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默者,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先坐吧!你趕時間嗎?」沈默者說。
「王先生⋯⋯。」那時我僅以語塞回應沈默者。
「很驚訝我開口說話嗎?我確實很久不曾說話了,好像連哼歌都沒有。」沈默者音質混濁,喉嚨或聲道彷彿淤積多年,每一個字都是經過層層阻礙才傳到嘴邊。說了幾句話後,沈默者用力咳了幾聲,試圖疏通管道。
「或許有一天你會有這樣的經歷。如果你的生命夠長,可能會在某一瞬間忽然感受到無聲的旋律成為生活的背景。朦朧地,知道曲子將會在哪個明確的時刻和生命一同完結,但自己卻對音符、旋律、節拍完全掌握不了。而且,當你意識到自己掌握不了那個無聲的旋律,卻無法置身事外,因為那就是個旋律又很像藤蔓一般,攀附在你的生命上。」 
「這個曲子並非千篇一律,它不止息,也不重複。你對它的熟悉,就好像很容易認出自己的筆跡一樣;但你又對它感到陌生,清楚地知道那些內容並非出於自身。」沈默者將視線投向我,像先知一樣。 
「其實我正和你說的一切情況,就是我自己。現在那個旋律的節奏越來越急促,我和往常一樣過一天,但旋律上的音符一天比一天多,我的生活已經佈滿密密麻麻的連音。」 
「你會想問我,旋律走到如今是動聽的嗎?或者,你好奇嗎,生命越來越衰老,背景樂卻越來越激昂,我每天在什麼心境中自處呢?你看到,我不再年輕,我假設我走過你的路,我假設我了解你,所以我又假設你想問、你好奇。」沈默者不再沈默嗎?那麼他猜到了我這個疑問嗎?
「但是,你還沒回答第一個問題,你趕時間嗎?」沈默者說。
如果從地平線仰望故事之城,所見的是彷彿蜂房般密集的孔洞,裡面藏了許多的故事,故事本身也如同糖蜜般是濃稠的液體,也可能在低溫時凝固。當故事和故事交會,融接處很快地消失,合成了一個更大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大湖的西南邊住著一位第一代拓荒者,他見過百廢待興的湖城,曾經在荒煙蔓草中披荊斬棘,記憶中也有湖城事變,但他與湖城的一切若即若離,彷彿獨自漂流湖城的時間軸表面。  他的住宅是兩層樓的建築,倚著小山丘,一樓和二樓的不同側分別有扇門,在一樓的門旁,沿著屋緣小緩坡可以上到二樓的門。
大宅有個後院,外圍是果樹,中間是花園。大戶人家聘請一位園丁照看整片後院。園丁的年齡與大戶人家主人相仿,在眾家僕中相對年長。據說因為不適應平地城市的節奏,因此來到湖城,依附在大宅中,為大戶人家維持後院的體面。  初到大宅時,園丁想讓自己在眾家僕中不僅顯出年歲,同時還有智慧。他積極地加入群體⋯⋯
湖城劇團的編劇本業是擺渡人,工作繼承自他的父親。 在湖城的東北側有條自平地而來的大水,以懸瀑的姿態進入湖城,到了底部又被馴化為一條寧靜的河流,緩緩地流進大湖。第一代拓荒者們安定住下後,有人造了一條小艇駕駛在大湖之上,後來擺渡成為他的職業。
與大戶人家工作交流的人們,特別是郵差們,都看過在大宅一樓的一面大書櫃,十二層高,寬約七公尺,是頂天立地的書牆,走進大宅可以立刻看到,十分搶眼。據說書牆是後來改裝的,原先泥灰色的牆只掛了一張巨幅版畫,這代主人希望能在大宅中體現他對於知識的熱愛,以學問作為品格的裝飾,當接手大宅後立刻進行改裝。
湖城劇團是由業餘人士所組成。不知為何,在低地城市的夜總令人感到特別長,日落之後若沒找些事情做來填補空白,每天便缺少了一段意義。湖城劇團以戲劇為加入劇團的湖城人填補每天的空白。 劇團成立之初,沒有一個團員演過戲或編過劇,有些團員甚至沒正式看過舞台劇⋯⋯
全地各族的口音在巴別塔時期變亂,但當代人們還是突破了語言限制,如今世界高樓崢嶸,塔尖在雲端相見。如果湖城裡有一座摩天樓,如果摩天樓高過水平線,如果摩天樓甚至高過平地的屋舍,那麼擁有摩天樓的頂層,視野就是榮耀的冠冕。千門萬戶的湖城是蔡大國的第一個夢想,摩天樓的頂層是夢想中的信仰。
在大湖的西南邊住著一位第一代拓荒者,他見過百廢待興的湖城,曾經在荒煙蔓草中披荊斬棘,記憶中也有湖城事變,但他與湖城的一切若即若離,彷彿獨自漂流湖城的時間軸表面。  他的住宅是兩層樓的建築,倚著小山丘,一樓和二樓的不同側分別有扇門,在一樓的門旁,沿著屋緣小緩坡可以上到二樓的門。
大宅有個後院,外圍是果樹,中間是花園。大戶人家聘請一位園丁照看整片後院。園丁的年齡與大戶人家主人相仿,在眾家僕中相對年長。據說因為不適應平地城市的節奏,因此來到湖城,依附在大宅中,為大戶人家維持後院的體面。  初到大宅時,園丁想讓自己在眾家僕中不僅顯出年歲,同時還有智慧。他積極地加入群體⋯⋯
湖城劇團的編劇本業是擺渡人,工作繼承自他的父親。 在湖城的東北側有條自平地而來的大水,以懸瀑的姿態進入湖城,到了底部又被馴化為一條寧靜的河流,緩緩地流進大湖。第一代拓荒者們安定住下後,有人造了一條小艇駕駛在大湖之上,後來擺渡成為他的職業。
與大戶人家工作交流的人們,特別是郵差們,都看過在大宅一樓的一面大書櫃,十二層高,寬約七公尺,是頂天立地的書牆,走進大宅可以立刻看到,十分搶眼。據說書牆是後來改裝的,原先泥灰色的牆只掛了一張巨幅版畫,這代主人希望能在大宅中體現他對於知識的熱愛,以學問作為品格的裝飾,當接手大宅後立刻進行改裝。
湖城劇團是由業餘人士所組成。不知為何,在低地城市的夜總令人感到特別長,日落之後若沒找些事情做來填補空白,每天便缺少了一段意義。湖城劇團以戲劇為加入劇團的湖城人填補每天的空白。 劇團成立之初,沒有一個團員演過戲或編過劇,有些團員甚至沒正式看過舞台劇⋯⋯
全地各族的口音在巴別塔時期變亂,但當代人們還是突破了語言限制,如今世界高樓崢嶸,塔尖在雲端相見。如果湖城裡有一座摩天樓,如果摩天樓高過水平線,如果摩天樓甚至高過平地的屋舍,那麼擁有摩天樓的頂層,視野就是榮耀的冠冕。千門萬戶的湖城是蔡大國的第一個夢想,摩天樓的頂層是夢想中的信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和很久沒有見的朋友約在商業區的廉價咖啡店裡,第三杯咖啡下肚之後,能聊的話題告鑿,兩個人陷在下午冷死人的人造恆溫裡,外面街上是需要撐著傘的大太陽,他忽然看著好遠的那棟建築物問我:「這些年還唱歌嗎?」我微微的牽動了一下嘴角:「不!我不再唱歌了」!然後話題便停止了....
Thumbnail
說與不說 沉默與否 談與不談 萬千般難   存留空中 一種發酵 凝結畫影 無言心情   沉默是默認還是無言的抗議 當言語成為多餘能否讀讀我的表情 事情交錯的一張張網層層疊疊密不透風的人生 學庸20065.09.22/09:40 作品號03-0313-03 回應藍冰 一貫的
Thumbnail
世人哪,你們每天側耳聽而不聞,張口說而無聲,更不願接受任何和解,硬著頸項,至死方休。我們的世界已經變成何個模樣?
我是在默讀時,腦海中有把聲音的那類人。 而看不同的作品,好像那一把聱音也不盡相同。
剛抽菸的時候,聽見汽車聲沙沙地摩擦著下過雨柏油路的聲音,環繞著我的那份寂靜,是那樣的格外動人。我想著:在這些美麗動人的自我時刻,還能持續嗎?
Thumbnail
我總是沉默 說很少的話 因為我總是預備兌現它 說得太多 就無法樣樣實現了           ~摘自秋天的筵席 在誠品,剎那背書名的閃電擊中,隨手拿了這本詩集,讀了之後才知道原來自己是如此不合時宜,才會日益沉默。詩人的字句由我的主詞開始,默默的代入讀者的我,悄悄的走入我的心中
Thumbnail
我們可能都遇到過在關鍵時刻保持沉默的人。 為了探討為什麼一方激動時對方反而選擇保持沉默,本文從兩種情況出發,分析了沉默者的心理和行為模式,以及該如何有效溝聽。 當激動者和溝通者意識到雙方情緒和沉默者的身體語言後,可以實現更良好有效的溝通。
前言 從呱呱落地開始,聲音就伴隨著人,直到人亡氣熄,人死聲滅為止。活著,除非特殊狀況,我們常透過聲音與人溝通,表達情緒,說出心聲,聲音幾乎無時無刻伴隨著我們,可是我們卻往往忽略其存在,舉個例子好了,跟人打招呼:「嗨!」你有注意過此音是如何發出的嗎?它是重還是輕?它是快還是慢?它是大還是小?…你
這個時節總是安靜的。 堆積在院子裡的那片白皚似乎能包覆住一切。就連夢中那人的腳步也不帶一點聲響。 他曾試過去追,但現在的他無法站起,更別說奔跑。 又似乎是吵雜的。 最沈默的喧囂,便是一望無際的白,和明明有著溫度,明明得以碰觸,卻早已遠在天邊的那人。 至少對他而言是這樣的。
好久沒有寫作了,或者說好久沒有喃喃自語了。 這幾年一直都處在一種真空的狀態,憋悶在心中,想要書寫發洩的時候停頓在:哪有可以讓我吶喊國王的耳朵是驢耳朵的樹洞? 於是我懷揣著的鬱悶只能任由它們在我的內心迴響發酵,逐漸內心嚐起來的味道也逐漸酸澀了起來,我想,我大概就是成為了一個沉默的大人吧。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和很久沒有見的朋友約在商業區的廉價咖啡店裡,第三杯咖啡下肚之後,能聊的話題告鑿,兩個人陷在下午冷死人的人造恆溫裡,外面街上是需要撐著傘的大太陽,他忽然看著好遠的那棟建築物問我:「這些年還唱歌嗎?」我微微的牽動了一下嘴角:「不!我不再唱歌了」!然後話題便停止了....
Thumbnail
說與不說 沉默與否 談與不談 萬千般難   存留空中 一種發酵 凝結畫影 無言心情   沉默是默認還是無言的抗議 當言語成為多餘能否讀讀我的表情 事情交錯的一張張網層層疊疊密不透風的人生 學庸20065.09.22/09:40 作品號03-0313-03 回應藍冰 一貫的
Thumbnail
世人哪,你們每天側耳聽而不聞,張口說而無聲,更不願接受任何和解,硬著頸項,至死方休。我們的世界已經變成何個模樣?
我是在默讀時,腦海中有把聲音的那類人。 而看不同的作品,好像那一把聱音也不盡相同。
剛抽菸的時候,聽見汽車聲沙沙地摩擦著下過雨柏油路的聲音,環繞著我的那份寂靜,是那樣的格外動人。我想著:在這些美麗動人的自我時刻,還能持續嗎?
Thumbnail
我總是沉默 說很少的話 因為我總是預備兌現它 說得太多 就無法樣樣實現了           ~摘自秋天的筵席 在誠品,剎那背書名的閃電擊中,隨手拿了這本詩集,讀了之後才知道原來自己是如此不合時宜,才會日益沉默。詩人的字句由我的主詞開始,默默的代入讀者的我,悄悄的走入我的心中
Thumbnail
我們可能都遇到過在關鍵時刻保持沉默的人。 為了探討為什麼一方激動時對方反而選擇保持沉默,本文從兩種情況出發,分析了沉默者的心理和行為模式,以及該如何有效溝聽。 當激動者和溝通者意識到雙方情緒和沉默者的身體語言後,可以實現更良好有效的溝通。
前言 從呱呱落地開始,聲音就伴隨著人,直到人亡氣熄,人死聲滅為止。活著,除非特殊狀況,我們常透過聲音與人溝通,表達情緒,說出心聲,聲音幾乎無時無刻伴隨著我們,可是我們卻往往忽略其存在,舉個例子好了,跟人打招呼:「嗨!」你有注意過此音是如何發出的嗎?它是重還是輕?它是快還是慢?它是大還是小?…你
這個時節總是安靜的。 堆積在院子裡的那片白皚似乎能包覆住一切。就連夢中那人的腳步也不帶一點聲響。 他曾試過去追,但現在的他無法站起,更別說奔跑。 又似乎是吵雜的。 最沈默的喧囂,便是一望無際的白,和明明有著溫度,明明得以碰觸,卻早已遠在天邊的那人。 至少對他而言是這樣的。
好久沒有寫作了,或者說好久沒有喃喃自語了。 這幾年一直都處在一種真空的狀態,憋悶在心中,想要書寫發洩的時候停頓在:哪有可以讓我吶喊國王的耳朵是驢耳朵的樹洞? 於是我懷揣著的鬱悶只能任由它們在我的內心迴響發酵,逐漸內心嚐起來的味道也逐漸酸澀了起來,我想,我大概就是成為了一個沉默的大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