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在1514年時,荷蘭也出了一份蘋果派食譜(Notabel Boecxken van Cokeryen),有趣的是上方派皮是碎派皮,經過烘烤後,上方絕大部分派皮也不被食用,內容物更為豐富,含有蘋果、小豆蔻、薑、肉豆蔻、丁香、和蜂蜜,烘烤末段過程加入奶油(cream),口感更多層次,由於荷蘭當時(16世紀)屬神聖羅馬帝國版圖,羅馬人愛吃派,也愛使用麵類製品搭配蜂蜜與果乾製成甜點,所到之地常引進製派飲食文化(法國鹹派的由來),因此有些人推測荷式蘋果派技術與羅馬人有關。
當時美國西進時,有些英國人因為太想念蘋果派了,但是當時又沒有蘋果的情況下,他們發明了幾種假的蘋果派,使用派皮、香料和其他果肉來模擬,有些食譜已經失傳,這裡附上一款使用肉桂和檸檬汁模擬的食譜,好奇的人可以試試看。連結:Mock Apple Pie
澳洲老奶奶的蘋果派-Granny Smith apple pie
澳洲有一款蘋果派非常知名,因為所放入的蘋果品種讓口味非常突出,這一款蘋果派是來自於英格蘭的老奶奶-Maria Ann Smith的食譜,Maria Ann Smith在大約40歲時和先生與小孩移民至澳洲(1838年),Smith一家人在澳洲為蘋果農,普遍認為他們的蘋果是crab apple 和orchard apple的混種,酸甜可口,後來人們把這一款蘋果稱為Granny Smith,Maria也借農場之便,製作販售蘋果派,到了1868年時,她已成了家喻戶曉的Granny Smith蘋果派老奶奶,此外,由於他們的蘋果風味特殊,地位之重要,讓澳洲人於每年10月17日都會舉辦Granny Smith Festival,以茲紀念這好吃的蘋果與他們偉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