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內本鹿:尋根踏水回家路」,可對照海樹兒‧犮刺拉菲「布農族部落遷移圖」!

讀「內本鹿:尋根踏水回家路」,可對照海樹兒‧犮刺拉菲「布農族部落遷移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之前,我向板友推薦劉曼儀的「內本鹿:尋根踏水回家路」,讀過本書的人可能會跟我一樣,遇到以下的狀況:

「我無法從劉曼儀的文字敘述知道他們的路線,也搞不清楚那些舊部落在鹿野溪的位置,向google大神求救,結果大神說:『我沒有展示布農族舊部落』的功能,請找客服專線。」🥴

於是我就拿海樹兒‧犮刺拉菲(Haisul Palalavi)「布農族部落起源及部落遷移史」書末的「布農族部落遷移圖」對照,雖然地圖裡一些舊部落名的拼音與書裡的拼音稍有不同,但非常好用!目前我還沒找到比這更好用的東西!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如果未來有更好用的東西,再來po,也歡迎大家分享。😉

avatar-img
爬格子的雀榕的沙龍
113會員
236內容數
這個專題的文章主要在介紹歷史方面的書籍、影片、網站文章的內容,以及我的讀後心得。我是以非科班出身、非史學圈的讀者做介紹與批評,每個月至少發文一篇,請多多指教!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現今「桃園市」所涵蓋的區域,日治時代與台灣其他地方一樣,無論是新文學作家、傳統詩文創作者(包括日本人),還是固守自身文學傳統的原住民都有。戰後,活躍於台灣文壇的作家鍾肇政、林鍾隆、杜潘芳格等人,也在日治時代出生、成長,然後在成長過程慢慢累積自身的文學知識,學習寫作,為日後的文學創作奠定基礎。
「桃園有文學?」 「有的。」 早在漢人來到桃園開墾之前,居住在桃園地區的原住民族,就已用語言創作祭歌、神話、俗語、民間故事等作品,並以口耳相傳的方式流傳。之後,文學在桃園逐漸發展,並且漸趨多元……本文旨在簡介日治時期之前桃園地區的文學發展。
這是我在桃園市立圖書館的總館(在文化局內)二手書交換區發現這本書,以漢字呈現、以羅馬字母標註字音的台語散文集。(文集的介紹,請見內文)
現今「桃園市」所涵蓋的區域,日治時代與台灣其他地方一樣,無論是新文學作家、傳統詩文創作者(包括日本人),還是固守自身文學傳統的原住民都有。戰後,活躍於台灣文壇的作家鍾肇政、林鍾隆、杜潘芳格等人,也在日治時代出生、成長,然後在成長過程慢慢累積自身的文學知識,學習寫作,為日後的文學創作奠定基礎。
「桃園有文學?」 「有的。」 早在漢人來到桃園開墾之前,居住在桃園地區的原住民族,就已用語言創作祭歌、神話、俗語、民間故事等作品,並以口耳相傳的方式流傳。之後,文學在桃園逐漸發展,並且漸趨多元……本文旨在簡介日治時期之前桃園地區的文學發展。
這是我在桃園市立圖書館的總館(在文化局內)二手書交換區發現這本書,以漢字呈現、以羅馬字母標註字音的台語散文集。(文集的介紹,請見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