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06/16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小說]思慕(來俊臣)(下)(BG/歷史)

來俊臣成了武曌的左膀右臂,替她做著剷除異己的工作,有時蔡詰會分不清那是皇帝的意思還是哥哥自己的意思,那些真真假假之中,有幾分真幾分假只怕只有哥哥分的清。
在那陰暗濕冷的牢獄中,蔡詰見過許多大臣的求饒、聽過許多罪者的哀號,而來俊臣都只是面帶笑意地看著與聽著,一開始,蔡詰感到難受噁心,十大枷立了不少功,他瞧見那上頭都是鮮血。
張大將軍曾向來俊臣說著自己以往的功蹟,想洗脫被誣陷的罪名、范內侍犯了案在來俊臣面前說著自己曾侍奉大聖皇帝欲求赦免……無人能走出來俊臣的牢獄,再高位的位置都一樣,他是皇帝最鋒利的刀。
「阿詰,我這《羅織經》就快寫完了,有空也瞧瞧,這世上早無真假,一切皆可羅織。」來俊臣說地自在,這是他一生中最快意的時刻。
「來俊臣,此事作罷,不得再議。」武曌得知太常寺樂工安金藏自盡為李旦鳴冤後,讓來俊臣收手,來俊臣只得收手。
來俊臣有兩件事看不清,一件是皇帝的心思,她讓他審她兒子謀反之事,卻在此時制止他,而另一件是自己的心思。
錢財、女色、權力,他都有,沒有的是早已不在世上的人。
「阿詰,你該走了。」來俊臣給了蔡詰新的身分,並給了他一份乾淨的錢財。
「哥哥,你這什麼意思?」蔡詰不懂來俊臣的用意。
「聖上讓我審理周興,你說說有什麼意思?」來俊臣只留下這麼句話,讓蔡詰到其他的地方去,離洛陽越遠越好。
這日,來俊臣找了周興一同飲酒,來俊臣面帶苦惱地問著周興:「我手上有個傢伙,嘴硬地很,不認罪,你說說有什麼法子讓他認了?」
周興心想這還不容易,笑著說:「在柴火上放一大甕,把這傢伙請到甕裡,不一會他便認了!」
來俊臣聽了有趣,讓其他人照著周興的話比照一番。
「那傢伙人呢?」周興已喝到有些微醺。
「聖上有旨,請君入甕。」來俊臣面帶笑意對著周興做了一禮。
周興此時才明白,這傢伙是自己,連忙想跑走,卻被人拖了回來放入甕中。
「來俊臣!你不得好死!」周興的大吼在這室內迴盪著。
周興神智不清地認了,也早已奄奄一息,而來俊臣走過他的身旁留下了話:「不得好死這件事,你我不早就知曉了嗎?」
最後周興只見到來俊臣的腳步走得堅定,就像死亡早在前方,他從容前往爾爾。
「段簡這傢伙,還真艷福不淺!」來俊臣摟過段簡奉上的妾室笑容滿面的說著。
「哪比得上來大人?」段簡的妾室溫順地坐在來俊臣地懷中,口中說著的是奉承的話語。
孰不知這話一出口,來俊臣卻失了興致,然而來俊臣沒讓她瞧出,仍與她歡好一夜,室裡有著淫靡氣息與人的溫暖,來俊臣卻感覺如墜冰窖,懷裡抱著女子,拿著寒食散吸食著。
半夢半醒之中,他隱約地看見那年少之時的結髮妻子,可面貌越發模糊,越行越遠,夢中的他追趕不及……
「回來!回來!」來俊臣醒來喊著。
「大人?大人?」陪他入睡的女子被來俊臣給驚醒。
「出去!」來俊臣將女子推走,讓她離開屋子。
待到來俊臣清醒了些後,他走至銅鏡前瞧著自己,神態瘋癲、髮色已有斑白,長年吸食寒食散的他,膚色雖白卻有些枯槁。
「妳還認得我嗎?認得我嗎?」來俊臣摸著自己的臉喃喃問著。
「我可不想。」來俊臣不想搭理這李旦派來的人,之前兩人才交過手,雖然聖上讓他停手,但他明白停手後只會多一個敵人、甚至是一群敵人。
「來大人,此時您不幫我們,只會與豫王越行越遠,太平公主與駙馬是否能與豫王一争仍有變數,聖上的心意我們誰也猜不著,然而聖上一向聽信狄大人的話,而狄大人護著的自然不會是太平公主……」李旦的來使話說地委婉。
「此事我再想想。」來俊臣打發來者。
夜裡他已猜到這或是自己的末路。
他讓手底下的人衛遂忠去準備,本以為衛遂忠有把柄在他手中不敢造次,卻沒想到衛遂忠向太平公主及駙馬告密。
太平公主與武氏眾人向武曌告發來俊臣,指他羅織罪名意圖栽贓謀反,而讓衛遂忠準備用來冤太平公主及駙馬的兵器全成了他的。
武曌等了幾日,終究還是讓來俊臣入了牢獄。
牢獄中,衛遂忠並未讓來俊臣受刑,聖上的意思已十分明顯,她要棄了來俊臣,十幾年來,來俊臣替她做了多少髒事,哪些是她要的、哪些是他自個做的都混在一起。
臨死前,武曌曾見過來俊臣,「你有何心願是朕能替你做的?」
來俊臣抬頭一笑:「請將臣挫骨揚灰吧!臣這輩子早沒了盼頭,是聖上賜與臣這場風光,也該還了!」
武曌離開後,下詔來俊臣處死棄市。
數日後,武曌聽聞來俊臣死時許多恨惡他的人挖其肉,且牽馬踐踏其骨,她又靜了幾日,再次下詔抄來俊臣的家。
這場戲,她只能是被蒙蔽聖聽的角色,儘管來俊臣是她最鋒利的刀,卻是她不能真實拿在人前的。
數年後,一男子帶著妻小到一城郊的桃花樹下,樹下有個小小的墓碑,上頭寫著愛妻何慕之墓。
「這是嫂嫂,是你們的伯母。」男子對著妻兒說著。
「我這釀酒的手藝也是她教的。」男子再說。
「那大伯呢?」男子的妻子疑惑地問著。
「……,與嫂嫂在一塊呢。」男子輕道。
(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