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在爬山之前-禁山令與入山證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入山檢查哨等高線地圖。
文/王昱登.攝影/董昱
圖片授權/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在台灣想靠近山,最遠的距離也不過車程一個多小時便能進入山區,到山中從事休閒活動如露營、登山健行,在近日蔚為風潮。就算自己沒有什麼爬山經驗,身邊一定也有幾個喜歡往山裡跑的朋友。
今日想要「爬山」除了假期或時間之外,最先考慮的是個人的體力和興趣,再來考慮是否裝備齊全,最後才是考慮目的地需不需要申請。政府也已架設統一入口的網路申報系統,可以輕鬆報備入山。不過在過去戒嚴時期想要入山,首先是身份資格的問題,沒有加入正確的組織,別說爬山,光是進入山區就困難重重。
台灣對於平地人入山的禁令歷史淵遠流長,自清代以來,歷經日治時期,一路到了1965 年才開始逐步放寬。解嚴後才全面開放採取報備制。每個時代的政府對於台灣山區的管制雖有不同管制理由,但都大大阻隔了平地與山區的交流機會。
五峰檢查哨現況。
尖石檢查哨現況。

土牛紅線擴張時期

清治時期,許多漢人跨越台灣海峽來到此處落地生根,許多開墾都伴隨著與台灣島上原住民的紛爭。於是清朝政府採原漢分治,在地圖上繪製原漢邊界(因使用紅線標示,也被稱作紅線),於邊界設置土牛溝、隘勇線。分隔漢人與原住民的生活區域,平地畫給漢人居住,原住民則被趕往山區生活。
因原漢衝突頻繁發生,清代從統治的觀點設置平地和山區的界線,讓各自族群能維持自己既有的生活模式互不干擾,避免紛爭產生。但隨著漢人不斷開發的路徑,邊界也不斷重新訂定,持續壓縮原住民的生活領域。
以新竹這邊的土牛溝為例,和現存被列為文化資產的桃園土牛溝遺址,為同段土牛溝,一路自台灣北部畫設到苗栗南庄。
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五十萬分之一臺灣全圖〉,黑色線條為當時番界。

番界與原住民教化

日治初期殖民政府對於台灣山區資源的開採需求,使其延續著清代原漢分隔的政策方向,改以番界稱呼土牛紅線,以警察代替隘勇制度來管理原住民,以利山區經濟活動的進行,如林業、樟腦等產業。
從日治中期開始,政府推動「理蕃政策」,以較溫和折衷的手段逐步「教育」原住民新的生活方式,解決過去警方與原住民直接衝突的情況。但此時山區管制的方式仍對於出入皆有限制,以保護原住民原有的生活方式。入山須申請證明,除非是探親或是學術研究,經濟活動僅限於特許的行業才得以順利申請成功。出山的申請須有正當理由,最多也只有三天的期限。

小心,匪諜就在山區

根據1952 年聯合報所刊載內容,戒嚴前有持續維持入山證的申請,目的是「為保護生活、文化水準較低的山地同胞 」。後續中華民國政府在台實施戒嚴,並根據戒嚴令第十一條以「為確保山地治安,維護山地人民利益」為由於 1959 年 2 月 15 日實施《臺灣省戒嚴期間山地管制辦法》。
此時設立的入山證雖然規定上和日治時期的相去不遠,由警察機關負責管理,必須有正當理由或是身份才得以申請。但卻是轉往「國家安全」的方向來管理,因當時許多共黨宣傳文宣會隨著空飄氣球散落於山區,政府也懷疑山區人煙稀少,可能被當作共產黨組織活動的基地,常民們也被告誡山區「有匪諜」不要前往。
不過在後續觀光活動的推動之下,山區管制放寬的聲浪逐漸上升。1965 年修改了山地管制辦法,首度放寬入山證的期限。解嚴之後,更是大幅放寬海邊及山地的管制,重新劃定管制區,並大幅延長入山證的有效期限。回到新竹,五峰和尖石兩個入山檢查哨,也在法規開放的過程中一路向內山後退,尖石末代檢查哨「秀巒檢查哨」,也在 2017 年新竹全面解除山區管制區,而卸下任務。

資深山客經驗談

葉老師比較特別,由於過去擔任砲兵的經驗,
而擁有等高線圖,但他同時也是政府列管人員。
葉良枝
1968 年 參加救國團中橫健行
1971 年 1 月 1 日 第一次登頂玉山主峰
1979 年 7 月 5 日 於西巒大山完成百岳
1993-2019 年 國立交通大學登山社指導老師
台灣山區一路自清代開始管制,直至今日也仍有報備制的入山申請,以及國家公園或森林區入山報備管制。但有一群登山愛好者,為了登山而入山,這次專題專訪了自 1968 年開始登山的葉良枝老師,分享關於戒嚴前後入山管制的差異。
在他的經驗中,戒嚴以前的爬山活動,只有兩個管道可以申請到入山證,一是救國團,另一則是政府許可登山社。在當時校園之外的民間登山社,多由地方仕紳或是民意代表主導,想要加入還得有既有成員推薦,並經過一連串的考核。對於入山人員的審核最後一步,則是必須前去台北警政司(今警政署前身)保防科,由登山社統一申請。層層嚴密的管控,使得當時登山社的成員組成,大多是公務人員,身份審核容易通過,假期也容易取得。
除了入山身份的管理之外,政府也透過對於地圖的控管,來控制人員入山,並要求每團登山都必須經由政府考核的登山嚮導帶隊。在網路尚未發展的年代,民眾想要登山,還必須準備紙本的山區等高線圖來規劃路線。想要取得等高線圖必須向省政府申請,並由當地主管機關保管於單位的保險箱中,只能透過查閱或複印的方式,不能將正本隨身攜帶。
參考資料
洪振順(2008)。我國山地管制政策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台北市。
桃園市政府(2017)。桃園市文化景觀「土牛溝調查研究暨保存維護計畫」成果報告書。


本篇文章出自《貢丸湯》Vol.22「心向大山」
※去哪買?
博客來網路書店:https://citilens.pse.is/ulrzx
TAAZE讀冊生活 網路書店:https://citilens.pse.is/t3dpf
上下游 News&Market新聞市集:熱情上架中
各地獨立書店:https://pse.is/GM9TG
全台誠品、金石堂、墊腳石書店
見域小賣店 CitiSelect:新竹市長安街6號(平日13:30-18:00,假日無固定)
※想看電子版?
讀冊電子雜誌:https://citilens.pse.is/vluw9
Readmoo 電子雜誌:https://citilens.pse.is/p5k5g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57會員
246內容數
「新竹故事大口吃」是《貢丸湯》的理念,我們試圖在《貢丸湯》裡不以單點式的介紹新竹,而是主題性的帶出生活樣貌跟各種城市議題,讓讀者不只認識新竹,更從中思考新竹可以是一個甚麼樣的城市?如何在這裡生活?該怎麼期待新竹成為更好的城市。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見域Citilens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漫步在新竹舊城區,往往可以見到許多傳統的老店舖,除了各有特色的建築物本身,也常可見許多令人驚喜的招牌設計。早期看板招牌全賴師傅一個字、一個字手工繪製,相當考驗繪圖功力。後來發展出來的壓克力立體字,以及突起的立體字格設計也別具特色;而路邊相當常見的卡點西德招牌則是80 年代隨著電腦切割技術發展出來的。
市場裡常充斥著與知覺感受相關連的色彩搭配:紅色深受小吃業者和肉類攤販喜愛,光譜鄰近的橘色、黃色能增添活力與朝氣,同樣是熱門選擇。用紅色與肉品之間的關聯類推,觀察到許多菜販使用綠色字體作為招牌,搭配大面積綠塑膠籃陳列,使整體色彩更具一致性。
傳統市場裡,除了有當日現宰的肉品與新鮮直送的蔬果,還有來自水底,生猛活跳、滑溜黏稠、奇形怪貌,值得嘗試的驚喜食材!西門市場裡的無名水產店是新竹市區僅存的活體水產店,除了零售小賣,也會供應給新竹的餐廳。
竹蓮市場二樓轉角處的「阿月高山蔬果」是市場裡的老攤販,每天早上,阿月姐都會親自到大菜市挑選當日要販售的農產,特別是到載送不同農戶作物的「高山車」看看有哪些高山農產。除了販售高山作物,攤位上還能看見許多罐裝的醃製品,那是經典的客家美食:梅干菜與菜脯,全部都是由阿月姐親手醃製與曝曬。
在地人俗稱「大菜市」的果菜市場,由新竹農產運銷股份有限公司經營管理。新竹市有四十四萬的戶籍人口,更有許多人在這裡求學、就業。這些人們每日賴以為生的食材,是如何自全台灣運送至此?價格如何調配?箇中秘辛都在這裡啦!
多數人走訪新竹舊街區,往往選擇到城隍廟前搜羅一圈炒米粉、貢丸湯等知名小吃。緊鄰城隍廟的中央市場卻鮮為外地人所知,但如果真要了解一個地方的飲食文化,傳統市場絕對是不能錯過的。中央市場的小吃琳瑯滿目、通道錯綜複雜。道地的市場人到底都吃甚麼?怎麼吃呢?就讓真正的市場人帶路吧!
漫步在新竹舊城區,往往可以見到許多傳統的老店舖,除了各有特色的建築物本身,也常可見許多令人驚喜的招牌設計。早期看板招牌全賴師傅一個字、一個字手工繪製,相當考驗繪圖功力。後來發展出來的壓克力立體字,以及突起的立體字格設計也別具特色;而路邊相當常見的卡點西德招牌則是80 年代隨著電腦切割技術發展出來的。
市場裡常充斥著與知覺感受相關連的色彩搭配:紅色深受小吃業者和肉類攤販喜愛,光譜鄰近的橘色、黃色能增添活力與朝氣,同樣是熱門選擇。用紅色與肉品之間的關聯類推,觀察到許多菜販使用綠色字體作為招牌,搭配大面積綠塑膠籃陳列,使整體色彩更具一致性。
傳統市場裡,除了有當日現宰的肉品與新鮮直送的蔬果,還有來自水底,生猛活跳、滑溜黏稠、奇形怪貌,值得嘗試的驚喜食材!西門市場裡的無名水產店是新竹市區僅存的活體水產店,除了零售小賣,也會供應給新竹的餐廳。
竹蓮市場二樓轉角處的「阿月高山蔬果」是市場裡的老攤販,每天早上,阿月姐都會親自到大菜市挑選當日要販售的農產,特別是到載送不同農戶作物的「高山車」看看有哪些高山農產。除了販售高山作物,攤位上還能看見許多罐裝的醃製品,那是經典的客家美食:梅干菜與菜脯,全部都是由阿月姐親手醃製與曝曬。
在地人俗稱「大菜市」的果菜市場,由新竹農產運銷股份有限公司經營管理。新竹市有四十四萬的戶籍人口,更有許多人在這裡求學、就業。這些人們每日賴以為生的食材,是如何自全台灣運送至此?價格如何調配?箇中秘辛都在這裡啦!
多數人走訪新竹舊街區,往往選擇到城隍廟前搜羅一圈炒米粉、貢丸湯等知名小吃。緊鄰城隍廟的中央市場卻鮮為外地人所知,但如果真要了解一個地方的飲食文化,傳統市場絕對是不能錯過的。中央市場的小吃琳瑯滿目、通道錯綜複雜。道地的市場人到底都吃甚麼?怎麼吃呢?就讓真正的市場人帶路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巍峨峻秀的中央山脈主脊上,有一段綠茵廣袤、柔媚動人的高山草原湖泊景觀,在這段北起能高啞口,南迄安東軍山南鞍總長20餘公里的中央山脈主脊上,有著美麗旖旎、波光瀲灩的山水風光及台灣山岳剛柔對比最顯明一段主脊稜脈,這就是讓山行者最魂牽夢縈的能高安東軍縱走行程。
臺灣保甲制度 臺灣在清治時期便有隨其他省份實施保甲制度。 台灣在日本統治時期台灣總督府警察機構用來控制臺灣社會的制度也稱作保甲制度。起源於1899年5月8日拂曉,以陳秋菊為首的700名抗日人士,襲擊台北城、大稻埕。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召商人辜顯榮來商量鎮壓抗日與匪徒勢力之策。辜顯榮貢獻的「治匪」策,
政府直到2019年解禁之前,對山域活動皆採消極、封閉的態度,山林開放後,伴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讓許多國人開始接觸山林。這讓長期以來一直被漠視及汙名的台灣登山活動,有了再次被重視的轉機。然而,短時間、大量登山者湧入山上,對山域環境造成影響之外,更對登山文化的變化產生了莫大的危機。 而沒有合適的教育課
Thumbnail
常去紅葉野溪溫泉,但對溫泉後的山林卻一知半解。這趟去山胡椒基地,才知道這片離我們不遠的森林,原來是貫穿台灣歷史的入口。 ​早上我們先一起共乘到進入內本鹿的入口。車停下來,剩下的就是靠自己走。不過今天的步程不遠,只走了20分鐘左右就到了山胡椒基地。 我們同行的人中,很多來自外縣市的朋友…
台灣的北、中、南橫公路上,從很早就有許多秘境。為什麼沒有公開化?因為本身就有一定的風險存在,除了林務局、台電、登山客外,許多人根本不知道怎麼去。這次中橫的砂卡噹,因為地震而發生了悲劇,而它本來也是秘境。 當初能到秘境的人,基本上都有野外求生的訓練。而且那時光要走到秘境的入口,就要一兩個小時的山路,
Thumbnail
石門東稜為太魯閣戰役日軍行軍補給的路線,而古關原是當初日軍紮營的地點。沿途可見疑似當時的路徑、日軍遺址。 為徹底壓制臺灣生蕃,以建立其統治威信,並有效控制太魯閣地區龐大的自然資源,故而主動展開有計畫的軍事討伐。此事件為五年理蕃計畫中最受重視,也是最後一場戰役。
Thumbnail
今年農曆春節,我跟太太和朋友四個人到了高雄的六龜警備道的石藥師至鳴海路段,總共探訪石藥師、四日市、桑名、宮與鳴海分遣所,順道撿了鳴海山三角點。 日治時期的警備道源自於清代的隘勇線,一開始是為了保護漢人進入山林獲取資源時免於山地人的攻擊,日據時期實行隘勇線前進以圖獲取更多可以掌控的土地,隘勇線上
Thumbnail
壽山已多次攀登,不知道還有哨船頭山稜線。
Thumbnail
『浸水營古道』,又稱『三條崙古道』,百年前原本是原住民翻越大武山、交易物資的交通要道。 明清佔領台灣後,也陸續官兵、傳教士及日本等各代人民使用,所以整條步道留有許多人文遺址,包括「出水坡遺址」、「浸水營日警駐在所」等。
Thumbnail
在領隊緊急申請下,又得以進入大武山保留區,搭著吉普車搖搖晃晃進入金崙溪,來到近黃野溪溫泉區域探訪瀑布深潭及崑崙坳古道東段。聽居民述說深山裡遺留的斷續古道、早期排灣族和卑南族間部落征戰的防衛石牆,被八八風災強力沙土沖毀的橋墩、殘留的吊橋鐵線、仰望看著遙不可及的金崙三雄。
Thumbnail
在巍峨峻秀的中央山脈主脊上,有一段綠茵廣袤、柔媚動人的高山草原湖泊景觀,在這段北起能高啞口,南迄安東軍山南鞍總長20餘公里的中央山脈主脊上,有著美麗旖旎、波光瀲灩的山水風光及台灣山岳剛柔對比最顯明一段主脊稜脈,這就是讓山行者最魂牽夢縈的能高安東軍縱走行程。
臺灣保甲制度 臺灣在清治時期便有隨其他省份實施保甲制度。 台灣在日本統治時期台灣總督府警察機構用來控制臺灣社會的制度也稱作保甲制度。起源於1899年5月8日拂曉,以陳秋菊為首的700名抗日人士,襲擊台北城、大稻埕。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召商人辜顯榮來商量鎮壓抗日與匪徒勢力之策。辜顯榮貢獻的「治匪」策,
政府直到2019年解禁之前,對山域活動皆採消極、封閉的態度,山林開放後,伴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讓許多國人開始接觸山林。這讓長期以來一直被漠視及汙名的台灣登山活動,有了再次被重視的轉機。然而,短時間、大量登山者湧入山上,對山域環境造成影響之外,更對登山文化的變化產生了莫大的危機。 而沒有合適的教育課
Thumbnail
常去紅葉野溪溫泉,但對溫泉後的山林卻一知半解。這趟去山胡椒基地,才知道這片離我們不遠的森林,原來是貫穿台灣歷史的入口。 ​早上我們先一起共乘到進入內本鹿的入口。車停下來,剩下的就是靠自己走。不過今天的步程不遠,只走了20分鐘左右就到了山胡椒基地。 我們同行的人中,很多來自外縣市的朋友…
台灣的北、中、南橫公路上,從很早就有許多秘境。為什麼沒有公開化?因為本身就有一定的風險存在,除了林務局、台電、登山客外,許多人根本不知道怎麼去。這次中橫的砂卡噹,因為地震而發生了悲劇,而它本來也是秘境。 當初能到秘境的人,基本上都有野外求生的訓練。而且那時光要走到秘境的入口,就要一兩個小時的山路,
Thumbnail
石門東稜為太魯閣戰役日軍行軍補給的路線,而古關原是當初日軍紮營的地點。沿途可見疑似當時的路徑、日軍遺址。 為徹底壓制臺灣生蕃,以建立其統治威信,並有效控制太魯閣地區龐大的自然資源,故而主動展開有計畫的軍事討伐。此事件為五年理蕃計畫中最受重視,也是最後一場戰役。
Thumbnail
今年農曆春節,我跟太太和朋友四個人到了高雄的六龜警備道的石藥師至鳴海路段,總共探訪石藥師、四日市、桑名、宮與鳴海分遣所,順道撿了鳴海山三角點。 日治時期的警備道源自於清代的隘勇線,一開始是為了保護漢人進入山林獲取資源時免於山地人的攻擊,日據時期實行隘勇線前進以圖獲取更多可以掌控的土地,隘勇線上
Thumbnail
壽山已多次攀登,不知道還有哨船頭山稜線。
Thumbnail
『浸水營古道』,又稱『三條崙古道』,百年前原本是原住民翻越大武山、交易物資的交通要道。 明清佔領台灣後,也陸續官兵、傳教士及日本等各代人民使用,所以整條步道留有許多人文遺址,包括「出水坡遺址」、「浸水營日警駐在所」等。
Thumbnail
在領隊緊急申請下,又得以進入大武山保留區,搭著吉普車搖搖晃晃進入金崙溪,來到近黃野溪溫泉區域探訪瀑布深潭及崑崙坳古道東段。聽居民述說深山裡遺留的斷續古道、早期排灣族和卑南族間部落征戰的防衛石牆,被八八風災強力沙土沖毀的橋墩、殘留的吊橋鐵線、仰望看著遙不可及的金崙三雄。