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11/01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劇評|韓劇《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用童話撕碎現實虛偽的面具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是韓國tvN在2020年6月推出的周末連續劇,我個人是個挑食又任性的視聽人,不太會去在意身邊的人認為哪一部劇好看,或者追著導演、編劇、演員的作品一部一部的看,我就抱持著「想看就看」的心態,點開了這部在2020年中話題性非常高的韓劇,然後就掉進了劇組打造出的美麗卻令人窒息的牢籠。
    p.s分析劇情難免劇透,請小心服用。
    《尋找最真實的臉孔》
    若要做角色介紹,還是應該要把劇末最後一個童話給搬出來,我很喜歡鋼太問文英說角色有誰時,文英用低沉卻歡快的語氣「噠、噠、噠」的迸出了他們三個人的化身—戴著面具的男孩、空蕩蕩的罐頭公主與躲在箱子裡出不來的大叔。

    被關在箱子裡的叔叔—文尚泰
    他真的可愛炸了(先告白),劇組用了非常有趣的方式呈現尚泰的人格特質,在有他的劇情片段裡,總是色彩繽紛又充滿想像的,就像他本人一樣可愛,卻跟真實的世界相差甚遠,反而更加表現了自閉症患者把自己的內心封閉,只活在自己所創造的世界裡的樣子。
    尚泰的世界總是閃亮亮的,我很喜歡劇組在色彩上面運用的巧思

    戴著面具的少年–文鋼太
    身為自閉症患者的弟弟鋼太,從小就背負著要照顧哥哥的責任,沉重的責任讓他知道他沒辦法像一般的孩子一樣耍賴、任性,並且告訴自己不管遇到什麼事情,他都要想辦法解決,因為他要保護哥哥,所以他不能倒下,於是他把名為笑臉的面具掛上,就沒有拿下來過,這樣壓抑著自己個性的鋼太,就像要把屬於自己的顏色給抹掉一樣的黯淡,所以在大部分有鋼太的畫面裡,總是無趣又沉重,跟哥哥完全是不同的樣子。
    前期在聚焦鋼太這個角色時,總是在夜間最晦暗的時候,才能窺得一點他內心深層的無奈
    鋼太身上總是沒什麼顏色,黯淡的一個人

    空蕩蕩的罐頭公主—高文英
    劇中我最喜歡的角色,怎麼可以這麼討人厭又討人喜歡!!
    這個被大家認為有人格發展障礙的孩子,沒有多餘的情感,所有的行為都是本能驅使他去做,隨心所欲、不顧他人感受如何,是個缺乏同理心的孩子,所以被太懂得人情世故的鋼太說他像是空蕩蕩的空罐頭一樣什麼都不懂,但這個美麗的罐頭公主卻意外地擅長用最暴力的方法直指核心,然後血淋淋地揭開別人的瘡疤,把事情搞得一團亂之後,這些被稱為有精神疾病的人都能夠漸漸地好轉起來,或許解決事情的方法很簡單,卻很殘忍,一般人不願意去碰觸,大家都視而不見,才會讓忠於自己本性的文英看出人內心最渴望的東西吧。
    有趣的是,劇組總是用非常鮮明對比的方法,讓人一眼就可以看出「啊,他一定不是正常人。」凸顯文英格格不入的形象。
    辦公室裡的文英椅子是王座,凸顯他與其他人格格不入的樣子
    整個看起來就是怪人的文英(真的超可愛的)
    「很久很久以前,有三個遺失自己臉孔的人,為了找回自己的臉孔,坐上露營車,開始了尋找的旅程....」
    故事就從這裡開始。
    童話不是乘載著夢想的迷幻劑,而是喚醒事實的清醒劑----高文英
    西元2000年左右,日本小說家桐生操的《令人戰慄的格林童話》陸陸續續地被出版,並且掀起了一股討論的風潮,內容揭開了包裹在童話糖衣底下,血淋淋的社會現實,儘管後續證實這並非格林童話的故事原版,而是桐生操憑著野史與自己的想像寫成的故事,但也成功地讓大家知道,許多的童話故事背後藏的是恐怖、醜陋令人不敢直視的殘忍現實,或者訴說的是一些沒那麼高尚的人性本能。
    因此,在以童話故事作為基調的《雖然是神經病,但沒關係》裡,在各種詼諧的劇情、華麗的布景、以及炫麗的動畫後,同樣包裹著人們對精神疾病的歧視,以及漠視在這個社會對自我壓抑的現象,總是讓我一邊哭一邊笑,搞得自己才是神經病。總之,我很喜歡編劇用者種誇張、輕鬆又可愛的方式,輕輕地碰觸許多人內心中最柔軟、脆弱的那一塊,讓人在每一滴淚中都能得到同理。
    《啖食噩夢長大的少年》-----不要忘記克服過去,如果你克服不了,你就是個靈魂長不大的孩子。
    從本劇第一本出現的童話,就將許多精神創傷的患者的心理傷痕給點了出來,這些人,大多有個不美滿的童年。記得有人跟我分享過,能有一個幸福美滿的童年,是一個人非常珍貴的資產,而我說童年卻以一個易碎的型態,在成長的路途中滾動著,一個不留心,便佈滿裂痕。
    這些帶著童年傷痕的人們,將自己永遠關在心底,如同停止成長般地停留在了受傷的當下,而克服它,卻需要沒有盡頭的時間去療傷。曾經一位朋友跟我說過,他說他到了很久很久以後,中年的自己回頭看過往的自己,才發現自己花了很多很多的時間在療傷,而當時的他,竟也不確定是否已經痊癒。
    一聽到這裡,我便不禁有些心酸,或許我們在鼓勵他們向前的同時,應該也給予更多的時間與耐心,因為他們的靈魂深處,或許還住著全身傷痕並哭泣著的孩子。
    《喪屍小孩》-----孩子第一次開口說話了「媽媽,真是溫暖啊。」
    《手,琵琶魚》---「看來你並不是我完美的孩子。」
    喪屍小孩
    手,琵琶魚
    劇中這兩本劇本深刻的探討了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係,而我常想父母眼中的完美是什麼樣的?我常在心中無聲的質問這些家長。
    之前有個成大的學生爆出了自殺的消息,遺書上寫著「我已經完成你們想要走的路了,接下來的路我要自己走。」我當下聽了真的好難過好難過,自己的路就是無路可走,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我想問問他的父母,你的孩子完美了嗎?
    在我們認為所有為孩子好的選項裡面,有幾項是認真地聽了孩子的聲音,知道孩子需要什麼,就像《喪屍小孩》的媽媽,自己犧牲到了最後,才發現,自己的孩子只是需要自己溫暖的懷抱,而不是不斷送到眼前來的食物,還是像《手,琵琶魚》的媽媽,指責孩子不懂自己的付出與努力,一次次的傷害並否定他們做為一個個體的存在。
    如果可以的話,請把這兩本書列為新手爸媽必讀讀物。
    沒有正常與不正常,只有發現而不是偏見------吳智往
    在劇集第一級,高文英與文鋼太就因為一位被生活逼得走投無路而帶著女兒自殺的父親,產生激烈的衝突,文英想拿刀捅他卻被鋼太擋下來,然後文英就說:
    「這世界某些人是死有餘辜,而某些設想周到的神經病,會為我們偷偷殺掉他們。正因如此,無知的市民在晚上才能安心睡去,你覺得我是哪一種呢?」
    其實我重點是要聚焦在最後一個問句,「你覺得我是哪一種呢?」是神經病?還是正常卻無知的市民呢?
    其實看完整個劇集會發現,故事裡真的被鑑定為精神障礙的人少之又少,大部分的人都是有過心理創傷或者心病無法克服,導致心緒崩潰而被送到精神病院休養,然而這個社會對待這些人麼卻像是鋼太回的:「無知的神經病。」完全拒絕了解,只有赤裸裸的歧視與偏見,所以劇集就以議員想要關閉精神病病院作為本劇開頭。
    我看到有一些對於韓國社會有一定研究與了解的人提到,這是韓國一種非常嚴重的社會現象,既壓抑卻又充滿歧視,我想台灣面臨著同樣的問題,精神病院被我們列為鄰避設施,大部分的民眾都不希望病院蓋自己家裡附近,原因是因為覺得他們很危險、並且被視為犯罪的潛在群體;當我們在新聞上看見各式各樣的社會案件,最常脫口而出的也是「會做這種事情的人是神經病吧」,歧視、偏見與汙名化其實也是存在於台灣社會的各個角落。
    所以劇集裡醫院的座右銘「沒有正常與不正常,只有發現沒有偏見」是希望社會能對給這些受身心所困的人們多一些接納與關懷,並且消除人們對精神病的一些成見,畢竟很多時候會患上精神疾病的原因,整個社會也要負上很大的責任。
    我屬於我自己,不屬於任何人-----文鋼太、文尚泰
    這是整部劇第一個兄弟矛盾的高潮點,也是每個人在成長成一個完整的人時,必須要經過的一關
    在文家兄弟的媽媽對著鋼太說「我是為了尚泰才把你生下來的」,就用了無形的鎖鍊,將這對兄弟鏈了起來,鋼太注定要一輩子照顧尚泰,而尚泰則一輩子都需要待在弟弟的庇護之下,像一對連體嬰,互相拖累,也互相怨懟。
    這種火燒連環船的文化最容易出現在崇尚集體主義亞洲社會。在社會框架及他人的眼光下,個人的自我意志是被壓抑及忽略的,而宣揚自我主義的人反而會被當作異類看待,這是文英跟鋼太在劇集裡各自扮演的角色,而尚泰做為一名自閉症患者,直接被社會判定為限制責任能力,舉凡重要大事都必須經過監護人弟弟同意才能行動,這對兄弟就在這樣被社會支配與被親人支配下長大成人。
    這種社會縮影幾乎會出現在每個人身上,小孩容易被視為父母的附屬品,夫妻之間若存在著一方有著經濟主導權就容易成為另一方的支配者,讓小至個人心理狀況大至社會問題的情況層出不窮,我想每一個人都要學會沒有人是屬於誰的,儘管我們之間有著連結著彼此的血緣,我們仍然是彼此獨立的個體,都需要被尊重及同理,都要記著「只有我們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
    等我回過神來,我又在這裡了----權啟道
    啟道雙眼發亮,天真並興奮地與鋼太說完在夜店的那個夜晚是多麼的刺激與快樂後,忽然發現自己仍然被關在精神病院時,露出落魄與空洞的表情,並說了這麼一句話。
    為了讓父母親的目光放在自己身上,啟道從小就用乖張的行為期望博取父母的注意力,反而得到了反效果,他因此更加的裝瘋賣傻,後來他自己說「最後我就真的瘋了。
    用啟道的故事做為劇集中第一名精神病患,搭配著文英的高跟鞋踩在醫院走廊「叩、叩」聲響的迴盪,一邊敘述著穿紅鞋的女孩即使最終將雙腳砍掉了,那雙穿著紅鞋的腳仍不斷地跳舞,整個畫面晦暗、歪斜、詭譎,直指令人心生病灶的核心「執著」。
    等我回過神來,我又在這裡了。」啟道說的所有台詞了,就這句我記得最熟,當我們在追求我們渴望的目標時,不知不覺也替自己創造了一個美好的世界,我們在那個世界裡看到了最美好的樣子,當現實將夢打碎時,我們會發現,我們又回到了原點。
    想要獲得誰的關注、想要改變自己、想要有一番成就、想要賺大錢,想要、想要、想要、想要.......。不管追求是所謂崇高的理想還是下流汙穢,大抵都可以歸類為慾望,在求而不得的情況底下,渴望後成執著,才有所謂的「執迷不悟、走火入魔」一說。(仙俠小說看太多)
    只要是人,一定會追尋自我價值,不管追求的東西是什麼,都會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這在我們學生時期上馬斯洛的時候大家都學過,當時懵懂的我們,坐在教室裡聽著老師的聲音打瞌睡,對課本那種抽象遙遠的知識嗤之以鼻,卻在現實社會中打滾了一圈才懂得金字塔最上方兩層「尊重、自我實現」代表的意義有多重大。人要滿足最低的需求才能追求更高的需求那是一定的,低階層的需求若沒辦法滿足,肉體會生病,而高階層的需求若沒辦法被滿足,心裡就會生病,「沒穿患服的患者遠比穿著病患服的人多。」,或許這是劇集希望消除對精神病的偏見之外,想要告訴我們的另一個真理。
    你比較喜歡我,還是他?
    文家兄弟跟媽媽吃完炒碼麵,撐著一把傘回家的橋段,因為媽媽的重心總是放在尚泰身上,怕尚泰淋了雨所以將雨傘傾斜了一邊,卻讓另一邊的鋼太淋了不少雨,鋼太感受到了媽媽心中那把傾斜的天平,因此失落的停了下來,一人淋著雨,落單在後。
    「你比較喜歡我,還是他?」這一句話堪稱本劇靈魂臺詞,並且從眾多不同的角色口中說出,當人渴望成為另一個人的第一順位,便起了比較與占有之心,也增加了三千煩惱絲,然而就像李代表說的「人與人之間,不能隨便排順位,我們對每個人的喜歡、珍惜、依戀,都不盡相同。黃色也分鮮黃色、淺黃色、暗黃色,顏色都會因為明度、彩度而有所不同了,何況是人的情感呢?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卻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看得透澈,其實劇集裡所有道理都很簡單,只差我們願不願意轉換觀點接受,並同理與我們不同的個別差異,那麼一切在社會框架底下的不同,也都會變得「沒關係」。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