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皆拍的共監視時代,你準備好了嗎?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攝錄科技的普及,提供管控的便利,政府機關、民間機構、商戶以至民宅都廣泛安裝攝影機作保安用途。另一方面可攜式、佩戴式的輕型攝影機的平民化和流動通訊,諸如智能手機、Google Glass 、行車攝錄器等等,則讓一般民眾也能夠以自己的角度,隨時記錄以至直播身邊發生的事(例如突發災難的現場、車廂乘客的不當行為)。我們無可避免曝露在鏡頭下,同時也舉起鏡頭捕捉他人。我們已步入一個共監視時代(Age of Co-veillance)。
Surveilliance vs Sousveilliance (Source: Wikipedia | 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SurSousveillanceByStephanieMannAge6.png )
Surveilliance vs Sousveilliance
共監視 (Co-veilliance)由 Surveillance 和Sousveillance 兩個概念構成。 Surveillance 一般指器材固定在建築物,以從上俯瞰的第三身視角進行的攝錄。而Sousveillance 指器材由當事人手持或佩戴,從參與者的第一身視角進行的攝錄。另一種從權力層級的看法是,Surveillance 是由權力構關或管理者的監視,Sousveillance 則是參與者(監視對象)的監視。
大至恐怖襲擊、小至社區安寧,Surveillance 對防止犯罪和搜證都卓有成效,以至天眼幾乎無所不在。面對國家安全的大義及犯罪率下降的確實數據,單以保障私隱為由去限制監控攝錄機的使用往往顯得無力。被監視者主動拍攝為自己發聲,甚至反過來去監視監控者,似乎是更積極有效的做法。由此推展,以拍攝去監察當權者──逆向監視(Inverse Surveillance)是Sousveillance 其中一個重要範疇。現實例子包括:
  • 2007年加拿大魁北克一場示威中,警方被揭發派遣警察假扮示威者當中製造衝突。警方起初否認,但群眾拍攝的片段清楚拍到蒙面肇事者穿著警靴手握石頭。[1]
  • 2011年尼日利亞大選,民眾以手機監察選舉舉報舞弊。[2]
  • 2014年香港港鐵列車撞死唐狗事故,乘客以手機拍攝的片段揭穿港鐵的聲明與事實不符。[3]
Sousveillance 能提供更多角度去平衡和抗衡 Surveillance ,不過Sousveillance 自然不是民眾的專利。各國警察已陸續配備佩戴式攝錄器,香港警隊也已經在部分前線警員試用[4]。據香港警務處稱,對警員的無理投訴和挑釁因此大為減少。[5]
錄像一定客觀?
錄像片段通常予人真實記錄、客觀可靠的感覺。但就跟傳媒的報導一樣,任何錄像的角度和取裁本身就代表一種立場。而社會心理學的研究更發現,錄像的拍攝視角對觀看者如何理解所拍攝的事件有顯著影響,即所謂camera-perspective bias 。在一個實驗中[6],模擬警員盤問疑犯的過程分別從三個不同視角進行拍攝:警員望向疑犯、疑犯望向警員、同時拍到警員和疑犯側面的第三者視點。各個視角的錄像分別播放給三組實驗參與者並調查他們的觀感。結果發現,相對於觀看第三者視點的組別,觀看警員視點的參與者更傾向認為疑犯有罪,而觀看疑犯視點的組別更多地認為警員的盤問不當地引導作供。
錄像 = 發言權
但無可可否認,錄像確是比單憑證言來得客觀可靠,甚至乎令人覺得有錄像才值得相信,相反沒有錄像就沒有發言權。掌握越多資源(技術、資金、人力)能拍攝更多更清晰錄像的人,發言就越權威。雖然攝錄科技的普及將這種差距收窄,但錄像的影響力增加的趨勢同時可能放大資源差距造成的不平等,令技術弱勢者更被邊緣化。
因此,面對幾乎全民皆拍,錄像泛濫的時代,除了要進一步推動拍攝技術的普及至技術弱勢者,也必須教育大眾認識這種科技發展所帶來的各種社會轉變。

Originally published at cyl-notes.blogspot.com on September16, 2014.
曾發表於Code4HK Blog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2會員
101內容數
射箭學習筆記,不定期分享弓箭射藝的小知識和學習心得。內容從射箭運動到傳統射藝,涵蓋技巧、科學、競技、歷史、文化等等射箭的不同層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Y L.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相信很多人都在生態紀錄片中看過,像蜜蜂、螞蟻這類具有社會性的動物,會互相合作去應付各種生存的挑戰,例如南美洲熱帶雨林的火蟻會和同伴互相緊扣形成「蟻筏」去渡過洪水。牠們集體行動起來仿有共同意志,整個群體看來像一個有自己意識的個體一樣。
《哈姆雷特》(The Tragedy of Hamlet,Prince of Denmark) ,或譯《王子復仇記》,復仇正是這齣悲劇的主軸和其中一個重要主題。劇中的復仇共有三重。
英國Channel 5的電視節目Secrets of National Trust 第一輯。第二集以彼德兔的創作者、暢銷兒童圖書作家碧雅翠絲·波特的生平和她故居所在的英國湖區為主軸。波特的少女時代常和家人到湖區度假,當地幽美的自然風光和鄉郊生活,成為了她日後創作成名作《彼德兔》的靈感。
阿嘉莎·克莉絲蒂(Agatha Christie) 是活躍於二十世紀的暢銷偵探小說作家,有「犯罪女王」的美譽。其作品膾炙人口,多次被改編成電影和電劇,當中《東方快車謀殺案》(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 可說是最著名的一部。這齣2017年的改編電影
若想在香港學習日本弓道,有何途徑呢? 香港的日本弓道組織與弓道場
最近開始學習日本弓道,課堂上聽導師娓娓道來日本弓道過去在香港的發展。謹作為口述歷史記述如下。
相信很多人都在生態紀錄片中看過,像蜜蜂、螞蟻這類具有社會性的動物,會互相合作去應付各種生存的挑戰,例如南美洲熱帶雨林的火蟻會和同伴互相緊扣形成「蟻筏」去渡過洪水。牠們集體行動起來仿有共同意志,整個群體看來像一個有自己意識的個體一樣。
《哈姆雷特》(The Tragedy of Hamlet,Prince of Denmark) ,或譯《王子復仇記》,復仇正是這齣悲劇的主軸和其中一個重要主題。劇中的復仇共有三重。
英國Channel 5的電視節目Secrets of National Trust 第一輯。第二集以彼德兔的創作者、暢銷兒童圖書作家碧雅翠絲·波特的生平和她故居所在的英國湖區為主軸。波特的少女時代常和家人到湖區度假,當地幽美的自然風光和鄉郊生活,成為了她日後創作成名作《彼德兔》的靈感。
阿嘉莎·克莉絲蒂(Agatha Christie) 是活躍於二十世紀的暢銷偵探小說作家,有「犯罪女王」的美譽。其作品膾炙人口,多次被改編成電影和電劇,當中《東方快車謀殺案》(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 可說是最著名的一部。這齣2017年的改編電影
若想在香港學習日本弓道,有何途徑呢? 香港的日本弓道組織與弓道場
最近開始學習日本弓道,課堂上聽導師娓娓道來日本弓道過去在香港的發展。謹作為口述歷史記述如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目前攝影的學習曲線,因為器材功能的進步,而變得迅速,就像手機自從有了拍照和錄影功能後,似乎,人人都可以是攝影師,這影響到兩個層面,第一是攝影工作的薪酬不再穩定,太卷了;第二是攝影藝術性再度受質疑,它變得如AI生圖一般爆發的原創性受到質疑。 目前單眼數位相機,不,應該說是無反光鏡可換鏡頭相機,它
Thumbnail
情報操作者為了限制抗爭現場的資訊流通及降低臉孔給其他民眾帶來的感染力,會用各種方式提出建議(例如不要拍臉)使人們不要拍照、減少拍照、自行遮臉。但其所屬勢力或未來可統治的機構早就全程蒐證錄影。 為避免錯誤的炎上先建立防火牆ps1 拍不拍臉的議題值得多多討論,目的、對像、合理性、最後是否能解決一開始要
Thumbnail
📋撰文:高雄律師,王瀚誼律師事務所。 隨著科技的發展,攝影機的體積越來越小,甚至連造型都可以做成與一般插座、手錶相同,在公共場所遭偷拍的新聞也越來越多,這種行為到底會觸犯什麼刑責呢?
Thumbnail
關於影像的紀錄與真實,正是如此利用感官與心,讓人們執拗地去相信親眼所見的事物。 對理直氣壯的文明而言,警方的不作為是無法想像的,而對就像寄人籬下的次等公民而言,人微言輕的宿命該拿什麼來控訴?最終也分不清究竟誰在威脅誰、恐嚇誰,首次與Georges正面對質的Majid拆穿了人類對於異己的恐懼
Thumbnail
最近開始接觸攝影,發現有好多學問。 我覺得最困難的就是人們說的-攝影眼。 隨著年紀越來越大,好像對於藝術或是欣賞有著不同以往的感觸。 攝影眼就像是隨時可以創作的一雙眼睛,透過外在世界的樣貌, 透過相機將其勾勒,在這限縮的小圖片中,呈現出迷人的樣子。 相當有趣,就像是利用現實世界的各個角落拼
Thumbnail
從防窺膜身上,反而看見了資訊科技「看/被看」的追逐戰:一方面偷窺著他人,一方面又想避免被他人偷窺。
Thumbnail
您是否曾思考過在自己的居住或工作場所安裝監視器時,哪些法律規範是需要嚴格遵守的?從 監視器安裝法規 到 監視器安裝流程,每一個步驟背後都牽扯著隱私權的考量。隨著科技進步,監視器不僅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防衛工具,更是隱私權保護的一大挑戰。
Thumbnail
在這個數位時代,攝影已經不再是專業攝影師的專利,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攝影的行列,紀錄生活中的美好瞬間。然而,對於初學者或是僅在特定場合需要使用專業攝影器材的人來說,一套完整的攝影設備通常需要付出相當高的成本。這時,攝影器材租借成為一個極具吸引力的選擇,為用戶提供了更靈活、經濟的解決方案。
Thumbnail
目前攝影的學習曲線,因為器材功能的進步,而變得迅速,就像手機自從有了拍照和錄影功能後,似乎,人人都可以是攝影師,這影響到兩個層面,第一是攝影工作的薪酬不再穩定,太卷了;第二是攝影藝術性再度受質疑,它變得如AI生圖一般爆發的原創性受到質疑。 目前單眼數位相機,不,應該說是無反光鏡可換鏡頭相機,它
Thumbnail
情報操作者為了限制抗爭現場的資訊流通及降低臉孔給其他民眾帶來的感染力,會用各種方式提出建議(例如不要拍臉)使人們不要拍照、減少拍照、自行遮臉。但其所屬勢力或未來可統治的機構早就全程蒐證錄影。 為避免錯誤的炎上先建立防火牆ps1 拍不拍臉的議題值得多多討論,目的、對像、合理性、最後是否能解決一開始要
Thumbnail
📋撰文:高雄律師,王瀚誼律師事務所。 隨著科技的發展,攝影機的體積越來越小,甚至連造型都可以做成與一般插座、手錶相同,在公共場所遭偷拍的新聞也越來越多,這種行為到底會觸犯什麼刑責呢?
Thumbnail
關於影像的紀錄與真實,正是如此利用感官與心,讓人們執拗地去相信親眼所見的事物。 對理直氣壯的文明而言,警方的不作為是無法想像的,而對就像寄人籬下的次等公民而言,人微言輕的宿命該拿什麼來控訴?最終也分不清究竟誰在威脅誰、恐嚇誰,首次與Georges正面對質的Majid拆穿了人類對於異己的恐懼
Thumbnail
最近開始接觸攝影,發現有好多學問。 我覺得最困難的就是人們說的-攝影眼。 隨著年紀越來越大,好像對於藝術或是欣賞有著不同以往的感觸。 攝影眼就像是隨時可以創作的一雙眼睛,透過外在世界的樣貌, 透過相機將其勾勒,在這限縮的小圖片中,呈現出迷人的樣子。 相當有趣,就像是利用現實世界的各個角落拼
Thumbnail
從防窺膜身上,反而看見了資訊科技「看/被看」的追逐戰:一方面偷窺著他人,一方面又想避免被他人偷窺。
Thumbnail
您是否曾思考過在自己的居住或工作場所安裝監視器時,哪些法律規範是需要嚴格遵守的?從 監視器安裝法規 到 監視器安裝流程,每一個步驟背後都牽扯著隱私權的考量。隨著科技進步,監視器不僅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防衛工具,更是隱私權保護的一大挑戰。
Thumbnail
在這個數位時代,攝影已經不再是專業攝影師的專利,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攝影的行列,紀錄生活中的美好瞬間。然而,對於初學者或是僅在特定場合需要使用專業攝影器材的人來說,一套完整的攝影設備通常需要付出相當高的成本。這時,攝影器材租借成為一個極具吸引力的選擇,為用戶提供了更靈活、經濟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