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03:領薪水的小家庭在美國的日常生活花費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看著論壇,越來越多人在討論,從台灣要怎麼到美國找工作,拿到美國的工作但卻不知道這份工作值不值得他/她遠渡重洋。大家都看著美國生活好像很光鮮,每個人眼中都看著矽谷,但美國何其之大,今天魯叔來討論一個美國中產階級的小家庭一年所需要的花費是多少。首先,矽谷只是美國一個很特例的區域,經濟壓力大人口飽和,所以說在矽谷工作其實不會比亞洲大城市舒服多少。
所以我在這裡使用全國的中產階級數據去剖析小家庭的整年花費,再去分析極端高所得人群的收入支配狀況,如何去定義美國中產年均收入,2016年美國中產平均約在$78,000($45,000-$140,000),每年稅務大概佔了14%,房屋大概佔了16%,重點是每年將近8萬的收入大概只有1萬會存下來,這還是只有不到一個小孩的成本,如果小孩在五歲之前daycare每年(在兩百萬人口城市)費用約為$15,000(如果在矽谷等人口飽和城市約為$30,000),當然這些都是非必要性費用,如果有一方可以留在家裡照顧小孩這個花費完全可以省下來。
如果你家庭收入很高(US top 10 percentile, ~$170,000),當然不太需要擔心這些問題。只是這些計算是全國平均,如果你居住的地區是在灣區等高物價地區,搭配前面的圖,你實際收入會約為帳面70–80%,再加上這些區域的房價可說是媲美香港台北,可想而知,一個家庭年收入低於20萬在灣區會過得比較辛苦,這次的主題是家庭花費,我就不在收入上著墨過多。
而我家花費分佈如下,比較大的花費包含有房貸(16%),退休存款(14%),稅務(23%),幼稚園(12%),跟飲食(13%)。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6會員
33內容數
小黃在美國生活十幾年,累積累積一堆生活上,研究所修課,找工作,工作上相關的資訊,我盡我所能跟大家分享,也希望聽見大家的反饋,Little Yellow in USA (LYUSA)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美國中產階級的衰退及其帶來的經濟和心理壓力,特別是在工資停滯和生活成本上升的背景下,分析了負債、醫療支出等問題如何影響美國人的生活質量。同時,文章也指出臺灣面臨的相似挑戰,並呼籲對經濟問題的系統性解決方案,以減輕人民的經濟焦慮。該討論不僅引人深思,也為其他國家提供了寶貴的借鑒。
Thumbnail
就我的旅美經驗跟大家聊聊美國獨特的小費文化。小費公定價是多少? 不給會發生什麼事? 為什麼於情於理上我還是建議給小費?
Thumbnail
對於許多台灣人來說,單靠薪水儲蓄來累積到894萬台幣的流動資產是相當困難的。然而,根據台灣家庭資產的中位數來看,許多家庭能達到這一數字,這主要歸因於家庭資產通常包括多種資產形式,不僅僅限於現金或流動資金。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房產及其他資產的增值並不等同於流動資產的大幅增長。
Thumbnail
擁有1000萬淨資產在台灣屬於準富裕層。約30.9%的資產為非金融資產(主要為自住房產),每年可產生28萬台幣(每月2.33萬)的被動收入。這收入對無房貸者可提供基本保障,但有房貸者仍需額外收入。台北單身者每月需5萬台幣才能維持生活品質。與台灣平均財富相比,雖高於中位數,但與最富有家庭仍有顯著差距。
Thumbnail
【賺多少才夠】   每個月的開銷因人而異,但是不可諱言的,一個家庭的開銷一定不小,如果單單靠上班所得,想要買車買房養小孩,如今的社會真的難如登天,縱使有高薪族群,但畢竟不是隨處可見,縱使有科技新貴,但畢竟不是個個三百萬年薪。     業外投資就成了相對的選擇,如何做好投資呢?我自己只會做價
Thumbnail
人一生中花費在住房的成本很高,絕大多數的人都是看在哪裡工作,房子就買在哪,但是大部分的工作地點都需要設置在人潮稠密的商業區,因此房價的負擔也會較高,然而,還是有下列幾種工作的地點,是跟設置在商業區較無直接關係,因此,如果我們是相關專長,和別人相較,似乎成了我們cost down的優勢。
Thumbnail
自從看了“做自己喜歡的事真的能賺錢”和“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後就一直想著要開始練習紀錄和分享生活。但從“想”到開始已經是4年了。 從懷孕、小孩出生、回到職場然後又舉家搬到美國生活一年剛好4年的時間,今天這篇分享文著重在“美國”生活的感想,外國的月亮真的比較圓嗎? 先說說我個人背景:在台灣長大,
Thumbnail
在我開始分享我在加拿大生活的紀錄之後,最常被問的問題就是「要花多少錢呀?」「溫哥華是全世界最貴的城市耶!」 所以這篇文章就要來揭秘到底生活費有多貴勒!! 註:以下匯率以CA$乘以23.5換算成NT$。 到加拿大前的花費 從開始申請加拿大打工度假(以下均用簡稱:加打),就要開始花錢啦! 抽
Thumbnail
有些朋友跟我敲碗這個主題,想知道我家兩寶在美國的日常作息是怎麼樣,其實關於這題我總是覺得有點不知道該說什麼,因為對比起台灣的小一生或幼兒園生,兩寶真的平常沒有在幹嘛哈哈哈哈~ 不過我接下來還是會大略描述一下,供有在考慮讓孩子到美國上學的父母朋友們一點參考,看看這是不是有符合想像。
先完整計算後面對:平均工作1小時,多少錢? 工作1年,多少錢? 在學術上有個著名的“大麥克指數”: 你的1小時薪水,能夠買幾份大麥克餐? 可能可以用以衡量當地的飲食生活壓力。 如同“房價所得比”,衡量買房需要幾年的薪資。 在不牽扯其他因素下,衡量生活的壓力。先知道問題,才能面對進
Thumbnail
美國中產階級的衰退及其帶來的經濟和心理壓力,特別是在工資停滯和生活成本上升的背景下,分析了負債、醫療支出等問題如何影響美國人的生活質量。同時,文章也指出臺灣面臨的相似挑戰,並呼籲對經濟問題的系統性解決方案,以減輕人民的經濟焦慮。該討論不僅引人深思,也為其他國家提供了寶貴的借鑒。
Thumbnail
就我的旅美經驗跟大家聊聊美國獨特的小費文化。小費公定價是多少? 不給會發生什麼事? 為什麼於情於理上我還是建議給小費?
Thumbnail
對於許多台灣人來說,單靠薪水儲蓄來累積到894萬台幣的流動資產是相當困難的。然而,根據台灣家庭資產的中位數來看,許多家庭能達到這一數字,這主要歸因於家庭資產通常包括多種資產形式,不僅僅限於現金或流動資金。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房產及其他資產的增值並不等同於流動資產的大幅增長。
Thumbnail
擁有1000萬淨資產在台灣屬於準富裕層。約30.9%的資產為非金融資產(主要為自住房產),每年可產生28萬台幣(每月2.33萬)的被動收入。這收入對無房貸者可提供基本保障,但有房貸者仍需額外收入。台北單身者每月需5萬台幣才能維持生活品質。與台灣平均財富相比,雖高於中位數,但與最富有家庭仍有顯著差距。
Thumbnail
【賺多少才夠】   每個月的開銷因人而異,但是不可諱言的,一個家庭的開銷一定不小,如果單單靠上班所得,想要買車買房養小孩,如今的社會真的難如登天,縱使有高薪族群,但畢竟不是隨處可見,縱使有科技新貴,但畢竟不是個個三百萬年薪。     業外投資就成了相對的選擇,如何做好投資呢?我自己只會做價
Thumbnail
人一生中花費在住房的成本很高,絕大多數的人都是看在哪裡工作,房子就買在哪,但是大部分的工作地點都需要設置在人潮稠密的商業區,因此房價的負擔也會較高,然而,還是有下列幾種工作的地點,是跟設置在商業區較無直接關係,因此,如果我們是相關專長,和別人相較,似乎成了我們cost down的優勢。
Thumbnail
自從看了“做自己喜歡的事真的能賺錢”和“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後就一直想著要開始練習紀錄和分享生活。但從“想”到開始已經是4年了。 從懷孕、小孩出生、回到職場然後又舉家搬到美國生活一年剛好4年的時間,今天這篇分享文著重在“美國”生活的感想,外國的月亮真的比較圓嗎? 先說說我個人背景:在台灣長大,
Thumbnail
在我開始分享我在加拿大生活的紀錄之後,最常被問的問題就是「要花多少錢呀?」「溫哥華是全世界最貴的城市耶!」 所以這篇文章就要來揭秘到底生活費有多貴勒!! 註:以下匯率以CA$乘以23.5換算成NT$。 到加拿大前的花費 從開始申請加拿大打工度假(以下均用簡稱:加打),就要開始花錢啦! 抽
Thumbnail
有些朋友跟我敲碗這個主題,想知道我家兩寶在美國的日常作息是怎麼樣,其實關於這題我總是覺得有點不知道該說什麼,因為對比起台灣的小一生或幼兒園生,兩寶真的平常沒有在幹嘛哈哈哈哈~ 不過我接下來還是會大略描述一下,供有在考慮讓孩子到美國上學的父母朋友們一點參考,看看這是不是有符合想像。
先完整計算後面對:平均工作1小時,多少錢? 工作1年,多少錢? 在學術上有個著名的“大麥克指數”: 你的1小時薪水,能夠買幾份大麥克餐? 可能可以用以衡量當地的飲食生活壓力。 如同“房價所得比”,衡量買房需要幾年的薪資。 在不牽扯其他因素下,衡量生活的壓力。先知道問題,才能面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