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本介紹:數位監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根據統計,擁有智慧型手機的美國人超過百分之八十,每人平均約看手機五十次。起床時看社群貼文、搭大眾運輸時回客戶訊息、休閒時刻看Netflix,我們生活處處是數位科技的身影,而伴隨數位科技發展的,不僅有生活型態的改變,還有大數據提取與分析的「數據代理公司」(此一全球性產業的市場規模高達數十億美元),故有人稱之為「資訊經濟」時代,然更多人稱為「監控資本主義(surveillance capitalism)」時代

 


|加速的生活與「慢運算(slow computing)」

數位科技襄助下,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捷,作者於本書中也有概略地提及加速生活帶來的好處,這或許也是我們都共同認識到的結果。然而,時間的概念變得模糊,加速科技並未釋放時間,反而是「填滿時間」,這讓勞工的工作壓力增加,休閒也仿佛是「等待工作」的時間;此外,強調速度的同時也讓kairos(希臘文,意即「明智行動的正確時機」)被限制,換言之,人們欠缺時間反省、思考、理性斟酌,而不得不即刻地下決斷。

本書作者提出「慢運算」的概念,希望我們能重新掌握對時間的控制能力。具體落實的情形如同法國的員工離線權、義大利建築工作室Space Caviar呼籲在建築裡納入「選擇性電磁自主空間」,打造慢運算空間。


|監控生活與數位科技

在享受便捷的數位科技的背後,我們的數位足跡被未獲同意地截取,甚至成為交易的客體,我們的數據主權被蠶食鯨吞,然而我們卻未曾察覺,更遑論對此採取行動。正如本書封面所寫道「我們如何拿回均衡的科技生活?」此一問題已然成為本世紀重要的課題之一。

raw-image

數據化(datafication)

Google無限期地儲存你的每一筆數據、Facebook將你的按讚及分享等互動都記錄下來,這些數位足跡(footprints)被搜集的過程,學術界稱之為「數據化」,而數據化所造成的便是「監控資本主義」。不僅僅是網路世界,攝影機附設車牌號碼辨識(automatic number plate recognition, ANPR)以監控車輛移動、公用Wi-Fi能識別連上線的數位裝置,掌握其於站點間之移動情形、大樓內的智慧卡片得以監控人員於空間內的移動(大眾運輸亦同)。我們的數位足跡是零碎且分散的,數據仲介公司在此便扮演重要的角色,蒐集並分析特定個資種類,甚至建立預測模型、勸誘我們實施特定行為。


通知與同意

隱私權研究學者Daniel Solove認為:

一、人們不會閱讀隱私權政策;二、如果有人去讀,他們也看不懂;三、如果有人去讀且看得懂,他們通常缺乏足夠的背景知識,以至於無法做出有依據的選擇;四、如果有人去讀,不但看得懂,也能做出有依據的選擇,他們的選擇會被各種決策困難扭曲。

被視為隱私和資料保護的兩大基石,卻時常被企業所規避,而在「免費服務」的誘惑下,個人也自願地將資料拱手他人。同意後的個資如何被使用,由企業全權掌控,個人的同意彷彿成為企業的免責聲明。正因如此,才促生歐盟《一般資料保護規範》,藉以調整企業與個人間的權力不平衡關係。

 

差異、特徵分析與分類

科技設計人員和編碼人員若缺乏多樣性,可能加深偏見和歧視,如Google曾引進一項臉部辨識功能,將黑人女性辨識為大猩猩、美國採取地預測型治安科技加強種族特徵分析,使黑人男性更容易受警方注意。而企業運用大數據分析的結果,同樣可能產生差別待遇,如企業根據居住地進行消費者的社會分類、企業透過特徵分析試圖預測個人的信用風險,或有零售業者透過個人資料分析,給予瀏覽同一網站的消費者提供不同價格購買相同產品,其目的提高消費者最佳花費金額。


此外,預測式特徵分析已構成所謂的「預測性隱私傷害(predictive privacy harms)」,如因檢視社群媒體而被預測性傾向、根據購買物品預測懷孕,許多預測涉及敏感性的個資,若使用不當可能對個人隱私造成嚴重影響,更可能演變成「數據決定論(data determinism)」,如芝加哥警方透過預測模型,對某些人民加強訪查,因為數據分析結果認為他/她「可能會犯罪」。

 

|建立數據主權

raw-image

「數據主權」係指數據主體得對自己相關的數據保留部分控制權;在數據提取機制中有表達意見的權利,且政府及企業皆應肯認數據主權是我們的合法權利。誠如本書作者所言:「雖然隱私在爭辯中往往被設定為全有或全無的詞彙,現實裡的隱私卻充滿灰色地帶…而且隱私和經濟發展、國家安全不是互相矛盾的關係。」受到強烈干預的數據主權,訴諸的不僅是法律規範、公民運動團體倡議或企業自律,更仰賴個人的努力!



本書架構明確,內容聚焦在數位科技下所面臨到的「過於快速的生活」及「受監控的生活」兩個主要問題。筆者認為,本書兼具學術性質,語句精煉,且旁徵博引許多案例。在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數位主權已然成為全球性的議題,從法治面上來看,《歐盟基本權利憲章》及各國憲法也都將隱私權作為基本權利之一,而近期歐盟也實施相關法案(可參考🇪🇺歐盟《數位服務法案》),期盼能更保障隱私及資訊自主權。若平時對這類型的議題甚少關注的人,本書的篇幅不多然內容豐富,十分值得一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oritz的沙龍
11會員
68內容數
books & movies
Moritz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1/02
今天在光點華山觀賞了這部從頭到尾都是黑白的國片,以下是觀影心得還有一些導演和演員映後座談的感想。 一、家庭暴力/傳統女性 林書宇導演在映後座談提及,當初是看到一則社會新聞[1],才以家暴(及孝女)作為電影的主軸。在母女衝突的過程中,吳愛麗(楊貴媚飾)抱怨陳思雁(夏于喬飾)毀了她的家庭,而小雁也反
Thumbnail
2024/11/02
今天在光點華山觀賞了這部從頭到尾都是黑白的國片,以下是觀影心得還有一些導演和演員映後座談的感想。 一、家庭暴力/傳統女性 林書宇導演在映後座談提及,當初是看到一則社會新聞[1],才以家暴(及孝女)作為電影的主軸。在母女衝突的過程中,吳愛麗(楊貴媚飾)抱怨陳思雁(夏于喬飾)毀了她的家庭,而小雁也反
Thumbnail
2024/10/29
某日清晨兩點,甲在地下停車場見乙之重機(A車)鑰匙未拔且無人看管,即竊取A車。嗣於同日清晨三點,甲將機車駛回原處欲停放時,為乙當場查獲並報警處理。試問:甲是否該當竊盜罪?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113 年度易字第 317 號刑事判決指出: 「按刑法之竊盜罪,以行為人具有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所有之意圖,
2024/10/29
某日清晨兩點,甲在地下停車場見乙之重機(A車)鑰匙未拔且無人看管,即竊取A車。嗣於同日清晨三點,甲將機車駛回原處欲停放時,為乙當場查獲並報警處理。試問:甲是否該當竊盜罪?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113 年度易字第 317 號刑事判決指出: 「按刑法之竊盜罪,以行為人具有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所有之意圖,
2024/09/19
案例事實:A女因墮胎而心情不佳,得知此事的學長甲,夥同朋友乙,一同前去找A女,並向其恫稱:已墮胎的孩子受有重傷,需要進行儀式。A女聽聞後深感恐懼,遂配合二人,三人一同待在甲之房內,由乙與A女發生性交行為。試問:甲是否成立刑法第222條第1項第1款之加重強制性交?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111 年度
2024/09/19
案例事實:A女因墮胎而心情不佳,得知此事的學長甲,夥同朋友乙,一同前去找A女,並向其恫稱:已墮胎的孩子受有重傷,需要進行儀式。A女聽聞後深感恐懼,遂配合二人,三人一同待在甲之房內,由乙與A女發生性交行為。試問:甲是否成立刑法第222條第1項第1款之加重強制性交?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111 年度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隨著數據資產化進程的加速,數據不僅成為企業的重要資源,也逐漸影響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了解數據資產化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以及我們如何利用這個趨勢進行套利,對每個人來說都是有價值的。
Thumbnail
隨著數據資產化進程的加速,數據不僅成為企業的重要資源,也逐漸影響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了解數據資產化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以及我們如何利用這個趨勢進行套利,對每個人來說都是有價值的。
Thumbnail
高科技的迷湯「一切都是為你好」 今天,要跟各位來談談行動自由的重要性,以及世界深層政府如何利用各種「高科技」來迷惑人民,讓他們自願放棄難能可貴的自由人權。
Thumbnail
高科技的迷湯「一切都是為你好」 今天,要跟各位來談談行動自由的重要性,以及世界深層政府如何利用各種「高科技」來迷惑人民,讓他們自願放棄難能可貴的自由人權。
Thumbnail
關於這本書,我認為...... 《深度數位大掃除》是一本出乎意料的優質好書。 自從社群媒體、大數據、人工智慧等陸續問世,對於科技如何快速進展,進而滲透人類生活的相關研究已屢見不鮮。原以為這類主題大概是敘述科技對人類生理、心理的負面影響,並提供一些老生常談的方法來杜絕。 但這本書卻提供另一個
Thumbnail
關於這本書,我認為...... 《深度數位大掃除》是一本出乎意料的優質好書。 自從社群媒體、大數據、人工智慧等陸續問世,對於科技如何快速進展,進而滲透人類生活的相關研究已屢見不鮮。原以為這類主題大概是敘述科技對人類生理、心理的負面影響,並提供一些老生常談的方法來杜絕。 但這本書卻提供另一個
Thumbnail
根據統計,擁有智慧型手機的美國人超過百分之八十,每人平均約看手機五十次。起床時看社群貼文、搭大眾運輸時回客戶訊息、休閒時刻看Netflix,我們生活處處是數位科技的身影,而伴隨數位科技發展的,不僅有生活型態的改變,還有大數據提取與分析的「數據代理公司」...
Thumbnail
根據統計,擁有智慧型手機的美國人超過百分之八十,每人平均約看手機五十次。起床時看社群貼文、搭大眾運輸時回客戶訊息、休閒時刻看Netflix,我們生活處處是數位科技的身影,而伴隨數位科技發展的,不僅有生活型態的改變,還有大數據提取與分析的「數據代理公司」...
Thumbnail
習慣數位化的生活 當數位發展迅速且普遍的現在,人們跟資訊的關係,可比任何關係的還要緊密,怎麼會這麼說呢? 你每天起床後,第一件事是去看你身旁的枕邊人嗎? 還是下意識地伸手去拿手機,並打開來滑幾下? 更何況,又不是人人都有另一伴,但肯定絕大多數都有智慧型手機,不用統計,就能先猜這個比例應該逼近98%、
Thumbnail
習慣數位化的生活 當數位發展迅速且普遍的現在,人們跟資訊的關係,可比任何關係的還要緊密,怎麼會這麼說呢? 你每天起床後,第一件事是去看你身旁的枕邊人嗎? 還是下意識地伸手去拿手機,並打開來滑幾下? 更何況,又不是人人都有另一伴,但肯定絕大多數都有智慧型手機,不用統計,就能先猜這個比例應該逼近98%、
Thumbnail
七月初的天下雜誌有一篇文章討論數位威權主義,提出一般人常有的三個迷思。  首先是以為數位監控很「智慧」。認為中國有很多監控攝影機都擁有準確度很高的人臉辨識功能,尤其在前年某場演唱會中,從數萬個觀眾辨識出幾位通緝犯而當場逮捕,讓人害怕「1984」小說中的老大哥已活生生地出現。  的確,單從數據來看,全
Thumbnail
七月初的天下雜誌有一篇文章討論數位威權主義,提出一般人常有的三個迷思。  首先是以為數位監控很「智慧」。認為中國有很多監控攝影機都擁有準確度很高的人臉辨識功能,尤其在前年某場演唱會中,從數萬個觀眾辨識出幾位通緝犯而當場逮捕,讓人害怕「1984」小說中的老大哥已活生生地出現。  的確,單從數據來看,全
Thumbnail
「Big Brother」是否真的猶如便利店一樣,總有一個在自己左近?
Thumbnail
「Big Brother」是否真的猶如便利店一樣,總有一個在自己左近?
Thumbnail
個人資料被拿來當作商品,賣給廣告商,這也許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了,但這個紀錄片《智能社會:進退兩難》告訴你,事情可沒有那麼簡單,這背後的影響和嚴重性,可能正在侵蝕、破壞世界和社會的平衡。
Thumbnail
個人資料被拿來當作商品,賣給廣告商,這也許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了,但這個紀錄片《智能社會:進退兩難》告訴你,事情可沒有那麼簡單,這背後的影響和嚴重性,可能正在侵蝕、破壞世界和社會的平衡。
Thumbnail
攝錄科技的普及,提供管控的便利,政府機關、民間機構、商戶以至民宅都廣泛安裝攝影機作保安用途。另一方面可攜式、佩戴式的輕型攝影機的平民化和流動通訊,諸如智能手機 、行車攝錄器等等,則讓一般民眾也能夠隨時記錄以至直播身邊發生的事。我們已步入一個共監視時代(Age of Co-veillance)。
Thumbnail
攝錄科技的普及,提供管控的便利,政府機關、民間機構、商戶以至民宅都廣泛安裝攝影機作保安用途。另一方面可攜式、佩戴式的輕型攝影機的平民化和流動通訊,諸如智能手機 、行車攝錄器等等,則讓一般民眾也能夠隨時記錄以至直播身邊發生的事。我們已步入一個共監視時代(Age of Co-veillance)。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