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06/08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生活觀察】敦南誠品熄燈之你認為的低水準暢銷書存在的必要性

敦南誠品即將在今天(5月31日)熄燈,在之前消息一出就引起廣大的熱議,尤其許多愛書人都紛紛回去好好懷舊一番,有些還順手拍了幾張照片以表自己的感傷。
身為非台北人的我,前陣子也有被在台北的友人詢問是否要去逛一下敦南誠品?思索自己對那邊並沒有什麼深厚的感情,再加上我也不會在那邊買書,就乾脆地回絕對方。
出版寒冬其實每年都在喊也喊了很多年,我自己身為一個純粹熱愛閱讀的讀者,也注意這個出版市場很多年,儘管自己非從業人員,但也能清楚的感覺到身邊閱讀的人越來越少。
現在要你從身邊的人中,找到願意每個月都抽空看1本書(非工作、考試用書)的人,恐怕兩隻手都數的出來。也可能是我自己身處的環境,親友極少閱讀。
儘管我每次看到好書都推薦給周遭的親友,他們看書的比例仍是低的可憐,願意閱讀的一個月看1本書還算多了。
這邊搭配去年的新聞:
文化部統計,2015年平均每人一年看8.5本書,但到了2018年,台灣人平均一年只看4本書。
圖片來自:誠品官網
圖片來自:誠品官網
也因為最近敦南誠品要熄燈的消息,使出版市場及書店的存亡又有了新的一番討論,其中有一個討論很有趣,就是很常有讀者認為:
出版社出版一堆不怎麼樣的書拉低水準,甚至認為一堆暢銷書都是不怎麼樣的書(像是網紅、藝人的書),才會導致真正閱讀的人越來越少,喜愛閱讀、平時會購書的讀者根本不會去買那種書。
甚至就連我自己身邊有在閱讀的親友,也會對於某些暢銷書感到不可思議,覺得那種書怎麼也能暢銷、或是連那種書都能出版,這個出版市場真是沒救了。
但是我不希望讀者們會有歧視暢銷書,認為出版社都出這種大眾書來拉低水準的觀念存在,所以在這邊分享身為小讀者我自身的想法與觀念。
其實出版社若沒有這些暢銷書的存在,又怎麼有資源及餘力再去出版一些小眾的書籍。
如果有在注意榜單(去年年底我的整理文:【雜談】2019各大年度報告 Feat.博客來、誠品、金石堂)以及每個月的博客來榜單(這邊舉我每月追蹤的部落格:書市春秋),會發現通常大眾普遍喜歡心靈勵志書籍商業理財書,若再加上有時當月有網紅、藝人出版的書籍,都會得到不錯的銷量成績,這3類應該是最多為人詬病的3種暢銷書。
若探討這3類都能較其他書籍暢銷的原因,經我觀察有以下原因:
1.網紅與藝人們會自帶流量:本身就有一定粉絲數的他們,只要出版書籍就會有鐵粉願意支持,1萬粉絲就算只有10%的轉換率,也會有1,000本的銷量,相當於1本書的首刷量,更別提有九成的書連首刷都賣不完了,因此這些網紅、藝人們的流量與鐵粉對出版社來說可說是非常重要。
2.心靈勵志書能有激勵作用:看這種心靈勵志類的書籍,通常會覺得裡面的內容完全說進了自己內心裡,極具激勵作用,不僅讓你暫時逃避殘酷的現實,還能給你一種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期待感,因此普羅大眾多很喜歡這種書籍,尤其你身邊有人買了以後大力推薦,你也會去買來看。(我平時身邊不太閱讀的朋友,去年唯一買的2本書就是蔡康永的情商課1與2。)
3.想賺更多錢而去閱讀的商業理財書:應該大多數的人都不是富二代,而每個人都覺得會有發財夢,因此想要賺到更多錢就會朝商業理財書去尋找,既然想賺錢的人多,自然受眾也多、市場也較其他類型的書大,再加上會看這種書的讀者會覺得這種書屬於工具書,且網路上難免費找到整理好的相關資料,比起收藏用的其他書,更有購買的價值。
總之,這幾類的書會成為暢銷書並不意外,也不應該因為自己不喜歡這些書就否定它們存在的價值,就是有這些暢銷書才能讓出版社堅持下去,並獲得更多出版其他書籍的機會。
因此我很正面看待出版社出版這幾種類型的書,當然也會私心希望自己喜歡的書能大賣,但就算大賣的是我不喜歡的書也沒關係,只要能讓出版社賺錢,願意繼續營運下去出版更多的書,就是身為讀者的我最渺小的願望了。
這邊順道閒聊一下,前陣子我看到寶瓶出版社的主編朱亞君小姐的貼文提到2001年書籍首刷量高達15,500本,最少也有4,200本,再與近年書籍首刷量僅有1,000本上下的數量一比,真的是讓人感受到強烈的差距。
現今閱讀的人口基數少外,還包括紙本書收藏不易(儲藏空間小等問題)、電子書少、電子書閱讀器無法將其他家的書灌入(有些可轉檔轉入)等因素,導致出版市場很難擴大,也難怪首刷數量會衰退的如此嚴重。
再加上實體書店一間一間的收,網路書店要說蓬勃發展(除了傳統的博客來、金石堂、讀冊,近期像是Momo這種大電商也加入廝殺)似乎也沒有,紙本雜誌也開始一本一本的收刊,仍是熱愛紙本書的我,對於出版業會如何發展既令我憂心卻也讓我期待未來能有更多好書、更多人加入閱讀的行列。
無法成為出版從業人員的我,只能在買書這件事上更出點力了,此時也慶幸自己擁有一個同樣熱愛閱讀的友人,能和我一起在閱讀這件事上享受無比的樂趣,並每月一起互相貼書訊燒對方買書,讀後一同分享心得相互討論。
最後,最近我一直想到自己曾經發表過好幾篇與出版業相關的文章,在這邊提出作為本篇最後的延伸:
【雜誌】文訊第403期:編輯台不是修羅場 @ 悅陽的財經閱讀筆記 :: 痞客邦 ::
1. 信件主旨標示清楚書稿的類別,也不要第一次就給全稿。 因為時報文化是很大的出版集團,底下有不少負責不同類別與書系的編輯,所以投稿進他們的公用信箱是所有編輯都會看到的,且平均每 2 天就會有一份自薦投稿 ( 這比例真驚人,到底有多少人想出書阿! ) ,所以在主旨先寫明自己投稿的類別,可以讓那個類別的編輯先看到你的作品。 2. 文學出版可以在聯繫出版社前先投稿給文學媒體試試水溫,或向文學獎投石問路。 有一點成績才能讓出版社願意多注意你一下,不然你憑什麼要出版社為你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新人出書。 3. 只是想要為個人的人生留下紀錄,可以找專業的自費出版公司來將你的作品精美印刷成書。 出版社是要營利的,如果你的作品無法幫出版社營利卻又非常想出書,自費出版是你的好朋友。 4. 多多品嘗出版編輯們每月精心調配的書籍菜單,你會更知道,如何自己烹煮出讓編輯們讀了第一章就想馬上跟你簽約的文字佳餚。 也就是多看你想要投稿的出版社出版的著作,會更了解這出版社的喜好與調性,也有助於你在投稿時少走一些冤枉路。 再來是整本雜誌中我最喜歡的是小貓流文化總編輯瞿欣怡跟新經典文化發行人葉美瑤的訪談 ,裡面不只談到出版的困境,還有身為編輯的核心價值,是一篇含金量很高的訪談。 上述的訪談談到這幾年文學書的轉變,使編輯也不得不因應這樣的變化,改變自己的出版書目。看 年末的各大通路排行榜 ,文學書銷量比不上商業理財、心靈勵志兩大類,就能感受到文學書的落寞。 而我自己身為讀者,閱讀的口味也在出社會後大規模改變,以前喜歡的文學與心靈勵志類書現在不太看了,商業理財與能快速反映時事的社會科學類書籍反而成為我的心頭肉,我的閱讀口味跟大眾讀者們的不一定一致,但我想讀者們閱讀口味都會改變了,出版社也得隨之因應才是生存之道。 觀察現在出版市場變化快速,大出版社也會開很多子品牌,但是也因為功利主義,如果這個品牌項下的書賣不好,或許就會收起來 ( 看看幾年前曾流行一時的輕小說 ) ,有些出版社或許會願意幫新人作家出書,可是銷量不好就不一定會願意幫出下一本書,因此作者也會跳到其他出版社。反過來要是想要留住作家,編輯也確實要跟作家培養一定的信任關係,不然以稿費來說,作家確實比較容易跳到別的出版社。 真的好喜歡這兩位編輯的訪談,雖然全篇很長,再加上整本雜誌其他篇訪談也好棒,像是編輯們的 Q&A( 找了很多編輯來回答問題,問題有:想對合作者說的一句話、分享一個凸槌的記憶、最希望能夠順利的工作環節、編輯應該具有的心靈素質、編輯像是?等等問題 ) 、 A 編的編輯生存指南等等,我有好多重點想節錄,但是不行!我已經爆字再寫下去沒完沒了,且我應該要鼓勵各位讀者們去買這本雜誌才對,因為這幾期 ( 包含前面發表的 399 期跟 410 期 ) 都絕對值得購買! 喜歡我的文章歡迎來我的 粉絲專頁 點個讚以及我的 Instagram 追蹤我的最新動態
✨喜歡我的文歡迎來我的粉絲專頁點個讚以及我的Instagram追蹤我的最新動態❤
✨順手幫我拍手五下,支持我持續分享好書,謝謝你↓↓↓↓↓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