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我想寫的是「長期分居中的媽媽被忽視的情感需求」,這問題在精神科門診裡常常遇到。不過,我寫文章會需要足夠多的研究基礎,這主題我找不到。或許這種「為了小孩好不要離婚」的壓抑,只出現在華人社會?搜尋時我發現歐美英文網站反覆提及的是另一個問題,是在異性戀的關係確定後,女生對另一半失去性慾望的比率,往往是男性的兩倍以上,而且在一年後就會出現。(有意思的是,在女同性戀的伴侶關係裡,這問題並不常見)
2012年英國一份普查資料顯示,有固定性伴侶(有性生活)的青少年與成年人裡,對「性」失去興趣的比例,男性是15%,女性是34%。女性的比例一直高於男性。年紀越大、關係越久,失去性趣的比例自然越高。但是,在比例最低的組別,如16-24歲、或者關係固定下來還沒超過一年,女性失去性慾望的比例,也還是大於20%。
這研究在2017年公布,引起相當多討論。當然,這樣的問題,早就被專業人士觀察到。婚姻治療專家Jill Denton在2011年一篇文章裡就提到,「羅曼蒂克」的感覺,是點燃女性情慾的關鍵。一兩星期才能見面一次的遠距愛情如果好好經營,反而可以充滿激情。男人總是隨時想到「性」,腦袋裡充滿幻想。女性通常需要營造氣氛,而且最好不要一成不變,需要一些新鮮的浪漫。
Jill Denton講到一個重點:良好的互動與家庭氣氛,也未必能帶來讓人滿意的性愛。女性常常會變成「照顧者」,照顧男人就像照顧寵物或小孩。當妳的另一半會像是依賴媽媽一樣地依賴妳、有些行為退化得像是個任性的大男孩時,那種羅曼蒂克的感覺就很難營造出來了。
所以也不奇怪,許多女性婚後就漸漸把性愛當成「職責」,當成滿足另一半的「工作」,不再有什麼期待。
這種「家人化」的熟悉感,常會讓女生不再追求浪漫,不再花心思在外表、體態、打扮、氣氛;性愛頻率越來越低,最後成為男人外遇的理由。而男生不再追求浪漫、女生接受現實,當有一天,另一個懂得她心理的男性出現,為她打造嶄新、刺激的浪漫體驗,這時,男友、先生在她心裡,有可能一瞬間成為幼稚、長不大的俗物,愛情的感覺就永遠不會回來了。
在各式各樣的網路文章裡,對女性快速地喪失性慾望,有許許多多的說明。最大的牽絆自然還是在於「家務」。20世紀中期歐美女性的「解放」,並沒有讓女性主觀感受到更多快樂,因為現代女性開始會自我要求在外工作有成就,在家又要能照顧好家人。就算可以不用上班,照顧小孩的勞累,通常遠超過負責賺錢的先生的想像。有個還沒上小學的小孩,會明顯降低性趣。關係固定下來越久,也會越來越沒有感覺。
女性不再追求「高品質性愛」的原因之一,是「投資報酬率」。生活中有那麼多要忙碌的事情,一件接著一件,每件都很重要。一場讓人享受、回味的性愛是有成本的,需要場地、時間、事先的準備。更重要的是另一半的配合,強烈提出要求的結果,或許是更破壞氣氛的爭吵。
美國性治療專家Judith Steinhart說:「許多女性表示,旅行時最好的片段,是旅館裡有著乾淨床單與大床的房間,沒有哭喊的小孩,以及想認真在房間裡做點事情的男人」。嗯,這輩子能不能看到冰山與極光,其實不是那麼重要。
這些問題,台灣會不會比歐美國家更嚴重?或許是吧。比起歐美國家,在台灣,這些問題更是缺乏討論,也缺乏婚姻諮商與性治療的管道。
21世紀的時代變遷,造成少子化的那些壓力,或許同樣惡化年輕男女的性慾望。另一位治療師Jenn Berman認為,「新經濟」的代價之一是性慾的降低。經濟負擔、買房牢籠、漫長的工時、有限的休假,都可能讓性愛變得草草了事。年輕人再怎麼努力也難以超越上一代的全球趨勢,以及隨時可能喪失工作的不確定感,這些沉重的求生壓力,壓著人類的原始慾望漸漸淡薄。
已經結為伴侶的人,該如何避免性慾望的喪失?最重要的還是「溝通」。日常生活中,對另一半所有一切的關心與興趣是必要的。如果能更進一步積極、真誠討論性愛的伴侶,就比較不會有喪失性慾望的問題。在這滾滾紅塵,無力改變社會的年輕人們,好好跟你喜歡的人,經營濃稠黏蜜的愛情吧。這是你們抵抗這世界的最後武器,如果沒有做好這點,就別再說自己是一無所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