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砍倒了一棵山櫻花』:在砍倒山櫻花的記憶裡看到穿山甲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附近的711童書區域,發現『我砍倒了一棵山櫻花』這本童書。
【圖一】7-11的兒童閱讀區,信誼兒童文庫出版

童書內容沒有批判,沒有結論,只是雲淡風輕的一句:
『滿山的櫻花裡面,空著那一塊,就是我家。』
來對於主角小時候因為想要玩具車的輪子而砍倒了櫻花樹的事情做出結尾。

而其中,在描述他們的市場時,主角說了,有一次,他們在市場,看到一隻籠子裡的穿山甲。
作者畫出主角跟穿山甲隔著籠子對望的畫面,並且以主角第一人稱寫了:

『穿山甲在籠子裡對我流眼淚。』


確實現在臺灣的穿山甲已經有開始在回復數量;但是很多年輕一代,大概難以想像,早期,臺灣曾經有過買賣穿山甲的事情。
那時臺灣仍然保有從中國大陸那邊帶來的吃山產炫富的陋習,一如吃魚翅、燕窩的概念。民國五十年到七十年代(西元1961到1981年),穿山甲曾經作為臺灣出口商品之一,每年約出口六萬張穿山甲皮。
一直到民國七十八年(西元1989年),野保法的出現,國際間的壓力,才讓穿山甲在臺灣逃出生天。

不過在大概兩年前的臺北彩蝶宴,發現穿山甲屍體在冷凍庫裡面;記得是同一年夏天,當時在推廣石虎保育及黑翅鳶棲架小有名望的李璟泓在山區進行野地探勘時,意外在中部山區溪流,發現只剩下頭部及四肢和部分尾部,被開水燙過的穿山甲屍體。
燙穿山甲是為了取下他的鱗片,因為臺灣有帶來中國大陸那邊對於穿山甲的盲信,認為穿山甲鱗片具有通乳效果。現在沒有那麼常見了,不過民國八十年之前,通乳丸廣告非常盛行,好像臺灣每個產婦都沒奶水一樣。

關於穿山甲到底有沒有通乳效果,大多數動物研究者會認為『穿山甲鱗片成分跟指甲差不多,所以效果大概跟啃指甲一樣』。(朱一旦的大生意來了。) 不過很不幸,我也看過有宣稱是實際實驗過穿山甲鱗片效果的實驗報告,認為不吃穿山甲鱗片僅僅只是因為道德,而穿山甲鱗片『其實是有點功效的』,這樣的研究報告。他們的實驗流程,是把小白鼠抓來,分別餵他們有加入穿山甲鱗片的通乳中藥,跟沒有加入穿山甲鱗片的通乳中藥。

我個人的觀點是這樣的:
鼠類跟人類畢竟還是不同,所以我們該改變一下實驗流程,先找幾個盲信穿山甲鱗片功效的傻逼來,然後把手指甲染色騙他們吃下去;然後一個月後,再給他們同樣配方指甲藥,但是告訴他們,配方裡面把穿山甲鱗片拿掉了。最後再看看那些傻逼的實驗結果,測出來數據有多少差別,則可以確認出人類自我暗示及潛能之強大,並且由他們的評語,得到推銷指甲的廣告臺詞。 指甲我有了,現在我們就少幾個傻逼了。(誤)


雖然現在臺灣的穿山甲數量,比起以前有所增長,然而過去這段穿山甲在臺灣的血腥歷史,依然是要作為警惕讓下一代繼續記住的。 這本童書,在這樣一個角落,給穿山甲買賣安排了一席之地。 沒有直接譴責,主角只是看著穿山甲在籠子裡面,看到穿山甲流下眼淚。 這段文字,這樣的插畫,此時無聲勝有聲。



補充資料:
彩蝶宴報導連結

李璟泓發現穿山甲屍體連結 (內有公開發現時穿山甲遺體照穿山甲) https://m.facebook.com/groups/1047997871886211?view=permalink&id=2406878779331440

穿山甲臉書社團『穿山甲要怎樣』

本書在博客來網址為: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會員
24內容數
一些靈異故事短篇或者奇談怪譚一類的短文。 基本上會以我自己的創作或者我自己曾經遇到的怪事或者自己曾經做的怪夢為主,內容是關於靈異鬼怪相關主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Luyu 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為了志願踏入野生動物保育行業的你準備的一本書:別讓世界只剩下動物園。
在山區遇到台灣黑熊要怎麼辦?
為了志願踏入野生動物保育行業的你準備的一本書:別讓世界只剩下動物園。
在山區遇到台灣黑熊要怎麼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今年7月我參加了我們系上的田野技術調查課,這門課會到南投縣蓮華池研究中心進行野外的調查,利用我們所學的研究方法來對台灣這塊有趣的土地有更深入的了解。在這課程中我看到了前所未見的穿山甲,半夜聽著豎琴蛙的鳴叫聲,還有最後一天大家半夜一起趕出ppt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還有好多好多讓我用文字呈現給大家吧。
Thumbnail
結束了「夏日壞掉三部曲」,作家陳思宏的小說似乎開啟新的章節,不過《第六十七隻穿山甲》中,主角們似乎還是無法找回完整的軀殼,儘管外表或者光鮮亮麗,或者波瀾不驚,表象底下卻都是千瘡百孔。
Thumbnail
移居台東後,自家農地上總是雜草叢生,因為就算砍了草,沒多久就會長高,砍草速度永遠趕不上草長高的速度。因為怕草叢裡藏著蛇,我們在農地上走動時,一定都要穿著長雨鞋。說到蛇,連看到毛毛蟲都會淒厲尖叫的我,想到毒蛇更是忍不住顫抖,偏偏我們所定居的台東鄉間,充斥著野生動物,這裡當然也是毒蛇的棲息地
Thumbnail
第一次拿起厚重精美的《橫斷臺灣:追尋臺灣高山植物地理起源》時,腦海中不禁想,不管是書名還是主題,這本書對我來說似乎稍微嚴肅了點。但讀著有如推理解謎的植物親緣脈絡、搭配上優美的山景、姿態各異的植物彩繪,我逐漸發覺這本定位在科普的作品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硬斗」(ngē-táu)......
Thumbnail
台灣全面禁伐的政策已經實行了30年,但「山老鼠」卻始終存在,為什麼盜伐案難以遏止?非營利網路媒體《報導者》從高山森林一路追蹤到木材加工廠、地下交易市場、在地原住民家庭,深入調查「福爾摩沙珍貴林木盜伐」議題。以被聖化的「神木」為中心,沿著死去木頭的蹤跡,探索一條關於生存與暴利。
Thumbnail
這應該是植物特色大揭密的最後一集了,真的很高興有人喜歡我這種奇奇怪怪(?)的系列。本文介紹了臺灣原生植物棋盤腳、倒地鈴和金線蓮,包括它們的生長環境、特色和用途。以及他們在漫畫《採集人的野帳》中的戲分。
Thumbnail
#蠟筆畫 在深邃的森林中,一隻孤獨的穿山甲,眼望著遠處那皎潔的明月。它的心中充滿了孤獨和渴望,渴望著有一位守護者能夠陪伴它度過漫長的夜晚。
Thumbnail
山藥是我們家每年都會吃的食材,春天的時候種下,秋冬的時候收成,剛好在天氣冷的時候可以吃熱呼呼的山藥雞湯或排骨湯。不過今年因為停工了幾個月沒去田裡,到了三月才收成,阿媽一直很擔心會不好吃了。
Thumbnail
人間有情却無情,野草無情似有情。許仙背負的情債,青蛇就由她和好友龜殼花聯手索還。有人慘死的房子沒人敢住,這是常識。於是很長一段時間這間房子閒置著。
Thumbnail
採集人的野帳是一部台漫,描述了日治時期的植物採集職人在臺灣的故事,霉女因為人物的互動關係進而被吸引進這部漫畫世界。在漫畫中,作者生動地描繪了一些臺北植物園的角落。大家有興趣的話,不妨到臺北植物園實地遊玩,感受時代的風貌與漫畫的場景。
Thumbnail
今年7月我參加了我們系上的田野技術調查課,這門課會到南投縣蓮華池研究中心進行野外的調查,利用我們所學的研究方法來對台灣這塊有趣的土地有更深入的了解。在這課程中我看到了前所未見的穿山甲,半夜聽著豎琴蛙的鳴叫聲,還有最後一天大家半夜一起趕出ppt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還有好多好多讓我用文字呈現給大家吧。
Thumbnail
結束了「夏日壞掉三部曲」,作家陳思宏的小說似乎開啟新的章節,不過《第六十七隻穿山甲》中,主角們似乎還是無法找回完整的軀殼,儘管外表或者光鮮亮麗,或者波瀾不驚,表象底下卻都是千瘡百孔。
Thumbnail
移居台東後,自家農地上總是雜草叢生,因為就算砍了草,沒多久就會長高,砍草速度永遠趕不上草長高的速度。因為怕草叢裡藏著蛇,我們在農地上走動時,一定都要穿著長雨鞋。說到蛇,連看到毛毛蟲都會淒厲尖叫的我,想到毒蛇更是忍不住顫抖,偏偏我們所定居的台東鄉間,充斥著野生動物,這裡當然也是毒蛇的棲息地
Thumbnail
第一次拿起厚重精美的《橫斷臺灣:追尋臺灣高山植物地理起源》時,腦海中不禁想,不管是書名還是主題,這本書對我來說似乎稍微嚴肅了點。但讀著有如推理解謎的植物親緣脈絡、搭配上優美的山景、姿態各異的植物彩繪,我逐漸發覺這本定位在科普的作品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硬斗」(ngē-táu)......
Thumbnail
台灣全面禁伐的政策已經實行了30年,但「山老鼠」卻始終存在,為什麼盜伐案難以遏止?非營利網路媒體《報導者》從高山森林一路追蹤到木材加工廠、地下交易市場、在地原住民家庭,深入調查「福爾摩沙珍貴林木盜伐」議題。以被聖化的「神木」為中心,沿著死去木頭的蹤跡,探索一條關於生存與暴利。
Thumbnail
這應該是植物特色大揭密的最後一集了,真的很高興有人喜歡我這種奇奇怪怪(?)的系列。本文介紹了臺灣原生植物棋盤腳、倒地鈴和金線蓮,包括它們的生長環境、特色和用途。以及他們在漫畫《採集人的野帳》中的戲分。
Thumbnail
#蠟筆畫 在深邃的森林中,一隻孤獨的穿山甲,眼望著遠處那皎潔的明月。它的心中充滿了孤獨和渴望,渴望著有一位守護者能夠陪伴它度過漫長的夜晚。
Thumbnail
山藥是我們家每年都會吃的食材,春天的時候種下,秋冬的時候收成,剛好在天氣冷的時候可以吃熱呼呼的山藥雞湯或排骨湯。不過今年因為停工了幾個月沒去田裡,到了三月才收成,阿媽一直很擔心會不好吃了。
Thumbnail
人間有情却無情,野草無情似有情。許仙背負的情債,青蛇就由她和好友龜殼花聯手索還。有人慘死的房子沒人敢住,這是常識。於是很長一段時間這間房子閒置著。
Thumbnail
採集人的野帳是一部台漫,描述了日治時期的植物採集職人在臺灣的故事,霉女因為人物的互動關係進而被吸引進這部漫畫世界。在漫畫中,作者生動地描繪了一些臺北植物園的角落。大家有興趣的話,不妨到臺北植物園實地遊玩,感受時代的風貌與漫畫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