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3|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量化?

什麼是「量化」? 簡單來說,就是把形容詞變成數字。
例如,這個人「很高」,量化之後可能是他「身高200公分」。 例如,高鐵跑得很快,量化之後可能是它「時速300公里」。 例如,冬天很冷,量化之後可能是「攝氏-20度」。 例如,疫情讓公司業績嚴重下滑,量化之後可能是衰退「34.5%」。
量化本身,可以讓大家對同一事實,有一致的形容方式。 一瓶20度的紅酒,有人覺得太淡,有人覺得太濃,有人覺得恰到好處,有人覺得濃偏淡,有人覺得中等而略濃…. 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形容方式,但如果明確的說20度,大家就會都知道是什麼意思。 (紅酒只是個比喻,我不建議各位品酒時還這樣計算)
量化的好處不只這樣,它最厲害的地方在於「方便與數學結合」。 當形容詞變成數字後,可以方便大家統計和計算,而且得出的結論也是可以被檢驗的。 因為數字一樣,算式一樣,答案就會一樣。 哪怕不小心算錯,別人也可以幫忙糾正。
例如高齡化社會,不能憑感覺的說「有點老的人有點多」。 而是65歲的人比例超過7%,我們定義為高齡化社會。 日後要是改變定義,例如70歲才算老、10%才算多,那我們也不用花太多精力修改。 重點是,量化數據的計算沒有模糊空間,我來算、你來算、政府來算…結果都會一樣。 要是不一樣,代表一定有人算錯,沒什麼好爭論的。
那麼,為什麼我要特別提量化? 因為我覺得量化對投資來說非常重要。
在這個充滿數字的領域,我們應該學習用數字溝通、分析數據、善用數學。 而要完成這一切,就需要將各種現象量化,例如失業率、股價、成交量、匯率波動… 量化後的數據或方法,方便每個人檢驗和計算,它就像標準化的語言,讓世界各國的人都能溝通。 這麼重要的概念,我能不提嗎?
有人說,投資是藝術,我看一堆數字幹嘛? 有人說,我都憑直覺、看心情,我去分析一堆數據只會覺得很煩。 我說,以上這類言論,反映出人們對於量化的不了解,以及不想動腦思考的懶惰。
誠然,量化在金融領域有特殊意思(幾年前你說自己是做Quant的,人家會覺得你很會賺),但這不是本篇要討論的點。 回到一般民眾會接觸到的領域,量化也可以幫助我們得出很多新鮮的結論,甚至突破思考盲點。 例如技術分析,我們可以分析每種方式背後的模型,為什麼是80和20、為什麼是9天、為什麼是3分之1、為什麼是加減乘除… 例如考慮一個策略,勝率如何、期望值如何、成本多少、頻率多高… 數字不會說謊,也不會提供意見,但我們可以利用數字,透過思考、假設和驗證,得出自己的結論。 你說,不把形容詞量化,我做得到上面這些事情嗎?
其實和數字打交道沒這麼可怕,以普通人會接觸到的金融領域而言,高中數學就很夠用了。 (有些教科書會用到比較高等的數學,例如進階宏觀經濟學會有偏微分方程,但一來微積分也算高中數學,二來會讀到這種書的人也應該不會來看我的文章吧) 甚至絕大部分的狀況下,都只有加減乘除,只不過數字比較醜而已。 我們大可把這些苦差事交給計算機,不用辛苦的心算,其實沒什麼好擔心的。
如果有人說,我就是懶得按計算機,我就是不喜歡量化、數字化,我就是跟數字勢不兩立… 那我會勸他別投資了,真的。 我的意思是,投資人如果打開帳戶來看,發現「今日獲利: 一些些」、「我還剩下: 不太夠用 元」、「大盤波動: 有一點點」、「距離收盤還有: 一點點時間但其實也沒剩很久」… 他大概會氣到「一些」竅生煙、火冒「有點多」丈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