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孔夫子031:觀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觀世音菩薩;從字面解釋就是「觀察世間聲音」的菩薩,出自妙法蓮華經之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英姑的普門品傳奇,以老子道德經做模子,譜寫經文,觀世音菩薩不會做這樣的事情,所以我也要批評我的英姑師姐。丫頭聽了,他說:你說的對觀世音菩薩不會演變道德經,英姑學習之後有所思考,思考之後又學習,他就不迷惑。小魚兒笑了,他說:學習而不思考,則將毫無領悟:思考而不學習,就會陷于迷惑。小國佛也說:讀書不研究,越學越迷惑:研究不讀書,越想越糊塗。英姑說話了,他說:這裡的觀世音菩薩不是我,我做觀世音菩薩,我並非觀世音菩薩。這是學習的重點,我用這種方式跟進觀世音菩薩的腳步,隨然我不是觀世音菩薩,成不了觀世音菩薩,但觀世音菩薩了解我,他可以做我的老師。鳩摩智說:若有眾生,多於淫慾,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瞋。若多愚癡,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癡。請問英姑你做得到嗎?模子國君孔志說:我們都做不到,我們能做的就是教人好好做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5會員
1.9K內容數
果瓜成佛記是說果瓜(人名),十歲絕命模子國。模子國是阿彌陀佛攝化的國土,果瓜命終十念阿彌陀佛,第十念之後動了一個念頭,就是要挑戰阿彌陀佛。心生嗔恚而到了極樂世界,果瓜對彌陀說:為何只讓我活到十歲年華?彌陀說:就是要讓你來挑戰我。果瓜開始挑戰阿彌陀佛和成就佛道之路,果瓜最後成了阿彌陀佛。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阿良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眾生不因今世所做之善行而得生彼國。不,任何一位善男子、善女人,只要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並牢記於心,這樣的心持續一、二、三、四、五、六或七個夜晚不被打擾;這樣的善男子、善女人臨壽終時,被許多菩薩和弟子圍繞著的阿彌陀佛將出現在他們面前,他們會以平靜安詳的心情去世。首先我要批評我的冷禪師兄,這才是阿彌陀
  小桂的父親整日憂郁,因為小桂就要出嫁遙遠地方。今天小桂要遠行去做新娘,乘坐輕舟沿江逆流而上。小桂自小母親就離世了,是父親一手撫養長大。妹妹從小全靠小桂養育,今日兩人作別淚泣成行。面對這樣情景父親內心郁結,女大當嫁父親也難再挽留。小桂自小缺少慈母的教訓,侍奉婆婆的事令父親擔憂。幸好依仗夫家惜緣好門
  無根和翠麗看盛開的花,而蝴蝶在追。夢已經醒了,因為晨光很美。新一天,因為希望降臨。請惜福,因為活著每一天。心安樂,因為有你伴隨。翠麗說:早安,鳩摩智要把小國佛逐出佛門,你還能安心嗎?無根,是不是有人認為學佛就是遠離紅塵,有避世的心態?無根說:人間不離紅塵,紅塵不離人間,佛法不離人間,人間不離佛法
  小國佛在護國寺中實在煩悶,清晨出去郊遊頓覺精神歡愉。鳩摩智的言論觸動到有心人,一心想推翻模子國各個領袖。好建自然之國在自己心目中,不修福份哪裡有來自然之國?芳香的原野落著迷蒙的細雨,寧靜的大地到處是春鳩鳴啼。模子國本屬自然沒有不如願,不如願的是有心人的好亂心。終有一日明白佛攝化的國土,在水良的心
  模子國君孔志來到護國寺,他見了鳩摩智。這時護國寺𥚃也有小魚兒、丫頭、夢兒和小國佛。孔志對鳩摩智說:鳩摩智,佛子恐怕要和君子分道揚鑣了?君子可以是大商人、政治家、小市民,佛子永遠只是佛子。鳩摩智說:國君,我是不是說錯話了?我怎會和你分道揚鑣呢?孔志說:佛子也可以是君子,鳩摩智,佛子雖然可以是君子
  鳩摩智說:丫頭,熟讀自己所學的知識,並由其中領悟新的道理,這樣才可以擔任老師。我當了領袖,有什麽不妥?丫頭問:那你當了領袖有什麽要對天下人說,你說說看。鳩摩智說;我不是孔夫子一書是說;我們在論語中領悟新的道理,坐客於論語篇,孔子就是我們的老師了,也是我們的好朋友,是知心友,丫頭。小國佛說:我悟到
  眾生不因今世所做之善行而得生彼國。不,任何一位善男子、善女人,只要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並牢記於心,這樣的心持續一、二、三、四、五、六或七個夜晚不被打擾;這樣的善男子、善女人臨壽終時,被許多菩薩和弟子圍繞著的阿彌陀佛將出現在他們面前,他們會以平靜安詳的心情去世。首先我要批評我的冷禪師兄,這才是阿彌陀
  小桂的父親整日憂郁,因為小桂就要出嫁遙遠地方。今天小桂要遠行去做新娘,乘坐輕舟沿江逆流而上。小桂自小母親就離世了,是父親一手撫養長大。妹妹從小全靠小桂養育,今日兩人作別淚泣成行。面對這樣情景父親內心郁結,女大當嫁父親也難再挽留。小桂自小缺少慈母的教訓,侍奉婆婆的事令父親擔憂。幸好依仗夫家惜緣好門
  無根和翠麗看盛開的花,而蝴蝶在追。夢已經醒了,因為晨光很美。新一天,因為希望降臨。請惜福,因為活著每一天。心安樂,因為有你伴隨。翠麗說:早安,鳩摩智要把小國佛逐出佛門,你還能安心嗎?無根,是不是有人認為學佛就是遠離紅塵,有避世的心態?無根說:人間不離紅塵,紅塵不離人間,佛法不離人間,人間不離佛法
  小國佛在護國寺中實在煩悶,清晨出去郊遊頓覺精神歡愉。鳩摩智的言論觸動到有心人,一心想推翻模子國各個領袖。好建自然之國在自己心目中,不修福份哪裡有來自然之國?芳香的原野落著迷蒙的細雨,寧靜的大地到處是春鳩鳴啼。模子國本屬自然沒有不如願,不如願的是有心人的好亂心。終有一日明白佛攝化的國土,在水良的心
  模子國君孔志來到護國寺,他見了鳩摩智。這時護國寺𥚃也有小魚兒、丫頭、夢兒和小國佛。孔志對鳩摩智說:鳩摩智,佛子恐怕要和君子分道揚鑣了?君子可以是大商人、政治家、小市民,佛子永遠只是佛子。鳩摩智說:國君,我是不是說錯話了?我怎會和你分道揚鑣呢?孔志說:佛子也可以是君子,鳩摩智,佛子雖然可以是君子
  鳩摩智說:丫頭,熟讀自己所學的知識,並由其中領悟新的道理,這樣才可以擔任老師。我當了領袖,有什麽不妥?丫頭問:那你當了領袖有什麽要對天下人說,你說說看。鳩摩智說;我不是孔夫子一書是說;我們在論語中領悟新的道理,坐客於論語篇,孔子就是我們的老師了,也是我們的好朋友,是知心友,丫頭。小國佛說:我悟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教主本尊,今現在彼,為諸有情,宣說甚深微妙之法,令得殊勝利益安樂,十方菩薩瞻禮聞法,得蒙授記,稱讚供養,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
佛就說:「如果不是你的東西,你就不要拿;假如是你的東西,你才拿。」 那比丘就自己好好思惟:「天下萬物都不是我的東西,即使是自己的身體,最後也會敗壞。」所以,他想來想去:「天下沒有一樣東西是我的,只有善法才是自家的寶物。」
Thumbnail
佛菩薩示現做饒益眾生事,不會提到自己是什麼佛、什麼樣的菩薩,純然一心地饒益有情,迴向有情。所以,當佛菩薩暴露了自己身分以後示寂,歷史上典故很多。為什麼世間上很多佛教宗派的人,會稱他自己是什麼菩薩再來、是什麼化身?有很多原因。
Thumbnail
「菩薩五相」第二個叫做「愛語相」,菩薩能於一切佛法巧妙宣說。一切的佛法或深或淺視各類眾生的需求,用善巧方便宣說佛法。 宣說佛法跟做學問不一樣,有的人說:「佛法要讀佛學院才能弘揚。」讀佛學院很重要,沒有讀佛學院的成就者(解脫成就的)也很多,佛學院成就倒是有限。 因為一直把佛法當做學問的人,容易起
Thumbnail
堪千 阿貝仁波切開示:「佛法不是只有利益一個眾生,不是只有利益你、利益我,佛法是利益一切的有情眾生。」所以,菩薩第一個要有憐憫相(菩薩的五相之一)。 這個人像不像菩薩,或有的人說:「這個人修得好慈悲,好像一尊菩薩。」為什麼像菩薩呢?是腳下踩著兩朵蓮花嗎?還是手上拿著楊柳枝?這些都不一定像菩薩。
Thumbnail
從還未上幼兒園開始就常常夢見觀世音菩薩,在夢境中的觀世音菩薩一直跟我說文言文,當時我還在牙牙學語中,寶寶我真的太難了! 觀世音菩薩一直很有耐心的託夢給我講文言文,無論我在夢境中如何嚎啕大哭都不會醒來,一定要聽祂把文言文講完才能從睡夢中醒來,似乎每次都是哭著醒來找媽媽,媽媽還以為我只是做惡夢,殊不知
觀世音菩薩,名號意為「觀察世間音聲覺悟有情」,又譯為 觀音菩薩、觀自在菩薩、光世音菩薩,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悲心的總集化現。觀世音菩薩在久遠劫前早已成佛,法號名「正法明如來」。觀世音菩薩以祂的大慈悲、大智慧、大勇猛精勤度眾,從未間斷。千處祈求千處應,威神靈感不可思議;在藏地,藏人都視 觀世音菩薩為母親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教主本尊,今現在彼,為諸有情,宣說甚深微妙之法,令得殊勝利益安樂,十方菩薩瞻禮聞法,得蒙授記,稱讚供養,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
佛就說:「如果不是你的東西,你就不要拿;假如是你的東西,你才拿。」 那比丘就自己好好思惟:「天下萬物都不是我的東西,即使是自己的身體,最後也會敗壞。」所以,他想來想去:「天下沒有一樣東西是我的,只有善法才是自家的寶物。」
Thumbnail
佛菩薩示現做饒益眾生事,不會提到自己是什麼佛、什麼樣的菩薩,純然一心地饒益有情,迴向有情。所以,當佛菩薩暴露了自己身分以後示寂,歷史上典故很多。為什麼世間上很多佛教宗派的人,會稱他自己是什麼菩薩再來、是什麼化身?有很多原因。
Thumbnail
「菩薩五相」第二個叫做「愛語相」,菩薩能於一切佛法巧妙宣說。一切的佛法或深或淺視各類眾生的需求,用善巧方便宣說佛法。 宣說佛法跟做學問不一樣,有的人說:「佛法要讀佛學院才能弘揚。」讀佛學院很重要,沒有讀佛學院的成就者(解脫成就的)也很多,佛學院成就倒是有限。 因為一直把佛法當做學問的人,容易起
Thumbnail
堪千 阿貝仁波切開示:「佛法不是只有利益一個眾生,不是只有利益你、利益我,佛法是利益一切的有情眾生。」所以,菩薩第一個要有憐憫相(菩薩的五相之一)。 這個人像不像菩薩,或有的人說:「這個人修得好慈悲,好像一尊菩薩。」為什麼像菩薩呢?是腳下踩著兩朵蓮花嗎?還是手上拿著楊柳枝?這些都不一定像菩薩。
Thumbnail
從還未上幼兒園開始就常常夢見觀世音菩薩,在夢境中的觀世音菩薩一直跟我說文言文,當時我還在牙牙學語中,寶寶我真的太難了! 觀世音菩薩一直很有耐心的託夢給我講文言文,無論我在夢境中如何嚎啕大哭都不會醒來,一定要聽祂把文言文講完才能從睡夢中醒來,似乎每次都是哭著醒來找媽媽,媽媽還以為我只是做惡夢,殊不知
觀世音菩薩,名號意為「觀察世間音聲覺悟有情」,又譯為 觀音菩薩、觀自在菩薩、光世音菩薩,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悲心的總集化現。觀世音菩薩在久遠劫前早已成佛,法號名「正法明如來」。觀世音菩薩以祂的大慈悲、大智慧、大勇猛精勤度眾,從未間斷。千處祈求千處應,威神靈感不可思議;在藏地,藏人都視 觀世音菩薩為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