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文化」的蔓延 ㄧ 美國國父也有罪?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本文曾在立場新聞發表)
「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在美國本土爆發,於網上的抗爭亦同樣激烈。藝人、網絡紅人和政客紛紛在社交媒體換上純黑背景圖以表支持。此時,另一股志在令人被開除的活動亦大行其道。

「取消」(Cancel) 是指一個人或團體因其言行有冒犯、不當之處,被公司開除或大眾杯葛。這種行為一直都有,譬如明星廚師 Paula Deen 在 2013年承認曾用侮辱字眼稱呼黑人,失去節目及贊助。這種「取消」行為沒有問題,因為言論自由不代表言論沒有後果。但到了 2020年,在社交網絡發展成熟下,取消行動異變成另一種很危險的文化。

上一輪西方大型網上抗議行動是 2017年的 Me Too Movement。 當時不少有影響力的荷里活持份者被「取消」。《紙牌屋》演員 Kevin Spacey以及著名製片人 Harvey Weintein 被指控非禮及強姦, 受害人之廣、作惡期之長令人震驚。他們被「取消」值得支持,筆者亦希望法律能彰顯公義。

可是,事情發展起來有點失控。《魔盜王》系列主角尊尼特普被前妻 (《水行俠》女星 Amber Heard) 指控家暴。社會一遍「相信女人」的呼聲。尊尼特普在從未受檢控的情況下失去《魔盜王》續集的演出機會。但近日有他倆離婚前的錄音流出,錄音中 Heard 承認曾向男方投擲平底鍋及花樽,更指:「我不能保證不會再向你使用武力。」未審先判總會有誤中副車的時候 。

我們再看看「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抗議因黑人 George Floyd 被警察壓頸八分鐘後死亡而起。有良知的人都會對事件感到憤怒,要求調查及起訴涉事警員。但運動演變下來,有人要求解散警隊,以後由社區自己維持秩序;有人推倒邱吉爾的雕像;有人要求把總統山上的頭像消除… 有人說等一等,我們是否應該想清楚再下決定。 抗爭者又會返回運動的起點,指控提出意見的人是種族主義者,指抗爭者要求的只是黑人不會被警察謀殺。

麻省大學羅威爾分校護士學院院長 Leslie Neal-Boylan 在電郵寫:「如果我們不挺身而出,抗議對任何人的暴力,我會對我們國家的將來感到悲觀。黑人的命也是命,但是所有人的命也是命。沒有人應該因為他們的模樣或信仰而感到恐懼。學生應該尊重所有人,不論種族、膚色、宗教、能力、以及性傾向。」 院長寫這個電郵的後果是被學校開除。在「取消文化」下,說所有人的命也是命是個種族主義的行為。院長不似 Paula Deen ,她講的話本身沒有問題。但在激進示威者的誅心論下,認為院長説話背後有另一含義,而這就足夠把院長「取消」。

兩個運動起點高尚,但都被激進派騎劫,有分支演變成沒有程序公義的「暴民正義」行動,有法國大革命的影子。 雅各賓黨利用群眾的狂熱把人不問理由地推上斷頭台,最後帶來了另一個悲劇、另一個皇帝。西方社會吸取教訓,定立了一連串的原則:無罪假定、陪審團由沒有偏見的同輩組成。(註1) 可是,社交網絡興起,它們視 engagement 為目標,以點擊率為營收模式。而沒有什麼比爭議和醜聞更吸引眼球。自然而生的同溫層效應更加強人對自己信念的肯定,對不同意見的接收能力減低。最後「暴民正義」於 21世紀的網上重現。

現在,有示威者說除了在世的人,歷史人物也應被「取消」,因為美國國父也是奴隸主,所以他們的雕像亦應被推倒。Bono 曾說:「每個世代也有它的道德盲點,我們可能不能看見它們,但我們的子女可以。」用現代人的道德標準去評估古人其實不太公道。我們現今的某些行為,可能是食肉,在二百年後回看也會被視為與野蠻人沒兩樣。我們又是否準備好二百年後的人把我們「取消」?

面對複雜的歷史、有缺憾的偉人,我們可以有三種不同程度的處理手法:
  1. 認同偉人有過人功績,但我們同時要認識他們的過失 (華盛頓帶領美國獨立,他亦曾擁有奴隸。)
我認為這是一個恰當的做法。人無完人,我們評論歷史人物,不應像看待英雄電影角色般二完劃分好人壞人。要求歷史人物擁有現代人的價值觀是困難的。因為這代表他們要有了解時代的道德盲點的洞察力。其次,他們要有勇氣面對鄰居和朋輩的冷眼和批評,去為社會議題發聲。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每個人都是時代的產物。與其推倒雕像,掩耳盜鈴地假裝歷史不曾發生,倒不如在雕像旁的標板加入偉人的過失,教育公眾如何立體地了解歷史人物。

 2. 提出偉人不是好人 (華盛頓不是好人)

我對此沒有強烈的意見。如上所述,評論歷史人物是一件很艱難的事。而史觀中稱呼偉大 (Great) 的人其實和有道德的人有所區別。亞歷山大大帝英文名為 Alexander the Great 。他偉大是因為他未打輸過仗,帝國版圖西至雅典,東至印度,並不是因為他有濟世為懷的菩薩心腸。亞歷山大大帝於泰爾圍城戰後屠殺八千敵兵,更常於在打勝仗後把女人和兒童賣為奴隸。我們又是否應該把他在世間各地的雕像推倒?

3. 因為偉人犯過錯,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錯的 (美國國父有錯,我們應該抗拒他們所做的一切)

創立單膝跪下抗議警暴的 NFL 球員 Colin Kaepernick於美國獨立日在 Twitter 寫:「 美國數世紀以來不當黑人是人,它毆打、恐嚇黑人,當黑人是罪犯。美國奴役我們的祖先,現在竟期望我們參加對所謂『獨立』的慶祝。我們反對你們慶祝白人至上主義,希望所有人終會得到自由。」《華盛頓郵報》同日有社論指:「 是時候重新檢討 1776年7月4日為全球帶來什麼遺產。美國獨立帶來更多的殖民主義和白人至上主義。」我認為這是很危險的方向。美國和其立國國父都不是完美,但上述兩種觀點狹窄地挑選美國做錯的部分,抹殺它在 200 多年來作為世界追求美好生活的標誌 ㄧ包括在二戰及冷戰代表自由的一方ㄧ的成就。就像現在有人指偉人的過失應該掩蓋他的功績般 。我認為人與其事跡必須分開地看待。就像 Me Too Movement 中其中一個被拉倒的 Louie CK,他的所作所為固然惡劣,但我對觀看他以往的棟篤笑沒有罪惡感。這是英文所說的將藝術家和藝術品分開。同樣地,我們可以指責美國國父擁有奴隸不道德,但他們成立美利堅合眾國,把人生而平等,擁有追求快樂的權利這崇高理念寫進獨立宣言。國父不能達到這理念的高度,但這沒有關係,因為獨立宣言,以至美國本身,已是有血有肉的個體、一個無時無刻照亮世上所有受壓迫者的燈塔,「取消」 美國獨立日及美國會是一個重大錯誤。

風雨飄搖的年代,今年七月四日感觸良多。

  1. 知道有心人會將這些例子與香港的抗議行動相提並論,對此我要說的是上述運動都達到本身的目的,而港人的五大訴求未曾落實。
avatar-img
3會員
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你知道嗎?美國有個叫托馬斯·索維爾的教授在他寫的書裏說,“皮膚顏色在我們這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各個人種都沒能逃出歧視的魔爪”。雖然現在大家都流行說反歧視,但其實這種現象在美國歷史上一直存在,到今天也還是個大問題。 首先,我們得說說這個問題的起源:那就是殖民侵略和黑奴貿易。早在殖民地時期,美國就開始
Thumbnail
美國警察對黑人暴力執法的問題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這種現象揭示了深層的種族和社會問題。在多個引人注目的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警察對黑人社區的執法行為往往帶有不必要的暴力和偏見。 回顧明尼蘇達州騷亂暴力執法案例,一名叫做喬治·弗洛伊德的黑人,因涉嫌非法使用偽鈔,被白人警察逮捕後遭暴力執法,最終死亡,從
Thumbnail
我再次從這些藝文作品中看見了自由的可貴,失去自由進而失去姓名與性命,連眾人的共同記憶都要迫於陪葬。當安東尼奧帶著僅存氣息被拖到廣場,士兵們讓鎮民燒掉與他相關連的小書,這一舉止絕不是僅為了嚇阻,而是要將安東尼奧這個人從歷史上抹去。極權體制意味著全面掌控,連死亡都要從古至今死的透徹
Thumbnail
  相反的,他們所捍衛的那些言論,卻是長年以來都被大眾所允許的歧視與冒犯言論。極端來說,這些歧視與冒犯言論的發言者的確也應該享有言論自由。但問題是,這些貶抑與傷害特定群體的言論,往往會創造或加強一些不友善的環境,並讓一部分的群體因此失去言論自由、甚至人身自由與安全都可能受到影響。
  就像安柏赫德以MeToo運動作為工具來謀取名聲和利益,現在的父權社會又反過來將這場案子當作是能讓被害者再次噤聲的工具。如果你首先做的是對這些發聲的人感到存疑,並試圖去用「無罪推定」或「考慮他的人生和前途」來安撫或暫緩,那你的這種「中立」,很可能是在把天秤「平衡」回原本極端對受害女性不利的位置。
Thumbnail
出征蔡依林、五月天的現象,甚至不夠格稱之有脈絡的「取消文化 cancel culture」,僅是 "troll culture"....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作者談論《寬容》一書則指出人類戰爭與殺戮的主因是不寬容,例如對異教徒、不同種族和文化的不寬容,以及自私自利。作者認為寬容應該限制於不妨礙他人權益的範疇內,並主張對自己也要寬容。這樣的寬容才是真正的放過自己,也提醒寬容他人同時也要寬容自己。
Thumbnail
在美國待過一段時間的人,應該聽過一個詞:取消文化:(Cancel Culture)。一開始可能是揭露某些人士私底下的言行,藉此揭穿對方的假面具。本來立意是好的,但在這幾年,這樣的風氣卻走火入魔。
Thumbnail
這是一個基於美國形勢的虛構故事,區外人觀點。目前的美國人抱持盲目的樂觀主義,對西方美國與東亞的文化差異感應不足。文章描述了一位男子在餐廳裡,看到充滿暴力血腥的報紙餐單,看菜單時卻在想血腥照片的背景,此時服務生在旁邊等著他點餐。王明的媽...服務生...全都在揭露美國發生的血腥事件。
  川普(以及一段時間中世界範圍內的各式模仿者)之所以能夠當選,有很大因素在於社會大眾對「文化精英」的厭倦與反感。然而,即便是一部原創作品,只要主角不是白人或不是異性戀,政治錯誤戰士就會群情激憤地上前攻擊。由於過往的英雄都在那個典型裡面,所以只要角色不是白人男性,他們就感到被冒犯了。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你知道嗎?美國有個叫托馬斯·索維爾的教授在他寫的書裏說,“皮膚顏色在我們這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各個人種都沒能逃出歧視的魔爪”。雖然現在大家都流行說反歧視,但其實這種現象在美國歷史上一直存在,到今天也還是個大問題。 首先,我們得說說這個問題的起源:那就是殖民侵略和黑奴貿易。早在殖民地時期,美國就開始
Thumbnail
美國警察對黑人暴力執法的問題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這種現象揭示了深層的種族和社會問題。在多個引人注目的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警察對黑人社區的執法行為往往帶有不必要的暴力和偏見。 回顧明尼蘇達州騷亂暴力執法案例,一名叫做喬治·弗洛伊德的黑人,因涉嫌非法使用偽鈔,被白人警察逮捕後遭暴力執法,最終死亡,從
Thumbnail
我再次從這些藝文作品中看見了自由的可貴,失去自由進而失去姓名與性命,連眾人的共同記憶都要迫於陪葬。當安東尼奧帶著僅存氣息被拖到廣場,士兵們讓鎮民燒掉與他相關連的小書,這一舉止絕不是僅為了嚇阻,而是要將安東尼奧這個人從歷史上抹去。極權體制意味著全面掌控,連死亡都要從古至今死的透徹
Thumbnail
  相反的,他們所捍衛的那些言論,卻是長年以來都被大眾所允許的歧視與冒犯言論。極端來說,這些歧視與冒犯言論的發言者的確也應該享有言論自由。但問題是,這些貶抑與傷害特定群體的言論,往往會創造或加強一些不友善的環境,並讓一部分的群體因此失去言論自由、甚至人身自由與安全都可能受到影響。
  就像安柏赫德以MeToo運動作為工具來謀取名聲和利益,現在的父權社會又反過來將這場案子當作是能讓被害者再次噤聲的工具。如果你首先做的是對這些發聲的人感到存疑,並試圖去用「無罪推定」或「考慮他的人生和前途」來安撫或暫緩,那你的這種「中立」,很可能是在把天秤「平衡」回原本極端對受害女性不利的位置。
Thumbnail
出征蔡依林、五月天的現象,甚至不夠格稱之有脈絡的「取消文化 cancel culture」,僅是 "troll culture"....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作者談論《寬容》一書則指出人類戰爭與殺戮的主因是不寬容,例如對異教徒、不同種族和文化的不寬容,以及自私自利。作者認為寬容應該限制於不妨礙他人權益的範疇內,並主張對自己也要寬容。這樣的寬容才是真正的放過自己,也提醒寬容他人同時也要寬容自己。
Thumbnail
在美國待過一段時間的人,應該聽過一個詞:取消文化:(Cancel Culture)。一開始可能是揭露某些人士私底下的言行,藉此揭穿對方的假面具。本來立意是好的,但在這幾年,這樣的風氣卻走火入魔。
Thumbnail
這是一個基於美國形勢的虛構故事,區外人觀點。目前的美國人抱持盲目的樂觀主義,對西方美國與東亞的文化差異感應不足。文章描述了一位男子在餐廳裡,看到充滿暴力血腥的報紙餐單,看菜單時卻在想血腥照片的背景,此時服務生在旁邊等著他點餐。王明的媽...服務生...全都在揭露美國發生的血腥事件。
  川普(以及一段時間中世界範圍內的各式模仿者)之所以能夠當選,有很大因素在於社會大眾對「文化精英」的厭倦與反感。然而,即便是一部原創作品,只要主角不是白人或不是異性戀,政治錯誤戰士就會群情激憤地上前攻擊。由於過往的英雄都在那個典型裡面,所以只要角色不是白人男性,他們就感到被冒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