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4|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聽說你在創業》那些成為領導者的故事|讀後心得

圖片來源:博客來
圖片來源:博客來
《聽說你在創業》從 2019 年 1 月林育聖老師推出時就想寫讀後心得,但由於看完心情很有共鳴,同時身上也有幾個領導經驗,偏向校園的社團社長和活動總召,因此覺得需要消化一下,在 2020 年 6 月提筆撰寫。
這本書的封面很直接寫到:
  • 聽說你在創業,那你一定很多委屈吧
  • 你這麼有責任感,一定有很多人討厭你吧
  • 你願意承擔風險,一定有很多人誤會你吧
文中的脈絡是從創業之初、與人之事、上班日常、身為老闆四部分,作為章節名稱,但我重複看好幾次,本篇心得決定從親人、朋友、工作、自我來分享。

一、親人面

「原本以為創業可以有更多時間,不用拘束於上下班打卡,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但後來才發現,行事曆排滿了工作,就是遺漏家人的時間。」
林育聖老師分享到,一人公司時,太太小孩偶爾平日中午還會到辦公室一起用餐,後來為了簡便,中午就直接買回公司吃,假日原本要陪家人的時間,也變成去外部上課或進修。
由於被工作「綁架」,被公司營收「綁架」,很多心理層面是不得不繼續幹活,否則無法養活員工,更無法養活自己的家庭。

▍我的經驗
這也是我在成為領導者遇到的狀況,常常把周末、平日晚上都排進開會或討論,而沒有時間回家看看親人。
因此都常常沒先訂車票,前一天看到周末有空檔,才匆忙去車站坐車回家。

二、朋友面

「過往我們當員工時,都常跟朋友聚在一起討論各自老闆的壞話,但現在成了老闆,日常聚餐反而變成老闆們的聚餐,一起討論各自的員工。」
朋友換了一輪,即使是公司成立變成前幾位員工的朋友,也都無法像之前那麼無話不談。

▍我的經驗
原本在校園內都是組員的時候,可以一起抱怨總召、會長、社長的缺失,但成為會長或總召,身旁會來跟你說的人少了很多,往往都是透過二手訊息,得知誰有不同意見或想法。
因此我在成為領導者後,偶爾還是會一對一去找不同人詢問組織的發展方向,但過往並沒有建立完整的方式,偏向想到才去問,因此在帶領上確實遇到很多轉折。

三、工作面

「我一定不要成為別人口中的慣老闆」
當員工時,常會覺得老闆很死板,一定要怎樣怎樣做,但實際成為老闆才發現這都是必須,像是帶有儀式感的上下班打卡,開會方式等等,或是不斷被要求的零食櫃。

▍我的經驗
原本還沒當會長和總召前,都會對這樣的領導者有些期許,「希望開會不要太冗」、「希望事情講清楚一點,不要驗收時才一砍再砍」,但實際做到那個位置,才發現思考仍不夠周全,開會不夠精煉、制度也很未能一步到位。
看完這本書,更加了解到過去自己的不足,當時仍未達到理想中的樣態,先仔細看好前人走過的路,再重新審視腳下的每一步。

四、自我面

創業就是不斷自我反思,常常在更多時間點問自己「這樣值得嗎?」、「有可能放棄嗎?」、「該持續下去嗎?」
不論是與客戶溝通出問題,或是員工離職,週轉金卡住,都會讓老闆更為艱辛,也因此這本書更多在自我反思,寫了許多平常我們習慣忽略的負能量,告訴讀者有關創業的艱辛。

▍我的經驗
創業書通常看完都會讓讀者找到一種入門的方式,但《聽說你在創業》看完有滿滿的寂寞與不捨,一種只能自我吞食的無奈,一種需要消化才能對外人說的孤單。
在當會長或總召時,偶爾也會遇到有些事實在無法直接說出口,因為會傷害到別人,或是造成負面影響,例如剔除組員、專案就是不到進度,然而當領導者更多的是,找到最適當的溝通方式,讓雙方都能接受。
有人說先扮黑面,再來談所謂的友誼,但我還在尋找適合的相處模式,對上、對下,都是。

總結

本篇大略寫下我想到的內容,也歡迎讀者給予回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