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自由:可以自由自在決定時間、地點、行動這三個要素。當你不需要為了金錢委身於不喜歡的工作,基本就達成自由,也就是說在實現自由之前,你必須先有財務自由和時間自由。 快樂:盡可能活在當下,但可以犧牲一點小確幸換取更好的未來。長期安康、內心平靜、以及對生活滿足的感受,就是一種快樂的態度,很弔詭的是,許多書籍提出一個觀點,當你過度追求快樂,反而不容易感到快樂。 影響力:為某個群體貢獻自我,藉此認同自己的存在價值。但請注意,不要為了獲得別人的認同而努力,應該為自己認同自己而努力。
自由、快樂、影響力是我重視的三個終身價值。 許多人在追求財務自由的過程中會逐漸迷失,可能是為了賺錢忽略身邊的人,或是為了省錢反而賠上時間成本。 就像許多人想養成上健身房的習慣,目的可能是健康、可能是想吸引別人的注意,但是想達成以上兩個目的,並非一定要上健身房。 財務自由也是一樣,一定要認清自己本身想要達成的價值,財務自由才有意義。
先認識到甚麼是快樂,才能體會到自由的重要性
在《
賺錢,更賺自由的FIRE理財族》書中,提到每個限於困境之人,應該嘗試寫下讓自己快樂十件事情,而
大部分的事情,其實不需要你花太多錢就可以去做,例如作者發現自己喜歡的事情是陪伴小孩、騎腳踏車、喝咖啡等等。
不過之後你會發現,一些讓你快樂的事情,不一定需要花錢,但可能需要花很多時間,而時間是可以靠金錢省下的。 在美國的稅務和生活開銷、學費、醫療費用非常昂貴,如果作者沒有相當的存款或被動收入,就只能不斷地工作和加班,而這違背了作者想要陪家人和運動的目的。
也就是說,雖然大部分的事情不用錢就可以做,但如果想要廣泛地培養興致愛好、與重要的人陪伴相處,其實還是需要一定的財務基礎。 於是對作者來說不管走哪條路,最終都會牽扯到財務自由這件事。
工作不等於人生,如果你愛工作,或許並不需要追求完全的財務自由,但依然需要追求財務獨立或是部分的財務自由,是對自己也對家人負責的方式。
例如我喜歡文字書寫,也喜歡紀錄內容,愛打球,更愛看NBA球賽的各種怪物飛天遁地,只不過,光是每天工作就佔我8小時的時間,下班8小時我也得分給其他我喜歡的事情和人,哪還有時間全心全意追求自己喜歡的事情呢?(這導致我長期失眠,因為睡覺時會一直思考該怎麼更好運用時間。) 所以我的目標一直放在:擁有自由決定工作時間的權利,讓我可以安排自己想做的事情,奪回人生主導權! 於是我開始思考如何減少固定的工作時間:
- 減少總工時,提高單位時薪,可以考慮高薪兼職,西城目前在杏一兼職藥師。
- 增加非工資收入,例如接案創作內容,我曾在許多外包網站接案寫文。
- 創造持續性收入,例如投資收入、部落格收入。
「自由工作者」是一個不錯的選項,我在今年五月轉為全職遠端工作者,每個禮拜僅需上公司開一次會議,偶爾也會接一些撰寫理財文章的商案來寫,同時在某間連鎖藥局做兼職藥師,因此我的工作時間相對是自由的。 不過我離能夠「毫無限制地旅居世界各地」,還有一段不小的距離,因為自由工作者的收入來源依然是要買斷自己的時間,為雇主貢獻勞力,不論是自由工作者還是遠端工作,雖然解放了地點的限制,但依然有工作時間的限制。 於是我在想,
自由工作者其實是所謂的自律工作者,必須自律才能自由,跟真正的工作選擇權還是有一段差距。 所以不管如何思考,最後的結果其實我跟《
賺錢,更賺自由的FIRE理財族》的作者一樣,也是需要邁向財務自由。 這是我對財務自由的邏輯,你呢?你有自己追求財務自由的理由和目的嗎?
財務自由加上影響力讓人生變得不平凡
在《
幸福的征途》這本書中,羅素談到快樂的幾種成因,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個體與他人的關係依賴程度;在《
見識》這本書,吳軍博士也同樣談到影響力對個人快樂程度的影響。 在這裡我把兩者論點合在一起,大概可以推敲出以下結論:
- 人際關係連結是快樂的重要因子之一
- 連結可以分為強連結和弱連結
- 強連結是你影響力的深度、弱連結是你影響力的廣度
- 強連結代表日常生活關係的經營,弱連結代表與社會的接觸
- 強連結更容易帶來平靜,弱連結更容易給人成就感
在《
超級關係》一書中作者指出,
弱連結將帶來寶貴的知識、機會與創新,而一般人倚賴最深的強連結反而是往前邁進的阻礙。 會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強連結的關係人通常身處在一樣的環境,談論一樣的事情,接受一樣的價值觀,例如同一個家庭,有非常大的機會擁有一樣的理財觀念和教育觀念;
而弱連結較像是人脈擴張器,能真正實現有意義的交流和典範轉移,新的機會和成長也比較常出現在弱連結之中。 對我來說,不論是發展個人自媒體品牌,建立自己的網路形象,還是在工作上去間接影響他人,都是培養潛在弱連結,發揮影響力的方式。
阿德勒告訴我們,所有的煩惱都源自人際關係,其實人一生追求的就是在某個群體當中貢獻價值,其實不論是強連結還是弱連結,其背後也是反映出感知自我存在價值的思想。 可能你會問說,如果都已經財務自由了,還會有人際關係或是自我價值的煩惱嗎?
巴菲特小兒子不甘平凡,勇敢賣股追求音樂夢想
巴菲特的兒子彼得巴菲特,在年輕時就知道自己將來會繼承一大筆財富,甚至年僅19歲的他就得到了些波克夏的股份(約九萬美元),當時巴菲特跟彼得說,將來只要放著不動,這些股份有機會變成900百萬美元。 而實際上,這筆資產若放到今天,價值超過2億美金......(漲幅超過2000倍) 不過他做了一件你我可能都無法理解的事,他堅持把當初得到的股份賣掉,在舊金山租了一間小房子完成他的音樂夢想。
而現在62歲的他,已經完成了以下成就,成功完成自己的音樂夢。
- 為1980年代MTV錄製廣告旋律
- 創作數十張專輯
- 知名音樂家、作曲家
- 艾美獎得獎人
彼得說,
父親巴菲特教他工作的意義不在於盡可能賺更多錢,而是在於去做你喜歡的事,能讓你每天早上開心起床的事。 當然,我們不像彼得一樣幸運,沒辦法毫無後顧之後的追求自己喜歡的事情(他自己也承認,他擁有別的小孩沒有擁有的運氣,因此他要好好把握)
身為一個富二代的確很輕鬆舒適,但也容易過上庸庸碌碌的一生,彼得沒有選擇過平庸的人生,而是利用自身的優勢活得更精彩。 擁有財務自由的人,首先滿足了個人生活型態的快樂,但是影響力的快樂顯然沒辦法透過財務自由去完成,必須透過行動,例如工作、寫作......等等。 對我來說,用擅長和專業的事情去做正職,並且用喜歡的事情做副業,是目前比較好的方案,如果副業發展順利,將來我說不定也能以喜歡的事情養活自己。 因此我開始嘗試書寫文字,如今西城這個品牌雖然不是甚麼知名的大咖,但也在方格子累積了超過280位追蹤,在多個專欄有文章授權分享,每個月可以靠文字收入超過兩萬塊,多少彌補了一些生活費。(詳見我的
被動收入分享) 更重要的是,文字創作一方面滿足了我發揮個人影響力的私心,也逐漸幫助我走向財務自由的道路。
西城小總結
回到正題,寫下終身價值將會幫助你完成財務自由,就是因為你知道自己重視什麼,對於想要完成的事情需要多少金錢支持心裡多少也會有個底,你才會更有動力去賺錢、去追夢。 幸福跟快樂少不了金錢這個資源,但反過來說,金錢增長到一個階段就無法提升幸福和快樂,你最終必須回歸到自我價值認同,才會真正得到幸福。 當你的被動收入達到一個階段之後,你就要想想看自己是不是正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如果為了創造被動收入而犧牲所有快樂,那就本末導致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