徵。它不僅是閱讀、購物的好去處,更是許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敦南誠品於2020年5月31日正式熄燈,結束了21年的營業。它的閉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娛樂至死》的洞見:「電視不查禁書籍,它乾脆取而代之。」1 四十年來依舊適用,只是主角從電視轉變為更為氾濫的數位媒體。然而,閱讀的衰退並非始於網路時代。波茲曼早就指出,無遠弗屆的電報和攝影術這對先祖製造了破碎的資訊系統,打破了印刷術連貫完整的論述模式。電視作為他們的子女,不過是壯大了父母的影響力。而
Thumbnail
書店老闆說現在書很難賣啊!不然你最近有買過書嗎? 「嗯....三月以前我買了大概20本吧。」 老闆瞬間愣住....接著轉移話題....
Thumbnail
這個E化年代;閱讀對於現代人變得越來越不實際。書店經營變的很困難,如果和每天都樣來一杯餐飲結合那麼書店就變成複合店。在日本發源引進台灣成功打造連鎖書店TSUTAYA BOOKSTORE就是個最佳例子。其實台灣本土也有類似經營模式書店那就是益品書屋(英文名稱:   EP BOOK)。 益品書屋相
Thumbnail
  在這樣的設計下,書店成了「推書者們」的畫廊,顧客的核心體驗也轉化成了欣賞,購買則是可能的附加價值。由於已經從另一個方向取得收益,店家不必費過多的心力來處理「如何讓顧客買書」這道當代難題,進門的讀者也可以以更恬淡、無壓力的方式去與對方想要陳列出來的想法相碰撞。
對於書籍愛好者來說, 每個書店都是通往新世界的門戶。 書店不僅是購書的地點, 它們是知識和文化探索的樞紐。 在台北的書店裡,我不僅購買了書籍, 更從中學習到了文化的深度和多樣性。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書店的關閉,也讓人感到文化的流逝。 讓我們一起看看我在這份體
Thumbnail
台灣書籍較貴的問題,一般討論下大多是由市場過小、人力成本過高,和經銷渠道成本所導致。 我們將由經濟面,並參考其他國家的做法,進一步思考書店存在的意義。
Thumbnail
不知道妳喜不喜歡逛書店?三不五時我會到書店去噴一噴一種特別的香水叫做「書香」的香水,讓自己增添一點文學的氣味,感受一下「文青」的氛圍。但是常常發覺逛書店的人可能很多,但是真正買書的人實在不是很多,因為科技的發達網路的資訊太豐富,會買紙本書籍的人真的越來越少
Thumbnail
不再是書店街的書店街:重慶南路 曾經是台北市書店、出版社最密集的重慶南路,隨著近年來出版業的不景氣,讓這些書店、出版社紛紛撤守,就連最會賺錢的金石堂書店,也於2018年吹熄燈號。從此之後,重慶南路正式卸下「書店街」的招牌,在餐廳、商旅、金融業的蠶食鯨吞下,成了台北市又一條沒有什麼特色的普通街道。
Thumbnail
敦南誠品 這幅速寫是在那個時候畫的,敦南誠品閉店讓人傷心,這句話不僅是對台北人,也是對台灣人來說的共同心聲。敦南誠品是台灣第一家24小時書店,也是台灣文化的重要象徵。它不僅是閱讀、購物的好去處,更是許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敦南誠品於2020年5月31日正式熄燈,結束了21年的營業。它的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